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学习则成为课堂的灵魂。
一、情境叩开体验之门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所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感受数学。创设情境,启迪思维,诱发猜想,提出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设置趣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设计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
2.引用古代典例
中国古典数学文化博大精深。从祖冲之的圆周率到杨辉三角,从《九章算术》到《海岛算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跃然纸上。如在执教“等比数列求和”中,可引用《庄子》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论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要引入鸡兔同笼问题的探讨。
3.联系生活场景
从生活实际引入,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以及数学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讲述“九一八”事变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但是那个国贫兵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富强,我们的军队威武、雄壮、先进。国庆大阅兵时队伍横成线、竖成线、斜成线,他们走出了他国部队无法完成的横排人数最多的队列,因为训练时每个士兵都可以找到自己确定的位置。
4.旧知迁移新知
迁移是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转换和应用,对新旧知识加以比较、融合、扩展、重新组接的过程,使新知同化、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在这个结构中确立其合适的位置。平时教学中若能做到这样,那新问题、新情境就变成了“旧”问题、“旧”知识,减少了学生对该问题的陌生感,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二、合作探究步入体验之殿
1.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应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特别是教师应乐于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是教师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最佳机会,更是建立师生平等关系的基地。
2.参加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要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使其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和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3.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探究新知、总结方法时,动手操作、探索问题时,意见分歧较大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4.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学生的赞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中进行的学习评价是我们去寻找每个学生优点的过程,我们赞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赞赏每个学生微小的进步,使学生在我们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包含情和爱的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方法真多,如果你的声音再响点,那就更好了等等,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的评价文化。在对学生评价时尤其要关注对“弱势”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和激励,让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体会参与学习的快乐与喜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初级中学)
一、情境叩开体验之门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所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感受数学。创设情境,启迪思维,诱发猜想,提出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设置趣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设计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
2.引用古代典例
中国古典数学文化博大精深。从祖冲之的圆周率到杨辉三角,从《九章算术》到《海岛算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跃然纸上。如在执教“等比数列求和”中,可引用《庄子》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论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要引入鸡兔同笼问题的探讨。
3.联系生活场景
从生活实际引入,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以及数学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讲述“九一八”事变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但是那个国贫兵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富强,我们的军队威武、雄壮、先进。国庆大阅兵时队伍横成线、竖成线、斜成线,他们走出了他国部队无法完成的横排人数最多的队列,因为训练时每个士兵都可以找到自己确定的位置。
4.旧知迁移新知
迁移是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转换和应用,对新旧知识加以比较、融合、扩展、重新组接的过程,使新知同化、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在这个结构中确立其合适的位置。平时教学中若能做到这样,那新问题、新情境就变成了“旧”问题、“旧”知识,减少了学生对该问题的陌生感,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二、合作探究步入体验之殿
1.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应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特别是教师应乐于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是教师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最佳机会,更是建立师生平等关系的基地。
2.参加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要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使其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和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3.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探究新知、总结方法时,动手操作、探索问题时,意见分歧较大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4.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学生的赞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中进行的学习评价是我们去寻找每个学生优点的过程,我们赞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赞赏每个学生微小的进步,使学生在我们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包含情和爱的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方法真多,如果你的声音再响点,那就更好了等等,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的评价文化。在对学生评价时尤其要关注对“弱势”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和激励,让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体会参与学习的快乐与喜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