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构建高级技工院校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级技工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与难点。教学管理观念的改革和创新是对常规管理的提升,是办学品位的追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高级技工教育,它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必然会促进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目前很多高级技工学院在教学管理模式上没有充分考虑到高级技工教育的特点,仍沿袭了普通高级技工的一些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的理念,不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才能不断推进高级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
一、 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
做为高级技工院校对于学生的教学管理中更应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我们在强调教育的效果的同时,还要强调教育的效率问题,即教的效率和学的效率。而基层管理者,开始往往注重规范建设,较少提倡实践创新,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受到限制。就教改最终的操作者教师而言,他们往往习惯于研究“如何教”,而不太考虑学生“如何学”,往往将各种考试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造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的风气,结果不但影响了师生的教和学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作为高级技工院校的老师就应该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为主。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先做后学,这是高效学习的必由之路。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看老师“表演”,而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操练,学生必须充分动起来。不是教师教的如何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做得更好。老师可以不讲或少讲知识,但带领学生做事,在做事过程中,学生自己学到了知识,这是真正的“好课”。高级的好课,不是老师“讲”得如何精彩,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要教“课”,不要教“书”。“课”的内容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不能以课本为准。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熟练到自己所学的技能。
二、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其它所有管理一样,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明确教学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教学管理高质、高效。首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推广使用CAI、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增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各方面提高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重视教学研究和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务处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指导各教研组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要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开展“示范课”和“精品课”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提升的过程。其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职业人,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中,新课程的设置需要体现个性化的教育,在做好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下,必须重点加强工学结合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管理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现在看来,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还不是讨论某些理论细节,而应该让所有的高级技工教师都能自信、光荣地做一个“职教人”,树立属于高级技工独有的教师职业形象。每一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自觉体现素质教育、开放教育、能力本位等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惟有这样,教学改革才能从整体上真正有突破。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个受外部控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自我控制的过程,从而加大了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大多“怕学习、怕考试”的心理。
2、学生学习经历力求与完整劳动过程吻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艺型、操作型的、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能够直接上岗,一般没有所谓的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即使有也是非常短的。因此高级技工教育要求的是学生更多掌握能直接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去的技能。在教学基本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模式应该是: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在劳动中)实施计划——学生自评、教师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价值体现在职业劳动中)。
总之,在高级技工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用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就业竞争、学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唯一的出路在于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形成专业特色,赢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可,才能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迈上新台阶。
一、 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
做为高级技工院校对于学生的教学管理中更应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我们在强调教育的效果的同时,还要强调教育的效率问题,即教的效率和学的效率。而基层管理者,开始往往注重规范建设,较少提倡实践创新,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受到限制。就教改最终的操作者教师而言,他们往往习惯于研究“如何教”,而不太考虑学生“如何学”,往往将各种考试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造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的风气,结果不但影响了师生的教和学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作为高级技工院校的老师就应该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为主。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先做后学,这是高效学习的必由之路。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看老师“表演”,而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操练,学生必须充分动起来。不是教师教的如何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做得更好。老师可以不讲或少讲知识,但带领学生做事,在做事过程中,学生自己学到了知识,这是真正的“好课”。高级的好课,不是老师“讲”得如何精彩,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好。要教“课”,不要教“书”。“课”的内容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不能以课本为准。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熟练到自己所学的技能。
二、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其它所有管理一样,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明确教学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教学管理高质、高效。首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推广使用CAI、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增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各方面提高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重视教学研究和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务处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指导各教研组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要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开展“示范课”和“精品课”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提升的过程。其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职业人,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中,新课程的设置需要体现个性化的教育,在做好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下,必须重点加强工学结合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管理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现在看来,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还不是讨论某些理论细节,而应该让所有的高级技工教师都能自信、光荣地做一个“职教人”,树立属于高级技工独有的教师职业形象。每一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自觉体现素质教育、开放教育、能力本位等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惟有这样,教学改革才能从整体上真正有突破。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个受外部控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自我控制的过程,从而加大了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大多“怕学习、怕考试”的心理。
2、学生学习经历力求与完整劳动过程吻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艺型、操作型的、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能够直接上岗,一般没有所谓的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即使有也是非常短的。因此高级技工教育要求的是学生更多掌握能直接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去的技能。在教学基本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模式应该是: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在劳动中)实施计划——学生自评、教师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价值体现在职业劳动中)。
总之,在高级技工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用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就业竞争、学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唯一的出路在于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形成专业特色,赢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可,才能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