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质量不仅是指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性能,还包括产品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它是一个含有丰富内涵、具有多维因素的综合性概念,那就是说,对统计信息的质量的认识要求从统计信息提供者、生产者和使用者等多个角度来衡量统计信息质量,准确性已不再是衡量统计信息的唯一标准。因为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即使是准确性相当高的统计数据,如果时效性差,或者不为使用者所关心,仍达不到质量的标准。所以,统计信息质量应是指统计信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
关键词:统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管理体制; 多维因素
一、正确认识理解统计信息的质量
对统计信息质量的理解和评价,需要通过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复杂的统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来。统计信息质量是国家统计机构的“生命”。信息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以此为依据的决策正确性与科学性,而且还直接威胁着国家统计机构的形象和声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方面对统计信息质量给予更多的关注,提出更高的要求,井赋予了其新的内顴;另一方面也为改进和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和手段。在人们一般的观念中,准确性是统计信息质量的同义词,统计误差越小越准确,统计信息的质量越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适用性。适用性是指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②难确性。准确性是指统计估算值与目标特征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统计误差越小,准确性就越高。③及时性。及时性是指调查基准时期与统计信息发布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间。要做到统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政府统计机构-是应做到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要不断创新,及时将计算机辅助调查系统、计算机加工处理系统等先进现代化的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数据传输工作中去,缩短统计调查基准时期与数据结果发布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间,以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性:二是应预先公布各项统计数据发布日期,并按时间表发布数据信息,建立和规范统计数据发布制度,以便于用户及时掌握统计信息。④可比性。可比性是指同一项目的统计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可比程度。⑤可衔接性。指不同统计项目之间在不同空间、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与国际组织之间统计数据的衔接程度。⑥客观性。指统计部门应遵守统计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公布过程中严格遵守客观性原则。具体要求是:一是在客规、公正的基砒上捜集統汁数据。二是从統汁的角度迭捧合遁的統汁方法。三是統竍エ作的全辻程虚該作到公幵透明,辻用戸了解統汁數据的編制和銃汁エ作辻程的合法性.、政策性。⑦可取得性。是指用戸从統汁部冂以最全面的内容、最先迸最快捷的統汁信息服芬方式取得統汁信息的容易程度。
二、影响统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一) 无意识因素。这种因素又称为被动因素。这主要是统计人员的认识能力,工作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水平、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和管理体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统计人员认识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发展的看法不同造成的。二是统计人员对统计信息质量标准认识、理解不同造成统计信息质量降低。三是由于统计人员工作中的疏忽而造成统计信息失真,如统计人员录入、抄写统计数据的失误等。四是统计人员呢在调查研究时,由于被调查者合作程度低而引起统计信息质量降低,如问卷调查时,被调查者不如实填写真实情况,也会导致统计信息质量降低。五是由于统计设计思想和统计方法不得当而影响统计信息降低的系统内因素。系统内因素有技术性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当统计标准不一致、口径不一致,质量就难以保证,要克服体制上的因素很难。六是由于基层统计工作薄弱而影响统计信息质量。基层统计是生产最终数据的原材料",“原材料”如果是“废料”,最终数据即“统计产品”的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七是统计方法制度与统计外部环境不协调而影响统计信息质量。如;国家的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模式等,这些因素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起着重大的约束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目前我国官员的任用制度、政绩评价方法是干扰统计信息质量的显形因素,大量的地下经济、隐性亏损、隐性收人也是影响统计信息质量的隐性因素。
(二) 有意识因素。人为地造成统计信息失真。对如何组织调查研究、如何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法不愿意深人研究,而对统计信息数据的使用甚至变通煞费苦心,在少數人眼里,统计信息数据竞成了谋求地位和利益的筹码,故意篡改、伪造。集中的表现为弄权扰数、以数谋私,从而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
三、低劣的统计信息的危害
统计信息质量低,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首先,统计信息的失真,将给政府的行政决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错误的依据,从而出现误导.使以此为依据的决策失误,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其次,统计信息的“虚报浮夸,弄虚作假"行为也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践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腐败的表现。
四、提高统计信息质的途径
(一) 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统计人员是统计信息的生产者,统计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统计信息的质量。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统计信息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统计事业大发展的根本保证。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是提高其政治素质,其次是提高其业务素质。因此统计部门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用好人才、广招人才,创造条件,培养人才,大力开展统计人员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要加强国外智力引进,开展全民统计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造就支政治强、业务精、求真务实、恪手职业道德的统计队伍。
(二) 加强基层统计建设,提高统计源头质量。基层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和源头,基层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信息的质量。要充分发挥基层统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层统计基础相对比较弱,基层统计困难较大。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课题需要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去认真解决,这就要求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重点放在强化基层规范化工作中,抓基层,打基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统计信息的污染,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
(三) 培养高素质的统计核查专业队伍,建立-套科学的统计信息质量管理体系。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从事洽假求实的统计专门核查机构和人才,对各部门和各地区统计信息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专项评估、审计核实,完善各类重要的统计指标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建立一整套开放、透明的统计信息质量管理体系,并将统计核查制度化、系统化、层次化,切实保证统计信息的质量。
(四) 开展坚持实事求的教育和法制教育,依法统计。就统计工作而言,要发挥好统计的作用,必须抓住统计信息数据质量这个中心。真实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搞准统计数据是统计部门的天职。要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坚持实事求是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党风建设,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不正之风,加强数据质量的监控,依法治统计、依法办统计,依法兴统计,充分发挥法制对统计工作的规范、引导、保障和推动作用。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树立法的权威,用法律保证正常的统计秩序。统计执法要切实肩负起治假求实的重任,将执法检查寓于统计核查过程中,积极配合统计核查工作的开展,使统计执法由事后查处变为事前警戒和事中杜绝,必须辅之以典型要案的公开处理,以增强《统计法》的威慑力,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景祥. 《坚决依法统计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学习时报. 2018.12.28
关键词:统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管理体制; 多维因素
一、正确认识理解统计信息的质量
对统计信息质量的理解和评价,需要通过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复杂的统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来。统计信息质量是国家统计机构的“生命”。信息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以此为依据的决策正确性与科学性,而且还直接威胁着国家统计机构的形象和声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方面对统计信息质量给予更多的关注,提出更高的要求,井赋予了其新的内顴;另一方面也为改进和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和手段。在人们一般的观念中,准确性是统计信息质量的同义词,统计误差越小越准确,统计信息的质量越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适用性。适用性是指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②难确性。准确性是指统计估算值与目标特征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统计误差越小,准确性就越高。③及时性。及时性是指调查基准时期与统计信息发布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间。要做到统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政府统计机构-是应做到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要不断创新,及时将计算机辅助调查系统、计算机加工处理系统等先进现代化的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数据传输工作中去,缩短统计调查基准时期与数据结果发布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间,以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性:二是应预先公布各项统计数据发布日期,并按时间表发布数据信息,建立和规范统计数据发布制度,以便于用户及时掌握统计信息。④可比性。可比性是指同一项目的统计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可比程度。⑤可衔接性。指不同统计项目之间在不同空间、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与国际组织之间统计数据的衔接程度。⑥客观性。指统计部门应遵守统计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公布过程中严格遵守客观性原则。具体要求是:一是在客规、公正的基砒上捜集統汁数据。二是从統汁的角度迭捧合遁的統汁方法。三是統竍エ作的全辻程虚該作到公幵透明,辻用戸了解統汁數据的編制和銃汁エ作辻程的合法性.、政策性。⑦可取得性。是指用戸从統汁部冂以最全面的内容、最先迸最快捷的統汁信息服芬方式取得統汁信息的容易程度。
二、影响统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一) 无意识因素。这种因素又称为被动因素。这主要是统计人员的认识能力,工作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水平、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和管理体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统计人员认识能力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发展的看法不同造成的。二是统计人员对统计信息质量标准认识、理解不同造成统计信息质量降低。三是由于统计人员工作中的疏忽而造成统计信息失真,如统计人员录入、抄写统计数据的失误等。四是统计人员呢在调查研究时,由于被调查者合作程度低而引起统计信息质量降低,如问卷调查时,被调查者不如实填写真实情况,也会导致统计信息质量降低。五是由于统计设计思想和统计方法不得当而影响统计信息降低的系统内因素。系统内因素有技术性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当统计标准不一致、口径不一致,质量就难以保证,要克服体制上的因素很难。六是由于基层统计工作薄弱而影响统计信息质量。基层统计是生产最终数据的原材料",“原材料”如果是“废料”,最终数据即“统计产品”的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七是统计方法制度与统计外部环境不协调而影响统计信息质量。如;国家的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模式等,这些因素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起着重大的约束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目前我国官员的任用制度、政绩评价方法是干扰统计信息质量的显形因素,大量的地下经济、隐性亏损、隐性收人也是影响统计信息质量的隐性因素。
(二) 有意识因素。人为地造成统计信息失真。对如何组织调查研究、如何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法不愿意深人研究,而对统计信息数据的使用甚至变通煞费苦心,在少數人眼里,统计信息数据竞成了谋求地位和利益的筹码,故意篡改、伪造。集中的表现为弄权扰数、以数谋私,从而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
三、低劣的统计信息的危害
统计信息质量低,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首先,统计信息的失真,将给政府的行政决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错误的依据,从而出现误导.使以此为依据的决策失误,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其次,统计信息的“虚报浮夸,弄虚作假"行为也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践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腐败的表现。
四、提高统计信息质的途径
(一) 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统计人员是统计信息的生产者,统计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统计信息的质量。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统计信息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统计事业大发展的根本保证。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是提高其政治素质,其次是提高其业务素质。因此统计部门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用好人才、广招人才,创造条件,培养人才,大力开展统计人员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要加强国外智力引进,开展全民统计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造就支政治强、业务精、求真务实、恪手职业道德的统计队伍。
(二) 加强基层统计建设,提高统计源头质量。基层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和源头,基层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信息的质量。要充分发挥基层统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层统计基础相对比较弱,基层统计困难较大。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课题需要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去认真解决,这就要求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重点放在强化基层规范化工作中,抓基层,打基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统计信息的污染,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
(三) 培养高素质的统计核查专业队伍,建立-套科学的统计信息质量管理体系。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从事洽假求实的统计专门核查机构和人才,对各部门和各地区统计信息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专项评估、审计核实,完善各类重要的统计指标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建立一整套开放、透明的统计信息质量管理体系,并将统计核查制度化、系统化、层次化,切实保证统计信息的质量。
(四) 开展坚持实事求的教育和法制教育,依法统计。就统计工作而言,要发挥好统计的作用,必须抓住统计信息数据质量这个中心。真实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搞准统计数据是统计部门的天职。要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坚持实事求是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党风建设,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不正之风,加强数据质量的监控,依法治统计、依法办统计,依法兴统计,充分发挥法制对统计工作的规范、引导、保障和推动作用。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树立法的权威,用法律保证正常的统计秩序。统计执法要切实肩负起治假求实的重任,将执法检查寓于统计核查过程中,积极配合统计核查工作的开展,使统计执法由事后查处变为事前警戒和事中杜绝,必须辅之以典型要案的公开处理,以增强《统计法》的威慑力,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景祥. 《坚决依法统计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学习时报.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