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素食;老年;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4_0327_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等。本文通过比较素食者与传统饮食者之间血脂、脂肪肝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叶酸、维生素B12(VB12)、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探讨素食膳食方式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及素食是否能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00例,其中素食组与传统饮食组各150例。素食组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58~80岁,平均(60.00±12.00)岁;传统饮食组中男76名,女74名,年龄60~82岁,平均(62.00±13.00)岁。素食组的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不进任何动物食品,包括蛋类、肉类、鱼类、禽类、动物油脂等,奶制品除外;素食时间至少2年以上。传统饮食组以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相混合的传统饮食结构为长期饮食习惯。以上纳入者均排除了肥胖、高血压、肝、肾和甲状腺疾病。
1.2方法:于试验日使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格记录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素食史。采集隔夜空腹(禁食12h以上)肘静脉血测定总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并超声检查肝脏、颈动脉等。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比较:素食组TG、TC、HDL_C、LDL_C、Hcy、维生素B12、颈动脉IMT水平与脂肪肝发生率均低于传统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素食组叶酸水平与传统饮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一般将素食分为3种:①全素素食;②奶蛋素食;③奶素食。全素食者只能进食五谷类、蔬菜、果仁及豆类,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类、奶品类、蛋、鱼类及海鲜类等)则不能食用。奶素食则可以进食奶类食物。而蛋奶食者则可以在奶素食的基础上加食蛋类。本文的奶素食者膳食结构主要由蔬菜、水果、谷物、坚果以及大豆组成,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蛋白、纤维和抗氧化维生素等[1],从而对人类健康表现出许多有益作用。众所周知,血脂异常尤其是LDL_C升高是AS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在临床上,降低LDL_C治疗已成为AS相关性疾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早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血清TC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而且降低血清LDL_C水平还可以有效阻止AS斑块的进展。本文发现,素食者血清LDL_C、TC等,相对于传统饮食者显著降低,这些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结果与其他类似研究的结果一致[3,4]。本研究中素食者的HDL_C也较传统饮食者显著降低。由于HDL_C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且还具有抗氧化、促进受损内皮细胞的修复及稳定前列环素的活性等功能,故认为HDL是一种抗AS的血浆脂蛋白。本文发现虽然素食者血清HDL较传统饮食者显著降低,但素食者的HDL_C与TC的比值则较传统饮食者显著升高,素食组TC/HDL_C为(3.65±0.95),传统饮食组(3.87±0.92)。在一项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中,Ridker等发现HDL_C与TC的比值是第二位的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R=3.4),紧随其后的则分别是TC(RR=2.4)和LDL_C(RR=2.1)。可见奶素食膳食主要还是表现为对AS的防治作用。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一种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近十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研究显示10%的冠心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关,轻、中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增加4_6倍,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μmol/L,则冠心病危险性男性增加60%,女性增加80%。本文发现素食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低于传统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文还发现素食组颈动脉IMT水平低于传统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奶素食能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具有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作用。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浆叶酸、维生素B12降低患者补充适量叶酸后,可降低血浆总Hcy的23%,如联合补充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浆总Hcy的30%,并降低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5]。本文显示素食组维生素B12低于传统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素食组叶酸低于传统饮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奶素食膳食者,如能适当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12,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与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可能更明显。此外,本文还显示,奶素食具有降低脂肪肝发生的作用。
总之,本文发现奶素食膳食具有明确的改善血脂谱、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IMT水平及脂肪肝的发生率,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abate J. The contribution of vegetarian diets to health and disease: a paradigm shift[J]? Am J Clin Nutr,2003,78(1):5025-5075.
[2]Steinberg D, Glass CK, Witztum JL. Evidence mandating earlier and more aggressive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J]. Circulation,2008,118:672-677.
[3]Benetos A, Thomas F, bean KE, et al. Why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s higher in treated hypertensives versus subjects of the same age,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J Hypertens,2003,21:1365-1340.
[4]Chen CW, Lin YL, Lin TK, et al. Total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of Taiwanese vegetarians[J]. Eur J Clinical Nutrition,2008,62:138-144.
[5]Homocysteine Lowering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Dose_dependent effects of folic acid on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homocysteine: a meta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triads[J]. Am J Clin Nutr,2005,82(4):806-812.
(收稿日期:2014-3-18)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4_0327_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等。本文通过比较素食者与传统饮食者之间血脂、脂肪肝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叶酸、维生素B12(VB12)、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探讨素食膳食方式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及素食是否能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00例,其中素食组与传统饮食组各150例。素食组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58~80岁,平均(60.00±12.00)岁;传统饮食组中男76名,女74名,年龄60~82岁,平均(62.00±13.00)岁。素食组的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不进任何动物食品,包括蛋类、肉类、鱼类、禽类、动物油脂等,奶制品除外;素食时间至少2年以上。传统饮食组以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相混合的传统饮食结构为长期饮食习惯。以上纳入者均排除了肥胖、高血压、肝、肾和甲状腺疾病。
1.2方法:于试验日使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格记录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素食史。采集隔夜空腹(禁食12h以上)肘静脉血测定总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并超声检查肝脏、颈动脉等。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比较:素食组TG、TC、HDL_C、LDL_C、Hcy、维生素B12、颈动脉IMT水平与脂肪肝发生率均低于传统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素食组叶酸水平与传统饮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一般将素食分为3种:①全素素食;②奶蛋素食;③奶素食。全素食者只能进食五谷类、蔬菜、果仁及豆类,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类、奶品类、蛋、鱼类及海鲜类等)则不能食用。奶素食则可以进食奶类食物。而蛋奶食者则可以在奶素食的基础上加食蛋类。本文的奶素食者膳食结构主要由蔬菜、水果、谷物、坚果以及大豆组成,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蛋白、纤维和抗氧化维生素等[1],从而对人类健康表现出许多有益作用。众所周知,血脂异常尤其是LDL_C升高是AS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在临床上,降低LDL_C治疗已成为AS相关性疾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早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血清TC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而且降低血清LDL_C水平还可以有效阻止AS斑块的进展。本文发现,素食者血清LDL_C、TC等,相对于传统饮食者显著降低,这些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结果与其他类似研究的结果一致[3,4]。本研究中素食者的HDL_C也较传统饮食者显著降低。由于HDL_C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且还具有抗氧化、促进受损内皮细胞的修复及稳定前列环素的活性等功能,故认为HDL是一种抗AS的血浆脂蛋白。本文发现虽然素食者血清HDL较传统饮食者显著降低,但素食者的HDL_C与TC的比值则较传统饮食者显著升高,素食组TC/HDL_C为(3.65±0.95),传统饮食组(3.87±0.92)。在一项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中,Ridker等发现HDL_C与TC的比值是第二位的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R=3.4),紧随其后的则分别是TC(RR=2.4)和LDL_C(RR=2.1)。可见奶素食膳食主要还是表现为对AS的防治作用。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一种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近十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研究显示10%的冠心病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关,轻、中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增加4_6倍,血浆总Hcy水平每升高5μmol/L,则冠心病危险性男性增加60%,女性增加80%。本文发现素食组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低于传统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文还发现素食组颈动脉IMT水平低于传统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奶素食能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具有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作用。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浆叶酸、维生素B12降低患者补充适量叶酸后,可降低血浆总Hcy的23%,如联合补充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浆总Hcy的30%,并降低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5]。本文显示素食组维生素B12低于传统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素食组叶酸低于传统饮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奶素食膳食者,如能适当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12,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与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可能更明显。此外,本文还显示,奶素食具有降低脂肪肝发生的作用。
总之,本文发现奶素食膳食具有明确的改善血脂谱、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IMT水平及脂肪肝的发生率,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abate J. The contribution of vegetarian diets to health and disease: a paradigm shift[J]? Am J Clin Nutr,2003,78(1):5025-5075.
[2]Steinberg D, Glass CK, Witztum JL. Evidence mandating earlier and more aggressive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J]. Circulation,2008,118:672-677.
[3]Benetos A, Thomas F, bean KE, et al. Why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s higher in treated hypertensives versus subjects of the same age,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J Hypertens,2003,21:1365-1340.
[4]Chen CW, Lin YL, Lin TK, et al. Total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of Taiwanese vegetarians[J]. Eur J Clinical Nutrition,2008,62:138-144.
[5]Homocysteine Lowering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Dose_dependent effects of folic acid on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homocysteine: a meta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triads[J]. Am J Clin Nutr,2005,82(4):806-812.
(收稿日期:20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