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料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所谓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梁启超曾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他认为历史研究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地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有意识地引用一些史料,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简单谈一下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增强课堂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张骞出使西域内容时,我引用了以下史料: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殊无报胡之心。”
——《史记·大宛列传》
教学中引用这段史料既能使学生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恰当引用能产生增强历史感的效果,有利于增强课堂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深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例如,关于五四运动,大部分学生仅仅把它理解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很难理解它还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引用了以下史料:
材料一:当巴黎和会的消息终于传来的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我们立刻醒觉到外国列强仍然是自私、崇尚军国主义,而且全都是大骗子……我们对政府无计可施……眼看着国民及可怜的无知群众,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起来斗争!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大学学生的文章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伴随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各式各样的“主义”(包括机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改良主义等)蜂拥而来,各种研究新思潮的团体、介绍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现,各种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主张不断提出。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学生通过对以上史料的解读,有助于其更全面地认识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还是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3.拓展历史视角,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例如关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可引用以下史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阅读完上述史料后, 学生对如何评价大运河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教师提问与史料的启发下,学生认识到:大运河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连接了南北交通,使南北联系更加紧密。但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使其成为隋朝走向灭亡的一个原因。通过史料,让学生依据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分析,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历史思维得到了训练与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历史教学中引用史料的几点注意
采用史料,笔者认为还应注意几个问题,避免走入误区。
1.注重真实性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不是虚构产生的,教师选择史料时一定要鉴定真伪,力求真实。在教学中,引用史料一定要标明出处,对来历不明的,特别是野史资料,要杜绝使用。
2.注重灵活性
史料形式多种多样,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图片史料和音像史料各有其特点与优势,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形式各异的史料,才能充分发挥史料教学的作用。
3.注重简易性
史料的选择,要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相结合,那些读起来深奥、理解起来困难的,尽量不用。
总之,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论从史出”,历史的无穷魅力在于其包含着丰富的史料与内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史料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增强课堂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张骞出使西域内容时,我引用了以下史料: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殊无报胡之心。”
——《史记·大宛列传》
教学中引用这段史料既能使学生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恰当引用能产生增强历史感的效果,有利于增强课堂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深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例如,关于五四运动,大部分学生仅仅把它理解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很难理解它还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引用了以下史料:
材料一:当巴黎和会的消息终于传来的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我们立刻醒觉到外国列强仍然是自私、崇尚军国主义,而且全都是大骗子……我们对政府无计可施……眼看着国民及可怜的无知群众,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起来斗争!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大学学生的文章
材料二:(五四运动后)伴随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各式各样的“主义”(包括机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改良主义等)蜂拥而来,各种研究新思潮的团体、介绍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现,各种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主张不断提出。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学生通过对以上史料的解读,有助于其更全面地认识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还是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3.拓展历史视角,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例如关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可引用以下史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阅读完上述史料后, 学生对如何评价大运河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教师提问与史料的启发下,学生认识到:大运河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连接了南北交通,使南北联系更加紧密。但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使其成为隋朝走向灭亡的一个原因。通过史料,让学生依据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分析,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历史思维得到了训练与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历史教学中引用史料的几点注意
采用史料,笔者认为还应注意几个问题,避免走入误区。
1.注重真实性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不是虚构产生的,教师选择史料时一定要鉴定真伪,力求真实。在教学中,引用史料一定要标明出处,对来历不明的,特别是野史资料,要杜绝使用。
2.注重灵活性
史料形式多种多样,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图片史料和音像史料各有其特点与优势,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使用形式各异的史料,才能充分发挥史料教学的作用。
3.注重简易性
史料的选择,要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相结合,那些读起来深奥、理解起来困难的,尽量不用。
总之,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论从史出”,历史的无穷魅力在于其包含着丰富的史料与内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史料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