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进而提高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字:: 数学;生活;学习;运用
在我读一年级时,由于父母亲都是文盲,我便成了家中唯一的读书人,父母亲有什么要算数的,他们都会带我在身边,以防别人骗了他们。那时的我,为了得到父母亲及周边的人对我的夸奖,对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知识都很感兴趣,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自然酷爱数学课。长大后我成了小学数学老师,很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小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的兴趣。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如果只照本宣科把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会课本的知识,这样培养的学生和呆子没什么两样,学生也会因书本上枯燥的数字而失去兴趣。但如果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学会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逐渐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
一、带领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学习数学。
数学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些死的数字加符号,没有生机,没有魅力,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样,生活中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无法想象。在教学中,要时时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遵循这个理念,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这个单元时,上课一开始,组织学生到操场集合,对着东升的太阳,真实感知方向。回到教室,再次感知方向。布置家庭作业,领悟自己家的方向,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刚到一个地方,我们怎样确定方向呢?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介绍班长的各个方向的同学。” 学生可能会说:“某某同学在班长的东面”,这时我就适时地提问学生,“你是怎样确定的?”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各种答案。如果再把问题引申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引导学生说清,获得确定方向的方法,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让生活走进教学内容。
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某某学校某某班(要写学生自己所在的班级) 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在商店找相关的图形,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制作。
三、在生活实例中学习数学。
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数学,感悟数学,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中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靠教师在课堂摆放一些教具,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到生活中往往不会用,但如果我们在生活实例中学习数学,学生记忆就很深刻。如吃饭时,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在煮好的饭面上整理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既学习了数学,又培养了学生动手的习惯。高年级的同学,可以测量家里住房的占地面积,计算自己房间的体积,估算自己所在小区、小村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这样学生对小学阶段的几何初步知识就有了一个生动的印象,自己也会自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只有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学有所用,才能更好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兴趣。如在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商品批发价和零售价是有差价的,如何购买零售商品却只用批发价呢?我们可以通过家长,让学生到市场上去购买商品,学生就很有兴趣去实践。他们可以通过几个同学(或者是和到商场购买同样商品的人)合作一起购买,或者多买商品以达到批发的量,但这必须是家里需要的并可以存放的,避免浪费。如购买洗衣粉,1袋3.5元,3袋10元,当然购买3袋的合算,省下的0.5元算是奖励给孩子去购买冰淇淋,让他知道数学在生活中是多么的实用。
如六年级学习利息一课后,便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零用钱去银行存一次款,了解一下银行利率变化情况,计算自己存款能获多少利息,如何上交利息税等问题,让学生把书本知识移到生活实际中,在解决问题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让数学因生活的运用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趣、有用、好玩,从而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我们要努力去发现、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需求,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性任务。
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
2、苏教版一到六年级数学。
关键字:: 数学;生活;学习;运用
在我读一年级时,由于父母亲都是文盲,我便成了家中唯一的读书人,父母亲有什么要算数的,他们都会带我在身边,以防别人骗了他们。那时的我,为了得到父母亲及周边的人对我的夸奖,对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知识都很感兴趣,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自然酷爱数学课。长大后我成了小学数学老师,很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小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的兴趣。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如果只照本宣科把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会课本的知识,这样培养的学生和呆子没什么两样,学生也会因书本上枯燥的数字而失去兴趣。但如果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学会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逐渐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
一、带领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学习数学。
数学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些死的数字加符号,没有生机,没有魅力,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样,生活中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无法想象。在教学中,要时时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遵循这个理念,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这个单元时,上课一开始,组织学生到操场集合,对着东升的太阳,真实感知方向。回到教室,再次感知方向。布置家庭作业,领悟自己家的方向,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刚到一个地方,我们怎样确定方向呢?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介绍班长的各个方向的同学。” 学生可能会说:“某某同学在班长的东面”,这时我就适时地提问学生,“你是怎样确定的?”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各种答案。如果再把问题引申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引导学生说清,获得确定方向的方法,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让生活走进教学内容。
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某某学校某某班(要写学生自己所在的班级) 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在商店找相关的图形,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制作。
三、在生活实例中学习数学。
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数学,感悟数学,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中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靠教师在课堂摆放一些教具,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到生活中往往不会用,但如果我们在生活实例中学习数学,学生记忆就很深刻。如吃饭时,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在煮好的饭面上整理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既学习了数学,又培养了学生动手的习惯。高年级的同学,可以测量家里住房的占地面积,计算自己房间的体积,估算自己所在小区、小村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这样学生对小学阶段的几何初步知识就有了一个生动的印象,自己也会自觉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只有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学有所用,才能更好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兴趣。如在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商品批发价和零售价是有差价的,如何购买零售商品却只用批发价呢?我们可以通过家长,让学生到市场上去购买商品,学生就很有兴趣去实践。他们可以通过几个同学(或者是和到商场购买同样商品的人)合作一起购买,或者多买商品以达到批发的量,但这必须是家里需要的并可以存放的,避免浪费。如购买洗衣粉,1袋3.5元,3袋10元,当然购买3袋的合算,省下的0.5元算是奖励给孩子去购买冰淇淋,让他知道数学在生活中是多么的实用。
如六年级学习利息一课后,便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零用钱去银行存一次款,了解一下银行利率变化情况,计算自己存款能获多少利息,如何上交利息税等问题,让学生把书本知识移到生活实际中,在解决问题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让数学因生活的运用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趣、有用、好玩,从而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我们要努力去发现、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需求,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性任务。
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
2、苏教版一到六年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