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66例,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3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心理狀态(SDS和SA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SDS(38.52±5.48)及SAS(36.54±5.69)小于对照组[(46.73±6.25),(42.33±6.51)1,Barthel指数(83.64±5.35)大于对照组(76.47±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实施心理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术后恢复效果,加强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颅脑外伤;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前言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少数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之后,会出现认知障碍、生理残缺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等后遗症,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效果。为了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临床上逐渐以心理状态为切人点,通过心理护理来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积极性,以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本实验以我院66例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为对象,探究心理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间诊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分析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4;年龄为18~60岁,平均(4I 87±7.6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0:13;年龄为19~57岁,平均(42.23±714)岁。所有患者已知情同意,且本实验项目满足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两组基线资料数据相比具有均衡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述注意事项、康复训练、健康知识等相关内容,并严密监督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指标,保证其稳定性。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首先,患者人院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需求等具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其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可以通过语言安慰、音乐疗法等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最后,尽量满足患者对临床操作的需求,加强疼痛护理,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术后康复。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心理状态:采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sDS和SAS)展开调查,量表包含有20个评分项目,每项O-4分,得分乘以1.25换算为百分制,SDS评分超过53分为抑郁,SAS评分大于50分为焦虑,分数与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成正比。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评估指数进行调查,包含有10个项目,每项0~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强,康复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本实验66例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数据由SPSS19.0处理,Barthel指数、SDS及SAS评分以(x±s)表达,t检验。P值小于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前,两组患者SDS及SAS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前两组Barthel指数相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颅脑外伤通常是由直接暴力造成,在全身外伤中症状最为严重,临床治疗以清创术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康复之后极易留下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使患者产生烦躁、绝望等心理,给临床治疗带来不便。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SDS及SAS分数比对照组低,其Barthel指数则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说明心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在康复期的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操作,促进其病情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颅脑外伤;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前言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少数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之后,会出现认知障碍、生理残缺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等后遗症,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效果。为了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临床上逐渐以心理状态为切人点,通过心理护理来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积极性,以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本实验以我院66例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为对象,探究心理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间诊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分析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4;年龄为18~60岁,平均(4I 87±7.62)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0:13;年龄为19~57岁,平均(42.23±714)岁。所有患者已知情同意,且本实验项目满足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两组基线资料数据相比具有均衡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述注意事项、康复训练、健康知识等相关内容,并严密监督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指标,保证其稳定性。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首先,患者人院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需求等具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其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可以通过语言安慰、音乐疗法等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最后,尽量满足患者对临床操作的需求,加强疼痛护理,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术后康复。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心理状态:采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sDS和SAS)展开调查,量表包含有20个评分项目,每项O-4分,得分乘以1.25换算为百分制,SDS评分超过53分为抑郁,SAS评分大于50分为焦虑,分数与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成正比。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评估指数进行调查,包含有10个项目,每项0~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强,康复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本实验66例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数据由SPSS19.0处理,Barthel指数、SDS及SAS评分以(x±s)表达,t检验。P值小于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前,两组患者SDS及SAS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前两组Barthel指数相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颅脑外伤通常是由直接暴力造成,在全身外伤中症状最为严重,临床治疗以清创术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康复之后极易留下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使患者产生烦躁、绝望等心理,给临床治疗带来不便。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SDS及SAS分数比对照组低,其Barthel指数则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说明心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在康复期的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操作,促进其病情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