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转移阴性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d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经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阴性腺癌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共270例,依据术后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回顾性分析这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组共复发45例(16.7%),复发时间2 ~68个月,生存时间5~ 87个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在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清扫阴性淋巴结数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术后化疗与否与局部复发相关;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术后化疗与远处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清扫阴性淋巴结数、浸润深度是全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浸润深度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术后化疗是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T4期、肿瘤直径>4 cm的淋巴结转移阴性胃癌,标准的淋巴结清扫能减少局部复发,术后辅助化疗能降低远处转移复发率。

其他文献
患者男,52岁,主因“发现腹腔内肿物1年半”入院.患者1年半前查体发现右下腹腔内肿物,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腹痛腹胀,大便正常,无腹泻,无脓血,外院CT示:右下腹肿物.既往19年前患乙型病毒性肝炎,现已治愈,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结核病史,无工业毒物接触史。
期刊
目的 观察紫杉醇生物可降解支架对猪胆管损伤后胆管狭窄的防治作用. 方法 紫杉醇涂层支架采用紫杉醇浸泡法制作.高压液相法(HPLC)测定该支架体外紫杉醇释放率.选取30头猪用于动物实验.将紫杉醇支架及裸支架分别置入猪胆管中,每组15头.分别于术后1、3及6个月取材,观察并测定2组动物的吻合口直径,行胆道造影并观察2组动物吻合口瘢痕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我们研发了一种全新的紫杉醇完全可降解胆道支架.HP
胆囊壁明显增厚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影像学表现和术中所见与进展期胆囊癌非常相似,易误诊为胆囊癌而错误实施不必要的扩大性根治手术.本组回顾性分析11例胆囊壁明显增厚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
期刊
患者,男,76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20余年,2011年12月因发热、左上腹痛来我院检查.MRI检查诊断肝脓肿,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结石大小为9.2 cm ×4.3 cm×4.7 cm(图1,2).入院后行抗炎治疗.因年龄大、全身情况较差及患者家属原因,未行胆囊结石手术治疗,肝脓肿痊愈后出院.2012年12月因左上腹痛1周,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再次来我院检查并住院治疗.入院查体:神清,慢性贫血
期刊
患者男,67岁,因发现右胭窝搏动性肿块,伴右下肢麻木感1个月,于2013年3月5日入院.既往史:双侧大隐静脉曲张20年,保守治疗.查体:右侧胭窝处可触及搏动性包块,约10 cm×6 cm大小,边界清楚,轻度压痛,右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可触及.血管超声:右侧胭动脉瘤.下肢动脉CTA:右胭动脉瘤,有附壁血栓形成.局麻后顺行穿刺右股总动脉,造影见右胭动脉瘤(图1A),造影后置入VIABAHN覆膜支架
期刊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肝管内的结石,其好发生于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手术难度大,术后残石率高等特点.如何减少残石率、取尽结石、减少手术并发症、预防复发一直都是胆道外科的重点和难点1..为此,我们总结我院2001-2011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34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期刊
为了进一步促进普通外科青年医师的学术交流,激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发现和培养普通外科青年医师学术人才,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拟于2012年7月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普通外科青年医师学术论坛”。
期刊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uddi-Chiari syndrome,BCS)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的评估.方法 37例肝静脉型BCS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采用经颈静脉、经股静脉或二者联合途径行肝静脉穿刺造影及闭塞段的开通.术后给予护肝、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34例,成功率92%,共开通了38条肝静脉.肝静脉开通后,单纯行球囊扩张患者9例;余25例患者置入肝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时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入路与传统穿刺技术建立入路的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6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5例(463条肢体)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动脉入路;477例(586条肢体)采用传统18G穿刺针穿刺建立入路.术后采用手法压迫止血或以血管封堵器止血.初期评价终点包括穿刺点局部
目的 分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肿瘤筛查,分析肿瘤筛查阳性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栓形成部位,肺栓塞的发生,癌症标志物、临床症状特点等,并与肿瘤筛查阴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入选接受肿瘤筛查84例患者,均为无明显相关危险因素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62±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