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求“益”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s85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需要。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求我们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去理解、研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帮助者,不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技能、生活经验和生存能力,要充分整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真学习,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实践,教学效益明显得到提高,我认为只有大胆的“变”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提高教学效益。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路人和学习的帮助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教材内容,把特定的知识点用口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方法简单粗暴,简而言之就是“硬灌”。而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把以教为主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引导,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知识,通过自己的探讨和互相合作去获取知识,使学生从中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得到了成功的愉悦感,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生字纤夫的“纤”时,我不是像过去那样由老师领读,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写来掌握,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是由他们过去已经认识的偏旁部首和熟字组成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学会这个字的读音和写法。再者,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外,还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他们学习的帮助者,进而成为他们的“朋友”。
  二、转变方法,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相结合
  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两人相互之间的合作,乃至小组合作,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一分钟》一课时,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元元”,来表演“元元”多睡了一分钟,然后去上学,最终迟到了二十分钟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在快乐的表演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转变模式,给学生创造自己获取知识和积累知识的机会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更多的知识积累,不能完全局限在课本知识上。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拓展知识面,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知识点。当然,这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最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例如:我在教学古诗《山行》的时候,不是简单指导学生片面地去学习,而是让他们小组合作,先通过查资料简单了解“杜牧”的生平,然后找找看“杜牧”还写过哪些诗歌、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和知道的,最后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就不但理解了《山行》,还至少能熟记另外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同时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还会了解更多的诗人,增加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后能够主动地去阅读古诗,从而积累更多的古诗,也增大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储藏量。
  四、转变观念,由学生的“严师”转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为我们的教学之道规定了一个严格的制度——师道尊严,而从古到今的许多名师也正是以严出名,传统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恪守“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打、骂、罚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学生见了老师如见“猛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只能存在自己的心中,不敢求教于老师,更别说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在教学中我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不断转变这种思想,教学实践中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多地投入耐心、细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习知识,孩子们能从内心里把我看成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能够把自己心中的疑惑毫无顾忌地向我吐露,和我一起探讨,最终使他们不但解除了疑惑,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五、转变途径,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全方位培养学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现在的学生家长基本上都是有文化的人了,不但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也能够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法律、交通等各种部门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视程度,每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自然灾害、流感、防暴等突发性事件的宣教、演练专题教育活动。因此可以说,新时期的社会上蕴藏着潜力极大的教育资源,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资源,巧妙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全方位对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网,使孩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大量的操作技能、生活经验、生存能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新课改理念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过校园,不断地给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和做法,努力推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我们要从“变”中获取教学效益,为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如何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正成为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活动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   关键词:新课改 活动讨论法 思想品德 应用价值    所谓活动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
期刊
摘 要: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对教师、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学阶段的学案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教学中仍需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关键词:中学数学 学案教学 研究    为适应现代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数学教研组尝试了学案教学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此次的教学改革,虽然谈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融入到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但“教无定法”,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我觉得语文老师本身具备的素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讨的因素。  一、语文老师本身的素质,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关键  首先,激情的引导与点拨是一个语文老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我们都知道,现在提倡的是创新教育,而老
期刊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我在上初中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特点,探索了一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下面拿出来和同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法  历史学
期刊
题目: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通过对以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质量为2m、厚度为2d的钢板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板射穿。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d、质量均为m的相同两块,间隔一段距离水平放置,如图所示。若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再射向第二块钢板,求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设子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学生如果对某学科产生兴趣,他们就会把这种兴趣转化成自觉学习的一种动力,并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去探索学科知识的奥秘,学科知识水平就会得到迅速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注意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增强语文
期刊
摘 要:就如何构建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的问题,本文从生活现象、生活情境、生活实践几个方面作了分析和阐述,旨在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化学有效教学。  关键词:生活现象 生活情境 生活实践    化学新课程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接触化学、学习化学,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创设化学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
期刊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规范化办学的浪潮,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朝着引领学生热爱母语、学好中文、提升中国教育品质的方向迈进。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引领学生热爱母语、学好中文、提升中国教育品质,在当今社会,尤在我们的课堂中,仍然是那样的磕磕碰碰;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仍然在引领学生应试,我们仍然让我们的学生囿于课堂、囿于课本、囿于那几本教科书。虽然我们乐于津道中考语文平均分、优秀率
期刊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更新,使得更多的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在
期刊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近年来,我在开展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第三轮以“方法为核心”的实验中,坚持以课标为依据,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理论为指导,从注重阅读方法指导、立足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如何改进阅读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   初读感知,读中善思。 所谓“初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一篇课文的通读,其要求是使学生通过课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