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那盆水仙花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新年,女儿从佛山给我寄回一盆水仙花。
  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裹,取出那盆像大蒜一样的水仙花。
  我虽是爱花的人,却不是种花的高手。可是既然女儿寄回来了,就得栽种。我匆匆地走到校园,老师种菜的菜地里,挖了一抔土,放进盆子,然后再倒入适量的水,心里想着,我算是土栽了。
  水仙花,花中仙子,我静穆中探究她的前世今生,冀图撩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相传水仙花是尧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是两姐妹,姐妹俩同嫁于舜,她两姐妹与舜三人感情很好。舜在南巡时崩驾,她姐妹俩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她们至情至爱,便将两人的魂魄化成江边水仙,这样,她俩便成了腊月水仙的花神。
  我对她们坚贞不渝、凄美的爱情动容,更多的是景仰了。
  水仙花,她不仅流传着远古的传说,还有世人对她情所独钟,冠以"凌波仙子“、"金盏银台”、"洛神香妃"等雅称。还将她与兰花、菊花、昌莆,列为花中"四雅“,与梅花、茶花、迎春花,称为雪中“四友”。看来,俏也不争春的水仙花,于群芳争艳的花苑中拥有一席之地。
  我默默地回味水仙花的"前世",静静地体悟世人冠以她别樣的雅称,心中依然涌动着丝丝的钟爱之情。
  说实在的,刚栽上头几天,抑或是她被受邮递人为的挤压,放进盆子时,她总是那样的无精打采,蔫蔫的模样,让我大失所望。
  我把她的模样,用手机拍了下来,用微信发给女儿,女儿一看,她说,水仙花,怎么会这样呢。
  我说,可能是邮递时挤压的缘故,过几天会精神起来的。
  时间一天一天地流逝,潜藏心中那份期待总是轻叩着我的心扉。
  十几天过去了,我的那份期待骤然来临。
  一天凌晨,我早早起床,惦记着我那钟爱的水仙花,轻轻地走近阳台,定神一看,先是惊诧,接着是一番欢喜。只看见,端坐盆上的她,静如处子,美若仙女。十几天前那蔫蔫无精打采的样子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神采奕奕的模样。沾着泥土的鳞茎支撑着片片苍翠欲滴的叶子,悄然长出苞儿,美丽极了。此时,让我想起宋代姜特立《水仙花》:"六出玉盘金启后,金瑶丛里出花枝”的诗句来,遗憾的是,此时的水仙花仅仅是长出几个苞儿,还不开花,我想,她那美丽的花绽放,是时间的问题。
  水仙花华丽的蜕变,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一件事。
  十几年前,我刚刚踏上讲台,也像女儿邮寄回来水仙花那样蔫蔫的模样,过了十几天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与周围的人之后,精神就来了,就不那么羞羞答答了。与同事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之后,脸庞总会绽放微笑,像现在的水仙花一样,沐浴着阳光,充盈着朝气蓬勃的绚烂。
  阳台上那盆水仙花依然安之若素,等待她开花的情愫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的心中潜滋暗长。我深深地知道,不光是等待,更重要的是,给她百般的呵护,观察、浇水的细活少不了。
  我每天都凝望阳台那盆水仙花,领悟了一个哲理:当每一个人适应了环境之后,顽强地拼搏,战胜自我,就会升华,像水仙花那样开出自己的绚丽的花。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您是掌柜的?如您不嫌弃,每次我来占您一角地,酒菜我自带,您人多了,我就站在那里就只喝一壶二两酒,喝完到点马上走。绝不耽误您做生意。您看行吗?”。第一次冲着老酒馆的热乎劲来的他说。  “说二两就只能是二两。人就得守规矩。不守规矩那还叫人吗?”。当掌柜的给他多打了酒,他说。  “是我对不住您,耽误您脚落地了”。当被别人踩了脚时,他说。  “我住在天边”。当店里的伙计问他家的方向,他说。  “到时间就
期刊
时而想起儿时家乡的那条河。  那条河是一个神奇。河底全是凹凸不平的石板,石板上有方的圆的洞,三三两两的巨石靜静地卧在河边。  河边有一台用来发电的巨大的木制水车。木轮翻转,搅起哗哗的水流,一片片浪花飞溅,那情景,在儿时的脑海里一派壮观。  水车下面是一条长长的石槽,石槽的浅水里各色小鱼游来游去,时不时蹦出水面。玩伴们常常捲起裤腿在石槽里追逐着鱼儿,有时会抓住几条便沾沾自喜,拿回家里熬碗汤,便成了当
期刊
六月的塔里木绿意盎然,热情似火。  地处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轮台县草湖乡像一幅恢弘瑰丽的油画,胡杨含笑弹拨起幸福的琴弦,绿毯吐艳绘织小康的画卷……  可可桥村是草湖乡下辖的六个行政村之一,是2002年塔里木河生态移民整体搬迁的年轻新村。此时,正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大步迈向实现小康的路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前几天在可可桥村里住了几天,收获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也感受了老乡们内心深处的
期刊
母亲擅长做一切和饼类有关的食物,她烙得土豆饼尤其出色。  厚薄适中,咸淡相宜,披着金黄色的外衣,每一条土豆丝在面的作用下紧紧抱团,又面面相依,丝丝缕缕,那么的清晰可见,土豆不少,面粉不多,外面香酥可口,内里又有土豆的软糯,随便一烙就是色香味俱全,那种诱惑味蕾的样子。  一年四季,无论寒冬还是酷夏,每次回家,母亲总会给我们烙两锅土豆饼,百吃不厌,别的菜无需做,只吃一盘土豆饼就心满意足了。当土豆饼的香
期刊
伯翱兄说:“时间这个东西,抓不到,也留不住,它不紧不慢的流逝着,而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用文字去记录当下的时光,定格这一刻”。伯翱兄常常对我说这句话,而这一路走来,他也正践行了他的箴言。  初识伯翱兄源于文字。多年以前,偶然得到伯翱兄于1965年和1966年出版的《劳动日记》和《远方来信》(上海教育出版社),我一口气拜读了其中《走革命的路,接革命的班》《用双手去为人民造福》等多篇日记和家书,文字中所
期刊
临终遗愿  元封元年的三月,漠北的寒流还未退去,北方大地还在旧年的时光中沉睡。江春未入,草木不发。一股温煦的暖流在汉廷长安悄悄弥漫开来,群臣们格外振奋,大家期盼已久的封禅祭天仪式即将到来。  封禅是封建职官时代的国家大典,丝毫不逊于今天的国庆阅兵式,能被皇帝钦点参与其中,是士子文人莫大的荣耀,是特殊的政治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整个三月,大臣们都在精心准备着,只待武帝一声召唤。  这一天,在众人的日思夜
期刊
刚在吴伯箫散文奖颁奖大厅坐下,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中等个子,一身洁白的中式麻沙衣衫,端庄的脸庞上架一幅圆形金边眼镜。他正在粘贴他的座牌,我赶忙站起帮忙,老先生微微一笑。我一看座牌,韩树俊。“韩老师,您是从哪来的?”“苏州。”“您是做什么工作的?”“中学语文老师。”“我也教过语文。”“你也获奖了吗?”“我没参赛,是来参会的。您的参赛作品是……”“《四十年情怀一纸牵》,是从吴伯箫先生给我为《中学
期刊
校园里有两株玉兰:白色的,在北楼的阳面;粉色的,在南楼的阴面。同一种植物,花开的时间竟然相差了一个半月。粉玉兰开花了,娇态楚楚动人;白玉兰花期已过,绿叶满枝,色彩单调可又不失雅致。在这儿花开是一道风景,花落亦是一道风景。不论哪一株都让我痴情。  刚进二月,还显料峭的东风便将春意稀疏地洒向了人间。白玉兰每天在北楼宽大而又温柔的臂弯里慵懒地舒展着身躯,自在地沐浴着暖阳,看上去舒服至极,惬意至极。整个草
期刊
我迷失在大理,不是因为风花雪月,而是因为我在大理确实丢失了东西。不仅仅是在大理丢失了东西,而且是在后来的生活中,又丢失了一些关于大理的记忆。所以大理呀,就像一个坏男孩,一直拉扯我,拉扯我的心,我的魂,一直让我在遥远的中原,朝那个阳光灿烂、彩云飘飘的地方张望。  我是一个人去的大理,那是在2015年的春节前夕,我想让自己在大理吹吹风,静一静,然后陪父母在郑州过一个春节。  至今还记得那一天早晨的太阳
期刊
好久没去菜市场了,那天恰好路过,于是顺便走进去买一点新鲜蔬菜。  正在摊位上挑选,一抬头,咦!相熟的那家店铺,怎么改换了门面?不敢确认,又从东数到西,再从西数回东,没错,就是它!昔日门楣上方招牌上“银河化妆品”几个墨绿色的长方体楷书字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方方正正四个简单的红字“劳保用品”。店主人是个圆圆胖胖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生意冷清,门可罗雀,此时他正站在店门口,百无聊赖地伸着懒腰打了个哈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