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我国中学武术教学在教材、教学内容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想法,以期为我国中学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学武术教学 教学内容 选择与设计
1.引言
教学内容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内容,事实上就是选择、加工、处理教材。可以说处理教材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处理教材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成,明确教学目标,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的潜在功能,找准教材处理的着力点,从而提高教材效应,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相适应的教学要素,完善课堂结构,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
2.中学武术教材、教学内容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标准》颁布后,我国出版了多种中小学体育教材,还没有专门的武术教材。各地区普遍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体育》和《体育与健康》为首选体育教材。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和《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武术内容在形式上突出了动作组合,降低了套路的难度,增加了攻防格斗如散打、女子防身术等内容,但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武术运动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传授武术技术、增强学生体质、传承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及激发学生习武兴趣等方面还很欠缺。武术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在现实武术教学中运用的如何呢?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主要以套路和功法类内容为主,分别占59.2%和31.4%。套路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五步拳、少年拳、形神拳、三路长拳、青年拳、太极拳和棍术、刀术、剑术为主,武术功法类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功。虽然近年来围绕促进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提出了“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运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小学武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仍沿袭原有的技术内容体系,未有突破性进展。显然,教材及教学内容自身存在陈旧、枯燥、难学问题,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
3.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方法
3.1中学武术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武术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武术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宗旨,依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独特作用,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防身自卫能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3.1.1武术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3.1.1.1简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在遵循中学武术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青少年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既要简单易学、便于开展和推广,又要体现武术不同拳种的特色、时代感和竞争性。同时,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层次要合理,内容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形成较系统、完善的内容体系。
3.1.1.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中国武术内容丰富,拳种繁多,在传承过程中,一些简便易学、便于普及的内容,已沿着规范化的途径和方式形成了统一的动作规格,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学校武术教育既要进一步巩固这类成果,又要注意保存武术内容的丰富性这一中国武术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编上,理应按照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选编适合与全国性推广的示范性教学内容的同时,编选地方拳种特色教学内容,如南拳是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广西地区的特色拳种,群众基础扎实,理应考虑选编南拳拳派的内容,并赋予时代特征。考虑到武术教材内容选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武术教学的时效性。
3.1.1.3健身与攻防相结合
武术的健身价值,是通过练习具有攻防表现性和具有攻防再现性的武术技术体现的。攻防技击是武术有别于我国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本质属性,是吸引青少年的魅力所在。中学武术教学内容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动作方法的记忆和展示,则无异于“体操”,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武术教学应以武术的攻防表现性和再现性为脉络,将功法、套路和格斗练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编选出的武术教学内容才能突出武术健身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
3.1.1.4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叶朗先生说:“传统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它的活力就存在于它的动态变迁之中。”庞朴先生说:“任何一个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民族性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时代性既是内容也是形式……传统既有民族性方面又有时代性方面……”可见,武术要发展不能丢掉传统这一根基,同时与时俱进,以创新促发展。武术教学内容的编选应遵循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半个世纪以来学校武术教育教学的得失,根植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创编出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的内容,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3.1.1.5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
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编不能忽视其趣味性,因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形成此项运动爱好。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参与武术运动和提高武术学习兴趣的助推器。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应当考虑其实效性,武术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体现在是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任何达不到促进健康甚至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内容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武术教学目标的实现。
3.1.1.6尚武精神和爱国主义相结合
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武坛上的一个缩影。历史上,以武术为内容的尚武精神激励武术有志之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践行了尚武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统一。中学武术教育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尚武精神,引导学生努力锻炼身体,增强传承武术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2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3.2.1教学内容形式
从教学内容的运动形式看,武术教学内容的选编应注重套路、格斗和功法三种运动形式的交融、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套路这一中国武术所特有的运动形式,使其充分体现武术的特点,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需求。
3.2.2教学内容分类
从教学内容的分类看,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全国统一示范教学内容、地方拳种特色教学内容和适合高年级女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3.2.3教学内容层次
从教学内容的层次看,武术教学内容可分为“趣味武术”、“技能武术”和“文化武术”等,从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入手,逐步过渡到掌握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中学阶段应是“技能武术”向“文化武术”过渡阶段,让青少年在掌握一定的武术技术技能,增进健康、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同时加强武术文化内涵的学习和体验,为进入“文化武术”阶段打下基础。
3.2.4教学内容构成
从教学内容的构成看,武术教学内容包括徒手武术、器械武术和武术文化知识,徒手按照“踢、打、摔、拿、靠”的系列及相应功力锻炼方法进行分类,并综合运用上述五种方法,编组成突出武术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器械以青少年喜爱、便于开展、安全性较高的短棍、两节棍、剑术和流传较广的武术器械内容为主。
3.2.5教学内容创编
教学经验表明,中学武术的难学、难记、难做、难练这四难特征往往让学生对武术的学习望而却步,参与武术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运动技能”部分提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可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因此,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掌握好难易程度、重视基础性,突出武术“练打结合”的特色和教练程序,即应体现武术运动的本质特征和符合青少年“求快、求新、求奇”的心理需要,以及简单、实用、有趣的兴趣所在,选择符合青少年学生接受层次的简单实用、易学、易练、易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以传统太极拳为素材创编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太极操的推广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4.结语
拥有近百年官学历史的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的好坏对于中学武术教学能否发挥上述作用有重要意义,有必要明确中学武术教学内容选择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认真完善现有的武术教学内容,使之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室组编.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11.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4.
[3]郭琼珠,等.当代学校体育武术教学内容设置的回顾与展望[J].福建体育科技,2007,6:26.
[4]李迎雪.如何开展有效的武术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0.
关键词: 中学武术教学 教学内容 选择与设计
1.引言
教学内容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内容,事实上就是选择、加工、处理教材。可以说处理教材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处理教材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成,明确教学目标,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的潜在功能,找准教材处理的着力点,从而提高教材效应,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相适应的教学要素,完善课堂结构,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
2.中学武术教材、教学内容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标准》颁布后,我国出版了多种中小学体育教材,还没有专门的武术教材。各地区普遍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体育》和《体育与健康》为首选体育教材。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和《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武术内容在形式上突出了动作组合,降低了套路的难度,增加了攻防格斗如散打、女子防身术等内容,但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武术运动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传授武术技术、增强学生体质、传承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及激发学生习武兴趣等方面还很欠缺。武术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在现实武术教学中运用的如何呢?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主要以套路和功法类内容为主,分别占59.2%和31.4%。套路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五步拳、少年拳、形神拳、三路长拳、青年拳、太极拳和棍术、刀术、剑术为主,武术功法类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功。虽然近年来围绕促进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提出了“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运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小学武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仍沿袭原有的技术内容体系,未有突破性进展。显然,教材及教学内容自身存在陈旧、枯燥、难学问题,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
3.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方法
3.1中学武术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武术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武术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宗旨,依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独特作用,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防身自卫能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3.1.1武术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3.1.1.1简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在遵循中学武术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青少年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既要简单易学、便于开展和推广,又要体现武术不同拳种的特色、时代感和竞争性。同时,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层次要合理,内容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形成较系统、完善的内容体系。
3.1.1.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中国武术内容丰富,拳种繁多,在传承过程中,一些简便易学、便于普及的内容,已沿着规范化的途径和方式形成了统一的动作规格,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学校武术教育既要进一步巩固这类成果,又要注意保存武术内容的丰富性这一中国武术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编上,理应按照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选编适合与全国性推广的示范性教学内容的同时,编选地方拳种特色教学内容,如南拳是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广西地区的特色拳种,群众基础扎实,理应考虑选编南拳拳派的内容,并赋予时代特征。考虑到武术教材内容选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武术教学的时效性。
3.1.1.3健身与攻防相结合
武术的健身价值,是通过练习具有攻防表现性和具有攻防再现性的武术技术体现的。攻防技击是武术有别于我国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本质属性,是吸引青少年的魅力所在。中学武术教学内容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动作方法的记忆和展示,则无异于“体操”,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武术教学应以武术的攻防表现性和再现性为脉络,将功法、套路和格斗练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编选出的武术教学内容才能突出武术健身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
3.1.1.4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叶朗先生说:“传统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它的活力就存在于它的动态变迁之中。”庞朴先生说:“任何一个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民族性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时代性既是内容也是形式……传统既有民族性方面又有时代性方面……”可见,武术要发展不能丢掉传统这一根基,同时与时俱进,以创新促发展。武术教学内容的编选应遵循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半个世纪以来学校武术教育教学的得失,根植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创编出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的内容,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3.1.1.5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
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编不能忽视其趣味性,因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形成此项运动爱好。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参与武术运动和提高武术学习兴趣的助推器。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应当考虑其实效性,武术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体现在是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任何达不到促进健康甚至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内容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武术教学目标的实现。
3.1.1.6尚武精神和爱国主义相结合
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武坛上的一个缩影。历史上,以武术为内容的尚武精神激励武术有志之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践行了尚武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统一。中学武术教育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尚武精神,引导学生努力锻炼身体,增强传承武术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2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3.2.1教学内容形式
从教学内容的运动形式看,武术教学内容的选编应注重套路、格斗和功法三种运动形式的交融、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套路这一中国武术所特有的运动形式,使其充分体现武术的特点,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需求。
3.2.2教学内容分类
从教学内容的分类看,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全国统一示范教学内容、地方拳种特色教学内容和适合高年级女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3.2.3教学内容层次
从教学内容的层次看,武术教学内容可分为“趣味武术”、“技能武术”和“文化武术”等,从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入手,逐步过渡到掌握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中学阶段应是“技能武术”向“文化武术”过渡阶段,让青少年在掌握一定的武术技术技能,增进健康、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同时加强武术文化内涵的学习和体验,为进入“文化武术”阶段打下基础。
3.2.4教学内容构成
从教学内容的构成看,武术教学内容包括徒手武术、器械武术和武术文化知识,徒手按照“踢、打、摔、拿、靠”的系列及相应功力锻炼方法进行分类,并综合运用上述五种方法,编组成突出武术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器械以青少年喜爱、便于开展、安全性较高的短棍、两节棍、剑术和流传较广的武术器械内容为主。
3.2.5教学内容创编
教学经验表明,中学武术的难学、难记、难做、难练这四难特征往往让学生对武术的学习望而却步,参与武术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运动技能”部分提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可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因此,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掌握好难易程度、重视基础性,突出武术“练打结合”的特色和教练程序,即应体现武术运动的本质特征和符合青少年“求快、求新、求奇”的心理需要,以及简单、实用、有趣的兴趣所在,选择符合青少年学生接受层次的简单实用、易学、易练、易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以传统太极拳为素材创编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太极操的推广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4.结语
拥有近百年官学历史的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的好坏对于中学武术教学能否发挥上述作用有重要意义,有必要明确中学武术教学内容选择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认真完善现有的武术教学内容,使之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室组编.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11.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4.
[3]郭琼珠,等.当代学校体育武术教学内容设置的回顾与展望[J].福建体育科技,2007,6:26.
[4]李迎雪.如何开展有效的武术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