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改变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入手,营造最美课堂,让老师走下讲台,让孩子们走向黑板,让课堂展示一个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
关键词 教学思想;转型;课堂教学;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188-02
在互联网 时代,需要我们变革思维方式,重新思考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内涵,赋予教育新的活力,从而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
传统的教研和优质课竞赛,速成了一批又一批只会上好一节课的老师,为什么?没有把荣誉感转变成自己工作的一种需求。真正做教育的人,是上好每一节课和每一个类型课的人。
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拥有自我选择的自由。当一个人始终处于被迫地、违背心愿地做很多事的时候,就会抵触、抱怨。孩子也是如此,我们的孩子从早到晚屁股不离凳子,周而复始地被教育,只会导致孩子的厌学,并不会因为老师的辛勤付出提高教学质量(分数)。记得,一次,朋友相约去听理财讲座。刚开始,满怀期待,听到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接触正题的时候,我已经坐不住了,离开吧,对讲台上的人不尊重,不离开,又没有尊重自己的内心。犹豫了几分钟,还是决定闪人。我们的孩子又能往哪里闪?他们屈于老师的权威,不能闪人,只能散心。教师再忙活,也是做无用功。
目前为止,我们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都是整体学习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充满思维碰撞的灵魂涌动的生命课堂。就算是有效课堂。课堂上我们要训练孩子的听说思辨的习惯。思和说的习惯养成起来比较容易,最难得的是听和辩,听往往成了课堂的盲区,容易被老师们所忽视,很多课堂,出来几个孩子参与其中,大多数在各行其事。老师们,没有听,哪来的辩,不想辩怎能明?长期如此,培养出的孩子是自我表现欲强(孤芳自赏)或者畏缩不表现,永远是旁观者。这两种人都不会倾听,不会去欣赏他人。不参与的学生,慢慢地就成了学困生。其实,听是博彩众人所长的最佳途径。如何训练听?
我们的课堂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被老师点名回答或者自己主动回答一个问题就万事大吉。别人说什么,说的再精彩,見解再独特都跟我没有关系。我的课堂也偶尔出现,看在眼里,我总会说上一句:倾听是一种美德。这句话有效,但是临时不长久。一个老师总是为一个问题反复提醒,只能说明一点,习惯没养成。初听我课的老师,还很欣赏这句课堂用语,其实,这招不灵,必须换招。于是,我开始安排孩子们备课、上课,体验教师的生活,感受当教师的心情或者自己发言精彩,没有获得掌声的滋味。慢慢的,孩子们变了,欣赏的目光多了,掌声不由自主地想起来了,声音在哪目光就转向哪儿的多了。孩子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了欣赏,懂得了尊重。当然一个习惯的养成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想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就得花时间去不断地尝试创新。在漫长的等待中见证孩子们的发展变化。
一、内在需求才是转变的根本
还是先举几个例子吧。
其一,我们的孩子好多年没有了课前唱歌的习惯。可能因为时间紧,老师们省掉了这个环节。时间久了,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不唱歌。我始终认为,课前歌唱不好,课一定上得很糟,这是我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所以,我一直要求孩子们课前唱歌,刚开始,全班同学唱着唱着就没有了声音,我引导孩子们放开唱、用情唱、全身心投入地唱。孩子们按照老师的引导去唱,一唱感觉心情舒畅,心中的不快得到了释放,不唱还憋得慌。歌唱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动听。有时候唱完一首歌不够尽兴,要求再唱一首,还可以全班站着唱,唱的时候伴随自己的动作。我当然支持,因为我知道唱歌是为上课打的一针兴奋剂。孩子们经历了小心翼翼地唱——大声地唱——全身心投入地唱。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其二,课间疯赶打闹,小学的孩子个个下课兴奋得不得了,不会说话,大喊大叫,疯赶打闹。整个校园一片嘈杂。(噪音是提前耳聋的罪魁祸首。)一会儿就会有人哭着喊着来告状,一问原因,老师,我不是故意的。孩子之间造成的流血事件都是由不是故意造成的。老师们上个卫生间,要用两只手在前面开道,因为孩子们个个壮得像铁蛋,很有晃劲,并且不长眼睛,老师们平时不仅要保护孩子还得自保。我看见了也会制止,孩子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你一走,他又开始了。反复琢磨,心生一计: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把老一套的外在规定内化成孩子自身的一种约束呢?六年级,我带班主任,课间,安排孩子们站在教师的走廊观看课间,直到有一天,孩子们不想看也不想听了,我才让他们回教室就课间展开讨论:老师,他们的行为太丑了,我说,不仅仅是他们,你们看到的就是平常的自己。老师,我们平时的行为太丑,我们不想继续下去了,决定改。您说,怎么改吧。孩子们,我们六7班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亲如兄弟姐妹,大家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才对。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收到伤害?男孩子嘛,大吼大叫并不代表你就是男子汉,要有一点绅士风度,大度一点;女孩子要淑女一点,矜持一点,追着男生大喊大叫的女汉子形象,你们都看见了,不美。这次,孩子们变了,变得快而彻底。也许你会说,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不错,怎么动?要给时间,更要引导。引导孩子们追求一种健康向上活动美。这也是内化。
其三,教学上的内化,我的数学教学经历了四个阶段。(1)初入小学数学讲台,小心翼翼、认认真真,不敢有半点马虎。(2)课堂上环环紧扣,有故事、有笑话、有表演、游刃有余,恣意地玩转课堂。(3)教材改了,好心情没了。难度大、内容多,时间减少了又减少。课堂上没有了铺垫,直奔主题,说话的节奏越来越快。孩子们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种紧张无趣的课堂我开始厌倦,想早点退休,早点解脱。(4)教学模式变了,数学教学得到了重生。教学上的建议提了多次,外界没有丝毫的改变,只好思索着自己的教学如何变。我不得不花时间,花精力,教会了孩子们自学,孩子们忙中有乐,一向不喜欢过紧张日子的我又开始了悠闲地漫步。
以前,我们的学生有一种习惯,一致认为,预习就是没作业。我开始寻思,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种想法?究其原因,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预习,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老师从不跟踪检查。我们的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有很大的随意性,临近放学了,一看没有笔头作业布置,只是顺口一说,孩子们也是顺便一听,就当一阵风吹过,没留下任何痕迹,第二天,老师也不看孩子们自学掌握的程度如何,新课依旧照原计划进行。
二、课前自学
学生的课前预习,经历了两个阶段:提要求,说重点、难点和关键。让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
不提要求,自己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如何突破?八仙过海。(充分借助网络优势、查资料、找课件,听视频讲座)实在不明白的就变成问题提出来。
自学:鼓励大胆质疑,有问题说明有思考;学会归纳总结,把课本内容由厚变薄;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的核心点;理清知识的发展脉络;写自学收获,内化所学。
第二天上课,就是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当然大多数问题还是他们自己解决的,实在没辙了,老师才出场。于是,新的课堂模式诞生了。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独立自学(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桌互学(合作交流,问题部分解决,问题的再提出)——集体共同学(展示交流,解决问题)。
教育的发生,不仅在于师生之间,也在于生生之间,目前,关注师生互动的多,关心生生互动的少,即使有,也在于小组合作和小老师辅导学困生。真正着眼于学生之间平等教育关系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必须是平等互助?而不是分工协作,定中心发言人的小组合作形式和师带徒的学习方式?前两种方式始终是有人主动,有人被动。而平等互助是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地地位,这种不分高低的相互学习方式,容易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力,让每个孩子在相互教育中获得成功感。
新模式的诞生,老师在教学中只是起牵和引的作用,相伴孩子们左右,一路欣赏,一路评价,激励不断。
(数学教学教什么)在提高教育质量中推动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型。心中没有学生的素养,怎么会有超越学科本位的教学?从改变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入手,营造最美课堂,让老师走下讲台,让孩子们走向黑板,让课堂展示一个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我们是一群麦田的守望者,用最美的理念创造一片美丽的桃源景致,只有当学校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被孩子们认同,教育才能真正称之为教育。
关键词 教学思想;转型;课堂教学;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188-02
在互联网 时代,需要我们变革思维方式,重新思考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内涵,赋予教育新的活力,从而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
传统的教研和优质课竞赛,速成了一批又一批只会上好一节课的老师,为什么?没有把荣誉感转变成自己工作的一种需求。真正做教育的人,是上好每一节课和每一个类型课的人。
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拥有自我选择的自由。当一个人始终处于被迫地、违背心愿地做很多事的时候,就会抵触、抱怨。孩子也是如此,我们的孩子从早到晚屁股不离凳子,周而复始地被教育,只会导致孩子的厌学,并不会因为老师的辛勤付出提高教学质量(分数)。记得,一次,朋友相约去听理财讲座。刚开始,满怀期待,听到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接触正题的时候,我已经坐不住了,离开吧,对讲台上的人不尊重,不离开,又没有尊重自己的内心。犹豫了几分钟,还是决定闪人。我们的孩子又能往哪里闪?他们屈于老师的权威,不能闪人,只能散心。教师再忙活,也是做无用功。
目前为止,我们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都是整体学习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充满思维碰撞的灵魂涌动的生命课堂。就算是有效课堂。课堂上我们要训练孩子的听说思辨的习惯。思和说的习惯养成起来比较容易,最难得的是听和辩,听往往成了课堂的盲区,容易被老师们所忽视,很多课堂,出来几个孩子参与其中,大多数在各行其事。老师们,没有听,哪来的辩,不想辩怎能明?长期如此,培养出的孩子是自我表现欲强(孤芳自赏)或者畏缩不表现,永远是旁观者。这两种人都不会倾听,不会去欣赏他人。不参与的学生,慢慢地就成了学困生。其实,听是博彩众人所长的最佳途径。如何训练听?
我们的课堂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被老师点名回答或者自己主动回答一个问题就万事大吉。别人说什么,说的再精彩,見解再独特都跟我没有关系。我的课堂也偶尔出现,看在眼里,我总会说上一句:倾听是一种美德。这句话有效,但是临时不长久。一个老师总是为一个问题反复提醒,只能说明一点,习惯没养成。初听我课的老师,还很欣赏这句课堂用语,其实,这招不灵,必须换招。于是,我开始安排孩子们备课、上课,体验教师的生活,感受当教师的心情或者自己发言精彩,没有获得掌声的滋味。慢慢的,孩子们变了,欣赏的目光多了,掌声不由自主地想起来了,声音在哪目光就转向哪儿的多了。孩子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了欣赏,懂得了尊重。当然一个习惯的养成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想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就得花时间去不断地尝试创新。在漫长的等待中见证孩子们的发展变化。
一、内在需求才是转变的根本
还是先举几个例子吧。
其一,我们的孩子好多年没有了课前唱歌的习惯。可能因为时间紧,老师们省掉了这个环节。时间久了,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不唱歌。我始终认为,课前歌唱不好,课一定上得很糟,这是我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所以,我一直要求孩子们课前唱歌,刚开始,全班同学唱着唱着就没有了声音,我引导孩子们放开唱、用情唱、全身心投入地唱。孩子们按照老师的引导去唱,一唱感觉心情舒畅,心中的不快得到了释放,不唱还憋得慌。歌唱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动听。有时候唱完一首歌不够尽兴,要求再唱一首,还可以全班站着唱,唱的时候伴随自己的动作。我当然支持,因为我知道唱歌是为上课打的一针兴奋剂。孩子们经历了小心翼翼地唱——大声地唱——全身心投入地唱。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其二,课间疯赶打闹,小学的孩子个个下课兴奋得不得了,不会说话,大喊大叫,疯赶打闹。整个校园一片嘈杂。(噪音是提前耳聋的罪魁祸首。)一会儿就会有人哭着喊着来告状,一问原因,老师,我不是故意的。孩子之间造成的流血事件都是由不是故意造成的。老师们上个卫生间,要用两只手在前面开道,因为孩子们个个壮得像铁蛋,很有晃劲,并且不长眼睛,老师们平时不仅要保护孩子还得自保。我看见了也会制止,孩子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你一走,他又开始了。反复琢磨,心生一计: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把老一套的外在规定内化成孩子自身的一种约束呢?六年级,我带班主任,课间,安排孩子们站在教师的走廊观看课间,直到有一天,孩子们不想看也不想听了,我才让他们回教室就课间展开讨论:老师,他们的行为太丑了,我说,不仅仅是他们,你们看到的就是平常的自己。老师,我们平时的行为太丑,我们不想继续下去了,决定改。您说,怎么改吧。孩子们,我们六7班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亲如兄弟姐妹,大家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才对。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收到伤害?男孩子嘛,大吼大叫并不代表你就是男子汉,要有一点绅士风度,大度一点;女孩子要淑女一点,矜持一点,追着男生大喊大叫的女汉子形象,你们都看见了,不美。这次,孩子们变了,变得快而彻底。也许你会说,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不错,怎么动?要给时间,更要引导。引导孩子们追求一种健康向上活动美。这也是内化。
其三,教学上的内化,我的数学教学经历了四个阶段。(1)初入小学数学讲台,小心翼翼、认认真真,不敢有半点马虎。(2)课堂上环环紧扣,有故事、有笑话、有表演、游刃有余,恣意地玩转课堂。(3)教材改了,好心情没了。难度大、内容多,时间减少了又减少。课堂上没有了铺垫,直奔主题,说话的节奏越来越快。孩子们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种紧张无趣的课堂我开始厌倦,想早点退休,早点解脱。(4)教学模式变了,数学教学得到了重生。教学上的建议提了多次,外界没有丝毫的改变,只好思索着自己的教学如何变。我不得不花时间,花精力,教会了孩子们自学,孩子们忙中有乐,一向不喜欢过紧张日子的我又开始了悠闲地漫步。
以前,我们的学生有一种习惯,一致认为,预习就是没作业。我开始寻思,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种想法?究其原因,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预习,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老师从不跟踪检查。我们的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有很大的随意性,临近放学了,一看没有笔头作业布置,只是顺口一说,孩子们也是顺便一听,就当一阵风吹过,没留下任何痕迹,第二天,老师也不看孩子们自学掌握的程度如何,新课依旧照原计划进行。
二、课前自学
学生的课前预习,经历了两个阶段:提要求,说重点、难点和关键。让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
不提要求,自己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如何突破?八仙过海。(充分借助网络优势、查资料、找课件,听视频讲座)实在不明白的就变成问题提出来。
自学:鼓励大胆质疑,有问题说明有思考;学会归纳总结,把课本内容由厚变薄;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的核心点;理清知识的发展脉络;写自学收获,内化所学。
第二天上课,就是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当然大多数问题还是他们自己解决的,实在没辙了,老师才出场。于是,新的课堂模式诞生了。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独立自学(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桌互学(合作交流,问题部分解决,问题的再提出)——集体共同学(展示交流,解决问题)。
教育的发生,不仅在于师生之间,也在于生生之间,目前,关注师生互动的多,关心生生互动的少,即使有,也在于小组合作和小老师辅导学困生。真正着眼于学生之间平等教育关系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必须是平等互助?而不是分工协作,定中心发言人的小组合作形式和师带徒的学习方式?前两种方式始终是有人主动,有人被动。而平等互助是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地地位,这种不分高低的相互学习方式,容易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力,让每个孩子在相互教育中获得成功感。
新模式的诞生,老师在教学中只是起牵和引的作用,相伴孩子们左右,一路欣赏,一路评价,激励不断。
(数学教学教什么)在提高教育质量中推动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型。心中没有学生的素养,怎么会有超越学科本位的教学?从改变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入手,营造最美课堂,让老师走下讲台,让孩子们走向黑板,让课堂展示一个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我们是一群麦田的守望者,用最美的理念创造一片美丽的桃源景致,只有当学校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被孩子们认同,教育才能真正称之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