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创新的现代素养,而人教版的高中新教材,集中地体现了上述理念,其中增设的“探究活动课”,更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新天地。因为它不仅强调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从问题提出、探究尝试和课后的思考三个方面来实践和思考“探究活动课”。
一、问题提出
我曾对“探究活动课”开展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包括是否开课,开课的时间、形式、内容和课后的评价等方面,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探究活动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没有课后的评价,甚至没有开设。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时间太紧,教学功利性太强,甚至错误地认为高考不考等。
二、探究尝试
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研究,决定尝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课”,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一“‘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为例,谈谈本人如何开展“探究活动课”,希望与同行共同推进“探究活动课”的开展。
1.探究准备
(1)活动分组
让学生自由组合,以4-7人为一组,各组选出小组长,并将小组人员分工情况上报。我依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调配,如依据组织活动能力、知识面和表达能力等情况。
(2)研究方法
如讨论交流法(确定课题等)、资料查找法(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料信息)、归纳总结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概括)等。
2.探究实施
(1)温故探新
先引导学生复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以教材的单元为切入点,联系下一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从而宏观把握本课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即“启下”。再引导学生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并联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引领学生体味教材编排的体例特点,探究并概括出“中外合编,古今贯通”,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确定选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背景材料,依据背景材料尤其是其标题去寻找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本组总结报告的最佳选题。选题如概述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和英吉利);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概括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简析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原因;简析西欧封建国家王权弱的原因,等等。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搜集、汇总资料
在选题的基础上,搜集有关“西欧中世纪”的文字和图像资料:除课本已有的背景资料外,各小组按照教师所介绍的资料收集方法,多渠道地收集历史素材,并注意记录素材的原始来源。如利用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等寻找相关资料信息,其中书籍如朱寰主编的《世界上古中古史》、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陈文曦著的《精粹世界史·基督教与中世纪》、黄春高著的《精粹世界史·西欧封建社会》等等。将搜集的材料按照同一个专题进行汇总,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整理能力。
(4)分析资料
通过搜集、阅读、汇总、分析、归纳、总结等环节,对所搜集的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材料: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关键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研读,有重点地阅读,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点(如关键词)的联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5)组内交流
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对论题“西欧封建社会”确定分论点及论据,并以文字稿的形式准备本小组的探究活动成果,增强了历史教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成果展示
将学生搜集整合的照片、发言稿、教师及学生评语等按照专题进行展出,可出黑板报、活动课专刊、制作成网页发布在学校的网站上等,增强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成就感。
4.课后评价
课后成立评审委员会,制定评比标准,设置若干奖项,公布评比结果,颁发奖项。评审委员会紧紧围绕着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四个方面开展评价,要求评审委员会依据评分标准打分,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概括和运用历史知识。
三、课后思考
我原来也不重视“探究活动课”,但是通过这一课,收获颇多:本课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也体验质疑和挑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似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但换来的却是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主动和愉快地学习。因此,人教版新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课”完全符合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又和高考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要求一致,看来“探究活动课”是值得重视和开展的。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问题提出
我曾对“探究活动课”开展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包括是否开课,开课的时间、形式、内容和课后的评价等方面,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探究活动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没有课后的评价,甚至没有开设。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时间太紧,教学功利性太强,甚至错误地认为高考不考等。
二、探究尝试
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研究,决定尝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课”,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一“‘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为例,谈谈本人如何开展“探究活动课”,希望与同行共同推进“探究活动课”的开展。
1.探究准备
(1)活动分组
让学生自由组合,以4-7人为一组,各组选出小组长,并将小组人员分工情况上报。我依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调配,如依据组织活动能力、知识面和表达能力等情况。
(2)研究方法
如讨论交流法(确定课题等)、资料查找法(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料信息)、归纳总结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概括)等。
2.探究实施
(1)温故探新
先引导学生复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以教材的单元为切入点,联系下一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从而宏观把握本课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即“启下”。再引导学生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并联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引领学生体味教材编排的体例特点,探究并概括出“中外合编,古今贯通”,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确定选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背景材料,依据背景材料尤其是其标题去寻找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本组总结报告的最佳选题。选题如概述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和英吉利);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概括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简析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原因;简析西欧封建国家王权弱的原因,等等。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搜集、汇总资料
在选题的基础上,搜集有关“西欧中世纪”的文字和图像资料:除课本已有的背景资料外,各小组按照教师所介绍的资料收集方法,多渠道地收集历史素材,并注意记录素材的原始来源。如利用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等寻找相关资料信息,其中书籍如朱寰主编的《世界上古中古史》、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陈文曦著的《精粹世界史·基督教与中世纪》、黄春高著的《精粹世界史·西欧封建社会》等等。将搜集的材料按照同一个专题进行汇总,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整理能力。
(4)分析资料
通过搜集、阅读、汇总、分析、归纳、总结等环节,对所搜集的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材料: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关键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研读,有重点地阅读,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点(如关键词)的联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5)组内交流
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对论题“西欧封建社会”确定分论点及论据,并以文字稿的形式准备本小组的探究活动成果,增强了历史教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成果展示
将学生搜集整合的照片、发言稿、教师及学生评语等按照专题进行展出,可出黑板报、活动课专刊、制作成网页发布在学校的网站上等,增强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成就感。
4.课后评价
课后成立评审委员会,制定评比标准,设置若干奖项,公布评比结果,颁发奖项。评审委员会紧紧围绕着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四个方面开展评价,要求评审委员会依据评分标准打分,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概括和运用历史知识。
三、课后思考
我原来也不重视“探究活动课”,但是通过这一课,收获颇多:本课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也体验质疑和挑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似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但换来的却是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主动和愉快地学习。因此,人教版新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课”完全符合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又和高考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要求一致,看来“探究活动课”是值得重视和开展的。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