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时代的现实紧迫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逐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培养机制
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的科研成果一样,是学校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为研究生专门设立学术奖项,是鼓励研究生积极进行学术研究的有效措施。在设立激励机制时要多设立一些特色项目,以引导研究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以激发研究生在某一方面的潜力和创造力。
一、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1)构建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组织、教学效果、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对教学态度、品德素养进行定性评价,实行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与专家督导小组评价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构建研究生学习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对研究生课程学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包括听课、递交作业、自学能力、交流与沟通、小论文、课程考试等各个环节,打破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方式,灵活运用口试、笔试、论文写作、实验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并实行研究生自我评价、导师评价、学院评价相结合。
(3)构建学院教学管理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特点,对学院研究生教学投入、师资安排、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实行学院自我评价、师生评价与专家督导小组评价相结合。
二、打破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管理
双导师制将社会与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集基础理论与实践创新于一体,突出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优势,这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单一、封闭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超越。双导师制不仅有校内的学术导师,而且有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师或政府管理部门人员等来担任职业导师。校内外两位导师合作指导,交流情况,切磋经验,互相配合,有利于研究生拓宽知识面,增加社会实践,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培养过程中,两位导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校导师主要负责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的指导等;企业导师则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实践部分指导等工作。在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校外导师还会就工作中的问题给予研究生及时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适应岗位、总结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学,师生形成一个互利共荣的创新团队,与实践单位一起构建创新平台。
三、在理顺层次管理的基础上创造团结的层次监督管理体制
所谓严格管理,就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严字当头,敢于管理。这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学校主管建立起层级责任的监督机制。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理顺部门与部门之间,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各自的权限与职责,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监督的措施和办法。要发挥监督系统的作用,除了明确该系统各自具体要素的内容及构成的相互联系外,还要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保证各层次管理能环环相扣,落实到位,提高管理效率。由质量管理系统、监控督导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构成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保障系统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质量管理系统起着主导作用和指挥中枢作用;监控督导系统监督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落实和执行;信息反馈系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保障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各系统通过相关政策、制度、措施、组织等的有机运行,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作者单位:万昆东北电力大学
袁宏波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海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60-61.
[2]张微,张喜梅.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04,(3):30-32.
[3]李阿利.研究生导师有效激励机制的系统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24-28.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培养机制
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的科研成果一样,是学校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为研究生专门设立学术奖项,是鼓励研究生积极进行学术研究的有效措施。在设立激励机制时要多设立一些特色项目,以引导研究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以激发研究生在某一方面的潜力和创造力。
一、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1)构建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组织、教学效果、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对教学态度、品德素养进行定性评价,实行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与专家督导小组评价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构建研究生学习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对研究生课程学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包括听课、递交作业、自学能力、交流与沟通、小论文、课程考试等各个环节,打破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方式,灵活运用口试、笔试、论文写作、实验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并实行研究生自我评价、导师评价、学院评价相结合。
(3)构建学院教学管理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教学管理的特点,对学院研究生教学投入、师资安排、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实行学院自我评价、师生评价与专家督导小组评价相结合。
二、打破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管理
双导师制将社会与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集基础理论与实践创新于一体,突出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优势,这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单一、封闭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超越。双导师制不仅有校内的学术导师,而且有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师或政府管理部门人员等来担任职业导师。校内外两位导师合作指导,交流情况,切磋经验,互相配合,有利于研究生拓宽知识面,增加社会实践,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培养过程中,两位导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校导师主要负责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的指导等;企业导师则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实践部分指导等工作。在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校外导师还会就工作中的问题给予研究生及时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适应岗位、总结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学,师生形成一个互利共荣的创新团队,与实践单位一起构建创新平台。
三、在理顺层次管理的基础上创造团结的层次监督管理体制
所谓严格管理,就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严字当头,敢于管理。这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学校主管建立起层级责任的监督机制。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理顺部门与部门之间,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各自的权限与职责,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监督的措施和办法。要发挥监督系统的作用,除了明确该系统各自具体要素的内容及构成的相互联系外,还要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保证各层次管理能环环相扣,落实到位,提高管理效率。由质量管理系统、监控督导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构成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保障系统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质量管理系统起着主导作用和指挥中枢作用;监控督导系统监督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落实和执行;信息反馈系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保障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各系统通过相关政策、制度、措施、组织等的有机运行,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作者单位:万昆东北电力大学
袁宏波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海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60-61.
[2]张微,张喜梅.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中国冶金教育,2004,(3):30-32.
[3]李阿利.研究生导师有效激励机制的系统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