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三题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
  退休后的某一天,刘老师来到她最初上班时租住的四合院,看望老邻居。
  那是江南古镇的一个小杂院,里面住着八九户人家。古老的平房,格局简单,室内的现代化设施却越来越多。
  房东告诉她,那年自她搬走后,那个住在她隔壁会画画的小伙子也搬走了。打扫他房间时,发现在间壁墙处,多了一扇窗。她听后很惊讶,决定一探究竟。走进老屋,当那个老式书架被房东挪开后,她的眼睛瞪圆了。
  窗!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精巧的窗户,窗拉手是黄铜的。
  “奇怪!这咋会有窗户呢?住了那么久都不知道。”她很好奇。
  不过,當她伸手尝试着打开这扇窗的时候,却“哇”的喊出声来——黄铜拉手和窗是平面的,这是一扇画在墙上的窗!
  “我当时也用手摸了摸,感觉这幅画很奇特。后来这屋子作了库房,就不怎么来了。”房东说。
  望着这扇窗,勾起了她久违的情思:那时步画师之后,她迁居于此。他是一家工作室的美工,据说是个有才而又拘谨的画师。二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蓬松长乱,可见极少梳理。瘦削的脸黄黄的,宽阔的肩,灵巧的手,一双大眼睛烁着青春的光。
  进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一些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等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色透明的高脚花瓶里,放在书架上。
  从不串门的他,下班后,便待在屋内。有时也到井边,洗衣,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盛满明净的井水,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隔开了他和她的卧室,年轻的他们咫尺天涯。
  “您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只要人们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这种简单而缺乏温情的问候时,邻居们都会泄气,为这两个单身青年着急。
  房东说:“那时我感觉这个小伙子在暗恋你。他搬走时,我去收拾屋子,发现书架上的花瓶里插着一束绽开的红玫瑰,朝着那‘窗’。”刘老师听后笑得很甜,此刻她已完全理解那扇“窗”的含义了。只是房东没有注意那丝来自她心底的微笑。
  救命恩人
  应酬完回到家,刘局长想打个电话,往兜里一摸,手机丢了。他当时头“嗡”的一声,惊出一身冷汗,然后就一屁股瘫坐在了沙发上。
  这时,他老伴从卧室走出来,看到他用手捂着胸口,身子抖成一团,吓了一跳。
  “老刘,你怎么了?”
  “嗯,我,我……难受。”刘局长颤抖着说。
  “哪不舒服?心脏?还是癫痫病犯了?”
  “不知道!哎呦,哎呦……”
  “这是咋了,刚才还好好的。老刘,你忍一下,我叫120!”
  半小时后,救护车飞驰而至,此时的刘局长已嘴斜眼歪,口吐白沫。医生紧急抢救后,护士用担架把他抬下楼。
  刚要上救护车,秘书小皮从远处跑过来,看到刘局长躺在担架上,忙问:“局长,您怎么了?”医生一把推开他,“闪开!”小皮被推了一个趔趄,恼怒道:“干什么,我是给局长送手机的。”
  医生怒道:“都什么时候了,还送手机,这都要出人命了!”
  忽听刘局长大喊一声,“停下!”
  这一喊,把抬担架的人吓一哆嗦,差点把担架扔地上。他打了鸡血似的坐起来:“小皮,快过来。”
  小皮附到他身边喘着粗气:“局长,刚才您把手机落在酒店的洗手间了,被我捡到,赶紧给您送来了。”
  只见刘局长“骨碌”一下从担架上跳下来,一把抓过手机,亲了一下:“救命恩人呐!”说完对目瞪口呆的医护人员挥挥手:“你们都回去吧。”
  他老伴对皮秘书说了句:“你也回去吧!老刘没事了!”
  腰板儿挺直了
  二哥是个帅气的男人,一米八的大个,一张和气又阳刚的脸,只是走路时腰有些弯,挺不直。为此二嫂没少给他纠正,说他缺少男人风度。
  二哥在县林业局上班,二嫂在社区工作,两个人的单位离得很近。每天下班时,他们都要一起回家。路上二哥脚步急,二嫂脚步慢,只要她看到二哥弯腰驼背的样子就会喊:“听口令!挺直腰板儿!”二哥听到口令腰板儿就会直起来,引来路人不少笑声。其实二哥也知道这种走路姿势不好看,只是走着走着就忘了,如是几次,二嫂就不耐烦了。
  “你咋回事嘛!能不能直溜点?”
  “老婆,我习惯了,再说个高的人都有点水蛇腰的毛病。”二哥有些无奈地说。
  二嫂决定帮他改掉这个坏毛病。两个人一起走的时候,只要看到二哥弯腰走路,她就会发出口令:“挺直腰板儿!”如果不听话就会在他后背击上一掌:“长记性,挺直腰板儿。”
  这时二哥就会苦笑:“别生气老婆,我会改。”
  “记住我的口令,加油老公!”
  一晃儿半年过去了,二嫂虽在二哥身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收效甚微。二哥走路依旧不自觉地弯着腰,脊背上也没少挨巴掌,二嫂有些泄气了。
  年底的时候,二哥陪二嫂到商场买年货。一进商场二嫂的眼神就不够用了,看这个也想买,看那个也想要。一转身,她惊奇地发现二哥腰板儿挺直地站着,和一个人说着什么。她忙走过去:“刚才那人叫你什么?”
  “科长,经局党委研究决定,任命我为财务科科长。”
  二嫂看着二哥有些激动:“老公,我喜欢你这挺直腰板儿的姿势!”
  作者简介:李国良,辽宁沈阳人。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过一些作品,偶有获奖。
  (责任编辑 徐参文)
其他文献
位于太行东麓的涉县更乐镇,有一个叫南漫驼的古老小山村。村口,矗立着千古文人心目中的乡关;山顶,隐藏着千年岁月无法湮灭的悬崖兵寨;门楼,悬挂着55位科举子弟合伙赠送的金匾;石巷,掩隐着山碾一体的“大吨位”石碾……  我们一行六人,曾先后五次结伴前往南漫驼探秘,每次都有新发现。  一  驱车穿越一条长长的隧道,再曲里拐弯穿过被称为“十里画廊”的张家庄,眼前出现一个骆驼形的山峰,南漫驼村就依山就势呈“V
期刊
说到读书,脑海里总是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类的诗句所充斥。古人崇尚读书,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离不开读书,但后人却常常简单地把古人的读书与仕途联系起来,认为他们读书是为了做官光耀门庭,攫取厚禄。其实,古人读书更多还是为了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了天下苍生黎民百姓造福祉。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常年靠务农维持家用,最大的愿望就是风调雨
期刊
爷爷去看树了! 河边柳树上的叶子黄了,开始离开树的怀抱……他着魔似的最爱看这一幕。  小时侯我也爱看树, 站在爷爷的胳肢窝下,仰起头看到爷爷的下巴和下巴上的胡茬儿,看树上的小蚂蚁从上跑到下忙忙碌碌地搬家,一直看到了我长过爷爷的头,站在爷爷的身后看还没看够的爷爷!  柳枝轻拂,像是在挥手告别,“走吧,朕準了。”爷爷姓康,常记得历史的曾经过往,一如自己年轻时威风地标榜说他是皇族后裔。起风了,爷爷掬了掬
期刊
寻燕  我问燕:燕,你在哪里?春天已经来临,为何不见你的身影?  燕:无声。  我问燕:燕,你是否在天空盘旋,寻找我?  燕说:我已飞回,在觅安家之地。  问燕  我问燕:燕,这里怎么样?这里适合你建巢筑窝。  燕,滑翔而来。  我問燕:燕,你有爱人了么?  燕说:他与我一同归来。  访燕  我问燕:燕,为什么你最近总卧在窝里?  燕说:难道你没看到那一个个黑黑的小脑袋和嫩黄色的小嘴吗?  我问燕
期刊
不经意间我延着小路走上了山梁,晨风吹来,格外凉爽。唉!多少年没有找到这样的感觉了。  在城里住的时候我有个习惯,天蒙蒙亮就起床,去公园或南照山上溜一圈,打打拳,喊喊嗓,春夏秋冬基本不耽误。这一次退休回乡下老家主要是照顾年迈的父母。站在山梁上,嗅着那一缕缕久违了的乡土气息,这浓烈、熟悉的泥土的味道,仿佛一下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大脑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激动还是冲动,心脏在怦怦地跳动着,泪
期刊
杜鹃花开的时候,仁华一中来了几个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他们是来实习的。  茵茵是个十八岁的女孩,正在仁华一中上高二。北京师范大学的那几个实习的研究生,其中一个男生被分配在茵茵的班级,教茵茵班的数学。那男生二十三四左右,文质彬彬的脸上架着一副金边近视眼镜,名字叫李世民,与唐朝皇帝同名同姓。上第一堂课时,那男生首先来了个自我介绍,说:“我叫李世民,与唐朝皇帝同名同姓。”说完,他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大字:李
期刊
压腰礼  大姐出嫁那天,妈妈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大姐眼泪婆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别难过,我会时常回来看您的……”妈妈哽咽着说:“闺女,妈没有什么给你的,这个银簪子……就算压腰礼吧……”妈妈边说边从头上取下自己戴了二十多年的银簪子。大姐说:“妈,我不要,您留着戴吧……”妈妈说:“闺女,这是妈的心意,你拿着,急用的时候可以当钱……”  六年后,二姐出嫁。妈妈又哭得死去活来。二姐也抱着妈哭,说:“妈
期刊
著名作家邓光东在《世界短篇小说名篇导读》中提到:“对于大多数一般读者特别是今天的文学青年,由于国家、民族、历史、习俗等原因,可能对许多世界著名短篇小说的阅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障碍,尤其是对每个短篇所表现的深刻思想内涵和主题难于完全把握。”对于一篇作品能否客观准确地评价直接取决于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主题的宏观把握和透彻理解,也有助于作品的鉴赏和审美,因此,一篇作品的主题选择是否成功就成为小说作品
期刊
01  毛毛虫匍匐在小白菜的叶子上,乍看之下好像睡着了。再靠近一点,会发现它缓缓爬过的叶片边缘,出现了一个一个裂齿状的咬痕。  “毛毛虫有牙齿吗?”这个念头闪过李新平的脑中。从小到大看了那么多生物图鉴、小百科、大百科,似乎没有一本介绍过毛毛虫的牙齿。  观察毛毛虫让李新平觉得有点恶心又有趣。第一次知道有毛毛虫这种东西,是在幼儿园时,隔壁桌讨人厌的小孩在吃饭的时候,拿出一本绘本,向每一个女生展示各种
期刊
石老师在弥留之际,要见他最得意的学生米廉。  已经为他穿好寿衣的家人左右为难。  米廉是他的学生不假,名字还是他给改的呢。米廉原先叫米康,可人家现在贵为一市之长,公务繁忙,也是你平头百姓想见就能见的主儿?退一万步讲,人家就不是市长,与你非亲非故且又相距百公里,干嘛听你一个将死之人的调遣?就凭你曾经是米廉的启蒙老师?这个要求也太离谱了。  石老师的长子石头与家人商议:绝不能让老人带着遗憾辞世。  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