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读王国平先生的散文,文中“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 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一句话让我突然想起前些日子买的一本书——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于是,翻箱倒柜从书柜底层把《一个人的朝圣》翻了出来, 终于沉下心来于近几日读完。真好,令阅者动容。
《一个人的朝圣》的书名与封面,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感。书中那深邃的思想、那饱含激情的人生历程,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作者行文平和,同时又给我的心灵带来熨帖与抚慰。 让我想起多年来走过的路,忆起往日琐碎,追寻生命意义,感悟自会不同。 假如没有思考与谅解,生命的尽头,都是苍白与孤独。
《一个人的朝圣》的主题不仅关于爱的得失,还关于日常生活的信念及万物之美。 主人公哈罗德并不是一个宗教教徒, 不会烧香拜佛。 他仅用了 87 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自己朝圣般的心路历程。 他的这一路,穿过喜怒哀乐的自我,走过千姿百态的社会,跨越时间与地理空间的风土人情。 与我们很多人一样,曾经以为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曾经以为不能完成的事情完成了,曾经以为可以忘记的一切又被重新唤醒,曾经以为无法愈合的伤痛开始烟消云散。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人们担心的事情,80%不会发生,发生了的,80%都是没有考虑到的。所以,不要带着太多的顾虑去生活,怀揣着一颗坚定的心,找到一条走回自己内心的路,就能创造奇迹。
书中主人公哈罗德让我明白,我们可以做很多事。只要拥有自己的信念,那么就一定能够看到方向,走得更远。虽然中途也会有迷惑,但要相信,“当一个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于是我又想到了我們身边都存在的那些穷游者。 他们到处行走,有的搭车,有的骑行,有的徒步……个个都灰头土脸,吃尽苦头,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体验着难以想象的苦痛。 他们的勇气,来源于对梦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持。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关于世界旅行的梦想,可是,大多数人的梦想都淹没在生活的琐事里,就像五月天在歌里唱的:“期待一趟旅程/精彩万分/你却还在等/等到荒废青春/用尽体温/才开始悔恨”。希望有一天,我真的有勇气去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做那些之前只敢想不敢做的事,不再奢求所有人的理解,而是真正听从内心的声音。
在哈罗德的旅途中,他遇到的一个女人对他说:“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她继续说,“吃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吃起东西来可困难了。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路途的最后,我们可以从他妻子的眼里看到这87天的朝圣之旅对哈罗德的改变:“他当然没有长高长胖,但看着这个满面风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样的皮肤、卷曲的头发,她突然觉得自己像张白纸一样平平无奇,不堪一击。 是他那种生命力使她颤抖,好像他终于成了早该成为的男人。”
有一个细节我觉得很好,书中,哈罗德不嫌负累,买了本《野生植物百科辞典》,带在身边。从此他知道了许许多多植物的名字,一一问明之后,这些闲花野草,在哈罗德眼前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目,好像直到此刻,它们才真正有了耀眼的生命一般。看似闲闲带过的一笔,给全书带来了质朴的诗意。来于尘土,行于路上,又归于尘土,土地永远在那里,为人与万物而备。
一本好的小说,能够引起读者阅读的欲望,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能够让人期待不同的生活,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想法。
旅行,不仅仅是点与点、面与面的行走,不仅仅是用双脚去丈量土地,更是像《行走的力量》里陈坤说的,所有的出发与行走,只是为了抵达自己。很多中国人有“中庸式”思维,一方面希望通过旅行远离所有麻烦及索然无趣的生活, 一方面又放不下走不开,笑话别人的疯癫,同时又默默羡慕着这些“冒失疯癫”的行走中的人们的喜悦与感染力。人们常常控制不了生活的无常变化,做错很多事。人生,很多时候需要一个人行走,在行走中渐渐明白给予与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更多的时候需要内心的坚定与沉静。我们走,走,走到最后,只是为了成为自己本该成为的人。人生长路,不焦急也不拖拉,一点一点靠近,一步一步抵达。带着一颗朝圣的心,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个人的朝圣》的书名与封面,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感。书中那深邃的思想、那饱含激情的人生历程,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作者行文平和,同时又给我的心灵带来熨帖与抚慰。 让我想起多年来走过的路,忆起往日琐碎,追寻生命意义,感悟自会不同。 假如没有思考与谅解,生命的尽头,都是苍白与孤独。
《一个人的朝圣》的主题不仅关于爱的得失,还关于日常生活的信念及万物之美。 主人公哈罗德并不是一个宗教教徒, 不会烧香拜佛。 他仅用了 87 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自己朝圣般的心路历程。 他的这一路,穿过喜怒哀乐的自我,走过千姿百态的社会,跨越时间与地理空间的风土人情。 与我们很多人一样,曾经以为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曾经以为不能完成的事情完成了,曾经以为可以忘记的一切又被重新唤醒,曾经以为无法愈合的伤痛开始烟消云散。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人们担心的事情,80%不会发生,发生了的,80%都是没有考虑到的。所以,不要带着太多的顾虑去生活,怀揣着一颗坚定的心,找到一条走回自己内心的路,就能创造奇迹。
书中主人公哈罗德让我明白,我们可以做很多事。只要拥有自己的信念,那么就一定能够看到方向,走得更远。虽然中途也会有迷惑,但要相信,“当一个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于是我又想到了我們身边都存在的那些穷游者。 他们到处行走,有的搭车,有的骑行,有的徒步……个个都灰头土脸,吃尽苦头,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体验着难以想象的苦痛。 他们的勇气,来源于对梦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持。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关于世界旅行的梦想,可是,大多数人的梦想都淹没在生活的琐事里,就像五月天在歌里唱的:“期待一趟旅程/精彩万分/你却还在等/等到荒废青春/用尽体温/才开始悔恨”。希望有一天,我真的有勇气去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做那些之前只敢想不敢做的事,不再奢求所有人的理解,而是真正听从内心的声音。
在哈罗德的旅途中,他遇到的一个女人对他说:“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她继续说,“吃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吃起东西来可困难了。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路途的最后,我们可以从他妻子的眼里看到这87天的朝圣之旅对哈罗德的改变:“他当然没有长高长胖,但看着这个满面风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样的皮肤、卷曲的头发,她突然觉得自己像张白纸一样平平无奇,不堪一击。 是他那种生命力使她颤抖,好像他终于成了早该成为的男人。”
有一个细节我觉得很好,书中,哈罗德不嫌负累,买了本《野生植物百科辞典》,带在身边。从此他知道了许许多多植物的名字,一一问明之后,这些闲花野草,在哈罗德眼前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目,好像直到此刻,它们才真正有了耀眼的生命一般。看似闲闲带过的一笔,给全书带来了质朴的诗意。来于尘土,行于路上,又归于尘土,土地永远在那里,为人与万物而备。
一本好的小说,能够引起读者阅读的欲望,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能够让人期待不同的生活,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想法。
旅行,不仅仅是点与点、面与面的行走,不仅仅是用双脚去丈量土地,更是像《行走的力量》里陈坤说的,所有的出发与行走,只是为了抵达自己。很多中国人有“中庸式”思维,一方面希望通过旅行远离所有麻烦及索然无趣的生活, 一方面又放不下走不开,笑话别人的疯癫,同时又默默羡慕着这些“冒失疯癫”的行走中的人们的喜悦与感染力。人们常常控制不了生活的无常变化,做错很多事。人生,很多时候需要一个人行走,在行走中渐渐明白给予与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更多的时候需要内心的坚定与沉静。我们走,走,走到最后,只是为了成为自己本该成为的人。人生长路,不焦急也不拖拉,一点一点靠近,一步一步抵达。带着一颗朝圣的心,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