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原因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童医院错颌畸形患者共110,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错颌畸形的原因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在乳牙期,儿童的不良习惯主要为吮指,占到40.00%(14/35);在替牙期主要表现为吮指和舌习惯,分别占21.74(10/46);在恒牙期主要表现为偏侧咀嚼48.27(14/29);107例满意矫正,口腔形态情况较好, 3例牙齿松动,进行二次治疗,均达到良好状态。结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是导致错颌畸形的主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纠正儿童吮指、口唇等口腔不良习惯,以降低错颌畸形的发生率。
【关键词】 口腔 不良习惯 错颌畸形 疗效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会出现许多影响牙齿正常生长的负面因素,如果这些因素长期未获得合理的纠正或治疗,就会发生严重的牙齿排列异常畸形即错颌畸形,该现象主要由于口腔不良习惯或其余因素所引发,在口腔类疾病中非常常见,该类疾病不但会损害口腔的美观,还会发生口腔领面组织的发育障碍,甚至可能影响口腔正常功能的发挥,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危害[1]。现选取错颌畸形患儿1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错颌畸形的原因并观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错颌畸形患儿110例。其中男57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2±2.3)岁;女5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4±2.5)岁;110例患者中,乳牙期35例,替牙期46例,恒牙期29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由本院医务工作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中主要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然后设计一些不良口腔习惯问卷内容,包括吮吸、唇習惯以及舌习惯等。由医务工作者向患儿及家属对问卷进行详细的解释清楚,在获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由患儿家属根据实情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可以由其本人亲自进行填写。
1.2.2 检查方法
口腔主治医师对患儿唇舌情况、颅面情况、牙颌情况进行详细的系统的检查,分析错颌的类型等等,对于患儿存在的口腔不良习惯侧重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其不良习惯持续的时间、严重情况等等。而发生次数频率非常小的情况不能评估为不良习惯。
1.2.3 观察指标
对各个儿童牙齿生长阶段进行分析,包括其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的可能原因,探讨各个阶段导致口腔畸形的行为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不良习惯在各牙期分布情况
在乳牙期,儿童的不良习惯主要为吮指,占到40.00%(14/35);在替牙期主要表现为吮指和舌习惯,分别占21.74(10/46);在恒牙期主要表现为偏侧咀嚼48.27(14/29);在110例患儿中,主要不良习惯包括吮指22.73%(25/110)、偏侧咀嚼18.18%(20/110)、唇习惯14.54%(16/110)、舌习惯14.54%(16/110)。
2.2 治疗结果分析
患儿在进行积极的矫正治疗后,达到较为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107例满意矫正,口腔形态情况较好,其中由3例因牙齿发生松动,进行了二次治疗,达到良好状态,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
表1 口腔不良习惯在各牙期分布情况
3 讨论
错颌畸形主要为儿童在成长发育期间,因各类原因所导致的上下牙齿未能整齐排列、牙弓关系错位、上下颌骨大小或位置异常及牙颌与面颅关系无法协调的畸形情况。其不但对口腔美观、儿童颅面以及口颌功能正常发育产生影响,且容易出现龋齿、牙周病等继发性疾病,甚至可能对儿童的身心产生影响[2]。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出现有着紧密联系。
虽然错颌畸形在形态异常的同时存在功能障碍,但从该病的疾病机制方面所考虑,其仍然是一类发育性疾病,而不在病理性疾病的范畴内[3]。牙齿排列、牙弓关系以及上下颌骨未知均受到遗传和环境双方面的影响,口腔功能异常以及长时间反复的作用将会对牙弓内部和外侧的肌肉力度平衡造成损害,出现牙齿排列和牙弓关系异常,上下颌骨在成长发育期间若受到非正常的外界因素的反复影响,也会对颌骨大小和位置造成不良影响;各类口腔不良习惯都有可能对牙颌功能产生以上描述的异常影响,长此以往就会对牙颌面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阻碍,从而发生错颌畸形[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乳牙期,儿童的不良习惯主要为吮指,占到40.00%(14/35);在替牙期主要表现为吮指和舌习惯,分别占21.74(10/46);在恒牙期主要表现为偏侧咀嚼48.27(14/29),此结果显示不同牙期口腔不良习惯所占比例是有差异的。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如下,一般情况下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口腔不良习惯是其无意识行为,由于其日常生活中习惯吮指,而渐渐发展为固定习惯,在学龄后的儿童逐渐开始较频繁的接触社会,可能因心理上羞怯、紧张等因素而发生舌习惯、唇习惯等方式来对此类情绪进行缓解,患儿能够意识倒该类行为,但仍然无法进行控制,而家属如果未及时纠正此类行为,则可能使此类不良习惯恶化,从而出现错胎畸形。
不良习惯造成的各种错颌畸形,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6~7岁以下的儿童当纠正不良习惯后,畸形大多数可以自行消失[5]。因此,对于儿童该类型的不良习惯,应当首先对其从教育进行说服教育,教导其能够自行摒弃不良行为,若教导没有效果则应当选择一些强制性措施,例如对于吮指儿童可以在手指上涂抹苦味药;发生咬唇、吮指等行为时可以咨询正畸医生采取不良习惯破除器;超过7岁的儿童若发生畸形则应当就诊进行矫正治疗。如年龄逐渐增长,错过了最合适的矫正时间,发生骨性错颌畸形,很难仅仅只采用正畸方法进行矫正,应当同时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杨涛.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167-2168.
[2]张傲雪.关于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观察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38-39.
[3]施伟文.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1):62-63.
[4]胡逸鹏.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35):36-36,37.
[5]梁花梅.分析儿童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临床观察及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883-2884.
【关键词】 口腔 不良习惯 错颌畸形 疗效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会出现许多影响牙齿正常生长的负面因素,如果这些因素长期未获得合理的纠正或治疗,就会发生严重的牙齿排列异常畸形即错颌畸形,该现象主要由于口腔不良习惯或其余因素所引发,在口腔类疾病中非常常见,该类疾病不但会损害口腔的美观,还会发生口腔领面组织的发育障碍,甚至可能影响口腔正常功能的发挥,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危害[1]。现选取错颌畸形患儿1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错颌畸形的原因并观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错颌畸形患儿110例。其中男57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2±2.3)岁;女5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4±2.5)岁;110例患者中,乳牙期35例,替牙期46例,恒牙期29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由本院医务工作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中主要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然后设计一些不良口腔习惯问卷内容,包括吮吸、唇習惯以及舌习惯等。由医务工作者向患儿及家属对问卷进行详细的解释清楚,在获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由患儿家属根据实情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可以由其本人亲自进行填写。
1.2.2 检查方法
口腔主治医师对患儿唇舌情况、颅面情况、牙颌情况进行详细的系统的检查,分析错颌的类型等等,对于患儿存在的口腔不良习惯侧重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其不良习惯持续的时间、严重情况等等。而发生次数频率非常小的情况不能评估为不良习惯。
1.2.3 观察指标
对各个儿童牙齿生长阶段进行分析,包括其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的可能原因,探讨各个阶段导致口腔畸形的行为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口腔不良习惯在各牙期分布情况
在乳牙期,儿童的不良习惯主要为吮指,占到40.00%(14/35);在替牙期主要表现为吮指和舌习惯,分别占21.74(10/46);在恒牙期主要表现为偏侧咀嚼48.27(14/29);在110例患儿中,主要不良习惯包括吮指22.73%(25/110)、偏侧咀嚼18.18%(20/110)、唇习惯14.54%(16/110)、舌习惯14.54%(16/110)。
2.2 治疗结果分析
患儿在进行积极的矫正治疗后,达到较为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107例满意矫正,口腔形态情况较好,其中由3例因牙齿发生松动,进行了二次治疗,达到良好状态,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
表1 口腔不良习惯在各牙期分布情况
3 讨论
错颌畸形主要为儿童在成长发育期间,因各类原因所导致的上下牙齿未能整齐排列、牙弓关系错位、上下颌骨大小或位置异常及牙颌与面颅关系无法协调的畸形情况。其不但对口腔美观、儿童颅面以及口颌功能正常发育产生影响,且容易出现龋齿、牙周病等继发性疾病,甚至可能对儿童的身心产生影响[2]。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出现有着紧密联系。
虽然错颌畸形在形态异常的同时存在功能障碍,但从该病的疾病机制方面所考虑,其仍然是一类发育性疾病,而不在病理性疾病的范畴内[3]。牙齿排列、牙弓关系以及上下颌骨未知均受到遗传和环境双方面的影响,口腔功能异常以及长时间反复的作用将会对牙弓内部和外侧的肌肉力度平衡造成损害,出现牙齿排列和牙弓关系异常,上下颌骨在成长发育期间若受到非正常的外界因素的反复影响,也会对颌骨大小和位置造成不良影响;各类口腔不良习惯都有可能对牙颌功能产生以上描述的异常影响,长此以往就会对牙颌面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阻碍,从而发生错颌畸形[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乳牙期,儿童的不良习惯主要为吮指,占到40.00%(14/35);在替牙期主要表现为吮指和舌习惯,分别占21.74(10/46);在恒牙期主要表现为偏侧咀嚼48.27(14/29),此结果显示不同牙期口腔不良习惯所占比例是有差异的。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如下,一般情况下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口腔不良习惯是其无意识行为,由于其日常生活中习惯吮指,而渐渐发展为固定习惯,在学龄后的儿童逐渐开始较频繁的接触社会,可能因心理上羞怯、紧张等因素而发生舌习惯、唇习惯等方式来对此类情绪进行缓解,患儿能够意识倒该类行为,但仍然无法进行控制,而家属如果未及时纠正此类行为,则可能使此类不良习惯恶化,从而出现错胎畸形。
不良习惯造成的各种错颌畸形,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6~7岁以下的儿童当纠正不良习惯后,畸形大多数可以自行消失[5]。因此,对于儿童该类型的不良习惯,应当首先对其从教育进行说服教育,教导其能够自行摒弃不良行为,若教导没有效果则应当选择一些强制性措施,例如对于吮指儿童可以在手指上涂抹苦味药;发生咬唇、吮指等行为时可以咨询正畸医生采取不良习惯破除器;超过7岁的儿童若发生畸形则应当就诊进行矫正治疗。如年龄逐渐增长,错过了最合适的矫正时间,发生骨性错颌畸形,很难仅仅只采用正畸方法进行矫正,应当同时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杨涛.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167-2168.
[2]张傲雪.关于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观察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38-39.
[3]施伟文.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关系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1):62-63.
[4]胡逸鹏.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35):36-36,37.
[5]梁花梅.分析儿童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临床观察及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883-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