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5日,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政府主办的顺德高端人才交流洽谈会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是该地首次组团赴京招聘高层次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顺德区政府率领的有美的集团、格兰仕集团、碧桂园集团、科达机电公司等本土128家知名企业。同时,进入11月后,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拉开帷幕,各地政府组团赴京招聘将成为今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济转型,各地求贤若渴
求贤若渴的心情,不仅表现在政府组团揽才的举措上,也体现在参会企业的行动中。在招聘会上,有不少参会单位不仅提供了很多中高层管理职位和科研岗位,而且薪酬水平也很高,不乏年薪数十万元的职位,有的甚至开出年薪百万元的高价吸引人才。
“顺德是中国首个GDP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县级经济体,2012年荣登中国百强区首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顺德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急切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群英介绍说,“本次组团进京招聘,涵盖城市管理类、社会服务类、专业技术类和企业经管类等各类人才,希望能引进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推进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黄群英说,原来预想一个县级地区参会的单位可能不会太多,但赴京揽才的消息一出来,用人单位竞相报名,不到1个月的时间,报名参会单位已达160多家,由于招聘会场馆的容量有限,最后不得不忍痛压缩参会的用人单位数量。
“举办方招聘的诚意,让我们很多同学都很感动。”对外经贸大学一名毕业生说,早上,他和同学由举办方专车接送到招聘会现场,主办方中午还为求职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午餐,“这样的待遇,让我们‘受宠若惊’。”
为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各地近期纷纷大手笔抢夺人才资源。“新一轮校园招聘刚刚开始,外省市便纷纷进京抢订高端人才。仅最近一周,就已经有8家地方政府组团来清华招聘。”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曲玉祥说,“今年,地方政府组团进京揽才的竞争日渐呈现白热化趋势。”优厚的引才条件、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不少毕业生把就业的视野从北京转向京外。
求职趋向多元,首选二、三线城市
“我不想盲目留在北京,北京人才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无论是从事业发展方面还是从生活质量方面考虑,去一些二、三线城市,要比留在北京好一些。”北京科技大学软件专业研究生小武说,现在同学间流行着“在北京有好工作就留,找不到好工作赶紧走”的顺口溜。
选择离老家近的城市,也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重要考虑方向。北京工业大学小吕来自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他一直想回老家那边发展,正苦于没有合适的求职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根据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每年约3000名学生选择就业,而选择到京外就业的学生,从10年前的不到30%,到2012年近1500名学生离京,已经接近50%,呈逐年增多趋势。据介绍,北京其他高校的毕业生的留京率,也在逐年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石通过对北京高校“90后”大学生的求职意愿进行调查后发现,“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出很多新特点,比如,他们不仅注重发展前景,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认为,这也驱使“90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越来越趋向理性和务实,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开始表现出“逃离北上广,首选二、三线”的变化趋势。
受观念和信息双重影响
据了解,顺德区有一家公司在来北京招聘之前,还特意在中关村购买了办公场所。这家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说,这样可以方便引进的人才在北京办公,留住本次北京招聘到的人才。不少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感慨到,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人才支撑,但想留住人才却很难,所以他们都在想方设法提升吸引力。
在招聘会上,一家小型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说,他是大连理工大学2010届硕士毕业生,如今短短两年,已经成为公司的技术部负责人。他想以自己的经历跟毕业生分享:不一定留在大城市、大企业才有发展前景,中小企业往往更具发展活力,可以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和多位学生交流后,笔者发现,其实不少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不是不想离开北京,而是对就学和生活环境外的其他地区缺乏了解,未知的恐惧感局限了自己的选择范围。
“对北京很多高校的学生而言,在就业选择时确实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曲玉祥坦言,“地方政府组团到校招聘,给毕业生带来更多信息和选择机会,地方政府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到京外发展。”
经济转型,各地求贤若渴
求贤若渴的心情,不仅表现在政府组团揽才的举措上,也体现在参会企业的行动中。在招聘会上,有不少参会单位不仅提供了很多中高层管理职位和科研岗位,而且薪酬水平也很高,不乏年薪数十万元的职位,有的甚至开出年薪百万元的高价吸引人才。
“顺德是中国首个GDP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县级经济体,2012年荣登中国百强区首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顺德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急切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群英介绍说,“本次组团进京招聘,涵盖城市管理类、社会服务类、专业技术类和企业经管类等各类人才,希望能引进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推进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黄群英说,原来预想一个县级地区参会的单位可能不会太多,但赴京揽才的消息一出来,用人单位竞相报名,不到1个月的时间,报名参会单位已达160多家,由于招聘会场馆的容量有限,最后不得不忍痛压缩参会的用人单位数量。
“举办方招聘的诚意,让我们很多同学都很感动。”对外经贸大学一名毕业生说,早上,他和同学由举办方专车接送到招聘会现场,主办方中午还为求职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午餐,“这样的待遇,让我们‘受宠若惊’。”
为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各地近期纷纷大手笔抢夺人才资源。“新一轮校园招聘刚刚开始,外省市便纷纷进京抢订高端人才。仅最近一周,就已经有8家地方政府组团来清华招聘。”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曲玉祥说,“今年,地方政府组团进京揽才的竞争日渐呈现白热化趋势。”优厚的引才条件、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不少毕业生把就业的视野从北京转向京外。
求职趋向多元,首选二、三线城市
“我不想盲目留在北京,北京人才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无论是从事业发展方面还是从生活质量方面考虑,去一些二、三线城市,要比留在北京好一些。”北京科技大学软件专业研究生小武说,现在同学间流行着“在北京有好工作就留,找不到好工作赶紧走”的顺口溜。
选择离老家近的城市,也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重要考虑方向。北京工业大学小吕来自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他一直想回老家那边发展,正苦于没有合适的求职机会,现在机会来了。根据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每年约3000名学生选择就业,而选择到京外就业的学生,从10年前的不到30%,到2012年近1500名学生离京,已经接近50%,呈逐年增多趋势。据介绍,北京其他高校的毕业生的留京率,也在逐年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石通过对北京高校“90后”大学生的求职意愿进行调查后发现,“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出很多新特点,比如,他们不仅注重发展前景,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认为,这也驱使“90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越来越趋向理性和务实,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开始表现出“逃离北上广,首选二、三线”的变化趋势。
受观念和信息双重影响
据了解,顺德区有一家公司在来北京招聘之前,还特意在中关村购买了办公场所。这家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说,这样可以方便引进的人才在北京办公,留住本次北京招聘到的人才。不少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感慨到,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人才支撑,但想留住人才却很难,所以他们都在想方设法提升吸引力。
在招聘会上,一家小型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说,他是大连理工大学2010届硕士毕业生,如今短短两年,已经成为公司的技术部负责人。他想以自己的经历跟毕业生分享:不一定留在大城市、大企业才有发展前景,中小企业往往更具发展活力,可以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和多位学生交流后,笔者发现,其实不少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不是不想离开北京,而是对就学和生活环境外的其他地区缺乏了解,未知的恐惧感局限了自己的选择范围。
“对北京很多高校的学生而言,在就业选择时确实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曲玉祥坦言,“地方政府组团到校招聘,给毕业生带来更多信息和选择机会,地方政府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到京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