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相见是亲人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reny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武汉于4月8日恢复开放进出通道及市内交通之后,武汉的疫情防控力度并未减弱。小区的封闭式管理继续且没有放松,政府号召市民“非必要,不出门”。因为所住小区内超市可以提供大部分生活物资,网购又满足了其他所需,所以,从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之后,我就没有出过小区的门。4月13日这天,因为要去药店将所存的西洋参切片,同时采购一些所需物品,促成了我在疫情以来的第一次出小区门。
   出小区门前,在门口检测了体温并查验了健康码。在出门不远的街边上,遇见社区主任老魏。疫情期间,老魏可是忙坏了。我每次下楼,都见老魏在忙乎,不是给各家各户发菜,就是追踪体温有异常的居民。社区封闭快两个月时,社区请来经过体检的志愿者给大家理发。在我正理着发的时候,见老魏提着撮箕扫帚过来,把散落在地上的头发清扫干净。我关切地问:“老魏,你只怕一天都没有休息吧,你可要注意自身防护啊。”老魏不善言谈,只是“嘿嘿”笑了笑。
   街边上老魏正和一人交谈,老魏骑在停着的电动车上,老魏的这位朋友在高声地说着话,满面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若非戴着口罩,一定唾沫四溅。我不禁止步打趣:“怎么啦?要干架吗?”老魏的朋友愣住了,停了几秒才解释说:“哦,没有没有,我在给他讲我前几天遇见的一件事。”我说:“我知道。老友久不见面了,今天见了太激动,实在欠亲热欠得太久了!”听我说完,老魏和他的那位朋友,还有我自己,都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来到我经常去的药店。在中药柜台,女店员见我拿来的西洋参有点多,就对我说:“你要一次都切完吗?”我说:“是的。”她向我建议说:“只切一半吧。切过了就不能久放了。”很显然,她是在设身处地地替我著想。可是,我还是决定一次切完,因为我不想多跑一次路。
   在中药柜台的一头,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戴着口罩在做作业。我对女店员说:“你怎么把孩子带到这里来了?在家里不安全些吗?”她回答说:“怎么办呢?孩子他爸也复工了,我这里三十初一都没放假。孩子还小,学校又没开学,一个人在家里怕他抱着手机不放,他一个人在家也害怕。我这里还有个放桌椅的地方,孩子他爸在工地,总不能把孩子带到工地上去吧。”我说:“这也是的,都复工了也好。”女店员回答说:“不复工怎么行啊。都歇了这么久了,哪一天都要开支啊。”
   说话间,女店员已经帮我将参片切完了。她将装参片的袋子放到电子秤上,显示重量470克。女店员对我说:“你是说500克,看来在烤热和切片过程中,有30克的水分挥发掉了。”我说:“你还复什么秤?我看着你切的,还能少了吗?再说了,500克也就是它的标重,有点误差也是难免的。”她说:“我也是想看看能挥发多少。”然后,她耐心地交代我:“回去先将参片摊开晾干水分,然后用小袋分装,再将小袋密封在几个大袋里。”说话间,她已把七八个小的和三个大一点的密封塑胶袋放在装西洋参片的袋子和外层袋子的夹层里。
   我反复道着谢离开了药店。提着参片走在街上,看到临街的店面多数还是关着,马路上车辆不多,街上行人也很稀少。一切都标明疫情尚未远去。按照专家的说法,全球疫情的控制,取决于疫情防控最差的国家。这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不过是木桶理论在疫情分析中的运用。因为在高流动性和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甚至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只要有一个国家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就可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
   尽管街道依然显得冷落,但我眼中的一切都非常亲切。马路从来没有这样洁净,青翠欲滴的绿化带是那样养眼,阳光明亮得一塌糊涂。我在这座城市已经生活三十多年,随着时间的流淌,我感觉自己与这座城市发生着越来越深厚的感情。经过这次疫情,更使我觉得自己与它血脉相联、生死相依。这种感情深入血液和骨髓。我们必定会像凤凰涅槃那样浴火重生:我自己,我们所有亲如一家的市民,以及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
其他文献
服从命令,既是军界的铁规,也是官场的常识。这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丝毫没错,绝对正确,必须牢固树立,坚定不移;否则,令不行,禁不止,散沙一盘,军不像军,国不像国焉。   但某些时候这也并非板上钉钉。古今中外,出现过不少履行“天职”却打折扣的案例。我在一本北洋軍阀纪事的书上读到过这样的故事,两个士兵奉命追捕越狱逃犯,追到距离逃犯不足10米处,两个士兵突然停住了脚步,胡乱放一阵枪,故意放跑了逃犯。这
期刊
“該听谁的?”等十一则
期刊
《幽梦影》有云:“世人皆醒时做浊事,安得睡时有清身。若欲睡时有清身,需醒时有清意。”此话并不深奥,无非告诫世人若葆清白之身,须时时保持清意,不做糊涂事。   所谓清意,指意念纯净。一个意念纯净的人,思想不芜杂,不懂歪门邪道,自然不敢做坏事,这样的人似乎可发展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看当今一些贪官的忏悔录,发现贪官们的忏悔内容几乎都有“一时糊涂”。一时糊涂贪了,一时糊涂占
期刊
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与柏林、维也纳、美国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的钢琴家郎朗,快乐竟源于《猫和老鼠》中那只老鼠杰瑞。用一双小脚弹奏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的杰瑞,将快乐植入两岁的郎朗心中。   与郎朗相似,张汤的快乐,也与一只老鼠有关。据《汉书》载,张汤幼时,父为长安丞。因老鼠叼走桌上的肉,遭父责打。故事奇在幼儿张汤,凭一己之力,捉住了作案元凶老鼠,并有模有样地秉公审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
期刊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中,有一则魏晋时人孙楚与王济的对话——王济说:“我们那里的土地平而坦,那里的水淡而清,那里的人廉洁又公正。”孙楚说:“我们那里的山险峻巍峨,那里的水浩荡扬波,那里的人才杰出而众多。”   王济是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而孙楚老家在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这两个地方其實相距并不是很远,都在今天的山西省的中部。但是,这两个地方就地理与人文特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期刊
前文《母鸡“咯咯蛋”问题》(《杂文月刊》原创版2020年2月),说鸡下蛋后咯咯叫是一种兴奋表现,人也是动物,也有成就、获得、进步的荣耀与兴奋,也有“咯咯蛋”现象,这都正常,无可厚非。仅提出人比鸡高级,“咯咯”也应比鸡更有水平和档次,除了“咯咯”蛋下得好和如何好,更要“咯咯蛋下得不好及为什么不好”“咯咯如何改進”等等,但无论鸡还是人,都是个鸡个人个户之成就、获得、进步的荣耀与兴奋,与他人无涉,故曰“
期刊
马克思说:“你要我去讨好人,巴结人吗?这是我最讨厌的人类的缺陷,无论在私生活里,或是在社会生活里,我决不会干奴颜卑膝、造谣诬蔑、谄媚逢迎的勾当。”   谄媚逢迎一般有两种,一是主动型的,二是被动型的。主动型的,胁肩谄笑,一身媚骨,拍马溜须,不遗余力,没啥好说的。被动型的呢,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端人碗受人管,有时迫于形势和压力,可能不得不去讨好人、巴结人,甚至做出可憎的谄媚之举。倘若万不得已,一
期刊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那个时候,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就拿西安市来说吧,尽管是陕西省会、西北重镇,但城市化的水平,其实不高,加之我的童年又是在东关景龙池那么一个城乡结合部度过,所以亲近大自然,是一种生活常态。比如,凌晨上学,和冉冉升起的朝阳迎头相撞,是司空见惯寻常事;傍晚回家,目送夕阳西下,沐浴那一抹金色的余晖,也是一种极平常的享受;特別是夏夜或秋夜,在自家后院的空场子上或卧、或
期刊
猫:狗哥你好!我给你说件事,就是昨天下午,我从西邻家出来,老主人看到我,却面带怒色,还狠狠甩给我一句,“真是猫奸狗忠”!一时间,我很纳闷,也很痛苦。想向你请教,猫奸狗忠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就奸了?你怎么就忠了?   狗:猫弟,那个民间传说,你忘了吗?说很久以前,民间闹鼠灾,有个鼠精还专吃小孩。玉皇大帝便派猫、狗二将去扫平鼠乱,承诺谁抓住鼠精,就封谁为征战将军,世代抓鼠;抓不住的,贬为护院司务。二将
期刊
隋文帝时,大臣梁毗任西宁州刺史。西宁州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风剽悍,喜欢争斗。各部酋长“皆以金多者为豪俊”,于是部落之间为金子而不停地互相攻杀抢夺,弄得许多无辜百姓死于非命。可见,金钱的欲望一旦在人们的头脑里膨胀,必将产生不顾一切的疯狂行动,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梁毗对此十分忧虑,盘算着如何解决……   有一天,酋长们去拜见刺史大人,“相率以金遗毗”,一个接一个地送金子给梁毗。梁毗把这一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