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由于国内外的各种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暂时的困难,最主要的是与人民生命息息相关的粮食出现了短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在笔者收藏的老笔记本中,有一册是1960年南京市农产品采购局南京茶厂某位员工的。其中有一些关于当时单位组织学习活动的记录,这些普通工作人员的发言,反映出不少关于粮食问题的历史事实与当时人们的思想与认识。
1960年4月17日下午学习
袁:对市场供应感到买不到东西,鸡蛋也买不到,油又少,吃得比过去多。道理也懂,就是理(论)与实际不能结合。对粮食供应问题感到过去吃中熟米比较好些,现在吃大米就不够了。
郑:农村吃粮,稻子5两,都说不够吃的。成立公社吃饭不要钱,后来又改为记工分吃饭。对市场供应紧张,买东西排队,自己就不愿意,排队,但是思想是不愿意的。感到是不是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呢。油吃3两,如到栖霞山劳动我们吃馒头,农民吃稀饭,差别是有的。
张:去年我到煤建开会,一次到市场买不到东西吃。从这次与小邱到和平门开会就没有吃到饭,感到这样紧张呢。
华:关于吃粮问题,过去由于计划不周,缺少粮食,经同志们提出,现在改进了。我吃粮也有些矛盾,粮吃少了,影响工作效率,组织生活掌握紧了也会影响高速度,应该照顾到生活。现在也不是要求吃点好的,而是能够(有)些青菜来就行了。
智:人民公社的思想跟不上去,人的自私思想很严重,如稻草上稻子未打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从我个人来说未有提高。
胡:对“三面红旗”成立公社后,把东西都搬到公社感到跟死人的一样,不高兴,二次到公社吃大肉又不要钱感到很高兴,第三次到公社吃饭又要钱,又背上思想包袱,吃饭又是稀饭,感到更不高兴。城市吃几十斤,为什么米是农村出的,农村吃几两米一天,这是不合理的,应该先满(足)农村吃粮。公社是好,如去(年)旱灾,兴修水利,解决了。
棠:旧社会是黑暗的,新社会是光明的。人民公社就是恢复供给制生活,两个人拿工资一样,一个有负担,生活就苦一些,一个没有负担,因此生活就好一些,是不合理的。对公共食堂感到有顾虑,因为要解决管理费。大炼钢铁得不偿失,花了很多钱,不出铁。
府:对大跃进感到搞不通,如调进茶叶,过去质量好,现在正茶少,副茶多,到底怎样呢。对粮食供应搞不通,认为南京定量紧张,这次到上海感到又不满意,因为上海什么食品都有,人很多。在遇见安徽省来的人,大人吃6两粮,小孩没有粮食的。
朱:1958年大炼钢铁在当时认为得不偿失,看到有很多小高炉未出铁的。从人民公社来说,听乡的姑母来信要粮食,说大人没有吃的菜,小孩要饿死了。对市场供应点调整感到买不到,排队。老府说茶叶问题,我过去也是这样认识,因为出口茶多,都是好的。从参加会议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华:党的方针政策与宣传教育不能解决问题,往往脱节的,报纸上宣传不结合实际教育。如苹果,市场没有,你为什么宣传人民生活提高了,宣传教育应该结合实际,使大家知道去出口换机器。
张:对“三面红旗”从道理上是通的,从具体问题就认识不足。对多快好省也是这样,对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是好,吃饭不要钱,家里有工作的就吃饭拿钱。对公社的性质认识不足,对大跃进感到干到一定的时候可能要修正了。
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是好的,也有不好的事情。从农村来说,走向集体化了是好的,从粮食大丰收来说,出劳动力多,人都下去了就是不去干。粮食定量为什么不如城市,油也是少,因此跑到城市乱窜,特别是小孩子多,也不知到什么地方去呢?菜也是买不到,一家只能半菜。对副食品收粮票比老粮票还多了,价格也提高了,认识有些模糊,到底是怎样呢?
施:对总路线土洋并举,认为土的不如洋的,效率低,大炼钢铁得不偿失。对文化教育认为业余不如正规学校。去年买胶鞋买不到,因此有些意见,认为市场供应太紧了。对粮食供应,由于大跃进生产时间长了,粮食也应该相应的增加(劳动强度增高),1958年春节吃粮,每人每天2斤粮食,1959年春节回家粮食少了。1959年有虫灾,计划产量亩1000斤,实际没有1000斤,这样口粮少了。这主要是农村干部没有按党的政策办事,粮食供应不等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粮食是必须的,城乡不应该从粮食上区别,应从其他副(食)品区别。
1960年4月26日
学习讨论问题:1.怎样认识粮食丰收,区别定量供应和副食品收粮票问题。2.当前流到城市来的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是什么样人,你对这些人的看法和认识怎样?3.市场供应紧张,排队买不到东西是生产降低造成的,还是人民生活提高造成的?
沈:粮食是丰收的,定量供应小孩子不合理的,大人是多,小孩与大人相差太大了。流入城市的人是少数的,不是劳动人民,而是地主、不愿劳动的人和小孩、老人。市场供应紧张是人民生活提高了,主要吃油少了,饭多吃了,菜少了。副食品收粮票太多问题,质量差,我厂起初抓得太紧张。
春:粮食是丰收,定量供应是好的,由于生产赶不上人民生活的需要的。
杨:粮食紧张定量由于工业用粮增加,副食品收粮多了,是为了解决市场供应紧张问题。
李:对粮食定量是好的,今后吃食堂,有人家的小孩多,不够吃,怎样呢?在家能够吃,多吃菜。城市流入的人是二流子,不劳动的。
田:粮食定量,如我在家未有工作吃25斤,现在我工作吃30多斤,每月增加10多斤,一年100多斤。乡村的人应该动员他们回家生产。
周:粮食供应是好的,定量是为了每个人的问题,但是有个别人开后门是不好的。党的政策是周到得很,就是人的旧意识浓厚了,人情观点太坏,今后应该加强教育和批评与自我批评。
1960年4月29日
社会主义学习讨论提纲(一)总路线、大跃进部分:1.为什么要大跃进?苦干是为了什么?2.多快能不能好省?“快了不会考虑节约”,“多了不能保证质量”?3.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什么都必须大搞群众运动?(二)人民公社部分:1.人民公社是不是办早了,办糟了?2.公社化后农民的生活是提高还是降低了?3.公社干部是大有进步还是变坏了?(三)粮食市场供应部分:1.粮食有没有增产?是不是紧张得不得了?2.解放前人民生活好,还是解放后人民生活好?解放前的市场好,还是解放后的市场好?大跃进前的市场好,还是大跃进后的市场好?
这些发言反映出当时的基层单位中,人们还是敢于讲实话的,而共产党积极听取人民的意见,集思广益,领导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多种方式,终于度过了这次困难。由此亦可见畅通的言论渠道是一个社会所不可缺少的。
在笔者收藏的老笔记本中,有一册是1960年南京市农产品采购局南京茶厂某位员工的。其中有一些关于当时单位组织学习活动的记录,这些普通工作人员的发言,反映出不少关于粮食问题的历史事实与当时人们的思想与认识。
1960年4月17日下午学习
袁:对市场供应感到买不到东西,鸡蛋也买不到,油又少,吃得比过去多。道理也懂,就是理(论)与实际不能结合。对粮食供应问题感到过去吃中熟米比较好些,现在吃大米就不够了。
郑:农村吃粮,稻子5两,都说不够吃的。成立公社吃饭不要钱,后来又改为记工分吃饭。对市场供应紧张,买东西排队,自己就不愿意,排队,但是思想是不愿意的。感到是不是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呢。油吃3两,如到栖霞山劳动我们吃馒头,农民吃稀饭,差别是有的。
张:去年我到煤建开会,一次到市场买不到东西吃。从这次与小邱到和平门开会就没有吃到饭,感到这样紧张呢。
华:关于吃粮问题,过去由于计划不周,缺少粮食,经同志们提出,现在改进了。我吃粮也有些矛盾,粮吃少了,影响工作效率,组织生活掌握紧了也会影响高速度,应该照顾到生活。现在也不是要求吃点好的,而是能够(有)些青菜来就行了。
智:人民公社的思想跟不上去,人的自私思想很严重,如稻草上稻子未打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从我个人来说未有提高。
胡:对“三面红旗”成立公社后,把东西都搬到公社感到跟死人的一样,不高兴,二次到公社吃大肉又不要钱感到很高兴,第三次到公社吃饭又要钱,又背上思想包袱,吃饭又是稀饭,感到更不高兴。城市吃几十斤,为什么米是农村出的,农村吃几两米一天,这是不合理的,应该先满(足)农村吃粮。公社是好,如去(年)旱灾,兴修水利,解决了。
棠:旧社会是黑暗的,新社会是光明的。人民公社就是恢复供给制生活,两个人拿工资一样,一个有负担,生活就苦一些,一个没有负担,因此生活就好一些,是不合理的。对公共食堂感到有顾虑,因为要解决管理费。大炼钢铁得不偿失,花了很多钱,不出铁。
府:对大跃进感到搞不通,如调进茶叶,过去质量好,现在正茶少,副茶多,到底怎样呢。对粮食供应搞不通,认为南京定量紧张,这次到上海感到又不满意,因为上海什么食品都有,人很多。在遇见安徽省来的人,大人吃6两粮,小孩没有粮食的。
朱:1958年大炼钢铁在当时认为得不偿失,看到有很多小高炉未出铁的。从人民公社来说,听乡的姑母来信要粮食,说大人没有吃的菜,小孩要饿死了。对市场供应点调整感到买不到,排队。老府说茶叶问题,我过去也是这样认识,因为出口茶多,都是好的。从参加会议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华:党的方针政策与宣传教育不能解决问题,往往脱节的,报纸上宣传不结合实际教育。如苹果,市场没有,你为什么宣传人民生活提高了,宣传教育应该结合实际,使大家知道去出口换机器。
张:对“三面红旗”从道理上是通的,从具体问题就认识不足。对多快好省也是这样,对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是好,吃饭不要钱,家里有工作的就吃饭拿钱。对公社的性质认识不足,对大跃进感到干到一定的时候可能要修正了。
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是好的,也有不好的事情。从农村来说,走向集体化了是好的,从粮食大丰收来说,出劳动力多,人都下去了就是不去干。粮食定量为什么不如城市,油也是少,因此跑到城市乱窜,特别是小孩子多,也不知到什么地方去呢?菜也是买不到,一家只能半菜。对副食品收粮票比老粮票还多了,价格也提高了,认识有些模糊,到底是怎样呢?
施:对总路线土洋并举,认为土的不如洋的,效率低,大炼钢铁得不偿失。对文化教育认为业余不如正规学校。去年买胶鞋买不到,因此有些意见,认为市场供应太紧了。对粮食供应,由于大跃进生产时间长了,粮食也应该相应的增加(劳动强度增高),1958年春节吃粮,每人每天2斤粮食,1959年春节回家粮食少了。1959年有虫灾,计划产量亩1000斤,实际没有1000斤,这样口粮少了。这主要是农村干部没有按党的政策办事,粮食供应不等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为粮食是必须的,城乡不应该从粮食上区别,应从其他副(食)品区别。
1960年4月26日
学习讨论问题:1.怎样认识粮食丰收,区别定量供应和副食品收粮票问题。2.当前流到城市来的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是什么样人,你对这些人的看法和认识怎样?3.市场供应紧张,排队买不到东西是生产降低造成的,还是人民生活提高造成的?
沈:粮食是丰收的,定量供应小孩子不合理的,大人是多,小孩与大人相差太大了。流入城市的人是少数的,不是劳动人民,而是地主、不愿劳动的人和小孩、老人。市场供应紧张是人民生活提高了,主要吃油少了,饭多吃了,菜少了。副食品收粮票太多问题,质量差,我厂起初抓得太紧张。
春:粮食是丰收,定量供应是好的,由于生产赶不上人民生活的需要的。
杨:粮食紧张定量由于工业用粮增加,副食品收粮多了,是为了解决市场供应紧张问题。
李:对粮食定量是好的,今后吃食堂,有人家的小孩多,不够吃,怎样呢?在家能够吃,多吃菜。城市流入的人是二流子,不劳动的。
田:粮食定量,如我在家未有工作吃25斤,现在我工作吃30多斤,每月增加10多斤,一年100多斤。乡村的人应该动员他们回家生产。
周:粮食供应是好的,定量是为了每个人的问题,但是有个别人开后门是不好的。党的政策是周到得很,就是人的旧意识浓厚了,人情观点太坏,今后应该加强教育和批评与自我批评。
1960年4月29日
社会主义学习讨论提纲(一)总路线、大跃进部分:1.为什么要大跃进?苦干是为了什么?2.多快能不能好省?“快了不会考虑节约”,“多了不能保证质量”?3.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什么都必须大搞群众运动?(二)人民公社部分:1.人民公社是不是办早了,办糟了?2.公社化后农民的生活是提高还是降低了?3.公社干部是大有进步还是变坏了?(三)粮食市场供应部分:1.粮食有没有增产?是不是紧张得不得了?2.解放前人民生活好,还是解放后人民生活好?解放前的市场好,还是解放后的市场好?大跃进前的市场好,还是大跃进后的市场好?
这些发言反映出当时的基层单位中,人们还是敢于讲实话的,而共产党积极听取人民的意见,集思广益,领导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多种方式,终于度过了这次困难。由此亦可见畅通的言论渠道是一个社会所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