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全方位人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语言运用能力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规范学生语言表达,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而且能够让其在丰富的语言活动中准确、简明的表达自我,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运用能力;情感;表达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显然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而对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通过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固定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观念和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思维定势,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另外,语文本身的综合性也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于此,笔者将从“依托文本、词能达意、丰富语言活动”三个角度入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運用能力。
一、依托文本,积累语言素材
文本积累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有具备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将知识内化于心。由此可见,文本积累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优美文章,并引导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依托文本,做好笔记,丰富写作素材,从而能够游刃有余的驾驭语言文字,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文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我会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为学生讲解泼水节的相关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我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并将文章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积累,比如,在词语的用法上,“赶来”“一条条、一串串”等词的妙用。在句子上,让学生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最后,我还会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能够依托文本,将积累了语言素材为参考,进行语言变式,以期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词能达意,升华情感体验
文本中的世界犹如广阔的大海,一望无垠,若不经仔细揣摩,很难发现其中的奥秘。古人讲:词不达意,意为词不能准确的表达文章的思想。而今文无定法,学无止境,旨在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文章思想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认知,从而升华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策略让学生能够不断深入文本,品味其中的字词,以小见大,领悟文本背后的情感价值,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思考,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做到铺垫。
例如:在学习“夜书所见”这一首古诗时,首先,我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并将不懂的词语做好记录,并让学生根据注释自主理解课文。之后,在学生对古诗有基本认知的情况下,进行精讲,明诗义,悟诗情。比如,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中的“萧萧、梧叶”,借助多媒体加以展示,从视觉上让学生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讲到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时,我会为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当时的场景,并让学生仔细品味“客、情”这两个字词,通过想象的方式体会诗人的心情,在讲最后两句时,我以蟋蟀作为导入,让学生自主理解最后两句中诗人的思想情感。另外,我还会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词,对比它们的不同,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三、丰富语言活动,学以致用
语言运用终究要变为生活中的言语表达。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除了课堂上的基础的语言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交际课、朗诵比赛、作文竞赛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以及完善自我人格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进行“续写故事”这一习作练习时,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我会分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谈论环节,我会给出学生一组不相干的词语,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法合作编故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表现自己。第二部分为写作环节,我会以生活中一段文字为题,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经验续写故事,提倡学生创新角度和文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实则是学生将语文知识由学到用、从用到学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策略,切实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字词间展开与文本的对话,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高效性,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善于表达、乐于写作,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强.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8
[2]任慧芳.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训练[J].甘肃教育,201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运用能力;情感;表达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显然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而对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通过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固定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观念和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思维定势,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另外,语文本身的综合性也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于此,笔者将从“依托文本、词能达意、丰富语言活动”三个角度入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運用能力。
一、依托文本,积累语言素材
文本积累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有具备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将知识内化于心。由此可见,文本积累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优美文章,并引导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依托文本,做好笔记,丰富写作素材,从而能够游刃有余的驾驭语言文字,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文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我会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为学生讲解泼水节的相关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我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并将文章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积累,比如,在词语的用法上,“赶来”“一条条、一串串”等词的妙用。在句子上,让学生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最后,我还会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能够依托文本,将积累了语言素材为参考,进行语言变式,以期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词能达意,升华情感体验
文本中的世界犹如广阔的大海,一望无垠,若不经仔细揣摩,很难发现其中的奥秘。古人讲:词不达意,意为词不能准确的表达文章的思想。而今文无定法,学无止境,旨在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文章思想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认知,从而升华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策略让学生能够不断深入文本,品味其中的字词,以小见大,领悟文本背后的情感价值,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思考,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做到铺垫。
例如:在学习“夜书所见”这一首古诗时,首先,我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并将不懂的词语做好记录,并让学生根据注释自主理解课文。之后,在学生对古诗有基本认知的情况下,进行精讲,明诗义,悟诗情。比如,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中的“萧萧、梧叶”,借助多媒体加以展示,从视觉上让学生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讲到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时,我会为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当时的场景,并让学生仔细品味“客、情”这两个字词,通过想象的方式体会诗人的心情,在讲最后两句时,我以蟋蟀作为导入,让学生自主理解最后两句中诗人的思想情感。另外,我还会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词,对比它们的不同,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三、丰富语言活动,学以致用
语言运用终究要变为生活中的言语表达。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除了课堂上的基础的语言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交际课、朗诵比赛、作文竞赛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以及完善自我人格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进行“续写故事”这一习作练习时,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我会分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谈论环节,我会给出学生一组不相干的词语,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法合作编故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表现自己。第二部分为写作环节,我会以生活中一段文字为题,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经验续写故事,提倡学生创新角度和文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实则是学生将语文知识由学到用、从用到学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策略,切实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字词间展开与文本的对话,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高效性,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善于表达、乐于写作,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强.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8
[2]任慧芳.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训练[J].甘肃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