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模式“高考集中营”里的那点事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3日,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二中为每名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发放两张5元崭新连号人民币留作纪念。这些人民币全部为未经市面流通的崭新连号纸币,十元代表“十全十美”,连号代表“顺顺利利”,这是学校给予学生的真诚祝愿。
  吃“幸运蛋”、过“成功门”也是学校每到高考前夕都会准备的活动。图为2009年6月7日,学生们拿着画着笑脸的鸡蛋。
  校园版的“速度与激情”
  在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风景线。除了WC里面收集尿素的一排排大桶(连大家的这点剩余价值都要榨干,无奈),就属食堂前聚集的村民们了。你们猜猜,他们是做什么的?——打扫卫生?差不多。不过更准确地说是:打扫战场。
  每当大伙打饭的时候,你便会发现许多大妈(或者老太太)穿梭于人群中,如影随形。如果发现有年逾古稀的奶奶们,可千万不要小看。也许,他们都修炼过丐帮的至高身法绝学:沾衣十八跌。一旦发现有什么残羹冷炙,她们便如饿虎扑食、闻风而动,你一招鹰爪手,我一招如来神掌,一点衰老之态都没有。
  多年来,同学们终于得出一致结论:这项运动不仅仅可以补贴家用,收集剩饭回去喂猪,更可以锻炼身体,因为它要求眼活心灵,手脚并用。而且,毕竟僧多粥少,竞争激烈,更要求达到“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杀”的境界。若非如此,哪里会有满载而归的大妈们脸上“幸福的微笑”?
  其实,除了大妈们,学校的餐厅每天也都上演着一幕幕《速度与激情》。铃声一打,校园里就是金戈铁马,不出30秒食堂立刻沦陷。霎时间,队如长龙,你推我攘,声势震天,此乃食堂之大观也。后来者时间不够,便学陕西老农一样,就地蹲下,围成圈,手持饭盆,一顿呼噜呼噜,更甚者,一手持书,一手握包,人称“包子姐”。
  相比之下,衡水中学的跑饭大车就小儿科了。
  突破各种“封锁线”的绝杀
  不管怎样,再怎么严厉的封锁,也抑制不住大家对读书看报的渴望——学校大门紧锁又如何?有时候为了买到一份杂志,托别人捎带,打电话预定,牺牲吃饭时间在大门钢板前苦等。为了打破学校超市的垄断地位,一些女生隔着铁门买水果、卫生纸等用品,那种急切的心情,我实在是深有体会。
  哥们的爸爸来看他,买了一大包纸进来,却被周围的女生围住,当成小贩,掏出零钱一阵疯抢,只有卖纸救命啊!
  在校期问,我们的五脏庙也是无所不祭,仅我个人,就吃遍了北方某著名方便面品牌的全部口味。真是感谢它们,让我见多识广。与此同时,还要感谢洗衣房的阿姨、理发店一家、居民楼的叔叔,他们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餐饮娱乐,无所不包,也真是辛苦了。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这是在批判、在吐橹,说我言语犀利。其实太多太多从衡水地区的学校走出去的学哥学姐,都对这里怀着一种爱恨交加的莫名感情。在这里,不会有软塌塌的席梦思,却有可以触摸到的手足情。
  隐藏在方言里的名次和分数
  “山寨”一下《课堂内外》高中版那期“县城高中生”的专题,让不同的“哈姆雷特”Show一把:
  “我是邯郸的一名普通初中毕业生,Coco。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当时为什么选择去衡水读高中了,但是在这里我收获了比成绩更重要的一些经验知识和成长。”
  现在讲我的高中,突然不知从何写起。从小居住在邯郸的我,高中到衡水之后,平添了一种邯郸人独特的气质。听冀州人说,在学校听见说普通话的同学,75%是邯郸的。普通话成了我们的标志,听起来可能有些好笑,但这并不是跟你开玩笑。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一所说方言的学校,我认为是这里的失败,有些老师甚至在课堂上用方言讲课,让我有些难以接受,毕竟普通话也代表了一种素质。方言充斥在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我对冀州中学的第一印象。
  你可以想象朝五晚十的作息时间吗?你能想象一天24小时中,7个小时睡眠时间,吃饭和课间仅仅占用了2个小时,学习时间却高达15个小时吗?学生没有任何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校方认为劳逸结合是为懒惰找借口,是松懈的表现,是为了逃避学习,甚至是大逆不道愧对父母。
  在这里,满满当当的时间安排让我们成为机械学习的机器,为了应付高考,我们每天至少要发下来5张卷子,题海战术是学校奉行的利器,让学生们除了学习无暇顾及其他,就差没拿白花花的源源不断的卷子直接给学生们洗脑了。
  你可能会质疑这种扼杀综合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学习方式,但现在的我,却很感谢这么一种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在这种紧迫的气氛中,你总能看见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在12点10分下课后还会留在教室里再坚持1 O分钟的学习,然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灯锁门。
  这些默默的坚持,每天多出来的10分钟,使Coco从班级40名、20名、15名向前爬升,最后名列前茅。
  这是一个锻炼生存能力的地方
  在这种单纯安静的环境中,晚自习时你悄无声息地推开教室门,保证随时看到的都是70多个学生的后脑勺,甚至当你已经在教室内转了一圈后不小心碰掉同学的一支笔,才被同学发现你的存在。
  这种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氛围,也屏蔽了外面的各种“不正之声”,每天密闭在学校里的同学们,不曾被“官二代”、“富二代”的传说所打击,不曾在意拼爹的优越感,不曾丧失自己高远的梦想,不曾放弃过努力地奋斗!
  在这里上学的我,可以特别自信地说,以后再苦再恶劣的坏境都能适应,因为冀州中学是一个绝对锻炼生存能力的地方。
  我们要随时提防班主任的奇葩的不正当行为,例如学生们去上体育课微机课,甚至出去跑操,班主任都可能会翻查同学们的抽屉,检查违禁物品(小说、手机、mp3、纸条等);
  中午只有半个小时吃饭时间,面对攒了一堆要洗的脏衣服,要洗衣服就没有时间吃饭,要吃饭就没有时间洗衣服,而在宿舍里躲躲藏藏地吃饭被宿管看到要被扣三分;   曾经在宿舍吃饭被抓到的同学,班主任勒令他回家待学,并且当这位同学离开教室的时候,班主任要求全班同学对这位同学行“注目礼”,杀鸡儆猴;
  课间永远供不应求的厕所,一切自习教室里的零抬头、无声音;
  38℃烈日下跑操,直到你即将倒下的时候才会让体委带队回去……
  看了Coco的话,我真的想说,反者道之动,好与坏只是一念之差。学校也是,我已无法评价它,这也只是我的深刻感受罢了。
  一个衡水本地高中生的自述
  不同人的性格往往受到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也有很多来自周边农村的同学,他们有理想,同样努力追求梦想。
  “从信都学校毕业,来自周围的镇子,从小学就离开父母住校。每两周回一次家。”在这里,这是很多朋友的经历。
  “2011年初到冀中,感觉就是这里比初中轻松多了,但是好学生也更多,压力更大,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颓废,但是想到那个遥不可及的大学梦还很远,我知道,我要努力了。”涵说,“每天中午吃完饭的时候,我不是回宿舍,而是回到教室继续总结上午学的内容,直到打睡觉铃为止。当然,这还不算完,夏天都会有一个多小时的午休时间,我把一半的时间拿出来,躺在床上写数学题,再休息半个小时。晚上,下了晚修我会再学习一会再走,并且将充好电的手电拔下来,带回宿舍去再看会书。有时候,看到室友看报纸杂志,大声地谈论某个漂亮的女生,我并没有什么感觉,这些,仿佛从来都离我很遥远。”
  高一的时候,空余的时间还是有的,和同桌聊天,我发现,我们的很多想法都不同,我给他说,我很不喜欢医生,现在的很多穷人看不起病,却还要被医生宰。一些公职人员尸位素餐,贪赃枉法,我有种本能的憎恶。他也试图说服我,同样我也很不理解他,所以我们的矛盾一度很激烈。
  “其实,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同学,论刻苦程度,我都不算什么。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在心底深处,他们的沉默、坚毅,只是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涵这样总结。
  你批判或者赞扬,衡水都在那里
  无数人抱着不同的理想,来到这个地方,不管以前如何,来到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记得当初母亲带着我来报名的时候,去食堂买了一个包子尝了尝,吃着吃着却突然哭了,我知道妈妈心里在想着什么,她知道从小到大都很挑食的我绝对吃不惯这里的饭。又有一次,爸爸在一次聚会上喝得大醉,后来才知道,他要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几百里外的地方去住校读书,这是一种多大的舍不得啊。
  现在想想,自己真的还小,父母心中的那种不舍,我无法体会。就这样来到学校,来到这个方圆百里都没有一个熟人的地方,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做、去忍受、去争取、去选择,却没人愿意说这里怎么怎么苦,因为这就是事实,你抱怨或者不抱怨,生活都在那里。
  来到这里,我不会批判,再好的批评家也不过是取悦自己娱悦大众;站在这里,我也不会歌颂,歌颂别人的人往往要被更多人骂。
  衡水湖附近的环境极好,虽然说有巨大的蚊子时常出没,不过倒也算得上是风清日朗,天高云淡。早上跑操,有时会看见一层层光怪陆离的云彩,勾人心魄。像生活,更似命运。从此,喝粥的碗里再遇到“小家伙”,也只是撇撇嘴,从容地挑出去,干净地倒掉,再盛上一碗,一饮而尽。
  只要高考还在,就依然会有很多学生来到这里的学校,即使是未来的某一天,
  “衡水模式”不在了,相信也会有别的什么模式和地方来代替它。因为只有当你置身其中,你才会明白,高考和高考背后的那些故事。
  (图片\CFP)
其他文献
海外留学生活,就像一个千层蛋糕,层层叠叠,看上去很美,但个中滋味,只有真正吃过的人才知道。  大四那年,我以交换生身份去了法国的保罗·塞尚艾克斯一马赛第三大学(简称为马赛三大),学习管理学基础,为了更快地适应语言,同时也申请了一个大学预科课程。第二年回国领取毕业证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材料申请和面试,终于读到了硕士,学习文化机构行政管理。  离开法国前,我重游以前走过的每一个角落,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米哈
近日,某网友发帖称目睹7名南京中学生在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此帖一出,引来多方热议。在许多网友轮番抨击孩子的素质问题的同时,也有人为之鸣不平:书包实在太重了,孩子们也太累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代代相传。去年我行经某地,在那里的公交车上,年轻人争相为老人让座的情景,令我难忘。也许是当地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濡染,
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我是铁了心要做奥运会志愿者,所以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踏上了北上的道路。当然,其中也掺杂了些青春期的叛逆和逃离的念头,在18岁的我看来,青春就应该如同天际的云朵一样,飘向远方,去体验在别处的生活。  我曾经找不着北  初到京城,最让我郁闷的是方向感,据说京城坐北朝南,殿宇接天。路上向人问路,也是信手一指,满嘴京腔地告诉我应该往南或者往北。可惜一点儿方向感都没有的我实在是不辨东西
周日晚上11点,刘小姐依然挂在网上,耐心地等候着买家。身为“70后”的她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上班,一到公司就会偷偷打开淘宝,作为江一燕的粉丝,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流浪的爬行者”店主。这家店由江一燕亲手打造,你能在其中找到她拍戏、参加通告时的服装、书籍甚至是明信片,张歆艺、陈道明等圈内好友的贴身物品也会偶尔出现在店里,进行拍卖。  网络的发达让偶像变得越来越亲民,明星开淘宝店也不算新鲜事。无论是出于公益
一  几年前,当罗伯特·皮克(Robert Pick)来到时,映入眼帘的只有棕榈树。  马尔伯勒学院马来西亚分校(Marlborough College Malaysia)校长皮克,在校园里接受采访时说:“建筑师告诉我,这块地很不错,但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努沙再也还是块处女地。”  努沙再也分校现在是马尔伯勒学院第一个国际分校。马尔伯勒学院是一所成立于1843年的英国寄宿学校,现在的英国王妃凯特·米
Millet,1987年出生的小兔子,典型的处女座完美主义者。生在山城重庆,现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海事研究专业,已经有些离不开新加坡的美食和艳阳了。喜欢画画、看电影、旅游、阅读和幻想,喜欢在旅途中细细体会先人留下的瑰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是大都市的时尚动感以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2008年暑假,Millet获得了WATUSA(美国工作与旅行计划)提供的机会,在美国新泽西六旗游乐场度过了一段
当你在华盛顿的街上,突然看到一个又一个装满了书的“鸟巢”时,会是什么新奇的感觉?  这似乎已不是一个阅读的年代,网络时代不少人喜欢上了电子书,用手机或上网本阅读。而这些书巢,却在美国刮起了一股图书馆风:一个个迷你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供大家免费借阅。不仅风行全美,甚而流传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这些迷你图书馆没有卡片目录,还晚了也不用交逾期费,只有一个原则——“取走一本书,放回一本书”,所还书
打工仔、流水线、工装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无数人为自己的青春寻找方向的时候,深圳都是一个终点。也因为这座城市,很多人的命运被深刻地影响和改变。  对很多“80后”和“90后”来说,他们的青春和梦想,都和深圳这座南方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年复一年地积淀在这座城市里关于梦想、成功、失败的故事,已成为中国“工厂青春”中无法忽略的章节。许多人在这里收获了想要的成功,同样有许多人最终黯然离开。
2010年的春晚,暌违20年的小虎队再聚。站在荧幕前,五味杂陈的,是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代人,他们的青春,伴着小虎队的歌声,已经慢慢远去。  曾经的“80后”,是备受争议的—代人,他1门骄傲地出生骄傲地成长骄傲地目空一切。直到2010年1月1日,当人们看到报纸的大幅标题“第一批80后正式步入而立之年。才发现那些曾经的少年,如今已经站在现实与梦想的边缘。在“富二代”“房奴”“卡奴”“蚁族”“
2013年高考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选择从港大休学,回到高中母校复读,这一新闻让“高考状元”的“能力”再一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刘丁宁自己的解释是,她听不懂粤语,港大无法满足其研究国学的愿望。她希望回到北大,继续自己的理想。  有人认为她的选择太过草率,因为大学仅仅只是学习的一个很小的方面,从这点上说,港大和北大是一样的。更多的人对她表示理解和赞同,认为她遵从内心对北大的渴望,敢于放下世俗与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