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指出,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实践性教学,教学内容不正确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说,整合教材挖掘资源找话题,关注生活创造机会多练习来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2.学生缺乏主动性
我国的农村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缺乏实践性教学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4.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
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说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但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教活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地创设情境,经过分析,我认为创设情境的策略主要有两种:创设交际情境,在于把握教学机遇。于永正老师上言语交际课《学一点问的本领》就是这样。他抓住本班数学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被救者家属写来表扬信这一契机开始教学。他让学生看过表扬信后,说:“朱校长说,准备在明天全校老师会上表扬周老师,但对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还要了解一下。校长请我们班问问周老师,问清楚了,写下来,交给朱校长。”这样,巧妙地给学生学习如何提问采访创设了跟校长交际的情境。不但如此,于老师还特意请来了周老师,让学生像记者一样提问,这又是一个交际的情境。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为第一个交际情境所激发;而第二个交际情境则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可以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尤为重要。如:苏教版第八册口语交际《两只小花狗》,在看图之前,教师先用语言描绘出图中的一个场景,“可以说是两只一模一样的小花狗,怎么会出现如此情景呢?”这样就快速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去探索漫画大意,创编有趣的故事。再如,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如《学配音》一课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课件或录像播放《小萝卜头》,体会演员的配音,让学生感悟。然后再播放无配音的《宝莲灯》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给动画片配音。这样,变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情绪高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配音就不是件难事了。
2.整合教材挖掘资源,找话题
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编排。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这些话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时,学生缺乏应有的体验和感受,便无话可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找准找好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的话题。
例如,现在的农村,家中基本就是老人和孩子,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很少与祖辈进行双向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和他们交谈,经常让他们和父母通电话。可在课堂上模拟与远方父母通话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再如,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阅读量少,与别人沟通联系的机会也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温驯的鸡鸭牛羊、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到山林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捕鱼捞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口语训练活动,例如:校园里的树木特别多,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把不同的叶片贴成书签或贺卡,然后练说为什么制作贺卡?准备寄给谁?为什么给他寄?……春天到了,让学生到山间田野里去,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整理好,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由于学生有了细心的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因而交流时学生兴趣浓厚,有了想听要说的欲望。
3.关注生活创造机会,多练习
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手段,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梦.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之我见[J].教师,2012(35)
[2]王新景.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35)
[3]陈美娜.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12)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2.学生缺乏主动性
我国的农村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缺乏实践性教学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4.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
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说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但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教活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地创设情境,经过分析,我认为创设情境的策略主要有两种:创设交际情境,在于把握教学机遇。于永正老师上言语交际课《学一点问的本领》就是这样。他抓住本班数学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被救者家属写来表扬信这一契机开始教学。他让学生看过表扬信后,说:“朱校长说,准备在明天全校老师会上表扬周老师,但对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还要了解一下。校长请我们班问问周老师,问清楚了,写下来,交给朱校长。”这样,巧妙地给学生学习如何提问采访创设了跟校长交际的情境。不但如此,于老师还特意请来了周老师,让学生像记者一样提问,这又是一个交际的情境。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为第一个交际情境所激发;而第二个交际情境则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可以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尤为重要。如:苏教版第八册口语交际《两只小花狗》,在看图之前,教师先用语言描绘出图中的一个场景,“可以说是两只一模一样的小花狗,怎么会出现如此情景呢?”这样就快速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去探索漫画大意,创编有趣的故事。再如,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如《学配音》一课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课件或录像播放《小萝卜头》,体会演员的配音,让学生感悟。然后再播放无配音的《宝莲灯》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给动画片配音。这样,变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情绪高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配音就不是件难事了。
2.整合教材挖掘资源,找话题
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编排。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这些话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时,学生缺乏应有的体验和感受,便无话可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找准找好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的话题。
例如,现在的农村,家中基本就是老人和孩子,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很少与祖辈进行双向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和他们交谈,经常让他们和父母通电话。可在课堂上模拟与远方父母通话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再如,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阅读量少,与别人沟通联系的机会也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温驯的鸡鸭牛羊、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到山林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捕鱼捞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口语训练活动,例如:校园里的树木特别多,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把不同的叶片贴成书签或贺卡,然后练说为什么制作贺卡?准备寄给谁?为什么给他寄?……春天到了,让学生到山间田野里去,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整理好,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由于学生有了细心的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因而交流时学生兴趣浓厚,有了想听要说的欲望。
3.关注生活创造机会,多练习
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手段,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梦.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之我见[J].教师,2012(35)
[2]王新景.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35)
[3]陈美娜.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