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还是被掌控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i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数据时代对于算法分發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对用户来说算法分发对于个性化偏好的精准预测,提高了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易引发社会隔阂,加深偏见,泄露信息等各种问题。在普通用户面临着被算法操纵而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及时对算法的不足之处做出预判有助于在利用算法技术为人类提供便利之时,有效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个性化推荐;算法偏见;人文主义;价值观
  大数据时代信息冗杂,算法应运而生,“数据+算法”的推荐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多元化场景,为什么淘宝界面的猜你喜欢每次都能猜中,网易云首页的每日推荐刚好就是你爱听的风格,而抖音短视频一刷就停不下来,算法的每次行动必能一击即中。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算法比你更懂自己的时代,你自己都不清楚的穿衣风格算法却能给出最准确的搭配方式,所谓的个性化在庞大的数据面前,是否只是一个样本?在互联网时代对于算法的依赖是一种便利还是机器的变相控制?
  1  算法分发的机制及效应
  算法最初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在不同领域的借用中演变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再后来因为算法决策服务被人们熟知。算法分发以大数据运算为依托,涉及人工智能、知识发现、互联网信息检索、数据库以及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算法能在掌握用户的社会属性、兴趣爱好、短期行为等个人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相关性分析,完成对用户的多角度描述性标签属性即用户画像,从而实现精准的信息推荐。运用到电商领域,算法就像是用户过去的消费动态与未来的消费行为之间的预测者,以用户在互联网留下的各种数据为线索保障预测行为的圆满完成。
  以电商平台淘宝为例,2019年天猫“双十一”狂欢节最终成交总额达到2684亿元,其中的营销策略离不开以算法为依托的智能推荐。淘宝网对于数据和算法的应用开始于2011年的“母婴档案”项目,这是淘宝为了满足年轻妈妈的需求而利用算法进行的第一次尝试。2013年左右,随着平台上商品品类的不断增加,用户进行选购的时间成本不断上升,为了打破用户对淘宝低价爆款的固有印象,避免在新型竞争者不断涌出的激烈竞争中受到钳制,淘宝做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尝试——在聚划算上测试个性化推荐的效果,聚划算的商品成交额在淘宝推出个性化推荐后很快上升了一倍①。此举改变了以往以同一套算法应对所有用户的“千人一面”局面。目前淘宝平台的推荐逻辑还在不断扩展,它的诉求不仅仅是“千人千面”,力争从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洞悉需求,达到“千人万面”。从搜索一只马克杯开始,艺术玻璃器皿、复古乡村书橱置物架等相关家居推荐将会慢慢出现在你的淘宝首页,从推荐物品到推荐服务,再到推荐场景,算法分发的野心已经开始为你设定根据数据总结得出的优质生活方式。
  2  基于算法个性化推荐的隐性忧患
  2.1  “画地为牢”与共识缺乏
  基于算法技术的个性化推荐能够帮助用户从海量的信息中打捞对他们来说最有价值的内容,在用户感叹某个软件推送的内容或商品正巧符合自己兴趣的同时,也是把自己封在了算法精确界定出的圈子里。久而久之必然会难以接受圈子之外的新鲜事物。重复接受同样的思想或观点使得固化思维产生,人们的某些观点和立场进一步固化导致个人视野的窄化和个人立场的极端化。算法先通过例如身份、经济状况等信息把个体划分到不同的层级,再系统地为不同层级分发不同内容和质量的信息,当用户把享用算法“量身定做”的信息当成习惯,原本就有所区分的层级之间的沟壑只会越来越宽,当处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的个体都带着算法智能分发的有色眼镜看待问题,彼此的分歧越大则社会聚合力越小。然而,在这样一个用数据说话的时代,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多数人眼中的真相,在各种主体都在努力地寻求用数据分析和算法的力量来制造契合自己需要的信息环境与意见格局时,那些曾经被互联网交互打破的高墙又重新筑起来了。科技进步不仅让社会中的人与人连接,还让整合的社会状态分裂,当数据和算法成为权力博弈的武器,我们期待的“共同视角”或“共识”的形成必将面临更大的阻力[1]。
  2.2  来自机器的念念不忘
  智能推荐一边为用户带来便利,一边收集、处理、控制着用户的个人信息,人类在互联网上的一切活动都会留下记录着个人的特征、位置、状态的数据痕迹,它会以一种隐秘的方式向算法透漏你的偏好,并为后台数据库精准地为你打上标签提供素材。在此情况下不得不时刻警惕数据收集、数据利用、数据泄露等隐私风险,完整的数字化记忆将人囚禁在透明的时空监狱中,即使“删除权”与“更正权”正在帮我们行使被遗忘的权利,个体也将面临比过去更多的隐私风险。少注册几个应用程序,不允许该网页访问你的设备或许是人们自认为的可以减少风险的方法,但在算法通过若干点赞就可以判断用户的兴趣,传感器可以随时随地捕捉关于人的任何数据的大数据时代,记忆仍会是常态[1]。
  2.3  人文主义与数据主义的较量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算法基于数据做出的判断比人们坐在桌前开会讨论出的结果更值得信赖,在智能扶贫项目中,弱势公民的真实需求变成了数字,这份曾经属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现在由机器来执行。这是一个福利国家的人文要素逐渐被稀释的过程,福利受济者的命运将由算法宣判。算法似乎是无所不能的,它在以上帝视角洞悉着一切,对于数据的处理平等而理性,甚至分不清在庞大的数据库中,人究竟是鲜活的生命还是一串待处理的数字。
  此外,算法还继承了技术人员的初始偏见,并随着数据的积累不断放大,比如算法倾向于向黑人推送查询犯罪记录的广告以及女性在浏览网页时很难看到高管培训的广告。如果我们坚信的算法,是在种族和阶级的现有扭曲中孕育而生,那么它只会让的不同阶级间的鸿沟更大更深[2]。
  不过,在人性自身达不到完美时也不必对数据过分苛责,人文主义与数据主义的较量不过是人们期望看到的自己与现实人性之间的博弈,数据在本质上是人类观察世界的表征形式,不过是对人类行为的归纳与整理,人类文化是存在偏见的,作为与人类社会同构的大数据,也必然包含着根深蒂固的偏见。而大数据算法仅仅是把这种歧视文化归纳出来而已[3]。由此看来,算法符合我们固有的成见并不稀奇,在我们承认人性的阴暗面时也该想到机器也会有学坏的一天。   3  总结与建议
  應该承认,机器在帮助我们提高各种各样的机械能力的方面,较人类更胜一筹。在未来,算法仍然会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帮我们预测更远的未来。但是,今天之所以还会不断地探讨算法分发带来的种种忧患,是因为即便是发现了机械的算法分发会引发影响到用户个体、传媒行业乃至整个网络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仍然相信人类的力量会在算法和人类共栖共生的关系中占据上风,问题不会凭空消失但局面仍然可以通过种种举措来缓和。
  3.1  确定人在内容分发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样一个算法无处不在,算法推送的争议无处不在的世界,处理人与信息的基本关系,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前提。今天我们在比较的是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其实也是在对算法对于内容分发的主导权产生质疑。其一,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复杂性,并非每一次的消费行为都具备缜密的逻辑,人们在某些情景下做出的选择很有可能是连自己也无法解释的“无意识”“不确定”的,并非单一的标准可以衡量。其二,信息的价值观是由人赋予的,人工可以介入到分发模式的各个环节对畸形的思维模式进行调整,人工的介入并非贴标签般的简化处理,而应该是一套完备的经过检测的系统化操作流程②。在价值判断上,人的社会阅历和思考能力能对问题进行多维度考量,胜过了机器的程式化解决模式,由人来主导内容分发,对算法来说也是一种精简和优化的过程。
  3.2  提高从业者素质
  当我们在担心使用算法带来的后果时其实也是在警惕算法这项技术的不成熟,但与其因为恐惧算法而减少使用,不如从根源上提高算法分发的效用。使一套机器语言适应所有人的心理需要,并同时满足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可行性不高,毕竟算法是由一群技术人员而非心理学家设计的,今天用于处理几百万个样本数据的程序可能已经附着了技术人员的个人价值观,尽管算法被应用前已经经过了多次检验,但未来算法的编制仍然需要在经验与程式化、感性与精准之间寻找平衡。未来的内容从业者,既需要掌握一定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加工的能力,也需要足够的人文的视野与素养,擅长数据与算法的技术人员与具有人文情怀的内容生产者的协作,也会成为常态[4]。
  3.3  加强信息伦理规范的约束
  算法发展到今天,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完全封闭的,用户在选择算法的同时将自己的私人信息无偿交给技术后台,换来的却有可能的是以利益为目标的误导和欺骗。用户无法看到源代码,也就不明白其中的具体规则[5]。这种不透明性导致用户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算法推荐结果的状态,一旦算法设计者在其中装入某种不公正因素,这将扰乱公正的市场秩序,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因此遭到侵蚀。但是对于大多数商家来说,算法程序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广泛公开有失商业道德。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成立监察机构来还算法以清白,惩治无良平台对于算法的利用。
  注释
  ①孙然:“搜索和推荐”算法工程师 一个大有前途的职业,https://www.ynhouse.com/news/view-203740.html,2018.10/2020.2。
  ②喻国明,曲慧:《“信息茧房”的误读与算法推送的必要——兼论内容分发中社会伦理困境的解决之道》,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ttps://doi.org/10.14100/j.cnki.65-1039/g4.20190826.001。
  参考文献
  [1]彭兰.假象、算法囚徒与权力让渡 数据与算法时代的新风险[J].西北师大学报,2018,55(5):20-29.
  [2]沈律君.如果AI和算法无罪,那么谁在杀死穷人?[EB/OL].http://www.sohu.com/a/352140479_563941,2019.11/2020.2.
  [3]张玉宏,秦志光,肖乐.大数据算法的歧视本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5):81-86.
  [4]彭兰.增强与克制:智媒时代的新生产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132-142.
  [5]何顺民.网购平台个性化推荐算法的伦理困境及规制 以移动电商淘宝为例[J].城市学刊,2019,40(3):1-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量化传统手工艺抖音在大学生用户中的传播效果影响因素,丰富抖音平台实证研究。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混合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提出研究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运用SPSS24.0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合访谈和文献,为定量数据提供意义。结论:传播效果影响因素按影响力大小排序为:个体文化需求、社会影响、感知有用性、媒介接触可能性;而感知娱乐性不显著影响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各尽所长,主动奋战一线、潜心科研攻关、开展战略研判、参与科学普及,为防疫抗疫贡献力量。各级科协和学会启动全国应急科普联动机制,开展科学辟谣,组织义诊及心理咨询,科技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开展联防联控,191个全国学会共同倡议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172家科技馆联动为青少年提供“空中课堂”科学教育。中国科协再次向这场阻击战
期刊
摘 要 近来,我国水运行业政务新媒体蓬勃发展,长航系统各单位在媒介融合大环境下,上线了一大批以政务App、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这些政务新媒体在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群众线上办事及机构形象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效果,对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唱响长航声音,讲好长航故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观察发现:长航系统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是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长航系
期刊
摘 要 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台如何将两会报道做出新意,文章以福建新闻广播、泉州广播电视台2020年两会报道为例,总结其报道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探讨未来创新之路。  关键词 两会;新意;融媒体  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一直是各地媒体人的“开年忙季”。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台如何将传统的两会报道做出新意也是各地媒体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2020年,福建新闻广播、泉州广播电视台对地方两会的报道进
期刊
摘 要 如今社交媒体不断重构家庭传播,微信功能的使用体现了亲代“数字移民”和子代“数字原生代”显著的数字代沟。文章选取天津的“95后”家庭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亲子之间数字代沟在媒介信息的处理能力上差异尤为显著,由此衍生的数字反哺机制会对中介化的家庭关系走向产生重大影响。而合理利用亲子间能动的数字反哺弥合数字代沟,能促进两代对话的平等,进而促进亲子亲合。  关键词 数字反哺;微信使用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受众的注意力被分散,媒体营销就是注意力营销,语言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出版社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荐书类软文,既是传播知识和文化,也是注意力营销的手段。语言运用是一套系统性的工作,受到文本特点、社会语境、语言策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信出版社是国内一流出版单位,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其微信公众号的荐书类软文进行分析,能够为网络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语用学;注意力营销;软文
期刊
摘 要 乡村民宿在为乡村经济带来较大回报的同时,也因为品牌传播不到位、主理人媒介素質缺失等原因面临空置问题。文章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白水洞村为例,具体分析空置问题现状,以大学生记者的视角从发展融媒体、智媒体、提高群众媒介素养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并进一步展望5G时代乡村民宿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媒介素养;融媒体;5G;民宿空置;白水洞村  1 乡村旅游发展及白水洞村民宿空置现状  “2020年是决
期刊
摘 要 全媒体时代,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已然成为各级媒体的共识。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报道中,以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为代表的各大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报道中不断试水新兴技术,打造了诸多现象级融媒体产品,呈现出多维度、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融媒态的主题报道,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华儿女共同书写的华丽篇章。文章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流媒体主题报道为例,探讨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主流
期刊
摘 要 在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学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微信公众号文学成为新的网络文学阵地。这种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同大众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密不可分。文章以微信公众号“魔宙”为例,分析微信公众号文学创作与消费的互动在大众文化环境中的现状以及对策。  关键词 微信;大众文化;文学;消费;新媒体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我们走进了全新的网络互通时代。移动端的加速普及与流行也形成了新的文学风貌。在移动端流行的情况下,
期刊
摘 要 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促使主流媒体积极探索“Vlog+时政新闻”模式,创作出众多现象级新闻作品。央视新闻“大国外交最前线”第一季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模式,成功实现了对青年的定向传播,但该节目在发布时间、内容信息、品牌塑造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通过对该节目进行深入剖析,可有效总结经验促使“Vlog+时政新闻”模式广泛应用。  关键词 媒体融合;Vlog;时政新闻;大国外交最前线  当前,主流媒体正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