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职业教育又是当前应该重点发展的三种职业教育之一。本文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入手,简要阐述了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着重分析了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艺术职业教育进行改革的思路,以期对加快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 发展现状 改革初探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大力发展机械加工、汽车维修、酒店服务等传统职业教育,也需要发展高新技术方面以及与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文化艺术领域的职业教育。本文着重探讨有关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方面的问题。
一、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艺术职业教育在相当长时期内是以艺术家的口传身教零星地开展的;后来各地相继成立了艺术中职学校,有些高校也设置了艺术职业教育专业。艺术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各种艺术职教学校纷纷成立,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艺术职教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公办与民办共存,打破了地域和专业的界限,形成了涵盖中职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高职艺术教育等多层次的百家争鸣,戏曲、舞蹈、音乐、戏剧等多专业百花齐放的格局,不仅为我国文化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艺生活。虽然艺术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对社会文化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艺术职业教育发展总体状况与上级的要求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比,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认识偏见,艺术职业教育在丑化中生存。社会上较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不算“正式教育”,学生都是进车间、下基层、到一线,上不了“台面”,无法与那些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坐办公室的人“媲美”,于是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影响到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有人认为,艺术职业教育是为夜总会、歌舞厅等培养陪玩陪乐的“不务正业”学生的机构,而且由于艺术职业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思想上前卫,比较漂浮。涉世不深的“80后”、“90后”学生容易受不良现象影响,有的在耳濡目染各种社会现象后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脱离了艺术职业的本位,走上了出卖色相之路,有的破罐子破摔,染上了吸毒、赌博等恶习,丑化了艺术职业教育。所以,人们谈到艺术职业教育就有“异样”神情,接受艺术职业教育的学生和从事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师都有 “抬不起头”的感觉,艺术职业教育就在这种丑化的影响中艰难生存。
(二)办学混乱,造成有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虽然各地都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但仍难有效约束和规范艺术职业教育的混乱现状。在办学形式上,有中职、高职还有高校;在办学性质上,有公办也有民办;在办学合法性上,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在隶属管理上,有文化部门管理的,有教育部门管理的,也有企业法人单位、企业内部组织,以及外地艺术培训机构的加盟等。艺术职业教育学校在教师聘任、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大,教师流动性也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往往因人而异,呈现出“各自为政、各办其学”的局面。这种混乱现状,导致办学质量无法评估,不仅违背了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也违背了艺术市场的发展规律。由于缺少公平、公开、公正的权威机构来对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也就无法对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进行淘汰;不仅造成社会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会导致很多学生学无所长,浪费年轻人的大好青春。
(三)生源不足,滥竽充数使得学生质量难以保证。在全日制的高等艺术院校实行“宽进”措施之后,综合类大学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之争愈演愈烈,招生门槛越来越低。对专门从事艺职教育的院校来说,有的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这些学生能够达到相应文化及专业水平;但有部分艺术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采取“滥竽充数”的招生方式,只要报考了就录取,交钱就可上学,从不严格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文化和专业基础,这样不可避免地会招来无法安心学习的学生,他们难以掌握所学专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很多学校为了自身,却不能按照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来要求学生,并最终准予毕业,水平如何可想而知。这些学生对艺术职业院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产生严重影响,极大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容易使部分本来渴望知识、希望学好的学生被迫“同流合污”,学生质量无法保证。
(四)就业不好,影响艺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追求物质满足向获得精神享受转变,为艺术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大空间。但问题是不少院校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导致管理不到位、考核不严格,不少学生的专业达不到标准,文化达不到要求,难以在社会竞争中谋取比较好的职位。如此一来,本来不愁“销路”的艺职学生毕业找工作成了问题,与人们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而那些受到不良思想影响的学生由于性格、行为都与社会格格不入,简单的工作不愿做,复杂的工作做不了,有的成了“啃老族”,有的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这种状况下,就业难就意味着“学无所用”,使艺职教育更难招到好学生;没好学生入校就没好学生毕业,没好毕业生的艺职院校就没有好口碑,就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反过来又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此恶性循环。
二、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改革初探
教育部制定的《全国艺术学校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艺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并且规定了课程与教学、课外艺术活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可以说,国家的方针政策已经为艺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场经济环境和人民群众需求为艺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舞台。针对当前艺术职业教育的现状,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和繁荣。
(一)形成完整体系。形成完整的艺职教育体系,重点是通过大力发展高职艺术教育来实现。目前很多中职艺术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规模、师资力量、学生状况、教学设备等,具备了成立高职艺术院校的基础。符合条件的中职艺术学校向高职艺术院校转变,将有效带动地区间艺职教育的结构调整,促进艺职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将各校资源和专业、设备、设施、教师等有效整合,建立高、中、低级的科学的教育体系,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综合性大学的强强联合的成功经验可以为艺职学校的合并所用,有利于克服经费和管理等方面的不利因素,采用现代化的条件和手段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挖掘、开发和保护,使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发展和提高;有利于对以省为单位(如赣剧、川剧、豫剧、黄梅戏等)的发展,或是以县、一个祠堂、一个家族为单位来延续的小剧种的发展,使各民族的剧种、各地的地域文化都能得到很好保护。
(二)创新办学模式。艺职教育很多专业都需专门师资和技术设备,完全依靠学校自身力量来解决有困难,也难以达到教学的要求,创新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势在必行。首先,国家要加大对传统艺职院校尤其是承担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和小剧种的学校的资金投入,确保其硬件、师资等能够满足发展需要;改革教育经费分配方式,确保艺职教育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其次,打破艺职院校界限,聘请有技术、有经验的知名人士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捐资助教,以股份制形式参与艺职教育发展,实现艺职教育的成功推进和投资者良好回报。再次,引进优质国外教育资源,在教学研究、教师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最后,由政府投资或者吸引各种资金开办公共艺术培训基地,配备专业器材,建设专业场馆,由艺职院校租赁使用,以减少艺职院校基础设施投资,集中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上,提升办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树立品牌效应。艺职院校的专业性质使得名牌效应非常重要,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创建品牌学校、品牌专业。要树立精品办学的理念,从严治校,从严治学;要有高素质的、知名的教师,培养出有影响力的学生,用学生的亲身体会说话。当然,除了学生及家长之间口头传达外,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客观宣传,也可邀请各界人士到学校参观,把学校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让学校品牌知名度得以扩大。此外,艺职院校良好的品牌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也就是说除了具备所学专业特长外,还应该具有其他多方面的能力。学生这种能力就是在广义的文化领域的“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艺职院校还应依托自己的“品牌”,发展和扩大“品牌”内涵和外延,并结合市场的需要,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壮大,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与学校的管理有最直接的关系,强化教学管理尤其重要。要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艺职教育重点在“艺术”和“职业”,培养的是面向就业市场、能从事艺术专业工作扎实基础功底、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强调高深的理论水平。所以,应根据在确保有效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来设置和调整专业,并注重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增设艺术专业以外的课程,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和艺术修养,提高“职业适应性”。要提倡实践为主的教育方法,以理论为辅、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专业的内涵和特点,进入角色找到职业感觉。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比赛、文艺演出,使他们经受锻炼,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差距,不断完善、充实和提高。对艺职院校学生,采取柔中带刚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和训练是毕业后生存的基本条件,让他们自觉地用心学习和训练。可以用成功的例子,比如陶红、杨丽萍等艺术家,都是通过刻苦训练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来进行教育。当他们面对困难就畏惧就退却的时候,教师应更多地给予鼓励而不是斥责,这样他们才有努力训练的勇气,才有成长为优秀艺术人才的机会。◆(作者单位: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王锋旗
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 发展现状 改革初探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大力发展机械加工、汽车维修、酒店服务等传统职业教育,也需要发展高新技术方面以及与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文化艺术领域的职业教育。本文着重探讨有关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方面的问题。
一、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艺术职业教育在相当长时期内是以艺术家的口传身教零星地开展的;后来各地相继成立了艺术中职学校,有些高校也设置了艺术职业教育专业。艺术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各种艺术职教学校纷纷成立,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艺术职教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公办与民办共存,打破了地域和专业的界限,形成了涵盖中职艺术教育、高校艺术教育、高职艺术教育等多层次的百家争鸣,戏曲、舞蹈、音乐、戏剧等多专业百花齐放的格局,不仅为我国文化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艺生活。虽然艺术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对社会文化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艺术职业教育发展总体状况与上级的要求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比,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认识偏见,艺术职业教育在丑化中生存。社会上较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不算“正式教育”,学生都是进车间、下基层、到一线,上不了“台面”,无法与那些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坐办公室的人“媲美”,于是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影响到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有人认为,艺术职业教育是为夜总会、歌舞厅等培养陪玩陪乐的“不务正业”学生的机构,而且由于艺术职业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思想上前卫,比较漂浮。涉世不深的“80后”、“90后”学生容易受不良现象影响,有的在耳濡目染各种社会现象后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脱离了艺术职业的本位,走上了出卖色相之路,有的破罐子破摔,染上了吸毒、赌博等恶习,丑化了艺术职业教育。所以,人们谈到艺术职业教育就有“异样”神情,接受艺术职业教育的学生和从事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师都有 “抬不起头”的感觉,艺术职业教育就在这种丑化的影响中艰难生存。
(二)办学混乱,造成有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虽然各地都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但仍难有效约束和规范艺术职业教育的混乱现状。在办学形式上,有中职、高职还有高校;在办学性质上,有公办也有民办;在办学合法性上,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在隶属管理上,有文化部门管理的,有教育部门管理的,也有企业法人单位、企业内部组织,以及外地艺术培训机构的加盟等。艺术职业教育学校在教师聘任、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性大,教师流动性也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往往因人而异,呈现出“各自为政、各办其学”的局面。这种混乱现状,导致办学质量无法评估,不仅违背了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也违背了艺术市场的发展规律。由于缺少公平、公开、公正的权威机构来对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也就无法对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进行淘汰;不仅造成社会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会导致很多学生学无所长,浪费年轻人的大好青春。
(三)生源不足,滥竽充数使得学生质量难以保证。在全日制的高等艺术院校实行“宽进”措施之后,综合类大学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之争愈演愈烈,招生门槛越来越低。对专门从事艺职教育的院校来说,有的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这些学生能够达到相应文化及专业水平;但有部分艺术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为了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采取“滥竽充数”的招生方式,只要报考了就录取,交钱就可上学,从不严格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文化和专业基础,这样不可避免地会招来无法安心学习的学生,他们难以掌握所学专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很多学校为了自身,却不能按照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来要求学生,并最终准予毕业,水平如何可想而知。这些学生对艺术职业院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产生严重影响,极大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容易使部分本来渴望知识、希望学好的学生被迫“同流合污”,学生质量无法保证。
(四)就业不好,影响艺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追求物质满足向获得精神享受转变,为艺术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大空间。但问题是不少院校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导致管理不到位、考核不严格,不少学生的专业达不到标准,文化达不到要求,难以在社会竞争中谋取比较好的职位。如此一来,本来不愁“销路”的艺职学生毕业找工作成了问题,与人们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而那些受到不良思想影响的学生由于性格、行为都与社会格格不入,简单的工作不愿做,复杂的工作做不了,有的成了“啃老族”,有的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这种状况下,就业难就意味着“学无所用”,使艺职教育更难招到好学生;没好学生入校就没好学生毕业,没好毕业生的艺职院校就没有好口碑,就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反过来又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此恶性循环。
二、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改革初探
教育部制定的《全国艺术学校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艺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并且规定了课程与教学、课外艺术活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可以说,国家的方针政策已经为艺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场经济环境和人民群众需求为艺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舞台。针对当前艺术职业教育的现状,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和繁荣。
(一)形成完整体系。形成完整的艺职教育体系,重点是通过大力发展高职艺术教育来实现。目前很多中职艺术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规模、师资力量、学生状况、教学设备等,具备了成立高职艺术院校的基础。符合条件的中职艺术学校向高职艺术院校转变,将有效带动地区间艺职教育的结构调整,促进艺职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将各校资源和专业、设备、设施、教师等有效整合,建立高、中、低级的科学的教育体系,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综合性大学的强强联合的成功经验可以为艺职学校的合并所用,有利于克服经费和管理等方面的不利因素,采用现代化的条件和手段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挖掘、开发和保护,使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发展和提高;有利于对以省为单位(如赣剧、川剧、豫剧、黄梅戏等)的发展,或是以县、一个祠堂、一个家族为单位来延续的小剧种的发展,使各民族的剧种、各地的地域文化都能得到很好保护。
(二)创新办学模式。艺职教育很多专业都需专门师资和技术设备,完全依靠学校自身力量来解决有困难,也难以达到教学的要求,创新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势在必行。首先,国家要加大对传统艺职院校尤其是承担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和小剧种的学校的资金投入,确保其硬件、师资等能够满足发展需要;改革教育经费分配方式,确保艺职教育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其次,打破艺职院校界限,聘请有技术、有经验的知名人士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捐资助教,以股份制形式参与艺职教育发展,实现艺职教育的成功推进和投资者良好回报。再次,引进优质国外教育资源,在教学研究、教师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最后,由政府投资或者吸引各种资金开办公共艺术培训基地,配备专业器材,建设专业场馆,由艺职院校租赁使用,以减少艺职院校基础设施投资,集中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上,提升办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树立品牌效应。艺职院校的专业性质使得名牌效应非常重要,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创建品牌学校、品牌专业。要树立精品办学的理念,从严治校,从严治学;要有高素质的、知名的教师,培养出有影响力的学生,用学生的亲身体会说话。当然,除了学生及家长之间口头传达外,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客观宣传,也可邀请各界人士到学校参观,把学校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让学校品牌知名度得以扩大。此外,艺职院校良好的品牌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也就是说除了具备所学专业特长外,还应该具有其他多方面的能力。学生这种能力就是在广义的文化领域的“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艺职院校还应依托自己的“品牌”,发展和扩大“品牌”内涵和外延,并结合市场的需要,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壮大,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与学校的管理有最直接的关系,强化教学管理尤其重要。要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艺职教育重点在“艺术”和“职业”,培养的是面向就业市场、能从事艺术专业工作扎实基础功底、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强调高深的理论水平。所以,应根据在确保有效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来设置和调整专业,并注重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增设艺术专业以外的课程,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和艺术修养,提高“职业适应性”。要提倡实践为主的教育方法,以理论为辅、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专业的内涵和特点,进入角色找到职业感觉。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比赛、文艺演出,使他们经受锻炼,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差距,不断完善、充实和提高。对艺职院校学生,采取柔中带刚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和训练是毕业后生存的基本条件,让他们自觉地用心学习和训练。可以用成功的例子,比如陶红、杨丽萍等艺术家,都是通过刻苦训练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来进行教育。当他们面对困难就畏惧就退却的时候,教师应更多地给予鼓励而不是斥责,这样他们才有努力训练的勇气,才有成长为优秀艺术人才的机会。◆(作者单位: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