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使语文课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多媒体; 现代化教学手段; 整合运用;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要求不仅仅希望教师要懂得相应的信息技术,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要求我们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教学中进行一次革命性的实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变传统的空洞、呆板的教学为充实、灵活的教学;变传统的乏味、有限的教学为有趣、丰富的教学……这为语文教学改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结构的相应改变提供了一个广阔而丰富的平台,让语文教学课堂生动起来。
1弥补不足,提高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知识传播、存储和提取方式,它能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远久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自学、思考的空间,激发想象的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1动画演示,化难为易:
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考能力,有效地解决课文中的一些难于理解的抽象问题。如教学《詹天佑》一文中最能表现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部分内容时,学生对“各隧道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开凿方法具体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设计这条线路?火车是怎样在线路上行驶的?”这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抽象,虽然课文中都有文字表达,教师也对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画了示意图,但学生始终理解得都不是那么透彻,很难突破这一难点。根据这一情况,我想,惟有多媒体的演示,才能更好地将此难点化解。于是,在教学时,我就分别把“各隧道的特点;开凿的具体方法;青龙桥陡峭的坡势及地形特点;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行驶过程等”,用电脑制作出形象的动画给学生以直观演示,动画一出,形象、生动、清楚,动静结合的效果,不仅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用老师任何讲解,通过演示将学生引向主动参与、主动观察、主动讨论、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对其中的道理就全都明白了然。于是,我再辅以画“简笔画”的深化练习,学生不仅对“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内容终于得以透彻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内心油然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创设视听,变厌为爱: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皱眉头、咬笔头、敲额头,好半天也下不了笔,开不了头,或者即使写了也是只言片语,且错字病句连篇。有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欲望,就能用心作文,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习作,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母亲节”前夕,让学生根据节日写“感恩”类亲情作文时,学生材料虽然较多,但容易写空话、套话,缺少真情实感。为此,我就首先帮学生提示了一些题目:《感恩母亲》、《妈妈,我爱您》……让他们心中有一个写作范围,然后再安排学生在边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乐曲边观看《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影片,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很快就被点燃,继而完全进入角色,自主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现代信息媒体的声、形、色并茂的特殊功能,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充分调动了起来,让他们注意力集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写作热情,促使了写作行动,学生对写作哪有不上手、不热爱之理?
1.3巧用网络,拓窄为宽: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限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了解,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能巧用网络丰富资源这一信息技术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就能有效地解决一些教学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网络资源把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而又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或资料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了解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的内因,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地球既美丽,但有容易破碎”,由于学生对地球的了解的局限,对这一点,如果只是靠几张地球照片的展示,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媒体,从网络上下载了相应的各种地球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阅读,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到地球的神奇与绚丽的同时也隐藏着种种危机,这“美丽与破碎”的理解就显而易见了。所以,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就在学生高涨的热情中得以有效地解决了,提高了课堂效率。
1.4借用模拟,弃繁为简:
通过信息技术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模拟情景,能使口语交际的教学简单化,花抽象为具体。现代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把多媒体、网络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尚不多见。己有的一些研究也仅局限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网络来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说话情境,包括现场演示情境、实物情境、图像情境、声音情境等,来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像、动画,随后分组讨论发言,教师对学生说话中不完整、不规范的地方,随时指导纠正,培养学生正确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学生能在这一情境中,交流互动,真正在“活动”中操练口语,学会表达,传递信息和情感。无论是教学流程的设计,还是具体的教学环节,都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多媒体和网络不但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精神、协作学习的意识,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提供的文件,图形、动画、声音、视频,使信息的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通过“热键”可随时检索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聆听标准的朗读示范音,通过网络的超媒体链接,迅速收集、存储大量的信息资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总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较好的发挥了教师扩导作用,使教师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使一些较为繁杂的重点、难点得到有效的简化,让学生更乐于参与,更善于思考,更易于理解,更愿于接受。 2发挥效能,充实素质
信息平台、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更加充实。
2.1科学运用多媒体,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借助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积累、学会发展。而信息技术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果的通道。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并养成学习主动性的良好习惯。
2.2适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高学生的定向能力虽处在一定发展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氛围。例如教《伯牙绝弦》一文,为了让学生对伯牙在乐音上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并更快地进入课堂气氛,在开课前我先让学生听一曲《高山流水》,在流畅激越的旋律中,学生的兴致立刻被引发出来,并能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联想,提升了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在开放的信息里自由选择,摄取更多更全更准的信息来为自主学习或自主探索提供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2.3综合运用多媒体,调动多种感观,帮助增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是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而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形、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能起到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易于接受的途径,能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2.4恰当运多媒体,引导学生得到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信息课程整合的重要方面。文字、声音、图形、动画、静态或动态图像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媒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为学生勾画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思考、探究、发现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信息媒体还可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动态的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提问、思考、讨论等各种创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学充满生机。另外,电视、电影、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能提供真实探究的情景,容易诱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创造,开发创新能力,提高效果。
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为生动有趣的“现代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过”及改进策略》. 2009年
[3]《现代语文》.2010年第5期
【关键词】多媒体; 现代化教学手段; 整合运用;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要求不仅仅希望教师要懂得相应的信息技术,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要求我们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教学中进行一次革命性的实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变传统的空洞、呆板的教学为充实、灵活的教学;变传统的乏味、有限的教学为有趣、丰富的教学……这为语文教学改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结构的相应改变提供了一个广阔而丰富的平台,让语文教学课堂生动起来。
1弥补不足,提高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知识传播、存储和提取方式,它能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远久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自学、思考的空间,激发想象的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1动画演示,化难为易:
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考能力,有效地解决课文中的一些难于理解的抽象问题。如教学《詹天佑》一文中最能表现詹天佑具有杰出才能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部分内容时,学生对“各隧道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开凿方法具体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设计这条线路?火车是怎样在线路上行驶的?”这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抽象,虽然课文中都有文字表达,教师也对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画了示意图,但学生始终理解得都不是那么透彻,很难突破这一难点。根据这一情况,我想,惟有多媒体的演示,才能更好地将此难点化解。于是,在教学时,我就分别把“各隧道的特点;开凿的具体方法;青龙桥陡峭的坡势及地形特点;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行驶过程等”,用电脑制作出形象的动画给学生以直观演示,动画一出,形象、生动、清楚,动静结合的效果,不仅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用老师任何讲解,通过演示将学生引向主动参与、主动观察、主动讨论、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对其中的道理就全都明白了然。于是,我再辅以画“简笔画”的深化练习,学生不仅对“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内容终于得以透彻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内心油然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创设视听,变厌为爱: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皱眉头、咬笔头、敲额头,好半天也下不了笔,开不了头,或者即使写了也是只言片语,且错字病句连篇。有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欲望,就能用心作文,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习作,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母亲节”前夕,让学生根据节日写“感恩”类亲情作文时,学生材料虽然较多,但容易写空话、套话,缺少真情实感。为此,我就首先帮学生提示了一些题目:《感恩母亲》、《妈妈,我爱您》……让他们心中有一个写作范围,然后再安排学生在边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乐曲边观看《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影片,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很快就被点燃,继而完全进入角色,自主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现代信息媒体的声、形、色并茂的特殊功能,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充分调动了起来,让他们注意力集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写作热情,促使了写作行动,学生对写作哪有不上手、不热爱之理?
1.3巧用网络,拓窄为宽: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限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了解,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能巧用网络丰富资源这一信息技术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就能有效地解决一些教学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网络资源把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而又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或资料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了解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的内因,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地球既美丽,但有容易破碎”,由于学生对地球的了解的局限,对这一点,如果只是靠几张地球照片的展示,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媒体,从网络上下载了相应的各种地球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阅读,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到地球的神奇与绚丽的同时也隐藏着种种危机,这“美丽与破碎”的理解就显而易见了。所以,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就在学生高涨的热情中得以有效地解决了,提高了课堂效率。
1.4借用模拟,弃繁为简:
通过信息技术为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模拟情景,能使口语交际的教学简单化,花抽象为具体。现代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把多媒体、网络与口语交际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尚不多见。己有的一些研究也仅局限在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网络来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说话情境,包括现场演示情境、实物情境、图像情境、声音情境等,来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像、动画,随后分组讨论发言,教师对学生说话中不完整、不规范的地方,随时指导纠正,培养学生正确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学生能在这一情境中,交流互动,真正在“活动”中操练口语,学会表达,传递信息和情感。无论是教学流程的设计,还是具体的教学环节,都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多媒体和网络不但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精神、协作学习的意识,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提供的文件,图形、动画、声音、视频,使信息的传递由静态变为动态,通过“热键”可随时检索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聆听标准的朗读示范音,通过网络的超媒体链接,迅速收集、存储大量的信息资源,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总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较好的发挥了教师扩导作用,使教师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使一些较为繁杂的重点、难点得到有效的简化,让学生更乐于参与,更善于思考,更易于理解,更愿于接受。 2发挥效能,充实素质
信息平台、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更加充实。
2.1科学运用多媒体,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借助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积累、学会发展。而信息技术教学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传输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果的通道。运用信息技术媒体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并养成学习主动性的良好习惯。
2.2适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高学生的定向能力虽处在一定发展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氛围。例如教《伯牙绝弦》一文,为了让学生对伯牙在乐音上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并更快地进入课堂气氛,在开课前我先让学生听一曲《高山流水》,在流畅激越的旋律中,学生的兴致立刻被引发出来,并能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联想,提升了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在开放的信息里自由选择,摄取更多更全更准的信息来为自主学习或自主探索提供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2.3综合运用多媒体,调动多种感观,帮助增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是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而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形、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能起到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易于接受的途径,能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2.4恰当运多媒体,引导学生得到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信息课程整合的重要方面。文字、声音、图形、动画、静态或动态图像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媒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为学生勾画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思考、探究、发现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信息媒体还可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动态的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提问、思考、讨论等各种创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学充满生机。另外,电视、电影、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能提供真实探究的情景,容易诱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创造,开发创新能力,提高效果。
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为生动有趣的“现代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过”及改进策略》. 2009年
[3]《现代语文》.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