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恭勤夫人谢氏茔园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e333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北京;清代;恭勤夫人;谢氏茔园;形制布局
  【摘要】2010年9月至10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大兴区黄各庄恭勤夫人谢氏茔园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围墙、甬路、朝房、大宫门、圆亭、二宫门、祭台、月台等遗迹及石牌楼、功德碑、华表基础,使我们对茔园的建筑形制、构造特点及建造年代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为下一步实施保护规划及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0年9月至10月,为配合恭勤夫人谢氏墓修缮工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北京大兴区黄各庄恭勤夫人谢氏茔园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一、茔园概况
  恭勤夫人谢氏茔园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黄各庄村东,南距芦求路1.2公里,东距京开高速公路2.2公里(图一)。
  墓地现为荒地,地面种有零散小树,地势平坦,土质为含细砂的砂性黄土,应是多年的淤积与沉淀而形成,厚约1米,其下为谢氏茔园,现地表仅见石牌楼、功德碑及华表。
  茔园坐北朝南,南端原有旱河,河上有石桥,早年因修建鱼塘而被彻底破坏。
  旱河后面为石牌楼,其后为大宫门。大宫门前两侧设有朝房、功德碑等。大宫门后为二宫门,门前两侧设有华表。二宫门后为祭台与月台。月台上应是宝顶,其下为地宫,但已被破坏。
  本次发掘范围南北自石牌楼至月台后茔园北墙,东西至墓地两侧围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43米,东西宽47米。总面积为6721平方米。
  
  二、茔园形制
  恭勤夫人谢氏茔园现存石牌楼、功德碑、华表,本次发掘清理出围墙、甬路、朝房、大宫门、圆亭、二宫门、祭台、月台等遗迹及石牌楼、功德碑、华表基础(图二),现分别叙述如下。
  1、石牌楼 地上建筑保存基本完整,为四柱七楼三间。基础部分被破坏。台明东西面宽12.25米,南北进深4米,台高0.6米,四周用条石围砌,中间用方砖平铺。在牌楼南北两侧设有坡道,东西长9米,南北宽1.4米。南侧坡道为三坡连做,坡道为礓礤铺砌,两侧及中部设有垂带,垂带宽0.4米,中间坡道置有丹樨石,雕刻有海水江牙和瑞兽。北侧坡道仅存灰土基础。在牌楼周围残存有青砖平铺的散水,散水宽0.5米,青砖规格为0.4×0.2×0.1米(图三)。
  2、功德碑 位于牌楼之后,东、西两侧各置一座。东侧功德碑保存基本完好,碑座及石碑未有损坏。西侧已不存,仅发现三合土基础。
  东侧功德碑台明南北长4.9米,东西宽4.1米,高0.6米。南部有三步台阶,台阶东西长2米,宽0.3米,高0.2米。台明上有龟趺驮功德碑一通,碑首浮雕二龙戏珠,碑额题刻 “敕建恭勤夫人谢氏碑”。碑身刻满汉对照碑文,汉字碑文为楷书6行,满行45字,共计193字,碑身四周浮雕龙珠(图四、五)。碑文如下:
  恭勤夫人谢氏碑文」朕惟宫庭阿保之司必资慈惠温良之选用以爱护寝兴追随左右恪诚著于生前宠锡隆于身后凡以录旧绩贲新」恩也尔谢氏秉性柔嘉持躬谨厚服勤内职奉朕冲年顺阴阳之宜善调服御审寒暑之节克慎起居惟只奉于在公」罔经营于家事令仪如昨慨岁月之潜移劳勚堪怀笃始终而崇报畀良人以世职泽沛家门锡象服以追封荣施泉」壤培佳城而孔固表丰竭以增辉於戏殚心力于禁闱式昭姆范荐芯芬于筵几懋示褒纶用笃不忘永垂奕世」雍正八年六月立」
  功德碑台明周围有青砖铺制的散水,散水宽0.5米。
  西侧功德碑仅残存部分灰土基础,南北长4.9米,东西宽4.1米。
  3、朝房位于大宫门外东、西两侧,由正房和配房组成,每组共计11间。
  东朝房坐东朝西,仅残留底部三合土基础,南北长11.9米,东西宽8.5米,面阔三间。中部残留有台阶痕迹,南北长4.2米,东西宽1米。周围有散水痕迹,宽0.5米。
  东朝房北配房位于正房之北,坐东朝西,仅残留底部三合土基础,南北长10.6米,东西宽5.2米,面阔3间。周围有青砖铺成的散水,宽0.5米。
  东朝房南配房位于正房之南,坐东向西,仅残留底部三合土基础,南北长17.5米,东西宽5.2米,面阔5间。中部设有台阶,残毁严重,仅存痕迹,长4米,宽0.8米。周围有青砖铺设的散水,宽0.5米。
  西朝房及其配房与东朝房形制相同,也是仅残留底部三合土基础。
  东西朝房之间、大宫门与石牌楼之间铺设有十字甬路。
  南北向甬路长约49.8米,南段长26.5米,宽2.7米,上部已被破坏,残留痕迹。北段长20.4米,宽2.7米。路面用青砖南北错缝平铺,两侧为包边竖砖,中间用两条竖砖砌制。砖的规格有两种,分别为0.5×0.5×0.1米、0.4×0.4×0.1米。
  东西向甬路长约29.2米,宽2.4米,铺砌方法与前者相同。
  4、大宫门位于东、西朝房的北部。台明东西长11.5米,南北宽7.5米,高0.75米。四周用4层大城砖垒砌,上面使用一层阶条石,内部用三合土,地面平铺方砖。台明上残存墙基础痕迹,东西长9.5米,南北宽7.5米,墙基础痕迹宽1米。由于破坏严重,结构不详。大宫门南北两侧均有台阶的痕迹,南台阶痕迹长4.2米,宽1.3米;北台阶痕迹长4.5米,宽1.3米。台明周围有青砖平铺的散水,宽0.5米。
  在大宫门的东西两侧设有院墙及掖门,与两侧围墙相接,形成前后封闭院落。
  两侧院墙各长15.6米,宽1米。墙中部有掖门痕迹,仅残存底部石条,东西长2.5米,宽0.5米,厚0.2米。墙基南北两侧有青砖平铺的散水,宽0.5米。
  5、八角柱圆亭位于大宫门前的东、西两侧,每侧2座,间距2.8米,计4座,形制相同。其中最西侧的圆亭基础保存最好,以此为例介绍如下:
  圆亭直径2.9米。台明上部有错缝平铺的青砖,基础内设8个对称的柱础,边长0.4米。中间又设4个柱础,边长0.3米。圆亭周边有青砖平铺的散水,宽0.3米。台明铺地砖规格为0.3×0.3×0.05米,散水用砖规格为0.3×0.15×0.05米。
  6、二宫门位于大宫门正北,两门之间由甬路连接。二宫门前两侧各设有华表一座。二宫门东西两侧设有院墙,与两侧围墙相接,形成封闭院落。
  二宫门台明东西长6.4米,南北宽4.2米,高0.6米,下部用城砖砌筑,阶条石用条石。
  台明上残存墙基础痕迹,东西长4.35米,南北宽4.2米,墙基础痕迹宽0.8米。二宫门南侧有台阶痕迹,长2.8米,宽1.2米。台明周边有青砖平铺的散水,宽0.5~0.6米。散水用砖的规格为0.4×0.2×0.1米、0.5×0.2×0.1米。
  两侧院墙各长17.7米,宽0.9米。墙基础南北两侧有青砖平铺的散水,北侧散水宽0.6米,南侧散水宽0.5米,用砖规格为0.4×0.2×0.1米、0.5×0.2×0.1米。
  二宫门及两侧院墙北侧残存一道与之平行的三合土基础,宽1.2米,用途不详。
  华表两座,位于二宫门前东西两侧,其台基及华表形制相同。台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6米,南北宽2.5米,高0.5米。周边有青砖平铺的散水,宽0.3米,用砖规格为0.3×0.15×0.05米。华表光面六边形,下为覆莲石座,残高3.6米(图六)。
  大宫门与二宫门之间有甬路相连,甬路长17.7米,宽2.4米,路面上有南北错缝平铺的青砖,两侧为包边竖砖,中间用两条竖砖砌制。用砖的规格为0.5×0.5×0.1米、0.4×0.4×0.1米。
  7、祭台与月台二宫门内甬路北端即为祭台,祭台与月台相连,月台上宝顶已被破坏无存。
  二宫门与祭台之间有甬路连接,长14.9米,宽2.8米,高0.6米,路面平铺方砖,两侧用大城砖包边。甬路两侧有青砖平铺的散水,宽0.3米。甬路用砖规格为0.4×0.4×0.1米、0.5×0.5×0.1米,散水用砖规格为0.3×0.15×0.05米。
  祭台位于甬路的北端,东西长14.4米,南北残宽7.3米,台高0.7米。南部保存完整,底部用城砖围砌,上铺阶条石,条石长1.1~3.2米,宽0.4米,厚0.2米;台平面上有南北错缝平铺的青砖,砖的规格为0.5×0.5×0.1米。祭台南侧有两个条石台阶,均长1.1米,共有三步,每步宽0.3米,高0.2米。两侧为垂带,垂带宽0.4米。祭台周边有青砖平铺的散水,宽0.3米,砖的规格为0.3×0.15×0.05米。
  另外,在祭台上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圆形坑,直径2.7米,深0.3米,不见遗物,用途不详。
  月台与祭台相连成一整体。其北侧有三道半弧形墙,内外两道均为三合土夯成,均宽0.5米左右;中间一道为素夯土,宽2.5米。推测为宝顶的挡土墙。
  宝顶位于月台中部,早年已被挖毁。
  8、围墙整个茔园外侧砌有围墙,北围墙呈半圆形,直径46.4米;东、西围墙残长120.2米,相距46.4~48.6米。墙体用青砖错缝平铺砌成,宽0.9米,内外均有散水,宽0.6米。青砖规格为0.5×0.2×0.1米。围墙的南段已被破坏无存,从东朝房后墙南侧发现的墙基础推测,围墙还应前延,南端与被破坏的旱河相接。
  
  三、结语
  恭勤夫人谢氏系清雍正皇帝的乳母,其“秉性柔嘉,持躬谨厚,服勤内职,奉朕冲年,顺阴阳之宜,善调服御,审寒暑之节,克慎起居”,因在宫中数十年如一日,“敬慎事上”、“夙夜匪懈”,死后,雍正将其归葬乡里,并树碑立传,以表不忘乳母之恩。
  谢氏不见于文献记载,茔园建立的时间从功德碑碑文上推测,不晚于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
  谢氏墓地由三组建筑组成, 这三组建筑由南向北排开,布局宽敞严谨,气势豪华。从墓区的整体布局,使用的建造材料,特别是石牌楼、功德碑、华表的使用,表明墓主人所享受的待遇堪比一般的皇亲国戚。
  通过对谢氏茔园进行的考古发掘,使我们对茔园的建筑形制、构造特点及建造年代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为下一步实施保护规划及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执笔:朱志刚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其他文献
【关键词】张之洞;吴大激;信札;考析  【摘要】本文刊发了一件晚清重臣张之洞致吴大激的信扎,它不仅是研究张之洞和晚清史的珍贵历史资料,亦是张之洞的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  最近发现晚清重臣张之洞致吴大潋信札一件,不仅是研究张之洞和晚清史的珍贵历史资料,亦是张之洞的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信札全文凡8页,每页纵23厘米,横15厘米(图一)。释文如下:清卿仁兄麾下:  久别极为怀想,恨鲜暇作书耳。海上多警,
期刊
【关键词】河北满城;荆山遗址;汉墓;发掘简报  【摘 要】2005年8—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满城县文物保管所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对满城荆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汉墓8座。墓葬分布较集中,出土遗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为认识满城地区汉代平民墓葬特点、埋葬习俗等提供了新材料。  荆山遗址位于河北省满城县神星镇荆山村西北的台地上,东临沙河,东南距满城县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约10公里(
期刊
【关键词】河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旅游  【摘要】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切入点,对河北“国保”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河北的旅游发展提出建议,期望借“国”字招牌,发挥“国保”优势,大力发展河北的文化旅游事业,让旅游者能够从中汲取历史文化精华,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一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由中央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名单、明令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
期刊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化博物馆;文化传播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出现并日益发展,新技术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文化传播也有了全新的概念。本文从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新媒体展示技术的定位与“尺度”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引下,如何重新认识并定义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价值,发挥数字化博物馆优势,使博物馆建设
期刊
【关键词】河北唐县;金代墓葬;仿木结构  【摘 要】2011年9月,在唐县县城的一座高层住宅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经清理发掘,出土瓷器有盘、碗、罐、盖、瓶、盆以及银簪、骨质牙刷、铜钱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对比研究,此墓葬的年代为金代。  2011年9月,在唐县县城的一座高层住宅地基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保管所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勘查,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该墓葬位于县城东方秀轩
期刊
【关键词】清东陵;陵园格局;孝庄文皇后;“卑不动尊”说  【摘要】 清承明制,清东陵最初规划的陵园格局完全仿明十三陵,并按规划进行了首批陵寝建设。但在孝庄文皇后“卑不动尊”说的影响下,清东陵的陵园格局逐步发生改变,先后建立了皇后陵、妃园寝以及东西陵分葬的兆域制度。  清东陵是清王朝入关后建立的第一处皇家陵园。清承明制,清皇陵与明皇陵建筑相似点很多,但清皇陵中帝陵、后陵和妃园寝所组成的完整陵寝体系以
期刊
【关键词】河北唐县;淑闾;东周墓葬  【摘 要】2006年5-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中,对唐县在淑闾遗址的三座东周墓葬进行了发掘。墓葬保存完整,出土遗物种类较多,为冀中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淑闾遗址位于唐县高昌镇淑闾村西至唐县城北的一座兵营(汽训队)之间,向南延伸越过村西南的唐河灌渠。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河北省文
期刊
【关键词】古人骨;年龄鉴定;蓟县;桃花园墓地  【摘要】对于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来说,“提高人骨年龄鉴定的准确度”是一个重要的且急需多学科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学术界常用的两种年龄判定方法,结合天津蓟县明清时期人骨的年龄鉴定工作,提出仅仅用牙齿磨耗来鉴定年龄是存在一定偏差乃至错误的,因此建议在以后的年龄鉴定过程中,使用多个鉴定指标做出的校正值是比较稳妥的。    对于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来
期刊
【关键词】山西偏关;楼沟遗址;龙山时期;房址  【摘 要】山西偏关楼沟遗址地处晋西北、陕北及内蒙古中南部交接地带,2011年为配合基建工程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房址5座,灰坑3座。该房址是目前在该区域内发现的室内面积最大的房址之一,为研究该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提供了新的资料。  楼沟遗址位于山西偏关县楼沟乡楼沟村东南约1公里的杜家峁南坡上(图一),南北长60米,东西长120米,面积7000
期刊
1989年春,汤原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下乡进行文物普查时,根据当地农民提供的线索,发现一座已被破坏的古墓葬(编号M1),并追缴回部分出土遗物。现将这次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  该墓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振兴乡新城村南侧,东距松花江4.5公里,西南距古城村3公里,东北距民主村3.5公里(图一)。地理坐标为:北纬47°08′,东经130°43′,海拔高度为75米。现地表面已开辟成为耕地。  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