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打翻的墨水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4917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7年,西北人民廣播电台广播文艺工作团,毛手毛脚的贠恩凤不小心把一瓶墨水洒在了孙韶仅有的一件棉衣上,一时间二人都有些手足无措。
  早在六年前他们就认识了,每天在一个团里练声排演,他们既是师兄妹,又是要好的同事。年长贠恩凤5岁的孙韶当时刚刚带职考入西安音乐学院进修,每月仅有助学金,生活比较拮据,贠恩凤得知情况后就把自己的工资省下来帮助孙韶。作为老大哥,孙韶把自己的歌唱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小师妹,还专门为小师妹写了不少歌。
  相互关心、相互学习,日久生情是很自然的事,但一直无法挑开那层窗户纸。
  在同事眼中,他们是天造地设的金童玉女,借着墨水瓶被打翻这一刻彼此的尴尬,同事笑着说:“贠恩凤,赶紧把你孙哥的衣服拿去洗洗!”
  从此以后,孙韶的衣服就全归贠恩凤洗了。一瓶打翻了的墨水,成就了一对恋人,也开启了一个曲调悠扬的爱情故事。

6平方米的新房


  1951年6月,贠恩凤参加西安中学歌咏比赛,她不仅是合唱队的主唱,还承担了四段较长的独唱,因表现出彩,被西北人民广播电台文工团团长余景儒选中。就这样,小恩凤进了文工团。当时全团十二个人,贠恩凤最小,只有11岁。
  原来贠恩凤只是凭着天生一副好嗓子,随心所欲地唱,怎样吐气、发声,甚至如何用表情和动作配合演唱一概不懂。入团后,她经常向孙韶请教,孙韶也毫不保留,一个节拍、一个音符地悉心指导,后来那些脍炙人口的《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经典作品中既有贠恩凤式的清爽明媚,也有孙韶式的端庄沉稳,相得益彰。
  1955年,老家的人带来了一包柿饼,贠恩凤一时贪嘴一口气全吃了,第二天肚子疼得满床打滚。孙韶见状冲出去雇了一辆三轮车,把贠恩凤送到医院,原来贠恩凤得的是急性阑尾炎。孙韶忙前忙后张罗手术,一连数日在医院照料着。贠恩凤平日里只是觉得这位师哥手风琴拉得好,作词作曲也堪称一流,没想到还这样热心和细致。再后来,她就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两年后,他们结婚了。
  新房只有6平方米,一张桌子、一张床、两把椅子就是全部家当。公公留下一只旧皮箱,与贠恩凤入团时带来的竹箱子摞在一起放在墙角,桌上有一小碗喜糖。
  简单的婚礼和不简单的艺术人生从这间6平方米的新房里开始了。

艺术无价,乐在其中


  多年以后,一家人住进一间14平方米的房子里。但房子还是太小了,孩子要学习,孙韶要创作,贠恩凤还要练声。贠恩凤只好把厨房移到屋檐下,只在灶台上方遮了块油毡纸,每天做饭都风雨无阻地“露天操作”。两人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年。当时夫妻二人几乎每晚都要出去演出,夜班补助却只有三毛钱,同事们笑称:“你们夫妻二人,一个伴奏一个唱,一晚上唱三十八首歌,补助三毛钱,一首歌还不值一分钱啊。”
  夫妻俩报以微笑,说:“艺术无价,就算没有一分钱补助,咱也乐在其中嘛。”
  丈夫作词作曲,妻子演唱;妻子演唱时,丈夫风琴伴奏。几十年来,但凡贠恩凤登台,必会看到孙韶背着36斤重的手风琴紧跟在后。鲜花和掌声大多送给了贠恩凤,很少有观众知道在贠恩凤身后给她伴奏的,就是作品的创作者、国家一级作曲家孙韶,人们只是知道,那是贠恩凤的丈夫。
  逢年过节,贠恩凤夫妻俩总要到全国各地去慰问演出,年夜饭几乎都是提前吃的,有时候车就等在门外,一家人象征性地站着吃几口就各奔东西,夫妻俩出门去慰问,孩子让外婆带走照看。
  1983年7月,陕西安康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贠恩凤将西安举办六场个人演唱会的全部收入捐献给灾民。一次在西安孤儿院义演,贠恩凤和孙韶凑了200元捐献后才开始演出。“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贠恩凤一开嗓,立即满场掌声。

妇唱夫随爱相传


  舞台上的贠恩凤对每一个音符都一丝不苟,生活里,她远不如丈夫精细,家中的事大多由孙韶操办。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两个人从来没有分开过,甚至连登台演出也不分开,而孙韶的身体却一年不如一年了。
  贠恩凤每天耐心地记录孙韶的血压血糖,孙韶背着风琴和她一起出去义演慰问时,她嘱咐他把大衣的衣领系好,口罩要戴好,避免着凉。每次演出结束后,贠恩凤都会责怪丈夫没戴好围巾就往外跑,眼睛里还是16岁时的活泼亲切和清澈的疼爱。
  疾病缠身的孙韶已背不动沉重的手风琴,儿子孙聪接过了那架手风琴,将它背到一个个演出现场,等孙韶在台上坐好后,再替他挎在胸前,然后退到幕后目送母亲上台。一家三口像传一个接力棒,传下歌声,传下亲情,传下温暖。
  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金唱片……几十年来,贠恩凤夫妻俩参加的义务演出不下5000场次,获得了很多荣誉。
  “我们是典型的妇唱夫随。”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的演播现场,孙韶朴实地说道。他写过上百首乡土歌曲,每一首歌的主唱都是贠恩凤。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孙韶夫妇与词作家党永庵合作完成了《武汉樱花》《飘香的黄玫瑰》《社区姑娘》等歌曲,赞美抗疫英雄。老两口依旧手挽手、肩靠肩,满脸自信的笑意给身边所有人带去战胜疫情的信心。
  2020年6月29日凌晨,孙韶因病在西安逝世。老伴未完成的事业,贠恩凤揽在肩上。每天早上,贠恩凤一边拢着剪得干净利落的头发,一边默默练习歌曲。如今,她又可以走出去为大家歌唱了。
  编辑 吴元梓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何苏丹(右)  “如果细胞死亡不足,就会引发癌症;如果细胞死亡过度,就会引发心梗、脑梗等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细胞死亡的奥秘,发现药物治疗新靶点。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干预细胞死亡的新型药物,探索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新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苏丹表示,人类的疾病是因为细胞机能失常导致的,所以细胞死亡跟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何苏丹致力于细胞死亡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病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一颗南瓜种子被一只麻雀衔进了农家田地一侧的围墙边。  种子白偏棕的外壳旁,错落有致的褶皱上,渐渐爬上了一抹绿意,那是春的痕迹。  春意渐渐浓了,是池水破冰的时节,种子埋藏的土壤上悄然鼓出了一片新绿。叶尖似乎比无瑕的翡翠还要透明,好像汇集了世间所有的绿却又愈发轻盈,这种绿意是饱和度不高的偏冷色调,绿得怡人,绿得澄澈。  春去,夏至,小小的南瓜花开了,花蕊在阳光下闪着光泽,轻薄的花瓣在阳
期刊
2021年初春的清晨,在青翠欲滴的茶园里,王婷和茶农们一起唱着土家山歌,采摘丰收的喜悦。她戴着土家族印花头巾,腰上别着小竹篓,手指灵巧,不停地采摘鲜嫩的叶芽。村民们都说,王婷像一株朴实无华、芬芳馥郁的山茶花,盛开在薛家村茶农的心窝里,像极了她的父亲。义务扶贫永留薛家村  2013年7月,刚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的王新法,来到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寻找恩人曾德美报恩。三十多年前,王新法是一名
期刊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见证了100年前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从这里扬帆起航。在嘉兴,有一个特别的家庭,一家三口和红船有着深厚的情缘,其中母女俩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金牌讲解员,父亲则是红船守护人。37年间,三口之家情系红船,传递红船精神,成为景区里的一抹靓丽风景。与红船结缘  2021年“五一”小长假,嘉兴南湖红色景区游人如织。金牌讲解员张一正在景区红船旁讲解红船精神。她是南湖革命景区老员工张新志和
期刊
尹滇  2020年2月9日,驰援武汉抗疫的医疗队伍陆续到达天河机场,队伍中,一个剃着寸发的女医务人员干练、帅气,十分引人注目。她就是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主管护师尹滇,为了方便工作,出发前剪掉了长发。有国才有家  尹滇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尹光新是一位战斗英雄。1981年年底,18岁的尹光新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1985年1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战役”中,他成功排雷152颗后不幸被地雷炸
期刊
董文缨  董文缨是常州市公安局大数据管理支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作为一名专家型民警,她被公安部、省公安厅聘为省级信息化专家,是常州市经信委、教育局和南通市、淮安市公安局的特聘信息化专家。钻研攻关,做科技创新的驱动者  1988年11月,入警不到三个月的董文缨接到參与和公安部一所合作研发110报警指挥台的任务。她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当时全国还没有一台由电脑控制的报警指挥台,这项任务很具挑战性;忐忑
期刊
韩国作家金爱烂善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个人的生存、个人在时代里的喜怒哀乐,在她看来,只有与读者的需求完美契合时,她笔下的一桩桩故事才写尽了自我和彼此。珍惜每一次的相遇  金爱烂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仁川,父亲生性沉默,母亲打理着一家不大的“好味”面馆。家中有三个女儿需要养育,父母笃信“劳动定能带来回报”,用心经营着面馆。尽管面馆里的来客形形色色,母亲却执意买回一架钢琴培养孩子们的高雅情操。  亚洲金
期刊
陈慧  44岁的陈慧是浙江余姚市梁弄菜市场的流动摊贩,她嗓门大,皮肤黑,一头齐耳短发,看起来精神十足。因为在家排行老三,在菜市场,大家都叫她“阿三”。她靠一辆自制的推车谋生意。推车里小百货拉拉杂杂,果木锯、菜刀、蟑螂药、苍蝇拍、马桶刷……一年四季不重样。她还是一名作家,刚出版了第二本书《世间的小儿女》,并且上了5月份“浙版好书榜”。三年前,她的第一本书《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因为销量不错,已经印刷
期刊
盖立亚  盖立亚是沈阳机床(集团)优尼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i5T5产品线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二十余年来,一直深耕在数控(智能)车床研发及制造一线。她主持、参与了4项数控机床国家重大专项项目,主导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发明专利3项,攻克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多项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工业制造和智能制造作出了卓越贡献。“我不但生了一个孩子,还‘生’了一台机床”  1999年,盖立亚大学毕业后入职沈阳
期刊
柳茜  她创立青年公益组织HiChina国际青年发展联盟,在联合国青年会议、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二十国集团青年峰会等国际会议交流中,持续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青年声音。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青年交流,在海外建立青年实践基地,引领青年走出国门实习、实践,助力中国青年登上世界交流舞台。她就是第16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柳茜。“哈佛中国行”  2014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攻读硕士期间,柳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