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村实际 优化作文教学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从事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感搞好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有几点不利因素:(1)是平时口语交流多用方言,对普通话的使用机会少了许多;(2)是平时课外阅读量太少,对汉语言的规范性使用掌握不透,表达能力不佳;(3)是自幼生活于偏僻乡村的农村孩子们知识面狭窄,作文素材相对贫乏,经常出现面对作文题苦于“无米下锅”的境况。我想,这主要还在于我们没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去优化作文教学”。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窃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试一试,以期改变我校学生在写作中的困境。
   一、养成口手如一的习惯,要求文从字顺地表达
   1.多用普通话交谈,掌握语言的规范化
   因为许多方言俗语是不符合普通话语言规范的,在语法、句式上往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写作。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课堂上,我坚持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我还鼓励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了许多。
   2.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
   《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对学生强调要先想好了再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誉写。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
   3.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我不仅按照老习惯在课堂上宣读学生的优秀习作,还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二、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经常提醒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譬如:在我们家乡中,到处可见成群的鸡鸭鹅,肥壮的牛和羊;小桥映流水、农舍配村庄;房前花果飘香,屋后绿树成行;蔬菜绿油油、稻谷黄央央……这天然的“动、植物园”,不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你帮我割稻,我为你插秧……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城市孩子怎能有呢?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写作素材是来源于生活的,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应该更宽、更广、更有新意,而不该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三、适时指导练笔,促使学生变知识为技能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当学生有了写作材料,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的“乡土文”,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我还对学生说,“课文就是作文”,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好作文。因此,我常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通过经常性的仿说仿写,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就说“猫”吧,为防鼠,农村家庭大都喂养有猫,可说是司空见惯的动物了,而真要让学生写关于猫的作文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在学习老舍的《猫》时,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当天回家后仔细地观察猫、研究猫,并回忆平时养猫的体验,然后以“猫”为题,写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因为有老舍的《猫》作参考,又有亲自观察、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加上亲自喂养的切身体验,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很有味。
   综上所述“立足农村实际,优化作文教学”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路子。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其他文献
英语中的“对话”(Dialogue)一词起源于希腊词汇“dialogos”,“Dia”不仅有“二”的意思,且具有“之间”、“穿越”、“通过”的意思;“logos”也并非仅有“词”的意思,且包含“思想”、“理性”、“判断”的意义。“Dialogue”含有“意义之流动”的意思。(David Bohm,1996)由此可见,对话不仅仅局限在两个人之间,它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人中进行,甚于就一个人来说,只要他保
期刊
新课改在我市虽然已实施两年了,但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耗低效”问题却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疗治”。我们经常是在很多方面花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的读写能力仍然是不尽人意。究其根本,我觉得是我们由于过多地受考试影响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上,从而草率地对待“读写听说”四项语文能力中的“读”的能力培养,简言之,就是未能抓住“读”这个纲,致使其他各目未张造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激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要把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四、五十人的集体带好是件了不起的工作。其中很多有价值的管理艺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在此,我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谈谈管理艺术中最易付出的——表扬艺术。   表扬是对过去和现在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恰如其分的表扬,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职业中学的学生,他们中许多学生都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需要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期刊
摘 要:文章如果能叙事曲折回旋一点,让情节波澜起伏一点,就能使行文产生“尺水兴波”的效果。其写作方法要注意:善借鉴,精巧设悬念;勤揣摩,误会兼巧合;巧运用,抑扬相结合;多渲染,巧用他山之石。   关键词:文章;写作;技巧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如果能叙事曲折回旋一点,让情节波澜起伏一点,就能使行文产生“尺水兴波”的效果,会令读者印象深刻。那如何让文章吸引读者呢?笔者在教学中,
期刊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文科学生学习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不感兴趣,致使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不会变通,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我从教学设计、教学起点、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及试卷讲评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归类讲评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同时让学生经历猜疑、尝试、探索的过程,进而获取知识,发展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意识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有效拓展语文教学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切实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小学语文补充习题》,作为现成的教材资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挖掘、开发和利用呢?   关键词:《补充习题》;提高能力;开阔视野      作为一名老师,备课时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那么,语文老师
期刊
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川西边陲,史载秦代“青衣羌国”的所在,蜀汉名将平襄侯姜维屯兵之地,今有“汉代文物之乡”美誉。这样一个山区小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我所在的四川省国张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有着一千多个住校生的寄宿制初级中学。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基于寄宿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加上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校课外艺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课外乡土音乐采风活动无疑是一大亮点。芦山丰富而
期刊
摘 要: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组织创编了《全国第一套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并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这种“美育+体育”的新教育模式,使其对于提高全民的舞蹈审美素质和健身价值十分有利。   关键词:体育;美育;新教学模式;校园集体舞     近年来,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明显增加。为此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是德育课程形态的一次深刻的变化,新的课程形态、带来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新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根据这些新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观与科学的品德发展观,才能准确把握本课程的性质,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本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课程的生活性及课堂教学目标朴素化策略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