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比其他文学作品更特殊,其文本具有劝服性。本文通过对普利策社论奖获奖作品进行话语分析,厘清运用劝服性策略提高文本真实性、可信度的方法,并探究文本的劝服性特征。
关键词:普利策社论奖作品;劝服性策略;话语修辞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123-03
普利策认为报纸要通过社论栏来制造健康的公众舆论,揭露腐败事件并提供改进意见[1]。这一观点既体现了媒体报道事实和舆论引导的功能,也从侧面说明了报纸社论存在劝服性功能——使受众赞同其内容、思想并形成意见的合力。由此,其话语修辞必然使用了相关的劝服性策略,以实现写作和传播的目的。
报纸社论本质是一种信息产品,根据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信息产品是作为该模式中的“what”——传播内容在社会信息系统中被广泛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了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必然会关注到传播信息产品应当采取何种策略可以得到满足预期甚至是超过预期的传播效果。所以从传播学效果研究的视角来看,报纸社论必然存在劝服性策略的实施,这由大众传播媒介的目的和功能所共同决定。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霍夫兰曾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过“劝服传播与态度改变”这一课题,并提出了改善劝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这些建议对提高媒体信息产品传播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本文选取的文本中也有具体体现。[2]
从文本的结构来看,新闻话语的修辞属于新闻报道的低层次框架所包含的内容[3],它不仅包括常见的修辞手法,还包括为增加新闻报道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精确性和可信度而使用的一系列手段,即劝服性策略。这类策略的实施目的是使读者接受和相信新闻内容所述是真实的或可能的,从而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判断劝服效果。本文选择了普利策社论奖获奖者托尼·梅森奇关于美国密苏里州的系列作品作为研究文本,作品所讲事件是美国密苏里州的“债务监狱”正折磨着因小罪而入狱的穷人。本文围绕强调新闻真实性、建立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提供观点及态度三个方面,分析文本使用的劝服性策略及其劝服性特征。
一、强调新闻真实性的途径
信息的真实性是受众对新闻内容持信任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根据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确凿的事实依据不仅作为新闻本体而存在,它还能作为一种修辞条件,满足有效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基本的认知和情感条件[4],增强受众对文本的信任感。具体而言,强调新闻真实性的途径有三种。
(一)通过直接叙述或者引述采访目击者的内容有效建构新闻的真实性
现代新闻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宣示新闻具有“真实性”这一核心特征,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记者往往会将“目击”作为核心策略。莫特森认为目击是记者通过个人的陈述和展示,来分享观察或参与某个事件的感受。[5]在对记者“新闻敏感”的具体要求中,“新闻鼻”“新闻眼”实质上也是表明记者通过目击这种方式完成新闻事件信息采集的重要性,这对新闻真实性来说至关重要。记者亲临现场的直接叙述能大大增强记者与新闻事件的接近性,从而更有力地保证真实性。在托尼·梅森奇的系列作品中,有多处直接叙述和目击报道,比如:
"I was there on Thursday to see what happened to Brooke Bergen."
“我星期四在那里看布鲁克·卑尔根身上发生了什么。”
"We were sitting at J.B. Malone’s,a restaurant at the T intersection where Missouri Highway 72 heading southeast from Rolla runs into Highway 32. It’s a crossroads of sorts,which is where Murr’s life has been after several interactions with the law."
“我們坐在J.B.马龙餐厅,一家餐厅在T交叉口,密苏里72号公路从罗拉向东南驶入32号公路。这是一个十字路口,这就是默尔在与法律多次互动后的生活。”
以上内容描写了法庭上审理这些犯人的场景、作者与新闻事件当事人相处、参与新闻事件当事人生活的场景,均是对自己亲眼所见画面的表达。一方面,其增强了话语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其有利于受众将这些命题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理解。
(二)以明确的消息来源和引述增强新闻报道真实性
消息来源是指给媒体组织或记者提供信息并且这些信息被使用到新闻报道中的个人与团体。他们往往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也可能是通讯社、公共组织。不同消息来源掌握着与事件相关的不同类型的信息,记者需要分析处理好这些信息以形成完整的新闻报道[6]。其中消息来源的具名程度越高,越能增强真实性,消息来源的层次,如社会阶层越高,越有利于真实性的建构。在托尼·梅森奇的社论中多次引述事件相关的法官、律师等人的话,这些人在社会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掌握较大的话语权。并且该系列作品中存在大量调查性事实,这对消息来源提出了高要求,因此该系列作品中的消息来源清晰明确,多为半具名、具名信源。比如:
"’That was the most terrible place I’ve ever been in my life.’Branson says of the state women’s prison in Vandalia."
“‘那是我此生去过的最可怕的地方。’布兰森谈到万达利亚的女子监狱时说。”
"In her annual speech to the Legislature,Mary Russell, then chief justice of the Missouri Supreme Court, set the stage for what would be a year of reform:From a local municipal division to the state Supreme Court..." “当时的密苏里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玛丽·拉塞尔在向立法机关发表的年度演讲中,为将到来的改革年奠定了基础:从地方市政部门到州最高法院……”
"’Judge Baird threatened me with jail if I didn’t make a substantial payment,’ she told me."
“贝尔德法官威胁我,如果我没有持续交钱就会把我送进监狱,”她(Brooke Bergen布鲁克·卑尔根)这样告诉我。
文本中的消息来源包括新闻事件中有不同角色的人物:“债务监狱”的受害者、帮助这些受害者的政府人员、利用权力强迫贫穷犯人付钱的政府人员等。通过引述这些人的话,还原不同人物视角看到的新闻事件的样貌,进一步保证新闻内容的全面性。在托尼·梅森奇的这一系列社论作品中,消息来源都是可被查证的关键人物,观点都能追溯到具体的人或物上去。他将多个人物的观点写进作品,对涉事人群进行的这种相对平等的刻画和呈现,能彰显内容的客观性,进而充分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使读者愿意且不知不觉相信内容是真实的。
(三)通过数据建构新闻真实性
数据往往给人客观、冷静的感受,在新闻报道中数据的出现对增强新闻真实性大有帮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媒体并不急于纠正先前报道中有误差的数据信息,因为数据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增强文本的真实性,而不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决策的原材料。托尼·梅森奇的文本中,有几处大量列举数据以证实事件真实性的地方,比如:
"In southeast Missouri, Scott County took in$143,000 and Cape Girardeau County collected$124,000. North of there,St. Francois County pocketed nearly $155,000. Some of the collar counties around St. Louis played the game,too. Franklin County added $162,000 to its coffers and Warren County took in$125,000. Near Kansas City,Lafayette County collected$100,000."
“在密苏里州东南部,斯科特县收了14.3万美元,吉拉多角县收了12.4万美元。在那里的北部,圣弗朗索瓦县收入近15.5万美元。圣路易斯周围的一些领口县也在玩这个游戏。富兰克林县增加了16.2万美元,沃伦县增加了12.5万美元。在堪萨斯城附近,拉斐特郡收了10万美元。”
"Each time,his bill would rise,$45 for one visit,$270 for another, then $900,and $945."
“每次,他的账单都会上涨,一次45美元,另一次270美元,然后是900美元,最后是945美元。”
通过列举具体的、有详细出处的数字,证明文本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可靠信源并且不带有作者任何偏袒意图[7],因为这些数字都由事件有关部门公布,数据来源是权威的。同时,这些数据充分证明这些部门的税收存在不合理性,并且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一个县,而是在密苏里州的许多个县中均存在。此外,披露债务人负债增长的一系列数据也表明,犯了小罪的穷人无法还清债务,只能陷入债务越来越高的境地,这种无懈可击的数字逻辑具有强烈的说服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二、建立新闻事实之间联系
新闻事件本身的反常性、特殊性,是其成为新闻的价值所在,能快速引起受众的关注,并且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事件本身是难以被理解的,也就是它的特殊性已经超出了受众的认知框架,那么该事件就会难以赢得受众的信任,受众对文本会天然地心存疑惑。媒体通過在新闻事件中的单元事件之间建立联系,并置于受众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细节中,使新闻事件能在受众既有的一系列认知框架中被认知、理解,使受众厘清来龙去脉,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从而提升传播效果,引发受众共鸣。
托尼·梅森奇在“债务监狱”的系列作品中,将穷人(默尔、布鲁克·卑尔根、莉安·班德曼、科里·布斯和威廉布·埃弗茨)入狱的触发事件、案件审理的过程事件、穷人罪犯在债务中无法回归正常生活的事件、作者自己类似的经历等联系起来,既将整个事件置于受众易于理解的框架中——只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日常就能感同身受,又清晰地呈现了事情发展的过程,使受众能顺利地理解和认同新闻事件,进而信任报道的内容。
三、提供观点、态度方面的信息
新闻事实如果能直接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就能使受众印象深刻,前提是新闻文本的情感流露不会太过强烈,否则容易令人心生反感。要实现文本与受众的情感共鸣,作者在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时就会存在倾向性——通常事实和引述内容与记者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一致或相近的特点,并且它们最终都会被用于引导受众与作者站在同一观念立场上,这在托尼·梅森奇作品中的多处得到了体现:
"...where a growing chorus of critics believe Mahurin and Circuit Judge Sandra Martinez unnecessarily keep mostly low-income defendants in jail for months."
“越来越多的评论家认为马赫林和巡回法官桑德拉·马丁内斯不必要地把大部分低收入被告关在监狱里数月。”
"It is a problem that threaten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says Lisa Foster,a former judge and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ial who is a co-director of the Fines and Fees Justice Center." “这是一个威胁司法独立的问题,前法官和司法部官员、罚款和收费司法中心联合主任莉萨·福斯特说。”
"’The idea that you pay for the privilege to be in jail is absurd, ’Foster says.’There should never be a charge for jail. ’"
“‘认为你为入狱的特权买单的想法是荒谬的,’福斯特说,’监狱永远不应该收费。’”
"’This kind of thing happens a lot around here,’Rust says.’It’s not just Judge Kanoy,This stuff has got to stop. ’"
“‘这周围经常发生这种事,’罗斯特说,‘这不仅仅是克洛伊法官。这些东西应该停止了。’”
"’She can’t keep doing this to people, ’ Branson says of the judge,’This cannot continue.’"
“她不能再这样对待人们了,”布兰森谈到法官时说,“这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The garment of justice in Missouri is still terribly torn."
“在密苏里州,正义的外衣仍然严重撕裂。”——托尼·梅森奇
文本中引述了不同背景的人的观点、态度,包括司法部门的官员、评论家、律师、“债务监狱”受害者等,尽管他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不同,但均对密苏里州在“债务监狱”这种利用司法权力赚取钱财的行为持强烈反对的态度,并且其中不乏有人正进行修正这类错误做法的行动。此外还应注意到的是,作为社论作者的托尼·梅森奇在作品中甚至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债务监狱”乱象给出了一针见血、犀利严肃的批评。但这也是在直接引述人物观点,且托尼亲身参与了事件中的一些具体过程。
在霍夫兰等人的传播劝服效果实验中曾探究过明示结论和暗示结论对受众的劝服效果差异。在关于非个人化的话题、且需要复杂步骤去推理结论的说服性传播中,通常来说更加有效的方式是:明示结论。在“债务监狱”事件上,普通公众没有条件获得更多与此有关的信息,并且可能并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逻辑推理发现事情背后存在的滥用权力的问题的能力。[8]在此情况之下,托尼·梅森奇作品中大量引用观点、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相当于使用了明示结论的传播手段,这样明显的信息提示会省去受众自身得出结论的成本,提供给受众一条捷径,且这条捷径是令人信服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文本中通过对各类背景人物的观点进行引述,尤其是引述受害者的观点——作为一种情感诉求,在增强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的同时,还能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了劝服受众的作用。
四、结语
新闻是以普罗大众作为传播对象的,媒体对于新闻事实往往强调要保持客观、中立、公平的立场,以便使大众看到事件的真实样貌。但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文本,必然会使用不同的话语修辞与策略,因此具有了不同的倾向性。通过对托尼·梅森奇社论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文本使用带有劝服目的的修辞手法是因为媒体或记者有预期的传播目标和传播效果,这里面包含他们对某些观点的倾向性。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策略达成目的——使人关注、让人信服、形成舆论、修正错误,而这也与普利策社论奖设立的初衷相契合。与此同时,正是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以通过话语修辞的运用增加新闻文本的真实性、可信度,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并且也符合新闻生产规律,更有利于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功能。
参考文献:
[1] 金梦玉,薛丽娟.普利策新闻奖评论类奖项透视[J].现代传播,2004(04):40-41.
[2]胡翼青.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45-48
[3] 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M].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41.
[4] 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88.
[5] 王敏.“目击”即真实?——一项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实践策略考察[J].国际新闻界,2020(11):123
[6] 张玉洪.新闻工作者应厘清新闻线索与消息来源[J].青年记者,2020(11):33.
[7] 仝金钟.论新闻话语的修辞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127.
[8] 卡尔·霍夫兰,欧文·贾尼斯,等.传播与劝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2-84
作者简介:余睿婷(1995—),女,四川乐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险传播。
关键词:普利策社论奖作品;劝服性策略;话语修辞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123-03
普利策认为报纸要通过社论栏来制造健康的公众舆论,揭露腐败事件并提供改进意见[1]。这一观点既体现了媒体报道事实和舆论引导的功能,也从侧面说明了报纸社论存在劝服性功能——使受众赞同其内容、思想并形成意见的合力。由此,其话语修辞必然使用了相关的劝服性策略,以实现写作和传播的目的。
报纸社论本质是一种信息产品,根据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信息产品是作为该模式中的“what”——传播内容在社会信息系统中被广泛传播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了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必然会关注到传播信息产品应当采取何种策略可以得到满足预期甚至是超过预期的传播效果。所以从传播学效果研究的视角来看,报纸社论必然存在劝服性策略的实施,这由大众传播媒介的目的和功能所共同决定。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霍夫兰曾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过“劝服传播与态度改变”这一课题,并提出了改善劝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这些建议对提高媒体信息产品传播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本文选取的文本中也有具体体现。[2]
从文本的结构来看,新闻话语的修辞属于新闻报道的低层次框架所包含的内容[3],它不仅包括常见的修辞手法,还包括为增加新闻报道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精确性和可信度而使用的一系列手段,即劝服性策略。这类策略的实施目的是使读者接受和相信新闻内容所述是真实的或可能的,从而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判断劝服效果。本文选择了普利策社论奖获奖者托尼·梅森奇关于美国密苏里州的系列作品作为研究文本,作品所讲事件是美国密苏里州的“债务监狱”正折磨着因小罪而入狱的穷人。本文围绕强调新闻真实性、建立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提供观点及态度三个方面,分析文本使用的劝服性策略及其劝服性特征。
一、强调新闻真实性的途径
信息的真实性是受众对新闻内容持信任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根据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确凿的事实依据不仅作为新闻本体而存在,它还能作为一种修辞条件,满足有效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基本的认知和情感条件[4],增强受众对文本的信任感。具体而言,强调新闻真实性的途径有三种。
(一)通过直接叙述或者引述采访目击者的内容有效建构新闻的真实性
现代新闻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宣示新闻具有“真实性”这一核心特征,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记者往往会将“目击”作为核心策略。莫特森认为目击是记者通过个人的陈述和展示,来分享观察或参与某个事件的感受。[5]在对记者“新闻敏感”的具体要求中,“新闻鼻”“新闻眼”实质上也是表明记者通过目击这种方式完成新闻事件信息采集的重要性,这对新闻真实性来说至关重要。记者亲临现场的直接叙述能大大增强记者与新闻事件的接近性,从而更有力地保证真实性。在托尼·梅森奇的系列作品中,有多处直接叙述和目击报道,比如:
"I was there on Thursday to see what happened to Brooke Bergen."
“我星期四在那里看布鲁克·卑尔根身上发生了什么。”
"We were sitting at J.B. Malone’s,a restaurant at the T intersection where Missouri Highway 72 heading southeast from Rolla runs into Highway 32. It’s a crossroads of sorts,which is where Murr’s life has been after several interactions with the law."
“我們坐在J.B.马龙餐厅,一家餐厅在T交叉口,密苏里72号公路从罗拉向东南驶入32号公路。这是一个十字路口,这就是默尔在与法律多次互动后的生活。”
以上内容描写了法庭上审理这些犯人的场景、作者与新闻事件当事人相处、参与新闻事件当事人生活的场景,均是对自己亲眼所见画面的表达。一方面,其增强了话语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其有利于受众将这些命题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理解。
(二)以明确的消息来源和引述增强新闻报道真实性
消息来源是指给媒体组织或记者提供信息并且这些信息被使用到新闻报道中的个人与团体。他们往往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也可能是通讯社、公共组织。不同消息来源掌握着与事件相关的不同类型的信息,记者需要分析处理好这些信息以形成完整的新闻报道[6]。其中消息来源的具名程度越高,越能增强真实性,消息来源的层次,如社会阶层越高,越有利于真实性的建构。在托尼·梅森奇的社论中多次引述事件相关的法官、律师等人的话,这些人在社会中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掌握较大的话语权。并且该系列作品中存在大量调查性事实,这对消息来源提出了高要求,因此该系列作品中的消息来源清晰明确,多为半具名、具名信源。比如:
"’That was the most terrible place I’ve ever been in my life.’Branson says of the state women’s prison in Vandalia."
“‘那是我此生去过的最可怕的地方。’布兰森谈到万达利亚的女子监狱时说。”
"In her annual speech to the Legislature,Mary Russell, then chief justice of the Missouri Supreme Court, set the stage for what would be a year of reform:From a local municipal division to the state Supreme Court..." “当时的密苏里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玛丽·拉塞尔在向立法机关发表的年度演讲中,为将到来的改革年奠定了基础:从地方市政部门到州最高法院……”
"’Judge Baird threatened me with jail if I didn’t make a substantial payment,’ she told me."
“贝尔德法官威胁我,如果我没有持续交钱就会把我送进监狱,”她(Brooke Bergen布鲁克·卑尔根)这样告诉我。
文本中的消息来源包括新闻事件中有不同角色的人物:“债务监狱”的受害者、帮助这些受害者的政府人员、利用权力强迫贫穷犯人付钱的政府人员等。通过引述这些人的话,还原不同人物视角看到的新闻事件的样貌,进一步保证新闻内容的全面性。在托尼·梅森奇的这一系列社论作品中,消息来源都是可被查证的关键人物,观点都能追溯到具体的人或物上去。他将多个人物的观点写进作品,对涉事人群进行的这种相对平等的刻画和呈现,能彰显内容的客观性,进而充分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使读者愿意且不知不觉相信内容是真实的。
(三)通过数据建构新闻真实性
数据往往给人客观、冷静的感受,在新闻报道中数据的出现对增强新闻真实性大有帮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媒体并不急于纠正先前报道中有误差的数据信息,因为数据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增强文本的真实性,而不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决策的原材料。托尼·梅森奇的文本中,有几处大量列举数据以证实事件真实性的地方,比如:
"In southeast Missouri, Scott County took in$143,000 and Cape Girardeau County collected$124,000. North of there,St. Francois County pocketed nearly $155,000. Some of the collar counties around St. Louis played the game,too. Franklin County added $162,000 to its coffers and Warren County took in$125,000. Near Kansas City,Lafayette County collected$100,000."
“在密苏里州东南部,斯科特县收了14.3万美元,吉拉多角县收了12.4万美元。在那里的北部,圣弗朗索瓦县收入近15.5万美元。圣路易斯周围的一些领口县也在玩这个游戏。富兰克林县增加了16.2万美元,沃伦县增加了12.5万美元。在堪萨斯城附近,拉斐特郡收了10万美元。”
"Each time,his bill would rise,$45 for one visit,$270 for another, then $900,and $945."
“每次,他的账单都会上涨,一次45美元,另一次270美元,然后是900美元,最后是945美元。”
通过列举具体的、有详细出处的数字,证明文本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可靠信源并且不带有作者任何偏袒意图[7],因为这些数字都由事件有关部门公布,数据来源是权威的。同时,这些数据充分证明这些部门的税收存在不合理性,并且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一个县,而是在密苏里州的许多个县中均存在。此外,披露债务人负债增长的一系列数据也表明,犯了小罪的穷人无法还清债务,只能陷入债务越来越高的境地,这种无懈可击的数字逻辑具有强烈的说服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二、建立新闻事实之间联系
新闻事件本身的反常性、特殊性,是其成为新闻的价值所在,能快速引起受众的关注,并且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事件本身是难以被理解的,也就是它的特殊性已经超出了受众的认知框架,那么该事件就会难以赢得受众的信任,受众对文本会天然地心存疑惑。媒体通過在新闻事件中的单元事件之间建立联系,并置于受众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细节中,使新闻事件能在受众既有的一系列认知框架中被认知、理解,使受众厘清来龙去脉,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从而提升传播效果,引发受众共鸣。
托尼·梅森奇在“债务监狱”的系列作品中,将穷人(默尔、布鲁克·卑尔根、莉安·班德曼、科里·布斯和威廉布·埃弗茨)入狱的触发事件、案件审理的过程事件、穷人罪犯在债务中无法回归正常生活的事件、作者自己类似的经历等联系起来,既将整个事件置于受众易于理解的框架中——只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日常就能感同身受,又清晰地呈现了事情发展的过程,使受众能顺利地理解和认同新闻事件,进而信任报道的内容。
三、提供观点、态度方面的信息
新闻事实如果能直接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就能使受众印象深刻,前提是新闻文本的情感流露不会太过强烈,否则容易令人心生反感。要实现文本与受众的情感共鸣,作者在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时就会存在倾向性——通常事实和引述内容与记者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一致或相近的特点,并且它们最终都会被用于引导受众与作者站在同一观念立场上,这在托尼·梅森奇作品中的多处得到了体现:
"...where a growing chorus of critics believe Mahurin and Circuit Judge Sandra Martinez unnecessarily keep mostly low-income defendants in jail for months."
“越来越多的评论家认为马赫林和巡回法官桑德拉·马丁内斯不必要地把大部分低收入被告关在监狱里数月。”
"It is a problem that threaten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says Lisa Foster,a former judge and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ial who is a co-director of the Fines and Fees Justice Center." “这是一个威胁司法独立的问题,前法官和司法部官员、罚款和收费司法中心联合主任莉萨·福斯特说。”
"’The idea that you pay for the privilege to be in jail is absurd, ’Foster says.’There should never be a charge for jail. ’"
“‘认为你为入狱的特权买单的想法是荒谬的,’福斯特说,’监狱永远不应该收费。’”
"’This kind of thing happens a lot around here,’Rust says.’It’s not just Judge Kanoy,This stuff has got to stop. ’"
“‘这周围经常发生这种事,’罗斯特说,‘这不仅仅是克洛伊法官。这些东西应该停止了。’”
"’She can’t keep doing this to people, ’ Branson says of the judge,’This cannot continue.’"
“她不能再这样对待人们了,”布兰森谈到法官时说,“这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The garment of justice in Missouri is still terribly torn."
“在密苏里州,正义的外衣仍然严重撕裂。”——托尼·梅森奇
文本中引述了不同背景的人的观点、态度,包括司法部门的官员、评论家、律师、“债务监狱”受害者等,尽管他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不同,但均对密苏里州在“债务监狱”这种利用司法权力赚取钱财的行为持强烈反对的态度,并且其中不乏有人正进行修正这类错误做法的行动。此外还应注意到的是,作为社论作者的托尼·梅森奇在作品中甚至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债务监狱”乱象给出了一针见血、犀利严肃的批评。但这也是在直接引述人物观点,且托尼亲身参与了事件中的一些具体过程。
在霍夫兰等人的传播劝服效果实验中曾探究过明示结论和暗示结论对受众的劝服效果差异。在关于非个人化的话题、且需要复杂步骤去推理结论的说服性传播中,通常来说更加有效的方式是:明示结论。在“债务监狱”事件上,普通公众没有条件获得更多与此有关的信息,并且可能并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逻辑推理发现事情背后存在的滥用权力的问题的能力。[8]在此情况之下,托尼·梅森奇作品中大量引用观点、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相当于使用了明示结论的传播手段,这样明显的信息提示会省去受众自身得出结论的成本,提供给受众一条捷径,且这条捷径是令人信服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文本中通过对各类背景人物的观点进行引述,尤其是引述受害者的观点——作为一种情感诉求,在增强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的同时,还能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了劝服受众的作用。
四、结语
新闻是以普罗大众作为传播对象的,媒体对于新闻事实往往强调要保持客观、中立、公平的立场,以便使大众看到事件的真实样貌。但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文本,必然会使用不同的话语修辞与策略,因此具有了不同的倾向性。通过对托尼·梅森奇社论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文本使用带有劝服目的的修辞手法是因为媒体或记者有预期的传播目标和传播效果,这里面包含他们对某些观点的倾向性。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策略达成目的——使人关注、让人信服、形成舆论、修正错误,而这也与普利策社论奖设立的初衷相契合。与此同时,正是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以通过话语修辞的运用增加新闻文本的真实性、可信度,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并且也符合新闻生产规律,更有利于媒体发挥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功能。
参考文献:
[1] 金梦玉,薛丽娟.普利策新闻奖评论类奖项透视[J].现代传播,2004(04):40-41.
[2]胡翼青.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45-48
[3] 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M].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41.
[4] 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88.
[5] 王敏.“目击”即真实?——一项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实践策略考察[J].国际新闻界,2020(11):123
[6] 张玉洪.新闻工作者应厘清新闻线索与消息来源[J].青年记者,2020(11):33.
[7] 仝金钟.论新闻话语的修辞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127.
[8] 卡尔·霍夫兰,欧文·贾尼斯,等.传播与劝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2-84
作者简介:余睿婷(1995—),女,四川乐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险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