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西方的意识形态攻击与中国的应对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西方政客及媒体罔顾事实,诬陷、抹黑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挑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这些攻击,我们牢牢守住了意识形态阵地,打了一场漂亮的意识形态舆论战.所以,我们要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之“旗”,夯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基础;绷紧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之“弦”,净化互联网意识形态传播的空间;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地”,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发出中国之“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汉语水平考试(HSK)对汉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对国内高校的112名汉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以课堂观察和个人访谈.结果 表明,HSK对汉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反拨效应,且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但总体上尚未大规模地产生较强的影响,教师对考试的认识是影响反拨效应强度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如教师需明确HSK的测试标准、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制定灵活的评价标准等.
以“五唯”为特征的人才评价标准已成为阻碍科研创新的“顽瘴痼疾”,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就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建立新的科学评价标准.新的评价理念产生于“唯”与“不唯”的辩证关系中,它要求以“不唯”的辩证要求代替“唯”的量化标准,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在不同的评价领域合理配置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权重.
随着刘慈欣、郝景芳先后获得号称国际科幻界“奥斯卡”的雨果奖,中国科幻文学的国际影响力陡然提升,也引起海外学界的广泛关注.近五年来,随着中国科幻文学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力度外译,以及中外学界的持续交流,海外学界对中国科幻文学完成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转变,并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目前海外中国科幻文学研究的主体依然以华人华裔学者及留学生为主,对中国科幻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左右.为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支持国内学者通过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活动,掌握国际范围内中国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