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难”,“难写作”,相信这不仅是每一个学生头疼的问题,也是每一位教师所不能回避的困惑与坎道。许多语文老师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无奈:每次一布置作文,学生就唉声叹气,叫苦连天,等到交作文本的时候,按时上交者寥寥无几,几经催促,才勉强交出,却是潦潦之作,个别学生甚至拒绝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出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之口,联系爱因斯坦成长的经历,我觉得这句话是他成为伟大科学家的最好注脚。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一历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往今来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下面本人着重从这方面来归纳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宽松的“说”的环境,点燃学生“写”的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看说读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这些环节紧紧相扣,相得益彰。为了改变学生无话可说,无料可写的窘境,我按下焦虑的心情,经深入调查,发现班上的学生全都来自乡村小学,由于诸多原因,学生们在“说话”这一环节显得格外贫乏,没有条理性。鉴于此,我就从基础抓起,先训练学生“开口说,想说,会说,有话说”。我利用好每天早晚读及语文课课前读的时间,提前设计好“说”的内容。起初,是让学生轮流到讲台读报,读笑话,读故事等,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后来难度大些,让学生按要求讲讲自己一天的见闻,自己难忘的事情,伤心的时刻等,晒晒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尝试走出自我,大胆表达;最后难度更大,由我提前公布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去整理思路,去观察生活,去采集素材,然后轮流上台发言。对每一位“说”的学生,我都让全班同学给他(她)打分,点评,并给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由于气氛宽松,学生们慢慢活跃起来,得到肯定后,他们更是热情洋溢,积极参与,渐渐养成了观察周围,留心生活,勤于思考,大胆发表个人见地的习惯,同时也点燃了他们自己创作的欲望。
二、开展丰富的“读”的活动,奠定学生“写”的根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言出自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的笔下。其本人就是这句话最好的印证,一个连学堂都没正式上过的穷小子何以成为一名大文豪?因为他爱读书,是书籍给予他启迪和力量,这就是高尔基成功的秘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除了上好课之外,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阅览室去借阅名著、报刊来读,并指导学生学习做摘录,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每周都定时进行检查,公开点评,表扬;要求每名学生每周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篇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感,可读性强的好文章,注明推荐理由并抄出展览。这种广博性与精选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营造了学生的读书风气,奠定了他们的写作基础。
三、抓紧平时的“小写”训练,积蓄学生“写”的信心
“滴水汇集,终成江河”,大自然如此,写作也是这样。想要学生写得出600多字的作文,就必须抓好平时的“小写”训练,帮助学生的写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弱到强。我平时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比如,军训生活的新鲜与艰难,校运会的汗水泪水,同学之间的点点滴滴等等,都可以成为笔下的好素材,都可以写进日记中去。起初,我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后来,我给学生提一些适当的要求,如定好题目,定好主题,定好字数等,循序渐进,学生慢慢养成了留心生活,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善于归纳,勤于执笔的良好习惯。其写作的信心自然而然地有了积蓄,其写作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有所激发。
四、点评学生的沥血佳作,激发学生“写”的动力
我十分留意学生每一篇习作的闪光点,从不吝惜辞藻加以肯定和鼓励。如在班上公开朗读,集体点评;定期在教室开辟优秀作品园地,在班级Q群空间张贴,每个月编一次优秀习作集;或者向作文杂志社、贵港日报文学副刊推荐发表。这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努力的方向,点燃其写作的热情,激发学生“写”的动力,促使学生由无意识的灵感表达向有意识的创作方面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践,我班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不交作文的现象基本消除,涌现了一个个文学爱好者,创作出一篇篇优秀作品。
有句俗话说得好:“乐此不疲。”要想乐于做一件事,兴趣至关重要,要想解决学生“写作难”,“难写作”的难题,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释放和愉悦感,我们就得采取恰当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出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之口,联系爱因斯坦成长的经历,我觉得这句话是他成为伟大科学家的最好注脚。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一历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往今来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下面本人着重从这方面来归纳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宽松的“说”的环境,点燃学生“写”的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看说读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这些环节紧紧相扣,相得益彰。为了改变学生无话可说,无料可写的窘境,我按下焦虑的心情,经深入调查,发现班上的学生全都来自乡村小学,由于诸多原因,学生们在“说话”这一环节显得格外贫乏,没有条理性。鉴于此,我就从基础抓起,先训练学生“开口说,想说,会说,有话说”。我利用好每天早晚读及语文课课前读的时间,提前设计好“说”的内容。起初,是让学生轮流到讲台读报,读笑话,读故事等,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后来难度大些,让学生按要求讲讲自己一天的见闻,自己难忘的事情,伤心的时刻等,晒晒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尝试走出自我,大胆表达;最后难度更大,由我提前公布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去整理思路,去观察生活,去采集素材,然后轮流上台发言。对每一位“说”的学生,我都让全班同学给他(她)打分,点评,并给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由于气氛宽松,学生们慢慢活跃起来,得到肯定后,他们更是热情洋溢,积极参与,渐渐养成了观察周围,留心生活,勤于思考,大胆发表个人见地的习惯,同时也点燃了他们自己创作的欲望。
二、开展丰富的“读”的活动,奠定学生“写”的根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言出自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的笔下。其本人就是这句话最好的印证,一个连学堂都没正式上过的穷小子何以成为一名大文豪?因为他爱读书,是书籍给予他启迪和力量,这就是高尔基成功的秘诀。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除了上好课之外,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阅览室去借阅名著、报刊来读,并指导学生学习做摘录,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每周都定时进行检查,公开点评,表扬;要求每名学生每周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篇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感,可读性强的好文章,注明推荐理由并抄出展览。这种广博性与精选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营造了学生的读书风气,奠定了他们的写作基础。
三、抓紧平时的“小写”训练,积蓄学生“写”的信心
“滴水汇集,终成江河”,大自然如此,写作也是这样。想要学生写得出600多字的作文,就必须抓好平时的“小写”训练,帮助学生的写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弱到强。我平时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比如,军训生活的新鲜与艰难,校运会的汗水泪水,同学之间的点点滴滴等等,都可以成为笔下的好素材,都可以写进日记中去。起初,我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后来,我给学生提一些适当的要求,如定好题目,定好主题,定好字数等,循序渐进,学生慢慢养成了留心生活,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善于归纳,勤于执笔的良好习惯。其写作的信心自然而然地有了积蓄,其写作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有所激发。
四、点评学生的沥血佳作,激发学生“写”的动力
我十分留意学生每一篇习作的闪光点,从不吝惜辞藻加以肯定和鼓励。如在班上公开朗读,集体点评;定期在教室开辟优秀作品园地,在班级Q群空间张贴,每个月编一次优秀习作集;或者向作文杂志社、贵港日报文学副刊推荐发表。这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努力的方向,点燃其写作的热情,激发学生“写”的动力,促使学生由无意识的灵感表达向有意识的创作方面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践,我班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不交作文的现象基本消除,涌现了一个个文学爱好者,创作出一篇篇优秀作品。
有句俗话说得好:“乐此不疲。”要想乐于做一件事,兴趣至关重要,要想解决学生“写作难”,“难写作”的难题,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释放和愉悦感,我们就得采取恰当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