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中国原创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式讲授课堂和研讨式课堂的长处。本文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将此新型教学模式的三个步骤和五个环节应用于《大学英语》的读写课堂中,对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读写课堂
1 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讲授式课堂和研讨式课堂各自的弊端日益呈现。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下,教师抱怨学生不积极、不主动,不想学。学生不积极、不主动的原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课堂。而研讨式课堂,虽然给学生讨论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但当堂讨论,不符合人类学习的心理学原理。教师在讲授结束后,立刻让学生展开讨论,此时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尚未理解、吸收不足,没有时间思考,更难有新颖的看法,很难展开有效的讨论。
因此,2014年,在结合传统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长处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折中,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对分课堂”。2014年春季学期,张教授在复旦心理系本科二年级《心理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课上首次尝试对分课堂,效果良好。
2 理论基础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
对方课堂教学模式有4大理论基础,即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
认知主义起源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学习者透过认知过程,把各种资料加以储存及组织,形成知识结构该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其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人本主义是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3 具体实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教学模式有三个步骤:
即教师讲解内容框架重点和难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理解→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具体实施时分为五个环节:
讲授→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笔者在所任教高校的2015和2016年级的非英语专业授课班中随机抽选了2个班
级,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大学英语》读写课通常为每周一次,一次2节。
以2015级为例,教学使用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III,所授单元为Unit 6 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在第一次读写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听新单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基本概念和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课后作业如下:第六单元课后练习;找出文中20个重要的语言表达;扩展讨论:地震发生时躲在哪里最安全?在第一、二次课间隔的一周内,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学习,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吸收、内化,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第二次的读写课上,将学生分为 4人一个小组讲解练习,即:组员间核对练习答案→小组讨论确定每个练习答案→按习题顺序依次由小组代表给出小组最后答案并进行解释和翻译。小组组员轮流发言。讲解练习结束后,复习文章主要内容及重要语言点。讨论环节, 小组成员探讨得出小组结论→全班交流→总结:地震发生时室内和室外的安全点。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在各组间巡回督促,但不介入讨论。
纵观整个讨论环节,学生参与热烈。
4 学生反馈
第二次读写课后,以訪谈法在2个班进行调查,2个年级的学生都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予以充分肯定。他们均认为这样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度高,知识点识记得更牢。并一致认为,这是大学英语练习题讲解的最佳方式。然而,2个年级也存在差异。相较16级学生,15级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肯定和支持度更高。因为,他们已经有将近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经历,对之前的教学模式有充分的时间去适应、领会并发现不足,而新实行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则弥补了不足。反之,16级的学生只有半个学期大学英语的学习经历, 对于之前的授课模式仍处于适应、调整阶段,虽然也体会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长处,但并不如2015级的学生体会深刻。
总的来说,2个年级的学生均充分认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希望持之以恒。
5 反思
任何的教学改革其目的之一都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思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对分课堂带来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一反面,能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负担,避免严格把关还是全面放水的矛盾与纠结。另一方面,打破传统模式下学生的“不积极,不主动”,更符合人类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对分课堂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但还需要结合不同教师和学生特点来具体设计和应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以采用多种形式来保证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打开了思辨的新天地,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找到自我价值,原教育的本真。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5):10.
[2]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27):3-140-144.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541000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中国原创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式讲授课堂和研讨式课堂的长处。本文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将此新型教学模式的三个步骤和五个环节应用于《大学英语》的读写课堂中,对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读写课堂
1 引言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讲授式课堂和研讨式课堂各自的弊端日益呈现。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下,教师抱怨学生不积极、不主动,不想学。学生不积极、不主动的原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课堂。而研讨式课堂,虽然给学生讨论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但当堂讨论,不符合人类学习的心理学原理。教师在讲授结束后,立刻让学生展开讨论,此时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尚未理解、吸收不足,没有时间思考,更难有新颖的看法,很难展开有效的讨论。
因此,2014年,在结合传统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长处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折中,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对分课堂”。2014年春季学期,张教授在复旦心理系本科二年级《心理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课上首次尝试对分课堂,效果良好。
2 理论基础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
对方课堂教学模式有4大理论基础,即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
认知主义起源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学习者透过认知过程,把各种资料加以储存及组织,形成知识结构该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其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人本主义是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3 具体实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教学模式有三个步骤:
即教师讲解内容框架重点和难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理解→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具体实施时分为五个环节:
讲授→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笔者在所任教高校的2015和2016年级的非英语专业授课班中随机抽选了2个班
级,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大学英语》读写课通常为每周一次,一次2节。
以2015级为例,教学使用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III,所授单元为Unit 6 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在第一次读写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听新单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基本概念和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课后作业如下:第六单元课后练习;找出文中20个重要的语言表达;扩展讨论:地震发生时躲在哪里最安全?在第一、二次课间隔的一周内,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学习,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吸收、内化,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第二次的读写课上,将学生分为 4人一个小组讲解练习,即:组员间核对练习答案→小组讨论确定每个练习答案→按习题顺序依次由小组代表给出小组最后答案并进行解释和翻译。小组组员轮流发言。讲解练习结束后,复习文章主要内容及重要语言点。讨论环节, 小组成员探讨得出小组结论→全班交流→总结:地震发生时室内和室外的安全点。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在各组间巡回督促,但不介入讨论。
纵观整个讨论环节,学生参与热烈。
4 学生反馈
第二次读写课后,以訪谈法在2个班进行调查,2个年级的学生都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予以充分肯定。他们均认为这样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度高,知识点识记得更牢。并一致认为,这是大学英语练习题讲解的最佳方式。然而,2个年级也存在差异。相较16级学生,15级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肯定和支持度更高。因为,他们已经有将近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经历,对之前的教学模式有充分的时间去适应、领会并发现不足,而新实行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则弥补了不足。反之,16级的学生只有半个学期大学英语的学习经历, 对于之前的授课模式仍处于适应、调整阶段,虽然也体会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长处,但并不如2015级的学生体会深刻。
总的来说,2个年级的学生均充分认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希望持之以恒。
5 反思
任何的教学改革其目的之一都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思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对分课堂带来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一反面,能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负担,避免严格把关还是全面放水的矛盾与纠结。另一方面,打破传统模式下学生的“不积极,不主动”,更符合人类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对分课堂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但还需要结合不同教师和学生特点来具体设计和应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以采用多种形式来保证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打开了思辨的新天地,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找到自我价值,原教育的本真。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5):10.
[2]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27):3-140-144.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外语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5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