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鍊,字伯纯,号太乙、双溪渔人。陕西武功县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他是明代以康海、王九思为核心的北曲作家群体中重要的一员。著有《经济录》《太乙诗集》及散曲集《双溪乐府》。前两种于清乾隆时被陕西巡抚毕沅作为“违碍书籍” 查缴禁毁①,今已难以寻获。后一种散曲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对其评价甚高,曾题曰:“大雅元音郁昼霾,遗编净扫劫尘开。何年残月晓风里,带得琵琶铁板来。风语华言百不闻,□然野鹤与闲云。笠翁才尽苕生夭,关马以来树一军。”
但是,对于张鍊的生平,在有关著作中大都语焉不详。即便是搜罗明清文集、史传、笔记类典籍及年谱、事状、别状等较全面的《明人传记资料索引》中,也只寥寥数语。笔者不揣浅陋,勉为考索如下:
生卒年考
张鍊的生卒年一向无考,无论是明清时的地方志还是近代、今人的有关著作,均未见记载。唯其所著《双溪乐府》著有【北正宫•端正好】《九十自寿》散曲一套,知他长寿;《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言其“年九十一岁卒”,但未言其卒于何年。其残存的《双溪乐府•跋》云:
(前佚51字)石围棋。当是时也,志忘驰骛,景会幽便,人生取适,云胡不乐。乐而有言,言而成声。复命二青衣,教数童子被之管弦。然击壤之歌,非求脍炙;沧浪之咏,用畅性情而已。意之肤舛,词之芜谚,非所恤也。嘉靖丙寅五月望日双溪渔人。
嘉靖丙寅为嘉靖四十五年(1566)。《跋》当作于《双溪乐府》完成之后。笔者曾设想,如其于撰《跋》掷笔之次年——隆庆元年(1567)即逝,则其生年当在成化十三年(1477)。但康海为其父张儒珍所撰《墓志铭》②,记张儒珍生于天顺六年(1462),张鍊为张儒珍的第六子。十六岁已有六子,不能不令人生疑。
于是,笔者继续查考。从方志中查到如下几条记载:
《续武功县志•建置第二》“教谕训导署”:“在学前街北。明嘉靖三十四年,教谕荆琨及邑绅士倡众捐修。万历九年知县曹崇朴移明伦堂旧堂西北旧基为敬一亭,辟门直堂。(俱见张鍊《重修庙学碑记》)”
《续武功县志•建置第二》“在城镇”:“孙真人洞(有万历三十年张鍊碑记)。”
《陕西通志》 卷二十七《学校》“西安府”: “兴平县学:……成化十年知县王琮、弘治九年知县朱萱、正德间知县李应阳、嘉靖间知县孔完重修。四十年知县朱文增修,武功张鍊记。”
《陕西通志》卷二十七《学校》“干州”:“武功县学:正德十四年提学副使何景明、知府刘祥、知县冯玮增修,万历九年知县曹崇朴重修,邑人张鍊记。”
《陕西通志》卷二十九《祠祀》“武功县”:“关帝庙:在城南道西,明隆庆年重修,邑人张鍊有记。”
以上记载说明,张鍊归里后经常为当地的修建撰写记述文字,其中最晚的乃万历三十年为孙真人洞撰写的碑记。据此,则张鍊至少活到了万历三十年(1602)。设如他于掷笔的第二年即去世,则其生年应在正德七年(1512)。此时,其父张儒珍已五十一岁,育有六子,毋庸置疑。且《掖垣人鉴》记张鍊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三十余岁考中进士,毋庸置疑。不过,这终究只是“大约”的推算,未能找到确凿的记载。
幸运的是去年冬天我来美国后,终于在“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中发现了已被禁毁的崇祯版张鍊《经济录》的影像本。更令人惊喜的是,此书在贾鸿洙所作《经济录序》后,竟然“奉取誊录”了杨绍程所撰的《(张鍊)墓志铭》。杨绍程(1549—1617),字儒系,号洛源。陕西岐山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河南道监察御史、山西参政等职。他刚直敢言,曾在“国本”之争中,请定储位而被夺俸;又曾抗疏力争请罢对倭寇封贡。其事迹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有所记载。这篇新发现的《(张鍊)墓志铭》中云:
公当嘉靖间为给谏,退而老于双溪之上。年九十有一卒。卒之二年是为万历庚子嘉平月十有三日,将归葬邑之焦阳,其孙杲步至峧,持状丐余铭,以余稔知公者。人言公受异人长生吐纳之术将不死,奈之何终归于尽也,乃其炳炳大节在人耳目,不可以无记述。……公生于正 德戊辰七月念有四日,以万历戊戌七月十有一日卒。
其中明确记载张鍊生于正德三年戊辰(1508)七月二十四日,卒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七月十一日。杨绍程既是张鍊的同乡,又是“稔知”墓主者,且为墓主之孙持其《状》,亲至岐山请铭,其所记,自是可信。至此,张鍊的生卒年当无可疑。而《续武功县志》“孙真人洞(有万历三十年张鍊碑记)”之记载,显然有误。
两个张伯纯 —— 张鍊、张琎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十三章《散曲的进展》中提到:“集合于康、王的左右者有张鍊、史沐、张伯纯、何瑭、康湋川诸人。”《全明散曲》中除收入张鍊的散曲外,还收入了张伯纯【北仙吕•点绛唇】《寿康对山太史》、【北双调•新水令】《寿康对山太史》两组套曲。但张伯纯为何许人,未见介绍。而曲家张鍊字伯纯,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张伯纯或许就是张鍊。二者究竟是一人还是二人,这引起了笔者探讨的兴趣。
在翻阅明人崔铣的著作中,发现《洹词》卷六有一篇《前陕西按察佥事舜泽张先生墓志铭》。墓志所记张琎,亦字伯纯。他是山西泽州人。生于成化丙戌二年(1466)五月十六日。弘治九年进士,授知河南尉氏,改宜阳,历官御史、按察佥事。生性刚直,正德时先后遭阉宦刘瑾、廖鹏及贪官张某诬陷,曾下诏狱三年。台臣数论列,诬乃明,然仍被除名。嘉靖初起用屈滞,又有仇家于当路阻之。故屏居山中十余年,读书谈道,考订古义得失。于嘉靖辛卯十年(1531)去世。著有《邃言》《舜泽记》《文集》等。
据此,则张琎(伯纯)尝与康海同朝为官(康海为弘治15年状元,正德五年被诬罢官里居)③,而比张鍊(伯纯)略早。山西、陕西又相邻近。这两套贺寿之曲,很有可能是张琎之作。因为,“张伯纯”所制曲名称康海为“太史”,张鍊之曲皆称康海为“舅”,如《寿对山舅六十四》《贺对山舅得逸子》等,故《全明散曲》所收张伯纯两组套曲,不会是张鍊之作。
《谿田文集》误将马理送张鍊之诗刊为《送张伯赵进士还武功》
理学家马理的《谿田文集》卷十一有首七律《送张伯赵进士还武功》。作者于诗题后注云:“进士,友人张待聘子,康对山甥。”(标点为笔者所加)诗注称张伯赵进士为张待聘子。张待聘即康海的堂姊夫张儒珍,于嘉靖十三年去世。康海为其所撰《登仕郎永寿王教授张君墓志铭》曰:“君讳儒珍,字待聘,别号东田居士……娶予叔姊,生六男子:铸、钥、铉、镐、镈、鍊,皆县学生。而铉、镐先君卒,镈、鍊戊子同科举人。”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称张鍊之父:“……儒珍,永寿王府教授,赠大理寺评事,配康氏,工部尚书汝楫公之孙女也。生子六,公即第六子。”据《续武功县志》载,六子中,长子铸,庠生;次子钥,嘉靖贡生,襄城训导、太原教谕;三子铉、四子镐,为县学生,早卒。唯第五子张鎛中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六子张鍊 中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马理卒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中④,其送儒珍子、康海甥中进士者,只能是张鍊。诗题“张伯赵”,“赵”字当为刊印之误。鍊,字伯纯。诗题应为《送张伯纯进士还武功》。
马理诗录于下:“若翁卬友几何期,文定康门奠雁时。□纪梦中亲几席,一朝都下见男儿。观光谒帝酬翁志,落笔惊人宛舅姿。凤翮依予还起去,渭阳椿树益兴思。”马理与康海为数十年的挚友,张儒珍亦其敬慕的故交,此诗表达了他为张鍊考中进士得“酬翁志”和“落笔惊人宛舅姿”的欣喜之情。
出仕仅六年即被免官的原因:
据(明)萧彦撰《掖垣人鉴》记载:“张鍊,字伯纯,号太乙。陕西武功县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二十六年六月由行人选刑科给事中,二十七年升湖广佥事,□□□年免官。”书中未言其被免官的时间及原因。《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第553页亦只云其“由行人选刑科给事中,累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且未言被免官。今人著作,也未见言及其罢归的原因。
考张鍊在短短六年的仕宦生涯中,却经历了两次波折:
第一次是嘉靖二十六年任刑科给事中时。笔者查到的有关记载如下:
(张鍊)……由行人司行人迁刑科给事中。齐东有红罗女田赋变,巡抚何鳌匿不闻。鍊特疏发其事。世宗震怒,下鳌狱。鳌党严嵩,嵩助(按“助”,古同‘锄’,除去之意。)鍊。
鍊知陕西总督曾铣才,与大学士夏言议,俾开府西陲,图复河套旧疆。嵩与言有夙隙,诬杀言及铣,更责谏垣,各予杖。鍊被杖几死,出为湖南按察司佥事。(《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
……又二年,选授刑科给事中。当是时,世庙颇修元默为治,分宜当国,与交知咸据津要。山东有红罗女者,鼓煽地方作乱,而开府何郎,相国故人,匿不以闻。公具疏力陈纵寇殃民诸不法状。上震怒,逮何诣京下之狱。分宜父子浼之不容,极之不逮,衔公刺骨。而时复有复河套之议。公居尝以西北苦外患,计在失河南故地,以是筹之桂洲夏公。公主其议,公具疏(疏草尚存),以石塘曾公足办其事,起开幕府经略之。牧马渐北徙,功计日可成。而会夏公以醮事忤上旨,分宜讽台省论劾曾公交结近侍官开边衅,连及夏公寘重典,言事者杖之廷,公独将不起,赖有与众援者得不死。(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
由以上记载可知,张鍊此次被杖几死,是因在两件事上得罪了奸相严嵩:
其一为疏劾严嵩之党山东巡抚何鳌不法事,致何被逮下狱。
何鳌,据焦竑编《国朝献征录》卷八十八黄佐撰《湖广左布政使何公鳌墓志》及卷四十五李本撰《资政大夫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沅溪何公鳌墓志铭》两篇墓志,当时有两个何鳌。一为广东顺德人,字子鱼,号雁峰者,正德三年进士,卒于嘉靖十二年。一为浙江山阴人,字巨卿,号沅溪者,正德十二年进士,由刑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其间曾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卒于嘉靖三十八年。张鍊于嘉靖二十六年所劾之何鳌,应为后者。
说何鳌为严嵩之党,亦有文献记载为证。据雷礼《国朝列卿纪》及《明史•七卿年表》 所载:何鳌于嘉靖二十六年逮狱,谪福建参议;嘉靖二十七年任应天府府丞;二十八年以右佥都御史复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二十九年南京兵部右侍郎,未任;三十年遣刑部右侍郎;三十一年升刑部尚书,直至三十五年十二月致仕。他于嘉靖二十六年被劾下狱后,若非得严嵩之助,怎能很快出狱、继续做官,且节节上升,直至做到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另据《明史•杨继盛传》载:杨继盛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恨之入骨。时为刑部尚书的何鳌遵严嵩之命,以‘诈传亲王令旨’之名治罪,致杨继盛于三十四年十月弃尸西市。 可见,何鳌确为严嵩心腹。
至于“山东有红罗女者,鼓煽地方作乱”、何鳌“匿不以闻”事,笔者未查到有关文献记载。不过嘉靖二十六年,山东巡抚何鳌率重兵镇压山东白莲教起义之事,在“中国菏泽网” 2009-06-17登载的《菏泽市文化资源情况介绍》中,有所介绍:
白莲教起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3月13日,谢汉(单县浮岗集人)、杨惠、慧金分别在汶上、巨野、单县发动白莲教起义。义军在单县浮岗集会合后,打败了明千户宋武臣部并击毙了邳州镇抚使王希文,朝野震动,明王朝派出山东巡抚何鳌率重兵镇压。官兵云集浮岗,烧杀抢掠,庐舍为墟。义军在百姓支持下,屡败官兵,终因寡不敌众,突围西去,死难者千余人。义军一部分突围南去,又坚持战斗了30余年。
单县信息港网“走进单县”中,载有《白莲教起义》一文,记叙更为详尽。为镇压义军,何鳌“亲临指挥”,“按剑督战”,“怒申军法,重立赏格,陆续增兵壮威,官军方步步进逼。杨、谢见众寡悬殊,于四月二十八日夜三更,率众向西突围,退走曹南李家集。继续遭到官兵堵截尾追和包围。官兵纵火烧村,起义军终因外无援兵、内无接济,寡不敌众,杨惠投火自杀,商大常、田斌战死,谢汉被俘虏就义。起义军被大火烧死者千人,约八百男子、四百女子被俘。”由此可知,当年何鳌率重兵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其所率官兵“烧杀抢掠,庐舍为墟”,害及地方百姓。山东红罗女借田赋事“鼓煽地方作乱”,亦嘉靖二十六年事。据此,所谓“红罗女田赋变”,很可能即白莲教起义事。即便不属白莲教,但根据何鳌镇压白莲教起义的表现,其平红罗女煽起的地方之乱,显然亦是以“烧杀抢掠”、贻害百姓为结果。张鍊不惧权势,疏发其“纵寇殃民诸不法状”,是其忠于给事中监察六部百司的职责,亦体现了其同情百姓苦难的一面。
其二为与大学士夏言赞决恢复河套之议。
关于恢复河套之争,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有专章记叙。明代的边患,北有北虏,南有倭寇。河套之地,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黄河在这里沿贺兰山向北,遇阴山之阻向东,又沿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状,故称“河套”。明代自北方游牧民族占据河套之地后,便成为其屡屡侵犯内地的基地。张鍊,陕西人,“居尝以西北苦外患”,“以是筹之桂洲夏公。公主其议,公具疏(疏草尚存),以石塘曾公足办其事,起开幕府经略之。”(见前引《(张鍊)墓志铭》)
桂洲夏公即夏言(1482─1548)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时为首辅。据《明史•夏言传》载:“贵州巡抚王学益、山东巡抚何鳌为言官论劾,辄拟旨逮讯。”“未几,河套议起……因陕西总督曾铣请复河套,赞决之。” 可见,张鍊劾何鳌,乃得夏言认可而“拟旨逮讯”。张鍊官秩虽不高(给事中为从七品),却因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⑤权力很大。张鍊于嘉靖二十四年任行人时,又尝奉命赴江西取免职家居的夏言入阁⑥,故其得“筹之桂洲夏公”,议复河套。而夏言援引入阁的严嵩,却构陷夏言、曾铣。夏言于二十七年正月被削夺保傅,以尚书致仕。十月弃市。曾铣,被严嵩害死于是年三月。张鍊则被廷杖几死,于二十七年秋出为湖广佥事。
第二次在仕途上遭受的沉重打击即在湖广按察司佥事任上。
《湖北通志》卷113“职官表”载,张鍊于嘉靖二十七年分巡荆西道,29年有施昱分巡荆西道。《通志》未载其29年后的去向。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有着明确的记载:
戊申秋补湖广佥事,分宪荆西。荆西承天为上龙飞之地。阉人廖以皇庄故受人投献占民田,讼理多瘐死狱中。公绐以狱必两造而后允,廖信之,出投献诸亡赖,公痛治之拟边戍。廖大失望。以是颇折中贵人之角,而权相意益不解。友人为公危之曰:“升高以缓,猎猛在宽。往日鲍陆足为镜戒。”公曰:“不然。仆囊者伏蒲抗言,何尝不计及此,然内有大憝,外逢恶党,前虎后豺,与其首鼠前却,无如一遵明宪,为一方屏翰,可无愧耳。今有父为飞廉,子为恶来,由来官长不敢正目,仆令父死杖,狴子死逃亡,道路流言以为快睹。仆之断断不疑,渠已付之无可奈何。渠之忿忿欲报,仆亦付之无可奈何。望祖有灵,必垂阴护,必不使仆复受咀嚼如前人也,复何虞?”庚戌,公遂落职。公之分宪荆西也,值连岁江水涨溢为患,公相其地,为巨堤障之,迄今赖其利;申保甲之法,以防境内之劫掠者,而又时时简阅训练、强其兵卫;楚多才,然亦多剽窃,公倡明经学,论文根极理要,以故识抆之士咸知名,当世人多去后之思焉。既归,筑室双溪,间垦土田,日饮诸知己,制长短调,令青衣子按声谱歌之,曰:吾将于此老矣!……隆庆改元,恩诏晋阶朝列大夫。
由此确知,张鍊于嘉靖二十七年秋出为湖广按察司佥事,二十九年落职归里。虽然,张鍊在任上多有建树,终因得罪了阉人而为严嵩所不容。他为保障一方百姓、不惧朝内权奸及其恶党的凛然正气不能不令人起敬。
六年仕途,两受重挫,皆因得罪了当时的权相严嵩。张鍊从康海、王久思等前辈的经历及自己切身的感受中,真正醒悟了。其曲云:
利名场路陡,是非海人稠。风云会里惹冤仇,趁早儿罢手。黄鸡浊酒穷将就,清风明月闲迤逗,狂朋怪友共追游。省出乖弄丑。(【北正宫醉太平】《偶书》)
“安乐窝权安乐,快活仙且快活。新诗新酒新酬和,闲花闲草闲功课。随多随少随缘过。想着他有权有势有风波,怎如我无名无姓无灾祸。”(【北仙吕寄生草】《有感》)
张鍊归里后,林下优游近50年,于91岁时寿终正寝。他的曲,比康、王之作少了些愤慨不平之气,而表现为较多真诚的醒悟和豁达的风度。看破一切,再不追名逐利,只求平安快乐,这是他归里后的生活态度,也是他散曲中的主要内容。前引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评价虽似偏高,却道出了其“野鹤”“闲云”的特色。这也许正是张鍊能够活到91岁的秘诀吧。
注释:
①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第1351-1360页),署理陕西巡抚毕沅为查缴违碍书籍,于干隆四十六年闰五月二十七日所具奏折。
②《康对山先生全集》卷36《登仕郎永寿王教授张君墓志铭》。
③参见拙著《康海研究•康海年谱》。崇文书局2004年出版。
④见薛应旂《谿田马公墓志铭》等记载。
⑤《明史•职官志》。
⑥据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
但是,对于张鍊的生平,在有关著作中大都语焉不详。即便是搜罗明清文集、史传、笔记类典籍及年谱、事状、别状等较全面的《明人传记资料索引》中,也只寥寥数语。笔者不揣浅陋,勉为考索如下:
生卒年考
张鍊的生卒年一向无考,无论是明清时的地方志还是近代、今人的有关著作,均未见记载。唯其所著《双溪乐府》著有【北正宫•端正好】《九十自寿》散曲一套,知他长寿;《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言其“年九十一岁卒”,但未言其卒于何年。其残存的《双溪乐府•跋》云:
(前佚51字)石围棋。当是时也,志忘驰骛,景会幽便,人生取适,云胡不乐。乐而有言,言而成声。复命二青衣,教数童子被之管弦。然击壤之歌,非求脍炙;沧浪之咏,用畅性情而已。意之肤舛,词之芜谚,非所恤也。嘉靖丙寅五月望日双溪渔人。
嘉靖丙寅为嘉靖四十五年(1566)。《跋》当作于《双溪乐府》完成之后。笔者曾设想,如其于撰《跋》掷笔之次年——隆庆元年(1567)即逝,则其生年当在成化十三年(1477)。但康海为其父张儒珍所撰《墓志铭》②,记张儒珍生于天顺六年(1462),张鍊为张儒珍的第六子。十六岁已有六子,不能不令人生疑。
于是,笔者继续查考。从方志中查到如下几条记载:
《续武功县志•建置第二》“教谕训导署”:“在学前街北。明嘉靖三十四年,教谕荆琨及邑绅士倡众捐修。万历九年知县曹崇朴移明伦堂旧堂西北旧基为敬一亭,辟门直堂。(俱见张鍊《重修庙学碑记》)”
《续武功县志•建置第二》“在城镇”:“孙真人洞(有万历三十年张鍊碑记)。”
《陕西通志》 卷二十七《学校》“西安府”: “兴平县学:……成化十年知县王琮、弘治九年知县朱萱、正德间知县李应阳、嘉靖间知县孔完重修。四十年知县朱文增修,武功张鍊记。”
《陕西通志》卷二十七《学校》“干州”:“武功县学:正德十四年提学副使何景明、知府刘祥、知县冯玮增修,万历九年知县曹崇朴重修,邑人张鍊记。”
《陕西通志》卷二十九《祠祀》“武功县”:“关帝庙:在城南道西,明隆庆年重修,邑人张鍊有记。”
以上记载说明,张鍊归里后经常为当地的修建撰写记述文字,其中最晚的乃万历三十年为孙真人洞撰写的碑记。据此,则张鍊至少活到了万历三十年(1602)。设如他于掷笔的第二年即去世,则其生年应在正德七年(1512)。此时,其父张儒珍已五十一岁,育有六子,毋庸置疑。且《掖垣人鉴》记张鍊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三十余岁考中进士,毋庸置疑。不过,这终究只是“大约”的推算,未能找到确凿的记载。
幸运的是去年冬天我来美国后,终于在“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中发现了已被禁毁的崇祯版张鍊《经济录》的影像本。更令人惊喜的是,此书在贾鸿洙所作《经济录序》后,竟然“奉取誊录”了杨绍程所撰的《(张鍊)墓志铭》。杨绍程(1549—1617),字儒系,号洛源。陕西岐山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河南道监察御史、山西参政等职。他刚直敢言,曾在“国本”之争中,请定储位而被夺俸;又曾抗疏力争请罢对倭寇封贡。其事迹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有所记载。这篇新发现的《(张鍊)墓志铭》中云:
公当嘉靖间为给谏,退而老于双溪之上。年九十有一卒。卒之二年是为万历庚子嘉平月十有三日,将归葬邑之焦阳,其孙杲步至峧,持状丐余铭,以余稔知公者。人言公受异人长生吐纳之术将不死,奈之何终归于尽也,乃其炳炳大节在人耳目,不可以无记述。……公生于正 德戊辰七月念有四日,以万历戊戌七月十有一日卒。
其中明确记载张鍊生于正德三年戊辰(1508)七月二十四日,卒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七月十一日。杨绍程既是张鍊的同乡,又是“稔知”墓主者,且为墓主之孙持其《状》,亲至岐山请铭,其所记,自是可信。至此,张鍊的生卒年当无可疑。而《续武功县志》“孙真人洞(有万历三十年张鍊碑记)”之记载,显然有误。
两个张伯纯 —— 张鍊、张琎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十三章《散曲的进展》中提到:“集合于康、王的左右者有张鍊、史沐、张伯纯、何瑭、康湋川诸人。”《全明散曲》中除收入张鍊的散曲外,还收入了张伯纯【北仙吕•点绛唇】《寿康对山太史》、【北双调•新水令】《寿康对山太史》两组套曲。但张伯纯为何许人,未见介绍。而曲家张鍊字伯纯,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张伯纯或许就是张鍊。二者究竟是一人还是二人,这引起了笔者探讨的兴趣。
在翻阅明人崔铣的著作中,发现《洹词》卷六有一篇《前陕西按察佥事舜泽张先生墓志铭》。墓志所记张琎,亦字伯纯。他是山西泽州人。生于成化丙戌二年(1466)五月十六日。弘治九年进士,授知河南尉氏,改宜阳,历官御史、按察佥事。生性刚直,正德时先后遭阉宦刘瑾、廖鹏及贪官张某诬陷,曾下诏狱三年。台臣数论列,诬乃明,然仍被除名。嘉靖初起用屈滞,又有仇家于当路阻之。故屏居山中十余年,读书谈道,考订古义得失。于嘉靖辛卯十年(1531)去世。著有《邃言》《舜泽记》《文集》等。
据此,则张琎(伯纯)尝与康海同朝为官(康海为弘治15年状元,正德五年被诬罢官里居)③,而比张鍊(伯纯)略早。山西、陕西又相邻近。这两套贺寿之曲,很有可能是张琎之作。因为,“张伯纯”所制曲名称康海为“太史”,张鍊之曲皆称康海为“舅”,如《寿对山舅六十四》《贺对山舅得逸子》等,故《全明散曲》所收张伯纯两组套曲,不会是张鍊之作。
《谿田文集》误将马理送张鍊之诗刊为《送张伯赵进士还武功》
理学家马理的《谿田文集》卷十一有首七律《送张伯赵进士还武功》。作者于诗题后注云:“进士,友人张待聘子,康对山甥。”(标点为笔者所加)诗注称张伯赵进士为张待聘子。张待聘即康海的堂姊夫张儒珍,于嘉靖十三年去世。康海为其所撰《登仕郎永寿王教授张君墓志铭》曰:“君讳儒珍,字待聘,别号东田居士……娶予叔姊,生六男子:铸、钥、铉、镐、镈、鍊,皆县学生。而铉、镐先君卒,镈、鍊戊子同科举人。”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称张鍊之父:“……儒珍,永寿王府教授,赠大理寺评事,配康氏,工部尚书汝楫公之孙女也。生子六,公即第六子。”据《续武功县志》载,六子中,长子铸,庠生;次子钥,嘉靖贡生,襄城训导、太原教谕;三子铉、四子镐,为县学生,早卒。唯第五子张鎛中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六子张鍊 中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马理卒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中④,其送儒珍子、康海甥中进士者,只能是张鍊。诗题“张伯赵”,“赵”字当为刊印之误。鍊,字伯纯。诗题应为《送张伯纯进士还武功》。
马理诗录于下:“若翁卬友几何期,文定康门奠雁时。□纪梦中亲几席,一朝都下见男儿。观光谒帝酬翁志,落笔惊人宛舅姿。凤翮依予还起去,渭阳椿树益兴思。”马理与康海为数十年的挚友,张儒珍亦其敬慕的故交,此诗表达了他为张鍊考中进士得“酬翁志”和“落笔惊人宛舅姿”的欣喜之情。
出仕仅六年即被免官的原因:
据(明)萧彦撰《掖垣人鉴》记载:“张鍊,字伯纯,号太乙。陕西武功县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二十六年六月由行人选刑科给事中,二十七年升湖广佥事,□□□年免官。”书中未言其被免官的时间及原因。《明人传记资料索引》第553页亦只云其“由行人选刑科给事中,累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且未言被免官。今人著作,也未见言及其罢归的原因。
考张鍊在短短六年的仕宦生涯中,却经历了两次波折:
第一次是嘉靖二十六年任刑科给事中时。笔者查到的有关记载如下:
(张鍊)……由行人司行人迁刑科给事中。齐东有红罗女田赋变,巡抚何鳌匿不闻。鍊特疏发其事。世宗震怒,下鳌狱。鳌党严嵩,嵩助(按“助”,古同‘锄’,除去之意。)鍊。
鍊知陕西总督曾铣才,与大学士夏言议,俾开府西陲,图复河套旧疆。嵩与言有夙隙,诬杀言及铣,更责谏垣,各予杖。鍊被杖几死,出为湖南按察司佥事。(《续武功县志》卷四《人物志第七》)
……又二年,选授刑科给事中。当是时,世庙颇修元默为治,分宜当国,与交知咸据津要。山东有红罗女者,鼓煽地方作乱,而开府何郎,相国故人,匿不以闻。公具疏力陈纵寇殃民诸不法状。上震怒,逮何诣京下之狱。分宜父子浼之不容,极之不逮,衔公刺骨。而时复有复河套之议。公居尝以西北苦外患,计在失河南故地,以是筹之桂洲夏公。公主其议,公具疏(疏草尚存),以石塘曾公足办其事,起开幕府经略之。牧马渐北徙,功计日可成。而会夏公以醮事忤上旨,分宜讽台省论劾曾公交结近侍官开边衅,连及夏公寘重典,言事者杖之廷,公独将不起,赖有与众援者得不死。(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
由以上记载可知,张鍊此次被杖几死,是因在两件事上得罪了奸相严嵩:
其一为疏劾严嵩之党山东巡抚何鳌不法事,致何被逮下狱。
何鳌,据焦竑编《国朝献征录》卷八十八黄佐撰《湖广左布政使何公鳌墓志》及卷四十五李本撰《资政大夫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沅溪何公鳌墓志铭》两篇墓志,当时有两个何鳌。一为广东顺德人,字子鱼,号雁峰者,正德三年进士,卒于嘉靖十二年。一为浙江山阴人,字巨卿,号沅溪者,正德十二年进士,由刑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其间曾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卒于嘉靖三十八年。张鍊于嘉靖二十六年所劾之何鳌,应为后者。
说何鳌为严嵩之党,亦有文献记载为证。据雷礼《国朝列卿纪》及《明史•七卿年表》 所载:何鳌于嘉靖二十六年逮狱,谪福建参议;嘉靖二十七年任应天府府丞;二十八年以右佥都御史复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二十九年南京兵部右侍郎,未任;三十年遣刑部右侍郎;三十一年升刑部尚书,直至三十五年十二月致仕。他于嘉靖二十六年被劾下狱后,若非得严嵩之助,怎能很快出狱、继续做官,且节节上升,直至做到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另据《明史•杨继盛传》载:杨继盛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恨之入骨。时为刑部尚书的何鳌遵严嵩之命,以‘诈传亲王令旨’之名治罪,致杨继盛于三十四年十月弃尸西市。 可见,何鳌确为严嵩心腹。
至于“山东有红罗女者,鼓煽地方作乱”、何鳌“匿不以闻”事,笔者未查到有关文献记载。不过嘉靖二十六年,山东巡抚何鳌率重兵镇压山东白莲教起义之事,在“中国菏泽网” 2009-06-17登载的《菏泽市文化资源情况介绍》中,有所介绍:
白莲教起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3月13日,谢汉(单县浮岗集人)、杨惠、慧金分别在汶上、巨野、单县发动白莲教起义。义军在单县浮岗集会合后,打败了明千户宋武臣部并击毙了邳州镇抚使王希文,朝野震动,明王朝派出山东巡抚何鳌率重兵镇压。官兵云集浮岗,烧杀抢掠,庐舍为墟。义军在百姓支持下,屡败官兵,终因寡不敌众,突围西去,死难者千余人。义军一部分突围南去,又坚持战斗了30余年。
单县信息港网“走进单县”中,载有《白莲教起义》一文,记叙更为详尽。为镇压义军,何鳌“亲临指挥”,“按剑督战”,“怒申军法,重立赏格,陆续增兵壮威,官军方步步进逼。杨、谢见众寡悬殊,于四月二十八日夜三更,率众向西突围,退走曹南李家集。继续遭到官兵堵截尾追和包围。官兵纵火烧村,起义军终因外无援兵、内无接济,寡不敌众,杨惠投火自杀,商大常、田斌战死,谢汉被俘虏就义。起义军被大火烧死者千人,约八百男子、四百女子被俘。”由此可知,当年何鳌率重兵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其所率官兵“烧杀抢掠,庐舍为墟”,害及地方百姓。山东红罗女借田赋事“鼓煽地方作乱”,亦嘉靖二十六年事。据此,所谓“红罗女田赋变”,很可能即白莲教起义事。即便不属白莲教,但根据何鳌镇压白莲教起义的表现,其平红罗女煽起的地方之乱,显然亦是以“烧杀抢掠”、贻害百姓为结果。张鍊不惧权势,疏发其“纵寇殃民诸不法状”,是其忠于给事中监察六部百司的职责,亦体现了其同情百姓苦难的一面。
其二为与大学士夏言赞决恢复河套之议。
关于恢复河套之争,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有专章记叙。明代的边患,北有北虏,南有倭寇。河套之地,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黄河在这里沿贺兰山向北,遇阴山之阻向东,又沿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状,故称“河套”。明代自北方游牧民族占据河套之地后,便成为其屡屡侵犯内地的基地。张鍊,陕西人,“居尝以西北苦外患”,“以是筹之桂洲夏公。公主其议,公具疏(疏草尚存),以石塘曾公足办其事,起开幕府经略之。”(见前引《(张鍊)墓志铭》)
桂洲夏公即夏言(1482─1548)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时为首辅。据《明史•夏言传》载:“贵州巡抚王学益、山东巡抚何鳌为言官论劾,辄拟旨逮讯。”“未几,河套议起……因陕西总督曾铣请复河套,赞决之。” 可见,张鍊劾何鳌,乃得夏言认可而“拟旨逮讯”。张鍊官秩虽不高(给事中为从七品),却因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⑤权力很大。张鍊于嘉靖二十四年任行人时,又尝奉命赴江西取免职家居的夏言入阁⑥,故其得“筹之桂洲夏公”,议复河套。而夏言援引入阁的严嵩,却构陷夏言、曾铣。夏言于二十七年正月被削夺保傅,以尚书致仕。十月弃市。曾铣,被严嵩害死于是年三月。张鍊则被廷杖几死,于二十七年秋出为湖广佥事。
第二次在仕途上遭受的沉重打击即在湖广按察司佥事任上。
《湖北通志》卷113“职官表”载,张鍊于嘉靖二十七年分巡荆西道,29年有施昱分巡荆西道。《通志》未载其29年后的去向。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有着明确的记载:
戊申秋补湖广佥事,分宪荆西。荆西承天为上龙飞之地。阉人廖以皇庄故受人投献占民田,讼理多瘐死狱中。公绐以狱必两造而后允,廖信之,出投献诸亡赖,公痛治之拟边戍。廖大失望。以是颇折中贵人之角,而权相意益不解。友人为公危之曰:“升高以缓,猎猛在宽。往日鲍陆足为镜戒。”公曰:“不然。仆囊者伏蒲抗言,何尝不计及此,然内有大憝,外逢恶党,前虎后豺,与其首鼠前却,无如一遵明宪,为一方屏翰,可无愧耳。今有父为飞廉,子为恶来,由来官长不敢正目,仆令父死杖,狴子死逃亡,道路流言以为快睹。仆之断断不疑,渠已付之无可奈何。渠之忿忿欲报,仆亦付之无可奈何。望祖有灵,必垂阴护,必不使仆复受咀嚼如前人也,复何虞?”庚戌,公遂落职。公之分宪荆西也,值连岁江水涨溢为患,公相其地,为巨堤障之,迄今赖其利;申保甲之法,以防境内之劫掠者,而又时时简阅训练、强其兵卫;楚多才,然亦多剽窃,公倡明经学,论文根极理要,以故识抆之士咸知名,当世人多去后之思焉。既归,筑室双溪,间垦土田,日饮诸知己,制长短调,令青衣子按声谱歌之,曰:吾将于此老矣!……隆庆改元,恩诏晋阶朝列大夫。
由此确知,张鍊于嘉靖二十七年秋出为湖广按察司佥事,二十九年落职归里。虽然,张鍊在任上多有建树,终因得罪了阉人而为严嵩所不容。他为保障一方百姓、不惧朝内权奸及其恶党的凛然正气不能不令人起敬。
六年仕途,两受重挫,皆因得罪了当时的权相严嵩。张鍊从康海、王久思等前辈的经历及自己切身的感受中,真正醒悟了。其曲云:
利名场路陡,是非海人稠。风云会里惹冤仇,趁早儿罢手。黄鸡浊酒穷将就,清风明月闲迤逗,狂朋怪友共追游。省出乖弄丑。(【北正宫醉太平】《偶书》)
“安乐窝权安乐,快活仙且快活。新诗新酒新酬和,闲花闲草闲功课。随多随少随缘过。想着他有权有势有风波,怎如我无名无姓无灾祸。”(【北仙吕寄生草】《有感》)
张鍊归里后,林下优游近50年,于91岁时寿终正寝。他的曲,比康、王之作少了些愤慨不平之气,而表现为较多真诚的醒悟和豁达的风度。看破一切,再不追名逐利,只求平安快乐,这是他归里后的生活态度,也是他散曲中的主要内容。前引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评价虽似偏高,却道出了其“野鹤”“闲云”的特色。这也许正是张鍊能够活到91岁的秘诀吧。
注释:
①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第1351-1360页),署理陕西巡抚毕沅为查缴违碍书籍,于干隆四十六年闰五月二十七日所具奏折。
②《康对山先生全集》卷36《登仕郎永寿王教授张君墓志铭》。
③参见拙著《康海研究•康海年谱》。崇文书局2004年出版。
④见薛应旂《谿田马公墓志铭》等记载。
⑤《明史•职官志》。
⑥据杨绍程撰《(张鍊)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