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让语文教育充满活力,语文教育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道的情感过程。重视语文教育情感的培育和渗透,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语文 情感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17-01
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情感教学,将情感具有的优势充分的发挥,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同时,还规定语文课程必须大力宣扬与培育良好的民族精神,以优秀的文化不断地熏陶学生,从而树立起他们热爱自己国家与中华文明以及为事业贡献的优秀品格,这对于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感氛围
语文教学的情感培育,是一个长久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师要点燃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之火,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首先要体味文中的情和意,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才能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情感培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启蒙者和播种者释放,情感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又是指挥者和收获者。集播种和收获于一身的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道触摸文章跳动的感情脉络,教师播种时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那么学生也就会进入“不能自已”的收获境界,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散发出丰富的人文信息与生活气息,造就语文教学的五彩缤纷,波澜迭起。
二、挖掘教材情感
正如古诗所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小学至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里面都或多或少的蕴含了一定的情感因素,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可再对课文进行平铺直叙、白无力的讲解,而是大力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情感内涵,将课文中抽象的道理化为学生具体的情感体验,以此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时,因为时代背景是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忘记而又不愿记起的文革时期,这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是一个有着遥远时空距离的盲区,因此,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对文革这对特殊的历史向学生进行了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巴金的遭遇,然后再重点讲述巴金对小狗的愧疚和反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对小狗包弟的深沉的思念和真正的忏悔的背后,是对自己在那个时期背叛真诚的无情的解剖,是对自己无力保护自己所爱的痛苦,让学生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使学生铸造一颗坦诚求真的心,如此,我们便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多媒体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体可以将自身具备的构图、色彩和音乐方面的美将课文中的因素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使得文字的描述更加地鲜明而集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感觉器官感受文章的诗意,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讲述变动形象化,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生情感,整个课堂充满了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加以突破,更好地悟到课文传递的情感宗旨。
在讲《雷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戏剧的舞台表现形式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可先播放视频段落,与学生一起边看边评,让学生初步了解戏剧的一些知识。在历数人物命运的过程中,逐步发掘影响人物命运走向的社会因素,从而为感受戏剧的社会教育意义做好铺垫。
四、诵读体悟情感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闪烁着思想光芒,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富含思想精华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例如在教读《离骚》时,就要抓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等名句,通过反复多遍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能从读中悟出屈原的那种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也积极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唤起学生的内心视象,形成美妙的视觉画面,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五、拓展课外阅读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若是想靠教材中几十篇文章来完成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还应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学习某篇课文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其情感目标相同的经典著作,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以此达到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拓宽学生文化视野的情感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了《热爱生命》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等这些著作,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了古代议论散文《劝学》《寡人之于国也》之后,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让学生通过阅读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学习了《雷雨》《哈姆莱特》这些名著之后,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家》《巴黎圣母院》《复活》《悲惨世界》《安哪卡列尼娜》等,让学生通过与文学大师进行心灵对话,获取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養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明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研究[J].语文学刊,2013(7):173-174.
[2]王玉杰.高中语文教师情感教育能力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语文 情感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17-01
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情感教学,将情感具有的优势充分的发挥,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同时,还规定语文课程必须大力宣扬与培育良好的民族精神,以优秀的文化不断地熏陶学生,从而树立起他们热爱自己国家与中华文明以及为事业贡献的优秀品格,这对于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感氛围
语文教学的情感培育,是一个长久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师要点燃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之火,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首先要体味文中的情和意,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才能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情感培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启蒙者和播种者释放,情感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又是指挥者和收获者。集播种和收获于一身的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道触摸文章跳动的感情脉络,教师播种时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那么学生也就会进入“不能自已”的收获境界,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散发出丰富的人文信息与生活气息,造就语文教学的五彩缤纷,波澜迭起。
二、挖掘教材情感
正如古诗所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小学至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里面都或多或少的蕴含了一定的情感因素,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可再对课文进行平铺直叙、白无力的讲解,而是大力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情感内涵,将课文中抽象的道理化为学生具体的情感体验,以此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时,因为时代背景是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忘记而又不愿记起的文革时期,这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是一个有着遥远时空距离的盲区,因此,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对文革这对特殊的历史向学生进行了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巴金的遭遇,然后再重点讲述巴金对小狗的愧疚和反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对小狗包弟的深沉的思念和真正的忏悔的背后,是对自己在那个时期背叛真诚的无情的解剖,是对自己无力保护自己所爱的痛苦,让学生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使学生铸造一颗坦诚求真的心,如此,我们便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多媒体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体可以将自身具备的构图、色彩和音乐方面的美将课文中的因素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使得文字的描述更加地鲜明而集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感觉器官感受文章的诗意,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讲述变动形象化,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生情感,整个课堂充满了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加以突破,更好地悟到课文传递的情感宗旨。
在讲《雷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戏剧的舞台表现形式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可先播放视频段落,与学生一起边看边评,让学生初步了解戏剧的一些知识。在历数人物命运的过程中,逐步发掘影响人物命运走向的社会因素,从而为感受戏剧的社会教育意义做好铺垫。
四、诵读体悟情感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闪烁着思想光芒,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富含思想精华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例如在教读《离骚》时,就要抓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等名句,通过反复多遍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能从读中悟出屈原的那种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也积极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唤起学生的内心视象,形成美妙的视觉画面,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五、拓展课外阅读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若是想靠教材中几十篇文章来完成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还应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学习某篇课文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其情感目标相同的经典著作,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以此达到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拓宽学生文化视野的情感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了《热爱生命》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等这些著作,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了古代议论散文《劝学》《寡人之于国也》之后,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让学生通过阅读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学习了《雷雨》《哈姆莱特》这些名著之后,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家》《巴黎圣母院》《复活》《悲惨世界》《安哪卡列尼娜》等,让学生通过与文学大师进行心灵对话,获取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養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明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研究[J].语文学刊,2013(7):173-174.
[2]王玉杰.高中语文教师情感教育能力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