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预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分别从预习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精心设计作业纸提升预习实效等方面去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有效预习;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一、预习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多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语文课的目的,一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训练分析、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因此预习应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教学是注重以学生为主,特别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通过反复颂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这样做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语文还是从语言文字中读懂,在读中感悟。我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作者失望的心情时,抓住“乏味”一次。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课堂还给学习。让学生体会“乏味”的草地,我从网上找来一张草地的图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学生观察和思考。三是相信学生,让学生尽情发挥,绘制美丽的画卷。从课文中去感悟,学生会去画,如果许多孩子一起来画,那么他们一定会画出一片多姿多彩的画的原野!我们要相信学习,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活动的空间。语文课,最美的应该是语言文字!学生从文字中读懂的,学生脑海中想象的,永远比我们出示的画面更美!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预习的时候,要從学习的角度引导学习的思考和分析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预习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一提起预习课文,大家可能都认为就是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调查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在课前预习中,对学生的要求仅仅限于口头要求。由于没有对预习的明确指导和书面的落实,预习的实效性不大,要提升预习语文课文预习的效率,就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目标和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读,读就是读课文。预习读课文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有目的的去读,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要有不同的作用。如,对课文的第一遍,可以大声的读,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做上标记,可以边读边解决,也可以读完后进行解决。读第二遍时,可以默读,读的时候思考课文大致内容说的是什么,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知道。这样通过两遍的读,学生能够大致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如果再读书几遍,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2)查。查工具书,也可以查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可以在读之前查,也可以在读之后查,亦可以边读边查,这就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在预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在初读时,对于一些情节有些不能理解。由于时代的距离,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份、创作背景,都不太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预习指导时,提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书、课文相关注释等方式,查找、并收集关于军阀割据、李大钊生平的资料等相关背景资料,便于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为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十六后创作此文的又有何深远意义,提供了充分的背景知识储备。
(3)思。即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事实上,思考它并不是以单独的个体形式而存在的,在预习课文的全部环节中,思考都是无处不在的。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在预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会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真理是什么?为什么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初读感知这个环节中,会在思索作者想要说什么,旨在通过文章表达什么主题。在初读的过程当中,又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作上标记等。
三、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提升语文预习实效
要提升语文预习的效果,老师往往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些预习要求和任务,同时也要求学生把预习的效果呈现出来。而把预习的情况,写在纸上,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同时也加深学生对预习知识的印象。真正把课文预习搞好,作业纸的设计还是一个关键,明确了预习的各项要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预习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呢?我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预习作业纸,让学生把预习效果呈现出来,这样便于老师因材施教,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老人与海鸥》一课,我是这样设计作业纸的:(1)读顺课文:①初读课文,边读边用圆圈把自己生字、多音字连词圈出来。用“”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四字词语、成语;②再读课文,用“1、2、3……”标出自然段。把你觉得难读的句子或者有意思的部分大声多读几遍;③三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在书上用“?”标出生字、生词、语句等有疑问的地方。(2)了解内容:读完课文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出来。(3)自学字词:读一读,认清字形;查一查,理解字义;练一练,扩词两个。(4)好词佳句:在课文中用“~~~”划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5)查找资料:把你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整理出来。
总之,进行对高年级小学语文课进行有效的预习,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以提升预习的实效,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红平.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方法探微[J].教育艺术,2011,(5):16-17.
2.王雪梅.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效预习策略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3):63-64.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有效预习;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一、预习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多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语文课的目的,一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训练分析、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因此预习应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教学是注重以学生为主,特别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通过反复颂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
这样做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语文还是从语言文字中读懂,在读中感悟。我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作者失望的心情时,抓住“乏味”一次。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课堂还给学习。让学生体会“乏味”的草地,我从网上找来一张草地的图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学生观察和思考。三是相信学生,让学生尽情发挥,绘制美丽的画卷。从课文中去感悟,学生会去画,如果许多孩子一起来画,那么他们一定会画出一片多姿多彩的画的原野!我们要相信学习,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活动的空间。语文课,最美的应该是语言文字!学生从文字中读懂的,学生脑海中想象的,永远比我们出示的画面更美!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预习的时候,要從学习的角度引导学习的思考和分析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预习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一提起预习课文,大家可能都认为就是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调查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在课前预习中,对学生的要求仅仅限于口头要求。由于没有对预习的明确指导和书面的落实,预习的实效性不大,要提升预习语文课文预习的效率,就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目标和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读,读就是读课文。预习读课文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有目的的去读,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要有不同的作用。如,对课文的第一遍,可以大声的读,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做上标记,可以边读边解决,也可以读完后进行解决。读第二遍时,可以默读,读的时候思考课文大致内容说的是什么,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知道。这样通过两遍的读,学生能够大致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如果再读书几遍,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2)查。查工具书,也可以查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可以在读之前查,也可以在读之后查,亦可以边读边查,这就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在预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在初读时,对于一些情节有些不能理解。由于时代的距离,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份、创作背景,都不太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预习指导时,提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书、课文相关注释等方式,查找、并收集关于军阀割据、李大钊生平的资料等相关背景资料,便于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为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十六后创作此文的又有何深远意义,提供了充分的背景知识储备。
(3)思。即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事实上,思考它并不是以单独的个体形式而存在的,在预习课文的全部环节中,思考都是无处不在的。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在预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会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真理是什么?为什么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初读感知这个环节中,会在思索作者想要说什么,旨在通过文章表达什么主题。在初读的过程当中,又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作上标记等。
三、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提升语文预习实效
要提升语文预习的效果,老师往往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些预习要求和任务,同时也要求学生把预习的效果呈现出来。而把预习的情况,写在纸上,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同时也加深学生对预习知识的印象。真正把课文预习搞好,作业纸的设计还是一个关键,明确了预习的各项要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预习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呢?我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预习作业纸,让学生把预习效果呈现出来,这样便于老师因材施教,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老人与海鸥》一课,我是这样设计作业纸的:(1)读顺课文:①初读课文,边读边用圆圈把自己生字、多音字连词圈出来。用“”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四字词语、成语;②再读课文,用“1、2、3……”标出自然段。把你觉得难读的句子或者有意思的部分大声多读几遍;③三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在书上用“?”标出生字、生词、语句等有疑问的地方。(2)了解内容:读完课文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出来。(3)自学字词:读一读,认清字形;查一查,理解字义;练一练,扩词两个。(4)好词佳句:在课文中用“~~~”划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5)查找资料:把你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整理出来。
总之,进行对高年级小学语文课进行有效的预习,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以提升预习的实效,从而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红平.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方法探微[J].教育艺术,2011,(5):16-17.
2.王雪梅.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效预习策略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