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拳要诀阐释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精气神
  内练五脏,培气养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气安于内,而神现于外。气沉则神明意宁:神明则能眼观四方、耳听八闻而传之于心。意宁则能心中朗朗,应之万变。审势、待时、度距就此出焉。若气浮,则神散意乱,应则迟滞,动则笨拙,心中无主而败势尽露。
  【阐释】
  练武者要内外兼修,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炼一口气”,就是这个意思。五祖拳乃属外家拳种,有它独特的运气法——“狮子吼”运气法,通过气贯丹田的方法来达到真气内归。另者,“摇身抖甲”的功法始终贯穿在五祖拳的运功发劲的过程中,这个功法的运用可使身体的内脏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也就是说它直接对内脏起着一定的按摩作用。此外,它还有它的内功修持方法,通过“罗汉神功”的锻练可以达到易筋通络、引气洗髓的目的。
  经过了五祖拳的训练可以内练五脏六腑、通经活络,加强其消纳运化以生新血,由血生精,由精化气,由气化神,是故精神充沛,正气内生,而外邪不侵,其身健矣!
  气主沉而安于内,守于丹田。神开窍于眼而现于外。气能沉则头脑清醒,神志明朗,可处乱中之静。神志明朗则眼力锐利,耳朵灵敏,可察小观微,听八方之动静;头脑清醒则能接纳耳目传入之信息,迅速做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应之万变。审势、待时、度距就此出焉!若气浮,则精神泛散而心中零乱,其反应必定迟滞,其行动必定笨拙,焉有不败之理!
  二、心意形
  意授于心而主形。以形藏意,用意导形,时隐时现,令人莫测。
  【阐释】
  神开窍于眼,通过眼睛的观察,把信息传之于心(这里谈的心是指大脑)。经过心的分析、决策,从而产生了意。意再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指导着身体的各个部分进行运动。由此可知身体外形的运动是由意所指挥的,意是由心所产生的。所以说意授于心而主形。
  在技击中,有时要利用外形的变化来掩盖心的本意,让对方不明我方的战术,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进攻目的。有时要把心意彻底地表达出来,要做到意到、眼到、步到、手到、劲到,用猛不可挡的进攻去战胜对方。这就是说在技击的过程中,内在的意图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有时要深深地隐藏起来,有时要彻底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对方感到难以捉摸。这就是形与意结合变化的技巧,也是武功中一种高深的技巧。
  三、论劲
  蓄势而后发,劲从力中生。蓄如弓满月,发似箭离弦。发劲不运腰,朽木摧不倒。
  【阐释】
  劲与力有所不同,力量是劲的源泉,劲是从力量中派衍出来的。劲的产生是积蓄在身体中的力量通过快速的运动而发出的一种爆发的力量。这就称为劲力。
  爆发力的产生有两个因素:力量与速度。没有力量只有速度,发出来的劲力轻飘而无威力。没有速度只有力量,其劲力笨拙而难以伤到人。只有通过协调的运动方法快速地把力量发放出来,才能成为强大的劲力。故武术谚语中有“重招不重劲,不是好拳经”之说。
  在发放劲力的过程中,要求是一个整劲,集全身之劲力于拳掌之上。因此,劲力必须由足产生而发之于腿,运转于腰而吐之于肩,以气催力而贯之于拳掌。在这中间,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郾传递和转换腰腿的力量为手臂的力量。2.郾大大地增加碰击时的质量。
  腰部不参与而单靠手臂的力所发出的劲力是不足道的,所以说“发劲不运腰,朽木摧不倒”。
  四、刚与柔
  武道不外刚、柔二法,刚在他人前,柔承他力后;刚者先发制人、动速势猛,柔者后发制人、引化灵巧;刚可克柔,柔可克刚;全刚易折、全柔易缠,刚柔相济,操胜在手。
  【阐释】
  刚与柔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两种不同的武术运用方法(战术)。用快速、有力、猛烈的先手进攻(刚在他人前而先发),一般就称为刚法。用灵活、巧妙的技法顺势吞化对方的进攻(柔承他力后而消除),这种方法就称为柔法。概而说之,刚法多属攻势,柔法多属守势。刚与柔(攻与守)之间的胜负并无定势,“柔可克刚,刚可克柔”,这要依双方功力的深浅、用法的正确与否而决定。只言“柔可克刚”或“刚可克柔”都是偏面的。
  善于运用攻法的,一旦看准对方的薄弱环节,或者突破对方的防守,便以闪电般的攻击、趁虚而入去制胜对方,这就是“善刚者刚其不柔”。善于运用守法的,以灵巧的方法顺势引进对方的技手、化解它的进攻,从而将对方击败,这就是“善柔者柔其不刚”。
  一味的进攻是盲打,易被对方所趁(全刚易折)。一味的防守是挨打,只有受挨击的份(全柔易缠)。这两者都不是好的战术。
  在进攻之时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招出击,同时要清醒知道自己的弱点。在防守之时要时刻准备着,一旦化解了对方的来招就立即发动勇猛的进攻。这才是正确的战术,这就是“刚柔相济,操胜在手”的道理。
  五、动与静
  动、静、虚、实,变化无穷。静如水而无常形,动如风而不停留。以静待动,舍我从人,以动乱静,舍人从我。静而无动为之呆,动中无静为之乱。动静结合,势猛技利。
  【阐释】
  动与静是技击运动中两种对立又统一的运动状态,在技击中动与静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不断地变换和转化的。静时要像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令人无法猜测它的变化。动时要像风一样,一刮而过、不停留下来,让人没法捉摸它。
  以静待动,要使我方的动作去适应对方的变化,用“顺”字诀去引化吞掉对方的攻击(舍我从人)。以动乱静,要用“诱”字诀去欺骗对方,让对方变不动为动,从而使之符合我方的要求,或进入我方的圈套(舍人从我)。
  若是只静而不动,则其势必然呆板,若只动而没有静,则其意必然紊乱。势呆意乱,必败无疑,因此在技击中动静要有有度的配合。该静时静,该动时动,动中寓静,静中待动,这就是技击中必不可少的韵律。
  六、虚与实
  虚者,示之有形而无形;实者,示之无形而有形。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交错变化,明我而乱敌。练时无形如有形,用时有形如无形。
  【阐释】
  虚是无形、摸不着的意思。实是有形、存在的意思。
  在战术上,有意地暴露空隙让对方有机可趁,而后再引进使之落空,或用对方认为无进攻能力与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向对方发出攻击。在战略上,伪装弱小去麻痹敌人,或虚张声势去恐吓敌人。这都是虚与实的关系的高明的运用,这就是“虚者,示之有形而无形;实者,示之无形而有形”。   虚与实的不断交错变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往往可以使对方产生判断的失误而处于被动的地位。庄子在《说剑篇》所提到的:“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就是虚实变化的策略的运用。
  在招势的训练的过程中,要像敌人就在前面一样,对之发招进攻或者防守,这样可以强化每招每势的竞技反应能力。若在技击的过程中,一旦得势就要把对方当成不存在一样,大胆地放手去运招扑击。若一踌躇,就会失去先机。这就是“练时无形如有形,用时有形如无形”的意义。
  七、论势
  得势者胜,失势者败,审势而后立策。审其虚实,度其强弱:实则避之,逆来顺受;强则化之,以柔克刚;虚则击之,出其不意;弱则逼之,以刚制柔。
  【阐释】
  在竞技场上,得势者胜利,失势者失败,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但如何去得势,如何去审势,如何根据不同的形势去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决定相应的对策(立策),却是不容易的。它要靠大脑(心)反应的灵敏、机体反应的迅速与经验不断的累积,通过这三方面的有机的结合,才能准确地做到“审势而后立策”。
  一般地说,在临场上首先要判断对方的虚与实、强与弱,而后选择具体的战略战术。若对方实力雄厚、刚强,就应采游击迂回的战术来避开对方强劲有力的进攻(实则避之),或用逆来顺受、顺势引进吞化的战术,以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去对付它(以柔克刚)。如果发现对方露出破碇,或者发现对方的薄弱的环节,就要快速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虚则击之)。如果对方弱小无力、功底浅薄,就要用刚的方法逼近迎上,猛烈地进攻,一鼓作气去击败对方(弱则逼之)。这就是“实则避之,逆来顺受;强则化之,以柔克刚;虚则击之,出其不意;弱则逼之,以刚制柔”的战略方针。
  八、论时
  审势不如待时,千古不失之机。进而未稳、发而未至、变而未尽、过而未成,于此中解悟权变制敌,则无往而不胜。
  【阐释】
  观察分析形势固然重要,但准确地等待时机去进攻敌人更重要。在对方的步法已进而未站稳,招势已发出而未到达,技法和姿势已经变换但动作尚未完成,旧力已经发过而新力尚未发动,以上这些情况都是极其短暂的一瞬间。其时对方处在进退困难、变化缓慢、躲闪不灵活的状况中,如果我能在这个时候发出进攻,我方焉有不胜之理!话虽然这样说,但要做到谈何容易!必须具有很高的武功造诣和不断地去领会解悟这种时机的人才能做到。
  九、度距
  度距立势须眼疾、身灵、步快,毫厘之差而得失立辨,其术奥矣!
  【阐释】
  在技击中,双方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可分为肩撞、肘击的距离,手击的距离,腿击的距离和恰在腿击之外的距离。了解这些距离对准确、有效的进攻和防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技击中按我方的战略和战术的需要去运用这些距离,就能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然而要应用这些距离,就必须首先判断和目测这些不断变化的距离。“度距”就是这个意思。
  在技击中,双方的位置是不断地变换的,故双方的距离也是不断地改变的。要准确地判断在活动过程中双方所处的瞬间的距离是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有锐利的眼力去观察和判断,还要用灵活的身段、快速的步法去不断调整双方的位置,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的累积。
  在技击中,一旦对双方的瞬间距离判断失误,进攻或防守就将落空或者不到位,从而造成劣势和被动的局势,故可以说“度距”是技击中一个重要的技术、一种深奥的技术。
  十、用势总诀
  以静待动,运柔制刚;以速御迟,使刚克敌;以虚击实,出其不意;以拙制巧,待时而发。
  【阐释】
  用势总诀指的是五祖拳的技击的战略方针。
  1.郾以静待动,运柔制刚
  五祖拳的技手属于小架势,招数的使用简练而且密集,有利于防守而善于近攻短打。故它立足于以静待动,后发制人,不主张与对方硬拼,与敌接手先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化开对方的攻击,而后再施于反击。
  2.郾以速御迟,使刚克敌
  以快打慢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问题在于什么时候应用,怎么样应用。一般地说,一旦得势(化开对方的进攻或对方已暴露了空隙)便一招连一招、一势接一势快速地强攻猛打,用浑厚刚强的“金刚之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打击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以刚御迟,使刚克敌”。
  3.郾以虚击实,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乃兵家要法,取胜之道。对于将要进攻的地方却故意放弃,用虚招(假动作)与之应付、诱惑,等他应接不暇,对我方欲进攻的目标失去了防守之时,我方便可趁其不备突发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
  4.郾以拙制巧,待时而发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人动我不动,人变我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形拙而意不拙。定神而明察,寻求那已变未成、已动未了之一瞬间,此时发招进击则没有不成功之理。但是这样的战术是一种高深的技艺,无相当的武学造诣和素养的人是难以做到的。
  十一、五到六快
  拳有五到、六快。五到者,意到、眼到、步到、身到、拳到,打人无不倒。六快者,意快、眼快、步快、身快、手快、腿快,以快制慢乃古今之恒说。
  【阐释】
  发招出拳若能做到意到、眼到、步到、身到、拳到(五到),就说明在发拳的过程中做到了动作高度的协调,所发出的劲力是一种整劲,而且十分顺达。这样的出拳所产生的劲力必然是浑厚刚强、无坚不摧的,故“打人无不倒”。
  在“运招要诀”中提到的快,在这里作出了具体的说明,这就是:意快(思维敏捷,决策果断)、眼快(眼光锐利,观察全面)、步快(步法轻盈,移动迅速)、身快(身段灵活,变化自如)、手快与腿快(攻防及时,发招迅速)。可见快是一切技击招势的基础。善刚者要快,善柔者也要快,灵巧者也必须快,所以说快是武术技击法中的一大要素,是达到技艺高深、造诣非凡的阶梯。
  十二、论步
  八法步为先,先稳、固下盘,后灵、动其身。只稳不灵慢也!只灵不稳浮也!慢则易制,浮则无根。灵中见稳,动中术静乃步法之真谛也!
  【阐释】   五祖拳的技击法也称为六门八法。六门者,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八法者,拳、掌、桥、身、肩、节、腿、步八种技法。在八法之中,步法是其他七法的运载工具。任何神拳妙腿如果没有步法的配合都是枉然的,因为步法的移动总是在拳打脚踢之前,故“八法步为先”。
  要练好步法,首先要训练步的平衡状态(稳步),通过桩功的练习,稳固其下盘,然后再训练步的灵活、快速的变化,这样步法才有根带基,在步法的应用中才能达到灵而不乱、快而不浮。如果只是稳固(具有良好的平衡状态)而不灵活,其势必定呆板,动作也就迟缓。步不快则拳慢,不但难得先机,而且易被对方所制。如果只是变化灵活、快速而不稳(没有良好的平衡状态),那么其势必然轻浮。步不稳则拳乱,自己站不稳,如何打他人!因此,灵中见稳、动中求静的步法才是高深的步法。此乃技击之精义也!
  十三、手法四诀
  手法四诀:吞、吐、浮、沉。
  吞如饿虎吞食,吞化对方之技于无形;吐如疾箭离弦,迅速出击;浮如风吹羽毛,借力发劲浮动对方;沉似顽石投江,拒敌于身前。
  【阐释】
  1.郾吞
  吞是吃下的意思。它是用微妙的手法、灵活的身段将对方的进招顺其势而引进,使之落空,像吃东西一样,把对方的招数、力道一齐吞了下去一样,将之化于无形,使对方暴露空当或失去重心,这就是以柔克刚之法。
  2.郾吐
  吐是出击的意思。无论是主动的进攻或是当把对方的桥手引进落空之后,不管出拳还是用腿都要像脱弦的疾箭一样,快速有力地出击,给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使对方防不了、架不住,这就是以速御迟之法。
  3.郾浮
  用“浮”字诀是要借力发劲,寻找对方的支点,运用腰、肩、臂之劲力把对方的桥手甚至对方的身躯向上弹架而浮起来,使之暴露空当,或失去攻势,或失去重心而跌倒,这是四两拨千斤之法。
  4.郾沉
  用“沉”字诀要使寸劲,在与对方交手接招之际,发寸劲把对方的桥手沉压而下,使之像石头沉到江中一样不能再浮起来,让它无法发挥它的技击功用,形成抽已慢、变已迟的劣势,从而有利于我方的进击。这个沉劲是要借助沉肩坠肘之势来完成的,这是以刚制敌之法。
  十四、桥法四诀
  桥法四诀:过,有桥桥上过;添,无桥添作桥;断,见桥即断桥;粘,粘桥不离桥。
  【阐释】
  1.郾有桥桥上过
  指的是在用桥手与人接招时,用扣、压、带、拨的手法去打开其桥手,造成对方的破绽,并从此处进击。这种方法就像找到一座桥,再从桥上经过去打击对方一样,故称之为“过”。
  2.郾无桥添作桥
  指的是为了使对方出现破绽,我方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桥法与手法去同对方接触或者碰击,从而制造出有“过”的机会。这种方法就像主动地去添上一座桥,再想办法从桥上去进攻敌人一样,故称之为“添”。
  3.郾见桥即断桥
  指的是在交手时,我方的桥手处于不利的位置将为对方所制而产生破绽,有被对方可趁之机,此时,我方必须马上撤离与对方接触的桥手,化去这个不利的形势。这种方法就像害怕对方从桥上过来而把桥砍断一样,故称之为“断”。
  4.郾粘桥不离桥
  指的是双方交手时,我方的桥手占了优势,对方欲拆离桥手的接触、逃脱而去;此时,我方的桥手必须紧紧地跟着对手的桥手,随之变化而变化,不让对方脱离。这种紧跟粘住不放的方法,就称为“粘”。
其他文献
期刊
<正>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阅兵在京举行,在全国人民感受来自祖国的凝聚力与团结的同时,阅兵式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人记忆深刻。小长
在素有“通背窝”之称的大连,习练五行通背拳的人众多,大多以练五行掌(摔掌、拍掌、劈掌、穿掌、钻掌)单操为主。五行通背拳名家葛太然先生所传五行掌单操特点主要是,强调如何练好及用好“挤滚穿、捋带勾”的小手法,其典型代表动作为捋带摔拍掌(图1),又称“鬼拉栓”,在五行通背拳里有“学会鬼拉栓,神鬼都不怕”之说。“鬼拉栓”意思是指枪栓拉开后,近距离“贴粘挨连随”,扣动扳机,连发击敌,对手是跑不掉的。  拳谱
1月19日晚,超级大乐透第15008期开出头奖54注,单注奖金高达535万元。来自湖北武汉的钱先生独揽50注头奖,总奖金高达2.67亿元,创造了体彩历史上第二巨奖、湖北彩市历史上第一巨奖!  “今天早上我已经召集所有的亲戚开会,商讨分多少钱给他们帮助改善生活。”1月20日下午,2.67亿元巨奖得主钱先生的一席话,让现场所有人意外,直赞他是“中国好亲戚”。  “中国好亲戚”奖金分亲友  1月20日下
一、弹弓之构造  弹弓与寻常发矢之硬弓,完全相同。弓胎皆竹制,以南竹胎为佳,外为牛筋,内衬牛角,首尾长十八拳。此所谓十八拳者,即自其一端起,用手握之,以至彼端,恰为十八拳也。质言之,即掌面开阔之十八倍,如掌阔二寸,弓长三尺六寸是也。此为普通之弓。  其功深而力大者,则胎虽亦为竹制,其外之牛筋,内之牛角,皆易为钢片,两端耳索,以头发、铜丝、麻等合制之。此弓之力较强,发射亦远。弓上激矢之弦,皆以丝制,
摔跌,是中国武术四大技法中“踢、打、摔、拿”之一。在现代徒手搏斗技术中,摔跌技类似于摔跤而又不等同于摔跤,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运用技巧使对方失去重心倒地而达其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较之摔跤更敏捷,具有更大的伤害力,实战性和适应性更强,轻则可以打翻对方,重则可使对方致残。  摔跌技不是单独出现于武术搏斗中的,它与踢、打、拿是相辅相成的,它与拿法属于一个类别,是制人而不伤人的高雅技术,比起踢、打二技的凶残
太极拳是我们独有的国宝。如何让广大民众掌握和运用这个国宝,尚有十分广阔的天地。就人群言,青少年希望自己聪慧明达,中老年人希求健康长寿,所有人都希求自身协调、家庭和睦、处
1病例资料患者男,29岁,因“颅脑损伤后反复发作性抽搐29年”后于2009年4月20日人院。患者家属述患者满月时不慎跌伤头部,伤后意识模糊,当时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当时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4-2009年间去骨瓣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病例115例,分大骨瓣减压组(A组)和常规骨瓣
【正】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成立于1998年,该系已发展为管理规范、教学先进、训练科学的先进单位,初步形成"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开设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