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1a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3例。年龄52~82岁,平均(65.6±12.3)岁。患者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均见膀胱内宽基底肿瘤,行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为尿路上皮癌。42例患者均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肿瘤整块切除术,获得包括肿瘤、黏膜、固有层、肌层等层次的全层病理标本,以准确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并进行病理分期。

结果

本组42例手术均1次顺利完成,2例术中发生轻度闭孔反射。共切除肿瘤65枚:侧壁36枚,后壁19枚,三角区10枚。肿瘤直径0.5~3.5 cm,平均(2.1±0.6)cm。术后病理层次清晰,病理分期分别为:Ta期16枚,T1期49枚,其中T1G3肿瘤32枚。随访2~11个月,平均6个月。肿瘤复发3例,无病理分期进展者。

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安全可靠,术后病理可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并进行病理分期。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高危小肾癌(局部进展或同时性肿瘤转移)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其与肿瘤复发、预后的关系,为高危小肾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21例高危小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27~75岁,平均(61.5±7.1)岁。肿瘤直径2.0~4.0 cm,平均3.3cm。分析其病理类型、病理分期、Fuhrman分级、肾周组织及静脉侵犯、脉
期刊
目的比较分期管形包皮岛状皮瓣术式和分期尿道板重建卷管术式治疗重度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第1次手术时的年龄2~3岁,平均2.4岁。尿道下裂分型:阴茎阴囊型32例,会阴型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其中阴茎阴囊型15例,会阴型27例。采用分期尿道板重建卷管术式,第一期手术单纯矫正阴茎下弯,将阴茎背侧包皮纵
目的总结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肾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施行的178例经阴道NOTES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已婚已育女性。年龄23~71岁,平均47岁。体重指数14.7~31.9 kg/m2,平均23.6 kg/m2。术前诊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与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42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组),男272例(63.7%),女155例(36.3%)。年龄43~63岁,平均53岁。肾结石218例(35.6%),输尿管结石158例(25.8%),肾结石伴发输尿管结石23例(3.8%),膀胱结石28例(4.6%)。收集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950例体检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对
期刊
期刊
目的对比经后腹腔与经腹腔入路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的技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418例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其中采用经后腹腔入路(经后腹腔组)157例,经腹腔入路(经腹腔组)261例。经后腹腔组和经腹腔组患者的年龄(51岁vs.51岁,P=0.593)、男/女比例(111/46例vs.186/75例,P=0.184)、体重指数(25.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