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永远在路上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wy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那样一个时代,硝烟摧毁天空的湛蓝,悲哀,比乌云更暗;战火蹂躏希望的沃土,恐惧,比深渊更深;黎明前歇斯底里的呼唤,渴望,比火药更烈。漫长的黑暗里,光明的游丝被阴影覆灭,深陷于生命枯朽的恐慌中,仍有这样一群人,用血光刺破阴霾的笼罩,用无畏唤醒沉睡的国人,用青春铺就未来的画卷!孤注一掷,绝处逢生,艰苦卓绝,祖国因为他们而崛起,有血性的人民在遍地盛开的红莲里重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技落后的年代,戰士们用并不先进的武器迎难而上,一次次抵御敌人猛烈的进攻。枪林弹雨里,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祖国的复兴。辗转山河,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其艰难常人无法想象。翻雪山,过草地,横渡江,环境恶劣,饥饿疾病纠缠,死亡随时降临。一天一粒黄豆的辛酸煎熬,脚底磨破的咬牙坚持,战士们相互鼓舞,彼此扶持,再绝望的境地,因为有信念,也可以创造奇迹。
  贺炳炎手臂中弹需要截肢,在没有医疗器械的情况下,他凭借不可磨灭的意志承受骨肉分离的痛苦;耿彪长征中染上疟疾,每天在冰与火的磨难里挣扎,可他一听到战斗的号角吹响,便毅然端起枪支,冲在最前面。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解放全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今天的我们,却时常因为一些挫折而后退,逃避前方的坎坷,退往安逸的平原;时常忘了曾立下的誓言,因一时的懒惰,就停止奔跑。我们处在这样的玻璃房里,旁观窗外流动的风景,那样的时代离我们很近,又仿佛很远。
  长征其实永远在路上,我们却忘了背上坚韧的行囊,我们的肩上仍旧背负着使命,但很多时候,却视而不见。望着演播厅冉冉升起的一颗颗红星,上面写着英雄的名字,望着革命先辈历经风霜的脸庞,动容,反思。我们缺少他们身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应拥有那样炽热的灵魂。铁血岁月,世人传颂的英雄篇章,在光阴的变迁里,依然闪闪发光。
  即使在和平年代,祖国的繁荣,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需要接过光荣的旗帜。长征永远在路上,当用尽一生的时间学习、感悟、获得。日常的生活里,不管遇见多大的磨难,逆流而上,有信念在,仍旧会开出希望的花。目视前方,脚踏实地,勇往直前,踏过的坎坷,必将化成芬芳。
  【作者系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高一(15)班学生】
其他文献
劝酒的习俗招致车祸,闹新房的习俗换来一纸侵权诉讼。原奔喜庆而去的传统习俗怎就带来这样的结果?我只想说:莫让习俗成了牵绊。  囿于劝酒的习俗而罔顾开车不喝酒的现代规则,在小王与小陈间的劝酒与事故里,习俗已成牵绊,不能不说这是食古不化、墨守陈规的思维在作怪!  素闻韩国饭局座次安排复杂,常把设宴者置于无措境地。中国早把这一习俗抛却,大圆桌上吃饭不也挺欢乐的?但可别忘了,我们因嫌茶道程序复杂渐将其遗忘,
期刊
很多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缺乏令人动容的力量,写作技法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尤其体现在记叙文领域。记叙文以叙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学生作品又以叙写人物经历者居多,所以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征的写作技巧尤为重要。作为史传文学典范的《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某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就以《鸿门宴》为例来谈一谈。  一、设置矛盾冲突,凸显人物形象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记
期刊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拒绝认同这句话。一个民族的历史代表民族的文化,历史是民族精神之根。假若历史被人随意打扮,那民族气节、英雄脊梁也就变成了空谈。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有许多民族英雄,他们或是英风侠烈,豪情仗义,或是忍辱负
期刊
最近,知名电视人梁某在某视频节目中,对“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焦裕禄”“王成”等英雄人物进行攻击。  对于雷锋,梁某抛开当时的具体背景不顾,称其“愿意显摆”“好自我表现”,写日记“是想给大伙看”,接受“摆拍宣传”是“自我表现欲强”。说完雷锋,梁某又振振有词地说,焦裕禄治理兰考水土流失用栽泡桐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该歌颂的是别人。他还把嘴炮对准志愿军,说什么根据一位幸存美国大兵的回忆录,美军当时可以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邂逅”一词出自《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形容露水多)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毛传》:“邂逅,不期而会。”人与人,人与艺术,科学与人文……天地间万物都可邂逅。  请以“邂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期刊
我正在看央视“朗读者”,被節目深深地吸引了。这一期主题为“陪伴”,杨乃斌用不甚清晰的口齿朗诵了冰心的散文《不为什么》,感谢母亲十几年含辛茹苦的陪伴。看着电视里杨乃斌母亲脸上满足的神情,我不禁想到了奶奶,我可曾带给奶奶这样幸福而满足的笑容?  奶奶说,高中三年很关键,就扔下家中的一切来学校照顾我。我从来不知道,奶奶是清晨几点起床的。我只知道,每天在奶奶轻轻的呼唤中醒来,无需吓人的闹钟。走进卫生间,牙
期刊
我國第一代电视女导演杨洁于2017年4月15日去世,消息传出后,网友纷纷表示感谢她领衔创作的86版《西游记》美好了几代人的童年。其实,对杨洁导演的怀念,更多人停留在《西游记》里所塑造的经典形象本身,对个中创作曲折却知之甚少。  2006年,杨洁接受媒体采访,忆及自己执导《西游记》的经历和困难时,说几乎没有多少酬劳,“剧组只能凭借吃苦耐劳,当时提出来要以唐僧取经的精神来取完我们的真经。”  的确,没
期刊
七月下旬,沿西南而行,欲至甘南。  沿路,山愈来愈低,树愈来愈翠,天愈来愈蓝,人的心情也愈来愈欢悦。经一隧洞,便无了山,没了树,碧色连着天际,清风拂过,有那牦牛低头吃草,或静立反刍,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夜,寻一处而宿,仰望天空,深蓝正如一匹新织的绸缎,浓厚却柔滑。一轮明月高悬于夜空,皎洁而柔和,掩盖了众星的璀璨,那么深邃,那么遥不可及。远处的路上,有牧民打馬归来,清脆的铃铛声随风入耳,竟
期刊
与我最初的预测相符,我远赴他乡求学,而他留在了我们同窗时的城市。  某日,我收到了他添加好友的信息。那时,我有一瞬的恍惚,感觉头发猛地抽搐了一下,似乎长长一寸。我接受后,俩人便开始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例如往昔班级里的八卦、喜欢看的小说、听的歌、看的电视剧、最近状况如何、新的环境好不好此类,如久别重逢的老友促膝夜谈。我们分明不熟,纵观三年同窗,说过的话掰着指头都能数清,即使我曾那样地喜欢过他。  此
期刊
“shuang马桩”,是故乡的一个地名。记忆中人们都这么叫,因为没有路标,小时候,由于不懂它的意思,我们就把它说成“双马桩”。  这个在记忆里沉睡已久的名字,在初中后的十几年里都不曾提到、想到,直到前几天想起了故乡,也就自然地想到了这个地方。  聊起它来,妈妈就顺便跟我讲了它的来历——据说那曾经是秦琼、敬德路过拴马的地方。“原来如此!”我茅塞顿开,“既然是这样那就应该叫‘拴马桩’吧!”如今年轻人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