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来源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nsu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样本采集和处理、信息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探讨;强调标准化的实验流程、信息分析及质控方法,构建参考基因组及基线数据库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绝对定量、无菌动物、体外模拟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前景,这些技术将为肠道菌群基础研究在精准医学、精准营养、精准干预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及A1298C位点多态性与闽南地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用药甲氨蝶呤(MTX)不良反应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28例闽南地区ALL患儿,采集其外周血2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基因型,依据
目的探讨原发性胎儿胸腔积液的围生期结局,为原发性胎儿胸腔积液的临床诊疗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胎儿胸腔积液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胎儿胸腔积液的母亲年龄中位数为29岁(24~33岁),产前诊断胎龄中位数为29+1周(24~32周)。其中9例失访,余71例胎儿原发性胸腔积液中,48例(67.6%)出现胎儿水肿,44例(62
医疗技术的进步使早产儿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在目前的生物-医学-人文模式理念指导下,在医疗硬件投入增加、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医护人员开始关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护理模式的科学性、人性化改变。家庭参与式护理(FICare或FIC)是一种先对护士进行有效培训,然后再对家长进行足够指导,在此基础上允许家长进入NICU参与新生儿住院期间非医学性常规生活护理的综合管理模式。现就FICare的背景
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在机体免疫稳态的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上皮不是静态的物理屏障,它与肠道菌群以及免疫系统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平衡耐受性和效应免疫功能产生深远影响。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能够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并调节免疫介质,进而影响肠道黏膜稳态乃至机体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导致肠道屏障的破坏,并可能与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密切相关。本文将讨论归纳肠道菌群如何影响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近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E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描述近期预后,GOS=5分为预后良好,GOS<5分为预后不良。结果1.临床资料:入选298例,其中男163例,女135例;年龄2个月7 d~14岁5个月,1~3岁106例。154例(51.68%)既往有抽搐史,98例(63.63%)确诊癫痫,新发SE共241例(占80.87%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例ECHS1基因突变致线粒体短链烯酰CoA水合酶1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3个月28 d,病史特点:哭吵、惊厥发作;查体:竖颈不稳,双侧巴氏征引出。血乳酸增高。头颅核磁共振提示双侧基底核区对称性病变。基因检查示患儿ECHS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796A>G(p.T266A)和c.463G>A(pG155S),结合患儿病史推测此为致
生物制剂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克罗恩病的治疗,优化生物制剂的方法包括合适的患者和时机选择、合理的使用方法以及个体化的停药策略。生物制剂优化策略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
目的探讨极早发炎症性肠病(VEO-IB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初诊的55例VEO-IBD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终点时间为2018年12月,电话随访患儿预后。在行基因检测的患儿中,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单基因突变及非单基因突变的VEO-IBD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55例VEO-IBD患儿,男女比2.24∶1,中位发病年龄12.0
结肠动力异常是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结肠表现出收缩力下降和传输时间延长。在结肠的不同部位,其传输时间并不相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动力明显好转,但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引起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动力异常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除了炎症反应以外,肠神经系统的异常也参与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