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血吸虫肝病与胆囊胆固醇结石有无相关性,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病因素和好发人群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亭林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 400例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住院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率为82%,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率为51%,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胆固醇结石发生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Χ2=23.325,P<0.05),并有一定的相关性(r=0.334)。结论:血吸虫肝病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存在一定相关性,血吸虫肝病人群较非血吸虫肝病人群易于发生胆囊胆固醇结石,血吸虫肝病可能为胆囊胆固醇结石一重要发病因素。
【关键词】血吸虫肝病;胆囊;胆固醇结石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12-02
在长江流域人群患血吸虫肝病病人很多,六十年代以前,血吸虫在这些地区肆虐流行[1],在临床上发现大量血吸虫肝病病人发生胆囊胆固醇结石。现将本院血吸虫肝病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亭林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经术前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400例,其中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住院病人各200例,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的有无及B超提示胆囊结石的大小和数量及术后病理结果。不对所抽取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进行限制。
1.2方法:术前经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的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通过对其一般临床资料和术后病理结果(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对比分析,说明两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有无统计学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并根据Χ2值计算相关系数(r值)。
2 结果
两组人群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的有无及胆囊结石的大小和数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两组患者病理结果对比提示,血吸虫肝病组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率为82%,明显高于非血吸虫肝病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25,P<0.05),血吸虫肝病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r=0.334) (见表2、3)。
3 讨论
胆囊胆固醇结石是胆囊结石中较多的一种。血吸虫是严重危害我国疫区人民健康的重大地方病的因素。胆囊胆固醇结石与血吸虫的相关性国内外虽有少量报道[2],但本组资料对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的有无及胆囊结石的大小和数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病理结果显示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胆固醇结石总发生率为82%,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51%,与国内部分文献报道相符合,说明血吸虫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吸虫肝病患者较非血吸虫肝病患者易于发生胆囊胆固醇结石,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寄生于门静脉系统中的成虫产卵聚积于肠壁毛细血管损害肠壁,特別是聚积于肝窦前造成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损害而致病,但肝细胞本身损害往往较轻,作为以肝细胞生理功能之一的胆汁分泌及与解剖学上门静脉系统在肝内共同包绕在Glisson鞘系统中的肝内胆道,胆汁的分泌、排泄等代谢过程可能受血吸虫病的影响[3]。通过本次回顾性调查分析,说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因素、发生机制及好发人群,为以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临床诊断、发病因素的研究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玉坤,蔡珍福,丁健民等 胆囊结石伴血吸虫病的手术治疗[J]. 肝胆外科杂志 2000 , 8 ( 5) : 385 .
[2] 熊衍琨 杨国瑛.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合并胆道疾病42例临床分析[J]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4,17(6):插页7.
[3] 袁五一 刘佳新 胆石病与血吸虫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 28 (8) : 1580-1581 .
【关键词】血吸虫肝病;胆囊;胆固醇结石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12-02
在长江流域人群患血吸虫肝病病人很多,六十年代以前,血吸虫在这些地区肆虐流行[1],在临床上发现大量血吸虫肝病病人发生胆囊胆固醇结石。现将本院血吸虫肝病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亭林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经术前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400例,其中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住院病人各200例,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的有无及B超提示胆囊结石的大小和数量及术后病理结果。不对所抽取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进行限制。
1.2方法:术前经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的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与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通过对其一般临床资料和术后病理结果(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对比分析,说明两组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有无统计学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并根据Χ2值计算相关系数(r值)。
2 结果
两组人群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的有无及胆囊结石的大小和数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两组患者病理结果对比提示,血吸虫肝病组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率为82%,明显高于非血吸虫肝病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25,P<0.05),血吸虫肝病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r=0.334) (见表2、3)。
3 讨论
胆囊胆固醇结石是胆囊结石中较多的一种。血吸虫是严重危害我国疫区人民健康的重大地方病的因素。胆囊胆固醇结石与血吸虫的相关性国内外虽有少量报道[2],但本组资料对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的有无及胆囊结石的大小和数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病理结果显示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胆固醇结石总发生率为82%,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血吸虫肝病胆囊结石病人)51%,与国内部分文献报道相符合,说明血吸虫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吸虫肝病患者较非血吸虫肝病患者易于发生胆囊胆固醇结石,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寄生于门静脉系统中的成虫产卵聚积于肠壁毛细血管损害肠壁,特別是聚积于肝窦前造成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损害而致病,但肝细胞本身损害往往较轻,作为以肝细胞生理功能之一的胆汁分泌及与解剖学上门静脉系统在肝内共同包绕在Glisson鞘系统中的肝内胆道,胆汁的分泌、排泄等代谢过程可能受血吸虫病的影响[3]。通过本次回顾性调查分析,说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因素、发生机制及好发人群,为以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临床诊断、发病因素的研究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玉坤,蔡珍福,丁健民等 胆囊结石伴血吸虫病的手术治疗[J]. 肝胆外科杂志 2000 , 8 ( 5) : 385 .
[2] 熊衍琨 杨国瑛.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合并胆道疾病42例临床分析[J]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4,17(6):插页7.
[3] 袁五一 刘佳新 胆石病与血吸虫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 28 (8) : 1580-1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