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19日,《解放军报》罕见地披露了极为神秘的中央军委“一号台”,称其位于京西的一个小小院落,而且几十年来都是由清一色的女兵组成。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军改后,这个连接党中央、中央军委“红机”背后的单位隶属于军委联合参谋部。
军报报道显示,所谓的军委“一号台”实为军委联合参谋部某通信团长话站一中队,成立于1960年,担负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军实施战略指挥的电话接转任务。
几十年来,这个由清一色女兵组成的群体,日夜值守在军委“一号台”,创造了处理话务数百万次无差错的骄人业绩,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团组织”,5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在京西的一个小小院落,记者发现,准确、快速、热情、保密等8个大字悬挂在机房的墙壁上。别看这些女兵的工作好像就是接接电话、找找人,单调枯燥,但个中乾坤和分量绝非常人所想。
“千万不能小觑一次简单的话务,其背后可能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央军委的一道战斗命令。”指导员庞学勤语带郑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绝对忠诚可靠。”
报道披露了军委“一号台”女兵们的两件往事:汶川大地震,“一号台”成为军委领导的“全时秘书”。面对骤增十几倍的话务量、每天上千次的拨打呼叫,女兵们的手指僵了、嗓子哑了,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始终保证“指挥中枢”的畅通。
某次全军重大演习,中队工程师毕永红带领两名话务员,携带设备远赴雪域高原。她们主动切断与亲戚朋友的一切联系,每天值守在野战机台前,圆满完成战略指挥通信保障任务。
新一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建立起新的领导指挥体制,“一号台”的保障用户陡然增多。她们主动到新调整组建的军委机关对接需求,与新成立的各大单位业务部门建立联系,制订个性化保障档案;连续两个月铆在机房,修改录入两万多条保障信息,确保“接哪哪通,叫谁谁到”。
2015年1月,《人民日报》微信曾刊发文章解密军委“一号台”背后的“红机”。报道称,它是最高级别的通讯电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部电话的整个机身没有拨号盘,也没有加密按键——它既不需要拨号,所有通讯也都是加密的。
在使用这台电话时,只要说出你要找的人,接线员就会帮你把电话转接到你需要的电话机那里。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军报的报道展现了“一号台”女兵群体的3个细节:24小时备战值勤、下连第一课在荣誉室上、遇到特殊情况应记下来。
对于第2个细节,文章援引了中队荣誉室讲解员康乐的话,称其是一名2012年底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对于第3个细节,文章披露,下夜班后的康乐没有回到休息室,而是坐到电脑桌前,将当天发生的两例特殊业务处理过程、方法和心得输入《特殊情况处理案例库》,并在1653号案例上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011年3月,《解放军生活》杂志曾报道了负责原总后首长机关通信保障的总后“一号台”,披露了女话务员的训练过程。
文章称,“脑、耳、手、口”是话务员的基本功,此外还要多练一项“功外功”——熟练掌握首长的手机号码、车载电话号码、首长秘书呼机号、总部与军区迂回话线路以及长途区号等,做到问不倒、难不住。
对于“脑”功,“一号台”的女兵都能把3000多个电话号码装在脑子里,个个都像自己家里的电话一样清楚。为了达到这个程度,她们连晚上睡觉时都在床头放着手电筒、号码本,有时半夜醒来,就用手电筒照着背记几个号码。
对于如何耳朵应对一些方言问题,姑娘们把全国各地的方言都录下来反复听记,还请首长秘书录下首长的讲话声音,然后仔细辨、记清楚,直到一听到首长的声音就能知道是谁。
练好口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号台”的一女兵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普通话等级考试已经通过了一级甲等,可没想到跟班时刚开口说话,就被班长批评了一番。
班长说:“你的声音虽然很优美,但是太嗲。作为‘一号台’的话务员,我们的语音、语调、语速、用词等,必须符合军队工作和作战的需要,既要优美让人听着舒服,又必须干脆利索、简练明了……该女兵听了后,调整发音习惯,还经常对着镜子练口形,终于很快达到了要求。
对于她们如何练手功。在训练室,会听到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姑娘们手腕上绑着沙袋、挂着装满水的水壶,而且手腕必须离开键盘,盲打速度和精准度让人惊叹,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50多个汉字。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军报曾经关注过被称为军委“一号台”的“女一号”费玲:1997年入伍,先后在某通信团驻京西宾馆中队、某通信团长话站等单位工作,常年坚守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全军通信保障与党、国家和军队重大会议通信保障任务一线。
目前,她任军委联合参谋部某部政治处主任,还是全国人大代表。
“在这儿,我工作过5年。”2013年3月,军报记者在京西宾馆见到费玲,她流露出一股自豪。8年前,已在军委一号台担负了4年通信保障任务的费玲,调任京西宾馆电话队。
上任那天,费玲以为可以松口气。没想到,刚调正连的她,任务却是负责在京西宾馆召开的全国、全军性重大会议的通信保障任务。在京西宾馆工作的5年中,她带队多次圆满完成重大会议的通信保障任务。
2010年6月,费玲带着荣誉重新回到军委一号台工作,负责通信保障任务,再次成为“女一号”。就在这时,通信站改造工程全面展开,面对重任,费玲把1岁多的孩子交给母亲,全身心投入到工程改造中。
为不影响日常办公,她把施工时间放在晚上12点以后,带领骨干们每天忙到凌晨四五点,回去休息一会儿后,上午8点又“盯”着全站的通信保障。凭着这股劲,在通信没有中断一分一秒的情况下,费玲和她的团队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2013年初,一纸命令,将从事10多年业务工作的费玲,任命为某通信团长话站教导员。她自述到,担任教导员时曾带过的一名战士,其父母在村口承包过一个加油站,由于生意好,惹来当地一名青年眼红。该青年在承包未果的情况下,纠集人把这名战士的父亲打伤,打人者虽被判刑5年,但高昂的治療费却一分没赔。
费玲了解清楚情况之后,专门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协调予以合理合法解决。经过费玲的努力,这名战士家最终获得了26万元民事赔偿。“为基层官兵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是代表应尽的职责。”费玲说。
(摘自“看法新闻”)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军改后,这个连接党中央、中央军委“红机”背后的单位隶属于军委联合参谋部。
军报报道显示,所谓的军委“一号台”实为军委联合参谋部某通信团长话站一中队,成立于1960年,担负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军实施战略指挥的电话接转任务。
几十年来,这个由清一色女兵组成的群体,日夜值守在军委“一号台”,创造了处理话务数百万次无差错的骄人业绩,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团组织”,5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在京西的一个小小院落,记者发现,准确、快速、热情、保密等8个大字悬挂在机房的墙壁上。别看这些女兵的工作好像就是接接电话、找找人,单调枯燥,但个中乾坤和分量绝非常人所想。
“千万不能小觑一次简单的话务,其背后可能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央军委的一道战斗命令。”指导员庞学勤语带郑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绝对忠诚可靠。”
报道披露了军委“一号台”女兵们的两件往事:汶川大地震,“一号台”成为军委领导的“全时秘书”。面对骤增十几倍的话务量、每天上千次的拨打呼叫,女兵们的手指僵了、嗓子哑了,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始终保证“指挥中枢”的畅通。
某次全军重大演习,中队工程师毕永红带领两名话务员,携带设备远赴雪域高原。她们主动切断与亲戚朋友的一切联系,每天值守在野战机台前,圆满完成战略指挥通信保障任务。
新一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建立起新的领导指挥体制,“一号台”的保障用户陡然增多。她们主动到新调整组建的军委机关对接需求,与新成立的各大单位业务部门建立联系,制订个性化保障档案;连续两个月铆在机房,修改录入两万多条保障信息,确保“接哪哪通,叫谁谁到”。
2015年1月,《人民日报》微信曾刊发文章解密军委“一号台”背后的“红机”。报道称,它是最高级别的通讯电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部电话的整个机身没有拨号盘,也没有加密按键——它既不需要拨号,所有通讯也都是加密的。
在使用这台电话时,只要说出你要找的人,接线员就会帮你把电话转接到你需要的电话机那里。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军报的报道展现了“一号台”女兵群体的3个细节:24小时备战值勤、下连第一课在荣誉室上、遇到特殊情况应记下来。
对于第2个细节,文章援引了中队荣誉室讲解员康乐的话,称其是一名2012年底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对于第3个细节,文章披露,下夜班后的康乐没有回到休息室,而是坐到电脑桌前,将当天发生的两例特殊业务处理过程、方法和心得输入《特殊情况处理案例库》,并在1653号案例上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011年3月,《解放军生活》杂志曾报道了负责原总后首长机关通信保障的总后“一号台”,披露了女话务员的训练过程。
文章称,“脑、耳、手、口”是话务员的基本功,此外还要多练一项“功外功”——熟练掌握首长的手机号码、车载电话号码、首长秘书呼机号、总部与军区迂回话线路以及长途区号等,做到问不倒、难不住。
对于“脑”功,“一号台”的女兵都能把3000多个电话号码装在脑子里,个个都像自己家里的电话一样清楚。为了达到这个程度,她们连晚上睡觉时都在床头放着手电筒、号码本,有时半夜醒来,就用手电筒照着背记几个号码。
对于如何耳朵应对一些方言问题,姑娘们把全国各地的方言都录下来反复听记,还请首长秘书录下首长的讲话声音,然后仔细辨、记清楚,直到一听到首长的声音就能知道是谁。
练好口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号台”的一女兵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普通话等级考试已经通过了一级甲等,可没想到跟班时刚开口说话,就被班长批评了一番。
班长说:“你的声音虽然很优美,但是太嗲。作为‘一号台’的话务员,我们的语音、语调、语速、用词等,必须符合军队工作和作战的需要,既要优美让人听着舒服,又必须干脆利索、简练明了……该女兵听了后,调整发音习惯,还经常对着镜子练口形,终于很快达到了要求。
对于她们如何练手功。在训练室,会听到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姑娘们手腕上绑着沙袋、挂着装满水的水壶,而且手腕必须离开键盘,盲打速度和精准度让人惊叹,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50多个汉字。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军报曾经关注过被称为军委“一号台”的“女一号”费玲:1997年入伍,先后在某通信团驻京西宾馆中队、某通信团长话站等单位工作,常年坚守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全军通信保障与党、国家和军队重大会议通信保障任务一线。
目前,她任军委联合参谋部某部政治处主任,还是全国人大代表。
“在这儿,我工作过5年。”2013年3月,军报记者在京西宾馆见到费玲,她流露出一股自豪。8年前,已在军委一号台担负了4年通信保障任务的费玲,调任京西宾馆电话队。
上任那天,费玲以为可以松口气。没想到,刚调正连的她,任务却是负责在京西宾馆召开的全国、全军性重大会议的通信保障任务。在京西宾馆工作的5年中,她带队多次圆满完成重大会议的通信保障任务。
2010年6月,费玲带着荣誉重新回到军委一号台工作,负责通信保障任务,再次成为“女一号”。就在这时,通信站改造工程全面展开,面对重任,费玲把1岁多的孩子交给母亲,全身心投入到工程改造中。
为不影响日常办公,她把施工时间放在晚上12点以后,带领骨干们每天忙到凌晨四五点,回去休息一会儿后,上午8点又“盯”着全站的通信保障。凭着这股劲,在通信没有中断一分一秒的情况下,费玲和她的团队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2013年初,一纸命令,将从事10多年业务工作的费玲,任命为某通信团长话站教导员。她自述到,担任教导员时曾带过的一名战士,其父母在村口承包过一个加油站,由于生意好,惹来当地一名青年眼红。该青年在承包未果的情况下,纠集人把这名战士的父亲打伤,打人者虽被判刑5年,但高昂的治療费却一分没赔。
费玲了解清楚情况之后,专门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协调予以合理合法解决。经过费玲的努力,这名战士家最终获得了26万元民事赔偿。“为基层官兵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是代表应尽的职责。”费玲说。
(摘自“看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