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间的矛盾。但是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存在着不同的弊端,如果,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过于追求形式化,课堂教学就无有效可言。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有价值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获得体验和发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呢?
1 创设趣味化的教學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推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的创设趣味情境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记得我在教六年级数学中的“鸡兔同笼”应用题的时候,用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美丽的大公鸡和不同颜色的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这里有鸡和兔一共是20只,但脚却有56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学生很感兴趣地投入到题目的思考过程中去了,很快正确结果就算出来了。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多媒体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等,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给学生创设的是形象、生动地有趣问题,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这样有趣的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
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搭配中的规律》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周末到了,小红的班上要组织一次游乐活动,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小红的衣柜里放着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图片),她应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然后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像刚才这样的问题,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让学生编号、连线……,刚才的操作活动,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记录下来。根据老师给你提供的图片自己连一连,再展示交流。最后给小红提个建议,你认为怎样搭配最好看?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
创设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情景中的问题,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掌握新的内容,使他们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快快乐乐学数学。
3 创设问题思考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学起源于思,思始于疑。没有问题的学习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过难过深的问题,又会使学生心灰意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违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因此,情境中的问题思考要有层次,也要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才能够激发学生高深度的思考。如我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可先通过摸球、猜球等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可能”、“一定”、“不一定”等概念有了初步的感受后,老师再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口袋里有10个红球和4个黄球,要想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怎么办?”通过思考和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学生很快得出“把红球数量减少”和“把黄球数量增加”等方法。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时,出示下面一道题,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纸箱,里面能装多少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教具?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答案是:(6×4×5)÷(1×1×1)=120(个),我并没有到此结束,又问:如果里面改装为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教具,最多能装多少个呢?许多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何难,不就是用(6×4×5)÷(2×2×2)=15(个)嘛!”好家伙,果然中计!接着,我要求学生在纸上现出草图,并标上长度,很快有学生出声了:“15个不对呀!只能是12个。”我微笑着表示肯定,此时的教学效果远比我事先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要好得多。“吃一堑,长一智”,有时候反面的教训比正面的经验要深刻得多,只有历经险阻,才知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甚至终身难忘。
创设情境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关键应落在情境是否有效,是否能真正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才是焦点,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做到朴实、实用,要从教学条件、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勿操作等方面去考虑。要注意每一个情境,都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有机结合和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王锦萍主编.《新课程教学方略》
2 孙颖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
3 李志勇主编.《小学数学教育》
4 黄桂坚主编.《小学教学参考》
1 创设趣味化的教學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推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的创设趣味情境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记得我在教六年级数学中的“鸡兔同笼”应用题的时候,用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美丽的大公鸡和不同颜色的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这里有鸡和兔一共是20只,但脚却有56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学生很感兴趣地投入到题目的思考过程中去了,很快正确结果就算出来了。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多媒体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等,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给学生创设的是形象、生动地有趣问题,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创设这样有趣的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
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搭配中的规律》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周末到了,小红的班上要组织一次游乐活动,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小红的衣柜里放着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图片),她应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然后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像刚才这样的问题,怎样想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让学生编号、连线……,刚才的操作活动,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记录下来。根据老师给你提供的图片自己连一连,再展示交流。最后给小红提个建议,你认为怎样搭配最好看?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
创设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情景中的问题,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掌握新的内容,使他们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快快乐乐学数学。
3 创设问题思考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学起源于思,思始于疑。没有问题的学习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过难过深的问题,又会使学生心灰意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违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因此,情境中的问题思考要有层次,也要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才能够激发学生高深度的思考。如我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可先通过摸球、猜球等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可能”、“一定”、“不一定”等概念有了初步的感受后,老师再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口袋里有10个红球和4个黄球,要想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怎么办?”通过思考和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学生很快得出“把红球数量减少”和“把黄球数量增加”等方法。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时,出示下面一道题,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纸箱,里面能装多少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教具?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答案是:(6×4×5)÷(1×1×1)=120(个),我并没有到此结束,又问:如果里面改装为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教具,最多能装多少个呢?许多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何难,不就是用(6×4×5)÷(2×2×2)=15(个)嘛!”好家伙,果然中计!接着,我要求学生在纸上现出草图,并标上长度,很快有学生出声了:“15个不对呀!只能是12个。”我微笑着表示肯定,此时的教学效果远比我事先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要好得多。“吃一堑,长一智”,有时候反面的教训比正面的经验要深刻得多,只有历经险阻,才知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甚至终身难忘。
创设情境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关键应落在情境是否有效,是否能真正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才是焦点,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做到朴实、实用,要从教学条件、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勿操作等方面去考虑。要注意每一个情境,都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有机结合和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王锦萍主编.《新课程教学方略》
2 孙颖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
3 李志勇主编.《小学数学教育》
4 黄桂坚主编.《小学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