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文本空白,拓展学生思维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文本都存在着很大的张力空间,存在着很多的“空白”。教学中巧妙地抓住并利用这些“空白”,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唤起蕴藏在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起到促进深入感悟课文、学会运用的作用,真正实现“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一、巧抓题目空白,启发思考
  题目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是思维的窗口。教学时我们就可抓住课文题目这一“空白”,精心地设计揭题、解题思路,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草帽计》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课题,用质疑课题的方法来整体感知文本,诱发学生将“谁实施的草帽计”、“为什么要用草帽计”、“怎样用的”、“结果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抓出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创设描写空白,加深理解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表现在不直抒胸臆,而是将喜、怒、哀、乐完全融合于景物描写之中,创设出一种有情之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如在《秋天的怀念》中,课文末尾有这样一段描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简笔勾勒了菊花的色彩,造成了艺术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揣摩回味的余地。特级教师窦桂梅在上这段时,引导学生对“简笔画”进行画面后的探索,让学生从菊花想到生活。有的学生说,黄色的花淡雅,就是母亲希望儿子能平平淡淡地活着;有的说,白色的花暗示要活得有尊严,要高贵、不卑贱;紫色的花意味着要对生活充满激情,永远不在挫折面前爬不起来……学生通过对侧面景物的意象把握,创造了景物的语言,使作品中“好好活着”的意蕴具体化,更为生动丰满,从而对本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挖掘标点空白,深入研读
  “关于标点符号,不仅把它当作一种知识,还要把它当作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一种手段”(出自《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抓住标点辐射出的讯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荔枝》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此处可设置问题:这里为什么要用省略号?能起到什么作用?细读前文,我们就不难看出母亲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她买的沙果每斤只有5分或1角,而儿子买的荔枝却几元钱一斤,母亲自然会觉得儿子浪费,但同时,当她面对儿子的一片孝心,她又怎能不感动!“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这个省略号所产生的巨大感染力。
  四、填补心理空白,把握形象
  “人以事显,事在人为”。小学课文虽然以写人叙事为主,但由于感情抒发、表现方法等因素的限制、影响,有些课文对人物的描写形成了“空白”。
  例如《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中,儿子雅克年仅12岁,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文本运用大量的篇幅对他进行了刻画,留出大片心理活动的空白。我利用这一空白设计了这样的训练:
  当被德国军官厉声喝住时会想:( )。当走出这个可怕的房间后会想:( )。又回到房间,默默坐待最后时刻时会想:( )。这个创设的情境,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就不难理解雅克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男子汉的勇敢、从容,再来读读对雅克的描写,一定会入情入境。
  五、深究背景空白,扫清障碍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合理的背景空白点,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内容、理解语言、体会感情,扫清认知上的障碍,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教学《长征》,特级教师李吉林为了突破“金沙水拍云崖暖”中“暖”的理解疑难,提供了这样一段背景资料:“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云南进发。面对金沙江的悬崖峭壁、滚滚江水,红军战士按照毛主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的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60多人,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凭着这个背景空白点的设置,使学生脑海中浮现一幅“金沙江巧渡成功,红军战士个个喜洋洋”的图景,同时体会到:这里写云崖暖,实际上是写红军战士心里暖。
  六、想象结尾空白,拓展延情
  优秀的文本常常让人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教学中,如果能更好地挖掘文章结尾的空白点,将更有助于我们整合文本资源、激活想象力,引发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如在《荔枝》一文的教学中,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短短的一句话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情,可以抓住此点,启发学生进行合理推想。推想的内容可以是:作者年年看到荔枝时,又想起了什么事?想说什么话?想表达什么情感?推想的方法是联系上文语境,从不同角度推想。比如从荔枝的形状去推想作者又想起了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然后让学生根据推想,想象几句作者想说又没有说出的话,互相交流,引起共鸣。
  由以上例证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余映潮老师说:“教师的讲,要在关键之处绽放火花,要显山露水,那才叫风采。”这句话强调让我们做一名善于精讲的教师,反对满堂灌并不是提倡“因噎废食”,精彩的“讲”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语文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在课堂上设计或生成精彩的“讲”,可以巧妙创设情境、引起情感共振,可旁征博引、引领学生探究,可进行比较辨析、精讲点拨,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让我们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创设情境
期刊
怎样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原有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
期刊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是学生进行计算、解答、证明的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素材。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数学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性,传统概念教学大多采用概念同化方式进行,教学方式以“告诉”、“灌输”为主,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甚至死记硬背。
期刊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虽然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解,然而学生或拼命地记笔记,或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很沉闷。如何让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中鲜活起来,又如何积累才力和素养?阅读与写作本应如影相随,阅读为写作做好了积累储备,写作也能促进文言文的学习。鉴于此,可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很好地融合,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促成文言文和作文的互鉴互融
期刊
摘 要:在“打”好心理战术的基础上设情境,将学生“吸”进课堂,让学生享受“动”起来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帮”起来的课堂。有了孩子们的积极参入,孩子们就会慢慢喜欢上数学课,就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爱”上数学课堂。  关键词:心理战术 设情境 享受 感受 探究 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人们普遍都认为数学课比较呆板、无趣,而数学本身内容的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只有一些繁琐的公式、纠
期刊
笔者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可以把教与学的过程分为记忆、理解、思考三种水平。  记忆水平的教学只要求学生熟记大纲规定和教材给出的那些内容,以学生能够准确地再现所学的具体材料为满足。理解水平的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教材较深入地掌握知识,做到学懂会用。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理解是这一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思考水平的教学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它比理解水平的教学更进了一步。学生
期刊
在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要对它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象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深入学习。  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重新学习函数概念,主要是
期刊
数学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正如十个手指伸开长短并不一样,学困生始终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现象,而且让我们感到比较棘手;尤其是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长期的现实任务。  一、帮助学困生增强学习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学习不理想导致自暴自弃,学习时思维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
期刊
2013年3月29日,磐安县教育局体艺工作会议在双峰小学举行,我校全体师生向各位来宾展示了学校开展体艺活动的成果。这场展示虽达不到专业水准,却展现了我校全体师生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们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正在尝试中摸索着。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2011年4月,磐安县教育局下发了磐教〔2011〕19号《关于义务教育段学校开展“体艺2+1项目”活动
期刊
为了科学高效地搞好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我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下面我就以《坐井观天》一文为例,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坐井观天》是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却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的意思。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懂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