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在国际间的沟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也加紧了对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但就从高中英语教学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导致超过一半的学生死背单词、死记语法,只是为了考试的时候能多得两分,英美文化意识不强,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篇文章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多方面的讨论。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美文化意识培养;知识讲授
英语其实和我们的母语汉语一样,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先从大的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英美文化内容,感受与我国文化的不同,帮助学生在不同中成长,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学会用该思维方式更准确的学习。
1.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缺乏英美文化意识的原因
1.1 考试制度的影响
高考对个人来说,是一场重要的考试,它有关成长的方向,决定着起跳的高度。而在這场战役中,老师和父母对高中生抱有的期望就是分数高一点,分数再高一点,对于他们来说,考试分数的高低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判断学习成果好坏的指标。就高中英语的教学来讲,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还是以纸质试卷为主,侧重考察学生阅读,写作,听力的能力,学生要想取得一个较高的英语分数,该掌握的单词和语法还是必须要掌握的。因此,教师过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而且从考试内容上来看,形式比较单一化,对英美文化内容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学生很难拥有文化意识。
1.2 教师自身英美文化意识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头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导致教师自身对英美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就很难对英美文化进行深入性的讲解。此外,在部分学校,有很多英语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坚持把汉语当做第一语言,不能够在课堂上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这会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学英语的感觉,参与不到到课堂之中,没有办法了解英美的文化特色,民族信仰等,最终这将会导致学生为了考试分数死学习,完全体会不到英语学科的魅力。
1.3 教材中英美文化深度不足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远离社交生活、远离电子产品的唯一动力就是提高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材料。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中涉及到有关英美文化意识的内容少之又少,学生无法在不了解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处在一个很不好的状态。而且,在有限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容易发挥想象力,对英美文化产生误解。此外,有一些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地时间内完成课程任务,还是把教材当做教学的主要资料,对涉及到英美文化知识的内容一概而过。因此,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知识了解的少之又少,英美文化意识自然也就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被动学习,记死知识,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
2.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化意识的策略
2.1 加强对学生英美文化知识的考察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要想帮助学生掌握英美文化内容,培养英美文化意识,就要在考试的试卷中加大英美文化知识的所占比例。而且教师在讲解试题的时候,也能够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了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答题,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过去“讲授者”的角色,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在各种各样的文化情境中的怎么运用的。然而在英语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改变提问的侧重点,不再只是单一地提问单词怎么拼,语法怎么用,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发问,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英美文化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知识,这样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不知不觉间就会得到提升。
2.2 提高教师英美知识文化素养
教师对于英美文化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英美文化的学习程度,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保持一颗好学的心,利用多种方式不断学习,增加英美文化知识的积累量。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老师进行定期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在讲课的过程中才有更多的内容可讲。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摆脱旧式思维,对同一内容,在不同文化的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帮助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
2.3 提高教材中英美文化知识所占比重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计划时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学生课下学习英语时的主要资料也是教材。因此,想要提高学生英美文化意识,就一定要在课本上下功夫。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讲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只有将英美文化知识更好地和单词语法联系在一起,编排于教材之上,才能够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
3.结束语
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目标。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拓宽英美文化知识面,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安玲玲.论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
[2]庞帆.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J].英语教师,2016,16(7):57-59.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美文化意识培养;知识讲授
英语其实和我们的母语汉语一样,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先从大的方面入手,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英美文化内容,感受与我国文化的不同,帮助学生在不同中成长,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学会用该思维方式更准确的学习。
1.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缺乏英美文化意识的原因
1.1 考试制度的影响
高考对个人来说,是一场重要的考试,它有关成长的方向,决定着起跳的高度。而在這场战役中,老师和父母对高中生抱有的期望就是分数高一点,分数再高一点,对于他们来说,考试分数的高低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判断学习成果好坏的指标。就高中英语的教学来讲,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还是以纸质试卷为主,侧重考察学生阅读,写作,听力的能力,学生要想取得一个较高的英语分数,该掌握的单词和语法还是必须要掌握的。因此,教师过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而且从考试内容上来看,形式比较单一化,对英美文化内容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学生很难拥有文化意识。
1.2 教师自身英美文化意识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头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导致教师自身对英美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就很难对英美文化进行深入性的讲解。此外,在部分学校,有很多英语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坚持把汉语当做第一语言,不能够在课堂上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这会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学英语的感觉,参与不到到课堂之中,没有办法了解英美的文化特色,民族信仰等,最终这将会导致学生为了考试分数死学习,完全体会不到英语学科的魅力。
1.3 教材中英美文化深度不足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远离社交生活、远离电子产品的唯一动力就是提高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材料。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中涉及到有关英美文化意识的内容少之又少,学生无法在不了解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处在一个很不好的状态。而且,在有限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容易发挥想象力,对英美文化产生误解。此外,有一些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地时间内完成课程任务,还是把教材当做教学的主要资料,对涉及到英美文化知识的内容一概而过。因此,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知识了解的少之又少,英美文化意识自然也就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被动学习,记死知识,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
2.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化意识的策略
2.1 加强对学生英美文化知识的考察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要想帮助学生掌握英美文化内容,培养英美文化意识,就要在考试的试卷中加大英美文化知识的所占比例。而且教师在讲解试题的时候,也能够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了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答题,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过去“讲授者”的角色,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在各种各样的文化情境中的怎么运用的。然而在英语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改变提问的侧重点,不再只是单一地提问单词怎么拼,语法怎么用,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发问,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英美文化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知识,这样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不知不觉间就会得到提升。
2.2 提高教师英美知识文化素养
教师对于英美文化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英美文化的学习程度,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保持一颗好学的心,利用多种方式不断学习,增加英美文化知识的积累量。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老师进行定期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在讲课的过程中才有更多的内容可讲。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摆脱旧式思维,对同一内容,在不同文化的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帮助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
2.3 提高教材中英美文化知识所占比重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计划时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学生课下学习英语时的主要资料也是教材。因此,想要提高学生英美文化意识,就一定要在课本上下功夫。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讲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只有将英美文化知识更好地和单词语法联系在一起,编排于教材之上,才能够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
3.结束语
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目标。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拓宽英美文化知识面,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安玲玲.论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
[2]庞帆.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J].英语教师,2016,16(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