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肌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致病原因很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临床上,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
感染后有哪些表现
上海市胸科医院蒋锦琪教授指出,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多数患者呈亚临床表现,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在体检中作常规心电图时,发现有早搏或ST-T改变,这些改变可以自行消失。
患者在发病1周~3周前,多有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呕吐和腹泻等,继而可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悸、头晕和乏力等。部分患者也可无上述不适。通过适当治疗和休息,可于1个月~2个月逐渐恢复。少数严重的病人,会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乃至猝死。
为何要进行病毒学检测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常要求检测相关病毒学指标,包括柯萨奇、巨细胞或腺病毒等及相关抗体,为诊断提供辅助依据。不过,蒋教授指出,应辩证地看待这些检测结果。首先,病毒学检测呈阳性,并不意味着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因为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时常受到病毒的攻击,如普通的感冒或肠炎,测定病毒指标就可能为阳性;其次,病毒学检测为阴性,也并不能完全排除病毒性心肌炎的存在。
病毒性心肌炎的产生原因中,除病毒的直接破坏作用外,感染病毒后的免疫反应同样起了相当的作用,也可能是心肌炎持续进展的机制之一,而那时测定病毒学指标,可能已经转阴。对于就诊时间较晚的患者,更不能仅凭病毒学检测指标去判断是否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否则容易发生误诊。
患病后的举措
1.及早就诊。应尽早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调理饮食及积极休息,这一点相当重要。拖延治疗,往往会增加医治难度并留下后遗症。
2.注意休息。急性发作期,一般应卧床休息2周~4周,过后仍应休息2个月~3个月,同时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严重炎症伴有心界扩大者,应休息6个~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界恢复正常。有后遗症者,可与常人一样进行生活和工作,但不宜长时间工作或学习甚至熬夜。
3.合理饮食。饮食宜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食蔬菜等高纤维食品,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橘子、番茄等;多食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切忌暴饮暴食,远离辛辣、熏烤、煎炸等食品。同时要戒烟限酒,也可配合服用菊花、人参粥等。可按医嘱,使用生晒参与西洋参等,对心肌炎的恢复同样有利。
4.保持大小便的畅通。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避免因用力排便加重心脏负担。
5.体育锻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恢复期时,应当根据自己的体力适当参加锻炼,如散步、保健操、气功等,这些运动可促进康复和避免后遗症的产生。有心肌炎后遗症的患者,只要没有严重心律失常,亦可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慢跑、跳舞、气功、太极拳等,这对疾病的康复非常有益。不过,锻炼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6.精神调节。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后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开朗,心胸豁达,避免紧张情绪,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应当做好长时治疗的心理准备,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养生与养心相结合,切勿急于求成。
建立预防平台
1.预防感染。防止病毒感染是最重要的措施,尤其应防止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在易发感冒的季节,更应做好预防措施。
2.劳逸结合。应避免情绪突然激动或活动过度而引起身体疲劳,使抗病能力下降;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过度紧张。
3.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饮食养生。平时注意多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增强身体素质及防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