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强调学生通过运动项目的学习而掌握一项完整运动,提倡学生要尽早进行完整化、结构化的学习,形成丰富的、深刻的、个性化的运动体验。基于此,体育教师在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时,应该从传统的注重单个动作技术的教学转向单个动作技术、组合动作技术和完整比赛的教学,从而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比赛能力。学生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比赛情境中参与了大量的实战比赛,才有可能学会解决运动项目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运动项目的比赛能力。也就是说,提高比赛能力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基本要求。以足球项目为例,随着党和国家对校园足球的高度重视,不仅教育部在全国建立了大量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普通中小学也纷纷将足球作为本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校园足球教学推进过程中,体育教师仍然存在着只注重单一技术教学而导致学生足球比赛能力缺乏的现象,这一问题不仅无助于达成校园足球的目标,还难以通过足球项目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因此,急需探索有效应对策略,促进体育教师在足球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比赛能力[1]。
一、学生足球比赛能力欠缺的典型表现与原因分析
学生参与足球比赛是为了发展足球运动技能,提高体能水平、身体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学习兴趣,学会真正地理解足球运动,从而达到通过足球运动提高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目的。然而,通过观察和调研当前一些中小学举办的校园足球联赛,发现学生虽然具备强烈的踢球愿望和比赛热情,但足球比赛能力比较欠缺,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
(一)比赛中无法有效控球及其原因分析
有效控球是足球比赛中保证不丢球的基本要求,学生无法控球的表现包括:一是停不住球。在校园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队员接不住同伴传过来的球的情况,如,停球过晚、停球偏位等。二是运不稳球。当足球比赛节奏略微发生变化或比赛情境相对复杂时,进攻队员带球时会出现控不稳球的现象,如,运球从中路向边路带球,一不小心就会带球出界。三是傳不准球。学生之间传接球的力度过大,或者传球方位出现偏差,无法做到精准传接球。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足球基本动作技术掌握不扎实。众所周知,运球、接球、传球等足球基本动作技术的学练本身就比较枯燥,再加上部分体育教师不注重开展趣味化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对基本动作技术的学练缺乏兴趣,停留于单个动作的模仿阶段,从而导致学生既没有较好地理解这些基本动作技术的原理、功能与价值,也未能真正熟练地掌握这些动作技术。因此,当学生遇到较强的对手时,会出现动作变形和错误动作,在比赛中面对防守队员时便心理紧张,进一步导致控制不住或无法及时将球传给队友,从而形成失误丢球。
(二)比赛中动作无法有效衔接及其原因分析
一是进攻动作之间衔接低效。在进攻状态下,学生无法有效连贯地做出2个动作技术,2个动作之间脱节严重,难以形成较为有效的进攻,进攻质量低下。二是防守动作之间衔接低效。在足球比赛中,当出现防守失位后,防守者无法立即做出下一个弥补动作,如,转身追防、加速上前领防等。三是攻守动作转换衔接低效。在足球比赛中,有的队员在攻转守或守转攻时未能及时调整自己,攻守之间的动作转变跟不上比赛节奏。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足球组合动作技术运用较少。在日常的足球学练中,部分足球教师只关注单个动作技术的教学指导,而缺乏引导学生学习组合动作技术。实际上,足球比赛瞬息万变,由守转攻或由攻转守时都需要场上队员瞬间予以判断,并紧接着做出下一步动作,因而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有效衔接是保障进攻或者防守成功的关键。如,当一名队员在运球时被对手抢断球后,是否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追堵对手进行抢球至关重要。“组合”就是上一个动作与下一个动作之间的“链接”,这种“链接”是否熟练,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进攻状态下能否在运球时及时传球或射门,防守时发现对手将球转移后能否及时协防、追防和夹击对手等。熟练地掌握组合动作技术实际上就是运动技能学习自动化的过程,即学生在运用动作技术前不再需要过多思考,而是协调舒展地“自动”完成。
(三)比赛中无法有效适应复杂情境及其原因分析
一是未能形成有效决策。如果进攻队员遇到逐渐逼近的防守者未能及时作出判断,在传球和变向突破之间犹豫不决,容易被防守者紧逼而出现丢球失误。二是心中没有场地,不懂跑位。在校园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场上有的队员集体式地围着足球跑,拥挤在一起,不会利用足球场地的广阔空间、有战术地进行比赛;有的进攻队员在跑动中挡住了控球队员的跑动线路,对队友的有效进攻形成了阻碍;有的队员在其前场进攻区域有较大空间,但却不会观察,不知道拉开距离,而是在狭小的区域内奔跑。三是眼中只有足球,看不到队友。在足球比赛中,有的队员带着足球一味地向前踢,没有观察场上队友的位置和跑动线路,与队友未能形成相互呼应,彼此无法做好传接球配合,从而导致错失多次有效进攻的机会。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不同情境下的实战机会。由于足球是典型的开放性运动项目,要求每名学生根据场上情形的变化不断地做出观察、判断和行动,而这些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比赛情境模拟练习,接近实战或体验实战化的教学活动。实际上,目前部分中小学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实战演练环节,从而导致学生在单一技能的练习环境中难以熟练地掌握某个运动项目。学生只有在不断变化和进阶的足球比赛练习中才能充分挖掘潜能,有效提升个人能力以及与队友相互配合的协作能力。
二、提升学生足球比赛能力的“三融九式”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足球比赛能力的“三融九式”教学策略建构
如前所述,新时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出如果要让学生掌握一项完整的运动,就必须要学习基本动作技术、组合动作技术和比赛。基于此,结合多年的足球教学与训练实践,笔者提出了全方位提高学生足球比赛能力的“三融九式”教学策略(图1)。 图1 提升足球比赛能力的“三融九式”教学策略框架
“三融九式”教学策略以“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旨在以足球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贯彻课程改革的新要求[2],在动作技术教学中融合自我挑战、同伴比赛和集体展示,激发学生反复练习足球基本技术的兴趣,从而有效解决学生足球动作技术不扎实的问题;探索足球运动的个人智变动作组合、同伴慧应动作组合、攻守灵动动作组合3种组合动作练习方法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足球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同伴配合能力、攻守转换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学生足球组合动作技术运用较少的问题;设计相对复杂的实战情境,通过足球比赛因素的量化递增、场地情境复杂程度递增和对抗强度递增等手段,让学生在复杂程度逐渐递增的综合练习中提高足球比赛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学生缺少不同情境进阶练习实战机会的问题。
(二)“三融九式”教学策略的具体操作路径
1.激发学生基本技术练习兴趣的“技术融趣”策略
千篇一律的学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辛苦的足球学练中找到乐趣并享受快乐显得至关重要[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某项运动的练习,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对该运动或练习的参与意愿,而兴趣是学生持续练习的关键。因此,可通过在足球基本动作技术练习中,注重融合多元化的趣味性练习的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参与足球基本技术练习积极性的目的。具体而言,足球教师可在学生学习足球基本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练习、与同伴间的技术比较、和团队一起参加动作技术展示表演等,激发学生保持和延续对“枯燥”的单一动作技术的学练兴趣,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勇于竞争、乐于展示所学本领。
(1)自我挑战式技术练习
学生学习足球基本动作技术后,足球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练习,鼓励学生挑战自己。如,足球教师给学生定下的目标为连续脚背正面颠球20次,学生在课外进行单一动作的反复练习,明确的目标使学生练习的指向性更加精准。学生通过一周或两周练习达到该目标后,就会给自己定下连续脚背正面颠球30次的新目标,而这一新的目标抓住了学生爱挑战的心理,让原本相对“枯燥”的单一动作练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练习的意愿。
(2)同伴比赛式技术练习
当学生对所学足球单一动作技术练习较为熟练以后,足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特定的动作技术与同伴进行比赛。如,足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连续踩球和颠球,还可以安排学生在规定的距离内比拼拖球速度等,从而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心理。通过带有一定“刺激性”的比赛性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比赛意愿。此外,足球教师还应适时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进行正面反馈,鼓励水平较弱的学生增加课外练习,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战胜对手,激活学习的内驱力。
(3)集体展示式技术练习
足球的基本动作技术是单一身体练习,一般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但由于足球运动是集体运动项目,所以当学生的动作技术熟练程度有明显进步之时,足球教师应该为其创造团体展示机会[4]。如,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运动会上,给学生创造不同层次的团体展示机会。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己的足球技术水平,不仅是对前期学练成绩的肯定,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后续的练习中。
2.提高学生组合动作练习效率的“练习融通”策略
所谓组合动作“练习融通”,要求在学生学习足球基本动作后,足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足球比赛的组合动作,将两个或多个动作技术形成合理的串联,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将多个动作融会贯通,从而帮助学生在摆脱、防守和配合进攻等方面能够克制或超越对手。实际上,新时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倡导结构化的技能教学,即改变课堂上单一的动作技术练习,将性质相同的动作组合起来教学,学生通过组合练习能够提高动作技术在大脑中的“精加工”过程,从而提高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1)动作智变式组合练习
动作智变式组合练习强调的是学生将两个或多个动作组合起来连接运用,通过动作之间的瞬间变化“误导”对手以形成摆脱,具体包括速度智变、方向智变和角度智变。
速度智变要求学生在运球进攻时观察到防守隊员在身旁紧追,可通过带球急起急停等速度的变化,巧妙地摆脱对手,从而形成有效进攻或助攻等。
方向智变要求学生在有球或无球进攻时观察到防守队员在身旁盯防,有球时可通过拨球变向或拖球摆脱对手,而无球被盯防则可通过反方向跑摆脱对手的防守,从而形成有效进攻或助攻等。
角度智变要求学生应根据足球运动范围选择性较大的特点,在运球跑动或无球跑动中,观察到周围即将有防守队员靠近时,及时改变传球方向或位移方向,形成球或人的多角度转移,从而使对手的防守低效化,甚至无效化。
(2)动作慧应式组合练习
动作慧应式组合练习要求队友间通过相互之间心领神会式的呼应形成一次次默契的配合,既可运用在进攻练习教学中,也可运用在防守端。如,进攻队员传球后明确跑位方向,迅速拉开形成撞墙式配合,在此就是传球跑位的慧应式组合形式呈现;进攻队员接球后迅速将球转移到第三人脚下形成多点互动,这是接球与急传的慧应式动作组合。再如,当同伴在防守中漏人时,学生迅速作出判断而及时补位协防,这是盯人与补位的慧应式动作组合。这些组合以单一动作技术为基础,通过不断磨合学生间的默契,丰富两人或多人间的攻守局部配合,使比赛中的战术效果得到更大的保证。
(3)攻守灵动式组合练习
足球赛场上攻守变化几乎每分钟都会发生,因此足球教师可在学生的技术练习中设计灵活性较强的攻守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攻守转化的学练[5]。攻转守时,有球进攻者丢球迅速反抢,无球同伴及时转身防守;守转攻时,获得控球权者及时做出传球或带球动作,其他队友则迅速转身跑动接应。为了提高学生攻守快速转换的灵活性,足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灵敏性、速度等体能的强化学练,从而为保证攻守转换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体能保障。 3.夯实学生临场比赛能力的“进阶融入”策略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场比赛能力,足球教师可通过设计具有一定真实性的比赛情境,融入难度不断提升的进阶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实战中灵活运用组合动作、巧妙做好同伴配合,提高“活用”能力[6]。这种进阶具有典型的层次性特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球龄和能力等特征设计螺旋上升的练习方法。具体可从量化、场境和强度3个方面进行进阶练习。
(1)量化式进阶
量化式进阶强调通过对足球游戏或比赛的时间、人数、次数的逐层变化,渐进式提高足球游戏和比赛的攻守难度,发展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
一是时间进阶。由于足球比赛对时间的要求较高,如,小学生足球比赛时间一般为40min,上下半场各20min,中间休息10min,足球比赛攻守转换较快,对学生体能的要求较高。因此,足球教师设计的练习时间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可将小学一、二年级的比赛时间从10min逐步增加到15min、20min、25min;三、四年级从12min逐步增加到18min、26min、32min;五、六年级从16min逐步增加到24min、32min、40min。当然,足球教师还要根据学生阶段性体能的储备情况进行合理调节。
二是人数进阶。足球比赛对人数有明确的限制和要求,但为了达成某战术的练习效果,足球教师需要进行人数差异式训练,即以多打少或以多防少。如,在以防守为主的战术教学中,防守队员可从1人逐步进阶到多人防守;反之,在以进攻为主的战术教学中,进攻队员可从多人逐步减少到2人。这种训练方式难度系数逐步增大,有助于提升学生攻守能力。
三是次数进阶。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每名队员的实际触球次数较为有限。因此,足球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年龄特征,有意限制学生在比赛中的触球次数,避免学生长时间黏球,对长时间黏球和多次触球不给队友传球的队员,要进行指导,引起其重视。除了触球次数进阶方法,还有进攻传球次数的进阶方法。如,足球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从开始允许1次触球射门,逐步过渡到2次分球、3次分球、4次分球……才能进行射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配合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
(2)场境式进阶
场境式进阶强调足球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场地大小及相关情境的复杂程度,以达到改变学生练习效果的目的,具体可采用场地大小变化、场地布置繁简变化、依据能力划拨队友等方式。
一是场地大小进阶。如,为了提升学生的进攻能力,可将比赛场地由大变小,以达到逐渐缩小进攻空间而增加进攻难度的目的;反之,为了提升学生的防守能力,可将比赛场地由小变大,以达到逐渐增大防守区域而提高防守难度的目的。
二是情境繁简进阶。场地的复杂程度直接决定着场地所承载的情境复杂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练的效果。增加球门数量、变化球门大小高低、布置“禁止触碰”标志等都是实现场地情境进阶的方法。如,在学生个人技术、传接配合能力较弱时,可采用四球门(场地4个方向都放置球门)方式进行练习,学生在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射门,然后逐步过渡到设置3个球门,再过渡到设置2个球门。
三是人员强弱进阶。足球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场上全体队员的精诚合作才有可能赢得一场比赛的胜利。教师可以通过对双方队员的人员调整交换来平衡队伍实力的强弱。尤其是需要特别锻炼进攻队伍中某几个队员的时候,可以将对方能力稍弱的队员交换过来,以此发挥前者的领袖能力和组织能力。
(3)强度式进阶
强度式进阶强调足球教师通过对防守强度的指令性限制,来改变进攻方的进攻难度。依据学生动作技术掌握的水平,足球教师要求学生防守从低强度到高强度变化,即从防守小幅度慢速度移动到中幅度中速度移动,再到大幅度快速度移动,防守强度逐步进阶,进攻方受限制的程度也逐步进阶。
一是微动态,即在防守过程中运用的防守动作幅度较小,保持低防守强度。这种防守可运用在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相互配合较弱的情况下。
二是半动态,即在防守过程中运用防守动作的幅度和活动范围相对灵活,在微动态基础上将强度增加至中等强度。这种防守可运用在学生足球运动能力较强,已经有一定的传接能力或过人能力时。
三是全动态,即要求学生防守时尽全力,按照足球比赛规则,不做其他限制,以保持严防守状态。这种防守强度可运用在队员进攻意识较强、传接球配合、独立带球过人等水平较高时,以形成攻守双方势均力敌的状态,锻炼队伍的比赛对抗能力。
总之,足球运动技术多样、战术复杂,需要队员在激烈的、对抗性较强的比赛中完成快速的动作反应和身体移动。因此,动态化的进阶练习有助于学生在激烈的對抗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足球教师要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逐步增加练习的难度。
三、建议
“三融九式”的教学策略,是提升学生足球比赛能力的可行选择。为了在今后更好地践行该教学策略,足球教师首先要研究动作技术形成的规律,对单一身体练习、组合动作练习、综合比赛与游戏进行系统化研究,变单一身体练习的枯燥为趣味,变组合练习的模式化为可运用,变综合比赛的低层次为高层次。其次,足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练习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身体与心理可承受的范围内安排练习内容及练习量,采用游戏化、梯度式教学。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足球知识、技术等范围,足球教师要利用足球运动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直面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平湖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小学生足球‘三融九式’教学策略研究”(平教科规办〔2019〕10号)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研究”(16CTY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河,程传银,赵富学.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理念、挑战与应对[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1):67-71.
[2]季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课堂教学建议的解读[J].中国学校体育,2018(9):8-12.
[3]张嘉益,窦亚晨.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研究[J].体育时空,2016(11):142.
[4]吴楠.足球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析[J].运动,2015(12):84-85.
[5]于泉海,斯力格.青少年足球训练及教育指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6]余立峰,祝芳.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一、学生足球比赛能力欠缺的典型表现与原因分析
学生参与足球比赛是为了发展足球运动技能,提高体能水平、身体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学习兴趣,学会真正地理解足球运动,从而达到通过足球运动提高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目的。然而,通过观察和调研当前一些中小学举办的校园足球联赛,发现学生虽然具备强烈的踢球愿望和比赛热情,但足球比赛能力比较欠缺,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
(一)比赛中无法有效控球及其原因分析
有效控球是足球比赛中保证不丢球的基本要求,学生无法控球的表现包括:一是停不住球。在校园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队员接不住同伴传过来的球的情况,如,停球过晚、停球偏位等。二是运不稳球。当足球比赛节奏略微发生变化或比赛情境相对复杂时,进攻队员带球时会出现控不稳球的现象,如,运球从中路向边路带球,一不小心就会带球出界。三是傳不准球。学生之间传接球的力度过大,或者传球方位出现偏差,无法做到精准传接球。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足球基本动作技术掌握不扎实。众所周知,运球、接球、传球等足球基本动作技术的学练本身就比较枯燥,再加上部分体育教师不注重开展趣味化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对基本动作技术的学练缺乏兴趣,停留于单个动作的模仿阶段,从而导致学生既没有较好地理解这些基本动作技术的原理、功能与价值,也未能真正熟练地掌握这些动作技术。因此,当学生遇到较强的对手时,会出现动作变形和错误动作,在比赛中面对防守队员时便心理紧张,进一步导致控制不住或无法及时将球传给队友,从而形成失误丢球。
(二)比赛中动作无法有效衔接及其原因分析
一是进攻动作之间衔接低效。在进攻状态下,学生无法有效连贯地做出2个动作技术,2个动作之间脱节严重,难以形成较为有效的进攻,进攻质量低下。二是防守动作之间衔接低效。在足球比赛中,当出现防守失位后,防守者无法立即做出下一个弥补动作,如,转身追防、加速上前领防等。三是攻守动作转换衔接低效。在足球比赛中,有的队员在攻转守或守转攻时未能及时调整自己,攻守之间的动作转变跟不上比赛节奏。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足球组合动作技术运用较少。在日常的足球学练中,部分足球教师只关注单个动作技术的教学指导,而缺乏引导学生学习组合动作技术。实际上,足球比赛瞬息万变,由守转攻或由攻转守时都需要场上队员瞬间予以判断,并紧接着做出下一步动作,因而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有效衔接是保障进攻或者防守成功的关键。如,当一名队员在运球时被对手抢断球后,是否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追堵对手进行抢球至关重要。“组合”就是上一个动作与下一个动作之间的“链接”,这种“链接”是否熟练,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进攻状态下能否在运球时及时传球或射门,防守时发现对手将球转移后能否及时协防、追防和夹击对手等。熟练地掌握组合动作技术实际上就是运动技能学习自动化的过程,即学生在运用动作技术前不再需要过多思考,而是协调舒展地“自动”完成。
(三)比赛中无法有效适应复杂情境及其原因分析
一是未能形成有效决策。如果进攻队员遇到逐渐逼近的防守者未能及时作出判断,在传球和变向突破之间犹豫不决,容易被防守者紧逼而出现丢球失误。二是心中没有场地,不懂跑位。在校园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场上有的队员集体式地围着足球跑,拥挤在一起,不会利用足球场地的广阔空间、有战术地进行比赛;有的进攻队员在跑动中挡住了控球队员的跑动线路,对队友的有效进攻形成了阻碍;有的队员在其前场进攻区域有较大空间,但却不会观察,不知道拉开距离,而是在狭小的区域内奔跑。三是眼中只有足球,看不到队友。在足球比赛中,有的队员带着足球一味地向前踢,没有观察场上队友的位置和跑动线路,与队友未能形成相互呼应,彼此无法做好传接球配合,从而导致错失多次有效进攻的机会。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不同情境下的实战机会。由于足球是典型的开放性运动项目,要求每名学生根据场上情形的变化不断地做出观察、判断和行动,而这些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比赛情境模拟练习,接近实战或体验实战化的教学活动。实际上,目前部分中小学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实战演练环节,从而导致学生在单一技能的练习环境中难以熟练地掌握某个运动项目。学生只有在不断变化和进阶的足球比赛练习中才能充分挖掘潜能,有效提升个人能力以及与队友相互配合的协作能力。
二、提升学生足球比赛能力的“三融九式”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足球比赛能力的“三融九式”教学策略建构
如前所述,新时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出如果要让学生掌握一项完整的运动,就必须要学习基本动作技术、组合动作技术和比赛。基于此,结合多年的足球教学与训练实践,笔者提出了全方位提高学生足球比赛能力的“三融九式”教学策略(图1)。 图1 提升足球比赛能力的“三融九式”教学策略框架
“三融九式”教学策略以“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旨在以足球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贯彻课程改革的新要求[2],在动作技术教学中融合自我挑战、同伴比赛和集体展示,激发学生反复练习足球基本技术的兴趣,从而有效解决学生足球动作技术不扎实的问题;探索足球运动的个人智变动作组合、同伴慧应动作组合、攻守灵动动作组合3种组合动作练习方法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足球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同伴配合能力、攻守转换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学生足球组合动作技术运用较少的问题;设计相对复杂的实战情境,通过足球比赛因素的量化递增、场地情境复杂程度递增和对抗强度递增等手段,让学生在复杂程度逐渐递增的综合练习中提高足球比赛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学生缺少不同情境进阶练习实战机会的问题。
(二)“三融九式”教学策略的具体操作路径
1.激发学生基本技术练习兴趣的“技术融趣”策略
千篇一律的学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辛苦的足球学练中找到乐趣并享受快乐显得至关重要[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某项运动的练习,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对该运动或练习的参与意愿,而兴趣是学生持续练习的关键。因此,可通过在足球基本动作技术练习中,注重融合多元化的趣味性练习的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参与足球基本技术练习积极性的目的。具体而言,足球教师可在学生学习足球基本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练习、与同伴间的技术比较、和团队一起参加动作技术展示表演等,激发学生保持和延续对“枯燥”的单一动作技术的学练兴趣,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勇于竞争、乐于展示所学本领。
(1)自我挑战式技术练习
学生学习足球基本动作技术后,足球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练习,鼓励学生挑战自己。如,足球教师给学生定下的目标为连续脚背正面颠球20次,学生在课外进行单一动作的反复练习,明确的目标使学生练习的指向性更加精准。学生通过一周或两周练习达到该目标后,就会给自己定下连续脚背正面颠球30次的新目标,而这一新的目标抓住了学生爱挑战的心理,让原本相对“枯燥”的单一动作练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练习的意愿。
(2)同伴比赛式技术练习
当学生对所学足球单一动作技术练习较为熟练以后,足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特定的动作技术与同伴进行比赛。如,足球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连续踩球和颠球,还可以安排学生在规定的距离内比拼拖球速度等,从而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心理。通过带有一定“刺激性”的比赛性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比赛意愿。此外,足球教师还应适时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进行正面反馈,鼓励水平较弱的学生增加课外练习,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战胜对手,激活学习的内驱力。
(3)集体展示式技术练习
足球的基本动作技术是单一身体练习,一般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但由于足球运动是集体运动项目,所以当学生的动作技术熟练程度有明显进步之时,足球教师应该为其创造团体展示机会[4]。如,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运动会上,给学生创造不同层次的团体展示机会。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己的足球技术水平,不仅是对前期学练成绩的肯定,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后续的练习中。
2.提高学生组合动作练习效率的“练习融通”策略
所谓组合动作“练习融通”,要求在学生学习足球基本动作后,足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足球比赛的组合动作,将两个或多个动作技术形成合理的串联,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将多个动作融会贯通,从而帮助学生在摆脱、防守和配合进攻等方面能够克制或超越对手。实际上,新时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倡导结构化的技能教学,即改变课堂上单一的动作技术练习,将性质相同的动作组合起来教学,学生通过组合练习能够提高动作技术在大脑中的“精加工”过程,从而提高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1)动作智变式组合练习
动作智变式组合练习强调的是学生将两个或多个动作组合起来连接运用,通过动作之间的瞬间变化“误导”对手以形成摆脱,具体包括速度智变、方向智变和角度智变。
速度智变要求学生在运球进攻时观察到防守隊员在身旁紧追,可通过带球急起急停等速度的变化,巧妙地摆脱对手,从而形成有效进攻或助攻等。
方向智变要求学生在有球或无球进攻时观察到防守队员在身旁盯防,有球时可通过拨球变向或拖球摆脱对手,而无球被盯防则可通过反方向跑摆脱对手的防守,从而形成有效进攻或助攻等。
角度智变要求学生应根据足球运动范围选择性较大的特点,在运球跑动或无球跑动中,观察到周围即将有防守队员靠近时,及时改变传球方向或位移方向,形成球或人的多角度转移,从而使对手的防守低效化,甚至无效化。
(2)动作慧应式组合练习
动作慧应式组合练习要求队友间通过相互之间心领神会式的呼应形成一次次默契的配合,既可运用在进攻练习教学中,也可运用在防守端。如,进攻队员传球后明确跑位方向,迅速拉开形成撞墙式配合,在此就是传球跑位的慧应式组合形式呈现;进攻队员接球后迅速将球转移到第三人脚下形成多点互动,这是接球与急传的慧应式动作组合。再如,当同伴在防守中漏人时,学生迅速作出判断而及时补位协防,这是盯人与补位的慧应式动作组合。这些组合以单一动作技术为基础,通过不断磨合学生间的默契,丰富两人或多人间的攻守局部配合,使比赛中的战术效果得到更大的保证。
(3)攻守灵动式组合练习
足球赛场上攻守变化几乎每分钟都会发生,因此足球教师可在学生的技术练习中设计灵活性较强的攻守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攻守转化的学练[5]。攻转守时,有球进攻者丢球迅速反抢,无球同伴及时转身防守;守转攻时,获得控球权者及时做出传球或带球动作,其他队友则迅速转身跑动接应。为了提高学生攻守快速转换的灵活性,足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灵敏性、速度等体能的强化学练,从而为保证攻守转换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体能保障。 3.夯实学生临场比赛能力的“进阶融入”策略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场比赛能力,足球教师可通过设计具有一定真实性的比赛情境,融入难度不断提升的进阶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实战中灵活运用组合动作、巧妙做好同伴配合,提高“活用”能力[6]。这种进阶具有典型的层次性特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球龄和能力等特征设计螺旋上升的练习方法。具体可从量化、场境和强度3个方面进行进阶练习。
(1)量化式进阶
量化式进阶强调通过对足球游戏或比赛的时间、人数、次数的逐层变化,渐进式提高足球游戏和比赛的攻守难度,发展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
一是时间进阶。由于足球比赛对时间的要求较高,如,小学生足球比赛时间一般为40min,上下半场各20min,中间休息10min,足球比赛攻守转换较快,对学生体能的要求较高。因此,足球教师设计的练习时间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可将小学一、二年级的比赛时间从10min逐步增加到15min、20min、25min;三、四年级从12min逐步增加到18min、26min、32min;五、六年级从16min逐步增加到24min、32min、40min。当然,足球教师还要根据学生阶段性体能的储备情况进行合理调节。
二是人数进阶。足球比赛对人数有明确的限制和要求,但为了达成某战术的练习效果,足球教师需要进行人数差异式训练,即以多打少或以多防少。如,在以防守为主的战术教学中,防守队员可从1人逐步进阶到多人防守;反之,在以进攻为主的战术教学中,进攻队员可从多人逐步减少到2人。这种训练方式难度系数逐步增大,有助于提升学生攻守能力。
三是次数进阶。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每名队员的实际触球次数较为有限。因此,足球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年龄特征,有意限制学生在比赛中的触球次数,避免学生长时间黏球,对长时间黏球和多次触球不给队友传球的队员,要进行指导,引起其重视。除了触球次数进阶方法,还有进攻传球次数的进阶方法。如,足球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从开始允许1次触球射门,逐步过渡到2次分球、3次分球、4次分球……才能进行射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配合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
(2)场境式进阶
场境式进阶强调足球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场地大小及相关情境的复杂程度,以达到改变学生练习效果的目的,具体可采用场地大小变化、场地布置繁简变化、依据能力划拨队友等方式。
一是场地大小进阶。如,为了提升学生的进攻能力,可将比赛场地由大变小,以达到逐渐缩小进攻空间而增加进攻难度的目的;反之,为了提升学生的防守能力,可将比赛场地由小变大,以达到逐渐增大防守区域而提高防守难度的目的。
二是情境繁简进阶。场地的复杂程度直接决定着场地所承载的情境复杂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练的效果。增加球门数量、变化球门大小高低、布置“禁止触碰”标志等都是实现场地情境进阶的方法。如,在学生个人技术、传接配合能力较弱时,可采用四球门(场地4个方向都放置球门)方式进行练习,学生在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射门,然后逐步过渡到设置3个球门,再过渡到设置2个球门。
三是人员强弱进阶。足球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场上全体队员的精诚合作才有可能赢得一场比赛的胜利。教师可以通过对双方队员的人员调整交换来平衡队伍实力的强弱。尤其是需要特别锻炼进攻队伍中某几个队员的时候,可以将对方能力稍弱的队员交换过来,以此发挥前者的领袖能力和组织能力。
(3)强度式进阶
强度式进阶强调足球教师通过对防守强度的指令性限制,来改变进攻方的进攻难度。依据学生动作技术掌握的水平,足球教师要求学生防守从低强度到高强度变化,即从防守小幅度慢速度移动到中幅度中速度移动,再到大幅度快速度移动,防守强度逐步进阶,进攻方受限制的程度也逐步进阶。
一是微动态,即在防守过程中运用的防守动作幅度较小,保持低防守强度。这种防守可运用在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相互配合较弱的情况下。
二是半动态,即在防守过程中运用防守动作的幅度和活动范围相对灵活,在微动态基础上将强度增加至中等强度。这种防守可运用在学生足球运动能力较强,已经有一定的传接能力或过人能力时。
三是全动态,即要求学生防守时尽全力,按照足球比赛规则,不做其他限制,以保持严防守状态。这种防守强度可运用在队员进攻意识较强、传接球配合、独立带球过人等水平较高时,以形成攻守双方势均力敌的状态,锻炼队伍的比赛对抗能力。
总之,足球运动技术多样、战术复杂,需要队员在激烈的、对抗性较强的比赛中完成快速的动作反应和身体移动。因此,动态化的进阶练习有助于学生在激烈的對抗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足球教师要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逐步增加练习的难度。
三、建议
“三融九式”的教学策略,是提升学生足球比赛能力的可行选择。为了在今后更好地践行该教学策略,足球教师首先要研究动作技术形成的规律,对单一身体练习、组合动作练习、综合比赛与游戏进行系统化研究,变单一身体练习的枯燥为趣味,变组合练习的模式化为可运用,变综合比赛的低层次为高层次。其次,足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练习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身体与心理可承受的范围内安排练习内容及练习量,采用游戏化、梯度式教学。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足球知识、技术等范围,足球教师要利用足球运动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直面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平湖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小学生足球‘三融九式’教学策略研究”(平教科规办〔2019〕10号)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体育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研究”(16CTY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河,程传银,赵富学.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理念、挑战与应对[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1):67-71.
[2]季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课堂教学建议的解读[J].中国学校体育,2018(9):8-12.
[3]张嘉益,窦亚晨.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研究[J].体育时空,2016(11):142.
[4]吴楠.足球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析[J].运动,2015(12):84-85.
[5]于泉海,斯力格.青少年足球训练及教育指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6]余立峰,祝芳.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