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l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
  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有些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其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培养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培养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是一所直属于河北省教育厅、附属于河北师大的国办学校,坐落在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具有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幽雅的校园环境。学校历史悠久,她的源头是1956年5月在北京改建的河北北京师院附中——河北北京高中和1958年兴办的河北北京师院附属小学。1997年1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附属实验小学。  一、教师队伍  学校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
期刊
多年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不是保姆式,不是警察式,也不是保姆+警察式,而是同志+朋友式。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级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实践证明: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班级优秀,并且也愿意参加班级的管理。而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正确地充分地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指挥棒,把班级的学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学生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的开头,就好比一个人以什么样的面孔和你打招呼,是友好的还是狰狞的,是笑容满面的还是眉头紧皱的……不一样的表情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所以,一定要像化妆师或造型设计师一样,认真打扮,精心“包装”,把文章开头这张“脸”扮得靓丽无比,力争让阅卷者“一见钟情”,感觉“相见恨晚”。阅卷者眼前为之一亮,心情为之一振。可是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作文开篇的方法很多,比
期刊
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教材的内容设置更有利于教师在教法上进行突破,更有利于让语文课“活”起来。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  一、要让语文课“有声有色”  语文课包含“听”“说”“读”“写”四大板块。要训练“听”、“说”、“读”就要使语文课堂有“声”;要训练“写”,就要使语文课堂有“色”,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情色彩,文章体现出他
期刊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用标点串起来就简单得多了。作为一个刚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我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想和大家谈几点体会,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标点符号”。  善用逗号——注意欣赏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就是父母,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懂得欣赏学生应该是班主任的长处。做好了,班级工作轻松愉快。做得不够好,班主任就是救火队长。  一接到这个班时,临时叫康金平当生活委员,看他做事认真,就
期刊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心理素养日益提高,能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从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地发展。   一、刺激教师的求知需要  需要是有机
期刊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正式出版了。她也许不曾想到这会在当时引起社会的轰动,更不曾想到会给世界文学领地留下一百多年永恒的讨论话题。大量的评注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了简·爱的性格特征。在这当中尤以简·爱的命运结局为主,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看法。回到罗彻斯特身边之前的简已然是一个清晰的形象,因而有必要从她命运的结局来进一步探讨和丰富这个文学形象,而这种讨论事实上也正在继续。  关于这部小说的结局
期刊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的学生写记叙文的越来越少,写议论文的越来越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材遇上了问题:不能发现鲜活而丰富的生活素材,记叙文没法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所以,我们的学生们就纷纷转向议论文,中心论点加上几组论据,说道一番,议论文就成了。  写人记事,选材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材料选好了,文章的血肉齐备了,文章也就算大功将成了。记叙文选材,宜于关注一些小细节,因为我们身边大
期刊
一、勤于积累    很早的时候,朱熹就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考作文是对平时知识储备的检验,只有平时勤于积累,才会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考场上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那么只会陷入咬着笔头搜肠刮肚的尴尬之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素材,所以,要想写好文章,必须勤于积累。要做到勤于积累,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很多学校中都在开展阅读教学,有的语文教师就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不是太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对阅读不太重视。其实这是错误的,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知道作者思想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充分的能动性,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