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长春在吉林的讲话引人注目,他以非常坚决的口吻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与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5月30日至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吉林视察。在当地,他发表了“中国要大胆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讲话。
这篇讲话相当引人注目。李长春以非常坚决的口吻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与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并不孤立的讲话
李长春提出“三个一切”的时机,以及他对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究竟有何深意?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三个一切”的讲话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新闻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连串行为紧密相关。
十六大报告中,关于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是这样写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显然,李长春“三个一切”的讲话不仅是对报告内容的贯彻,语气明显加强。关注宣传文化界前景的各界人士因此推论,此举显示出中共高层进行体制改革的意图坚定,并传达出改革的紧迫感。
“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改革中,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相对迟缓,已经跟不上中央的决策,更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杜钢建说,“李长春的讲话,可以视为对我们的宣传系统和宣传干部的敦促。”
自主管意识形态工作以来,李长春一直着力推动中国的新闻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3月底,李长春到中宣部进行调研,就提出了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月,李长春视察《深圳特区报》,再次鼓励中国传媒业大胆创新,充分进行市场化经营。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听取新华社高层领导的工作汇报。在会上,李长春又一次提出,主流媒体无论国际大事、或者国内正面或负面的重大事件,都应该在第一时间报道,以加强新闻意识。
在这种鼓励下,从清华北大爆炸案、对SARS的报道、深圳人大代表选举、孙志刚案以及上海周正毅案,不难看出中国媒体对敏感事件的报道力度和报道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多大尺度上放开
针对“三个一切”讲话发表的时机,杜钢建认为,“主要背景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评论通过中国政府在SARS期间的行为,对政府的信息公开和相关体制改革高度关注。李长春的讲话是对国际舆论的一种回应。”
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认为,李长春的举动并不只代表个人,“李长春在吉林的讲话应该是一个姿态,表明了我们国家试图通过对外开放促进改革的决心。”
但对于“三个一切”和李长春的吉林讲话,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丁俊杰教授认为并没有特别的含义,“我们从前将意识形态看得过重了,很多产业包括文化产业娱乐产业都无法放开,影响了产业经济发展。李长春的讲话是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兴教授与丁持相同观点,他从文化产业角度解读说,文化产业在我国一直是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存在的,而在国外文化产业属于商业,归于娱乐业。高层的动作可能体现了这样一个动向,娱乐放开,将娱乐业剥离开来,使之符合国际惯例。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则强调,这次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言论可能包含新闻改革的意思,因为与以前阐述具体新闻原则不同的是,这一次李的讲话直指“体制问题”。
李长春在吉林提出“三个一切”的同时,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在法国埃维昂参加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和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两者带给人们的似乎都是新一代领导人所要表达的强烈信号:中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决心没有动摇;与世界对接,融入世界体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此外,一切不符合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的体制、做法和规定都要大力革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