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气候变脸记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h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們知道,地球已有46亿岁了,而人类不过是个250万岁的“幼童”。在人类还没出现的日子里,地球曾经历过哪些风雨呢?

全球空气大换血


  距今27亿年前,当时的地球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脾气火爆,火山喷发、地震频繁以及不时的“火并”事件(陨石撞击)让他显得“生人勿进”。此时的大气组成也与其他星球没有什么区别,以水、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等为主,完全没有氧气,所以也只存在寥寥无几的地球生命,几乎都是厌氧的原核生物。
  但不久后,一种生物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地球大气的成分出现了变化,氧气含量开始增加。在此后大约3亿年的时间里,氧气含量从约0.02%增加到了约1%~2%。从此,地球开始变得独一无二: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开始出现,变成了生命的乐园。
  这种改变世界的生物就是蓝藻。
  当时的地球上,阳光、水和占当时空气大部分比例的二氧化碳等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第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蓝藻得以大展身手。不过,这个改变世界的过程并不顺利,在光合作用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气中都没有什么氧气。因为,古海洋中还存在着一种蓝藻的竞争对手,那就是产甲烷菌。产甲烷菌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制造甲烷,甲烷遇到蓝藻产生的氧气,就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根本没有机会离开海洋进入大气。即使有少部分的氧气逃离了海洋,也很快被岩石中的铁和大气中的氢等元素吸收了,并没有发挥大作用。
  即使一直处于下风,蓝藻也没有放弃与产甲烷菌的竞争,3亿年后,命运的天平终于开始向蓝藻倾斜。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脾气”慢慢变得温和了,地壳运动趋于平缓,火山活动减少,在火山爆发过程中大量释放的镍元素也开始减少。镍元素是产甲烷菌生存的必要元素,一旦镍元素不足,产甲烷菌就会因代谢失衡而死去,因此产甲烷菌的数量开始大幅下降。产甲烷菌数量的减少给了蓝藻发展壮大的机会,甲烷产量减少也使得与之反应的氧气数量减少,越来越多的氧气能逸出海洋进入大气了。
  甲烷的减少还使得地球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减弱了,温度下降,大雨频频。岩石表面的铁氧化物和磷氧化物被雨水冲刷进入了海洋,海水的富营养化进一步促进了蓝藻的繁衍和生长,蓝藻的数量第一次全面压制了产甲烷菌,至此,地球大气中的氧气越来越多。
  当然,打败了产甲烷菌,还有许多生物靠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生活。再加上地球时不时地“闹脾气”,氧气的增加并不是一条直线的。但无论如何,蓝藻曾靠一己之力改变了地球大气层。

地球变成雪糕球


  6~7亿年前,地球曾经两次变成一个大“雪球”。当时整个地球都被冰雪覆盖了,平均气温降到了-50℃。全球海洋遭到极端气候影响,完全冰冻,冰盖厚度可达上千米,这一状态持续了数千万年之久。
  为什么地球会被冻结?科学家们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不过最广为人知的理论认为,二氧化碳大量减少是地球降温的主要原因。
  在大约9亿年前,地球只存在一个超级大陆——罗迪尼亚大陆。后来,罗迪尼亚大陆解体成了大量分散的小板块,这些板块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地球上浅海的面积。浅海是藻类生物的发源地和聚集地,因此浅海面积的扩大极大地增加了藻类的数量,许多二氧化碳被藻类的光合作用给消耗掉了。

  到了7.5亿年前,解体的罗迪尼亚大陆重新汇聚,形成了冈瓦纳超大陆,板块碰撞处隆起了大批山峦。造山运动让地势迅速抬升,这让地表岩石受到风化的面积增加了,岩石在风化过程中也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这种持续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下降,带来的后果就是气温骤降。
  在长达千万年不见天日的冰天雪地中,以光合作用为主的生物大量灭绝,只有少数生活在火山附近、赤道附近浅海区的植物存活了下来。生物们在这些相隔甚远的点状区域里苟延残喘,独自进化,慢慢出现了生殖隔离,没有办法进行基因交流。而区域内的近亲繁殖则使得生物的突变增加,生命力下降。
  不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地球在冻结期间积累的物质和能量催生了更多的新生命。大雪球时期,冰川不断研磨和侵蚀着岩石,大量的岩石碎屑会随着冰川水流入大海。这些富含氮磷元素的岩石碎屑是藻类最爱的美食,为藻类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作为生产者的藻类的兴盛无疑能够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大爆发。此外,由于雪球时期,许多生物灭绝了,空出了新的生态位,人均能分到的生活空间和营养物质更多了。多种因素作用下,生物的多样性在雪球期后快速地恢复了。
  一场大雪后,整个世界都变了样。

持续百万年的暴雨


  2.5亿年前,地球生物陷入了低谷期,70%的陆生脊椎动物和96%的海洋生物在刚刚过去的大灾难中灭绝了。幸存下来的生物独享了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眼看要过上好日子了。不料,好景不长,在2.34亿年前,地球上突然下起了暴雨,这一下,就是几百万年,又有不少生物没能熬过这场暴雨。
  当时地球的陆地还是一块整体,我们称之为盘古大陆。海洋水汽很难穿越宽广的盘古大陆进入到内陆,因此尽管沿海湿润多雨,内陆却常年被炎热与干旱所笼罩。干旱时间一长,地球就压不住自己的“脾气”了,大陆各地的火山开始爆发,其中最严重的当属现今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哥伦比亚省附近的兰格利亚火山,它一喷发就是500万年。
恐龙在大暴雨中崛起

  兰格利亚火山向大气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明显。通过对当时化石的氧同位素分析,科学家们发现,当时全球气温上升了4℃~7℃。高温使得更多的地表水蒸发,还让大气水循环加速,更加猛烈的季风终于将海洋水汽输送到了内陆,整个大陆都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大雨。
  可是没想到的是,这场雨一下就是几百万年,不仅让陆地动物难过,连树木都承受不住地“哭”了。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植物学家莱拉·塞夫拉发现,那个年代存在许多琥珀化石,这是因为植物分泌出了大量树脂。而树脂是植物在环境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分泌出来进行自我保护的,比如大暴雨时油脂可以起到隔离水汽、防止烂根的作用。不过,树脂并不是万能的,除了部分针叶植物承受住了大雨的肆虐,其余的植物都死去了。以植物为食的陆地动物,比如当时的世界霸主喙头龙和二齿兽也因此走到了末路。
  海洋生物也难逃大雨的威力。在雨水的持续冲刷下,岩石碎屑和粘土物质大量流入海洋,不断吸收着海洋中的氧气。再加上二氧化碳和甲烷使得气温升高,高温导致氧气逸出,海水含氧量下降,厌氧细菌开始在海洋中大量生长,释放出大量甲烷和硫化氢等气体。海洋中的植物和动物无法适应高温缺氧的环境,纷纷倒下了。
  不过,这场大暴雨后,也诞生了新的世界霸主——恐龙。在暴雨刚开始下的时间对应的岩石层里,恐龙化石占所有陆地脊椎动物的5%,但是到了暴雨快下完的时候,这个比例飙升到了90%。此外,在这场几百万年的雨落下之前,恐龙的祖先蜷缩在盘古大陆最南端,但是雨下完后,它们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
  看来,一场大雨也足以改变世界。
其他文献
蜗牛:征婚!只要是一只蜗牛就好!  蜗牛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它们却是异体交配,两只蜗牛互相配合。慢吞吞的蜗牛,交配也是慢吞吞的——蜗牛交配仪式可以持续2~12小时。两只蜗牛相遇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呆在一起,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牢固——因为能够自我受精的蜗牛,往往并不需要伴侣,它们自己就能生育后代!狐狸:花心是常态  从表面上看,一对狐狸夫妇往往会相伴一生,而且雄性狐狸对于家庭非常尽心,它们勤于
期刊
大家的办公桌上几乎都有这两件东西:小盆栽和电脑。盆栽据说有减少辐射的作用,但是就算没有,看着绿油油的植物,心情也会变得美好。但是电脑旁边缠成一团的电线就很让人心烦了,人们不禁遐想,要是盆栽植物有充电的功能就好了。  不过人们听说过水培植物、雾培植物,但有没有听说过电培植物呢?你别说,凭借着植物和电力的“秘密关系”,这些事还都有人在做呢。植物身上也有电  在印度的森林里,有一种“电树”。当人们不小心
期刊
罗德盖岬角遗址神庙的考古现场  2002年,科学家在对苏格兰奥克尼群岛进行地球物理勘测时,发现岛上最大的两大湖泊斯滕尼斯湖和哈雷湖之间的布罗德盖岬角的地下似乎分布着一些人造建筑的痕迹。考古学家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兴奋不已,因为奥尼克群岛是考古的天堂,随意搬开一块石头,你可能就会发现一个古老的遗址。考古学家已经在岛上发现了许多3千年以上历史的遗址,说不定这一次又是一个大发现。神庙附近的布罗德加石圈,它的
期刊
彭罗斯不仅在数学物理领域的造诣深不可测,在趣味数学和哲学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他曾经创造了一批“四维空间的图形”,意思就是说,这些图形在三维空间是不可能存在的。诡异的三角形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三角形吧?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固体,由三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所构成,三个长方体组合成为一个三角形,但两长方体之间的夹角似乎又是直角。  现实中,这样的三角形根本不存在,但它有一个名字,叫做“彭罗斯三角”。它是所有
期刊
虽然皮肤上的黑色素能帮我们屏蔽掉一些太阳的紫外线,但长期暴露于太阳光下,仍能导致皮肤上形成褐色或粉红色鳞状斑点。它们也被称为“太阳斑”。  太阳斑有演变成皮肤癌的風险,所以不可等闲视之。过去,去除太阳斑的常用办法是用液氮冷冻,但治疗过程伴随皮肤灼痛,而且一次只能治疗一两个斑点。最近,一位芬兰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乳膏,为治疗太阳斑提供了更有效的办法。  这种乳膏含有一种叫“氨基乙酰丙酸”的化学物质。当氨
期刊
你是喝茶还是喝咖啡?答案可能事先就已经写在你的基因里了。  这两种饮料都含有咖啡因等苦味成分。先前的研究发现,根据味觉受体基因的不同,人们对苦味的体验是不同的。  现在,澳大利亚一位科学家通过调查超过43万名英国人,研究了他们的味觉受体基因与喝茶(或喝咖啡)习惯之间的关系。他发现,那些基因发生变异,使得他们品尝起咖啡因来更咂咂有味的人,爱上喝咖啡的概率比常人要高20%。这些人一般都不爱喝茶,这可能
期刊
你是否注意过?每到夏季黄昏,蝙蝠出没的时候,飞行中的它们经常会撞上窗玻璃。  这件事细想一下是有点蹊跷的:鸟类撞到玻璃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鸟类飞行毕竟依靠的是视觉,它们可能把透明的玻璃当作空无一物的窟窿了。但蝙蝠呢,它们靠的可不是视觉,而是超声波啊。玻璃透不透明跟超声波有何关系?  其实,玻璃的透明程度跟超声波确实没有任何关系,但玻璃的另一性质却跟超声波大有干系,那就是——光滑。让蝙蝠碰壁的原因正
期刊
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铅笔和橡皮擦仍然不忘它们的使命。在使用铅笔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犯错,这时候怎么办?当然是用橡皮擦擦掉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橡皮擦为什么能擦除铅笔的痕迹呢?而且有些橡皮擦很好用,有些却磨破了纸张还搞得黑乎乎的!  在讨论橡皮擦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你正在擦除的是什么东西。大多数铅笔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等材料混合制成的。当你用铅笔写字的时候,由于摩擦铅笔中的石墨颗粒会脱落
期刊
1.2亿年前,中国东北部有着一系列的湖泊和时而喷发的火山,在那里,生活着一种只有7~22厘米左右大小的小型哺乳动物。它死后,变成了化石,穿越亿年时光,于2003年被人类发现。然而,由于它太小了,科学家们无法将它完好无损地提取出来,直到十多年后,有了高分辨率的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科学家们在它的帮助下,才可以在不把化石提取出来的情况下更加仔细地研究它。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最早的陆
期刊
在古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是一只长着人头、狮子身,带着翅膀的怪物。它从智慧女神那里学来了许多谜语,经常守在大路口,要每一个路过的人猜谜语,猜错了就把他吃掉。其中,斯芬克斯觉得最难的一个谜语是:“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的是什么?”答案是“人”。最近,考古学家发现,在走路这方面,有些恐龙和人类有着相似的变化过程。  蜥脚类恐龙大多都非常庞大,比如阿根廷龙、梁龙等,这些都是超
期刊